1. 经济学中的转移成本是指什么
转移成本
转移成本是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以取代原有商品的过程中,过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比方说在19世纪的美国,南方使用的是5英尺轨距的铁轨,而北方使用的是4.85英尺轨距的铁轨。南北战争之后,北方获得了胜利,所以便决定统一南北方的轨距。如果我们将统一南北方轨距视作是一项消费行为的话,那么北方用来造新的钢轨和新的路基的费用属于消费成本的话,那么为了使南方的火车能够适用于4.85英尺轨距的铁轨而改造火车轨距的费用就属于转移成本。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件商品的消费成本一样的话,那么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转移成本低的商品。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一件商品的转移成本越高的话,那么消费者越不愿意进行这次的消费行为。还是以上文的美国为例,由于统一轨距的转移成本很大,所以当时的美国国会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统一轨距,而是采取了诸多的过渡措施。这么一拖就是三十年,直到1886年,南方超过11000英里的铁轨才被改变成为标准的4.85英尺的铁轨。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一件商品的转移成本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忠诚度,使消费者轻易不愿意改投它家。
http://ke..com/view/64679.html?wtp=tt
2. 转换成本的概念是什么
购买转移成本:指消费者转换卖主需付出的成本。此概念一般描述行业新进者劣势。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也会有惯性,当习惯了某一品牌的商品消费之后,由于对该商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消费者会继续沿用改产品的惯性。如洗发水,手机。购买转移成本的存在使得行业新进者处于劣势,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与现有竞争者“抢”顾客。
http://..com/question/8941153.html?fr=qrl3
3. 什么是顾客转移成本它对于保留顾客有何影响
顾客转移成本就是客户放弃你的产品而选用其他人的产品所要付出的代价。
有非常大的影响,成本越高意味着顾客放弃你而选用别人产品的代价越大,那他就会衡量有没有必要选择别人的了。
比如说积分制,有个顾客在A公司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积分,就算是产品次一点,他也不会购买B公司的产品。
4. 什么是产品转移成本
产品转移成本是:“会令用户变更产品或供应商的行为变得困难或付出更大代价的所有因素”,注意是所有因素。
具体到比如网站、手机等等科技产品的时候,就是会包含“用户在从一个网站转换到另一个网站的过程中感知的货币成本和感知的时间、精力的损失以及心理上的障碍等非货币成本”
这么说很抽象,用楼上的例子来举例顺便做一些夸张的假设,iPhone和Nokia,作为一个Nokia用户,可能尽管我觉得Nokia体验极差除了砸核桃没有其他用处,但我之前被Apple面试拒了,所以我对apple存在极大的偏见,立下毒誓此生不再使用apple的产品。
当然,上面的例子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回到定义上来,根据国内外对转移成本的定义,多数情况下转移成本会包含以下的三类:程序型、财务型和关系型。
首先,程序型的转移成本最典型的的比如注册、填表等诸如此类的paper work,书面意思为:“当顾客要获得一项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必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顾客在购买过程中进行更多地投入”。
用校内和微博举例,我的校内用的好好的,现在让我去开一个微博,但是注册的时候一会儿要填身份证、一会儿要填手机号、密码必须有大小写数字和符号……这些都增加了微博的转移成本,亦即要从校内转移到微博上的成本较高。
其次,财务型转移成本,我在网吧A充了200块的会员,网吧B说我这里上网比网吧A便宜五毛钱,对于多数的用户,是不会放弃网吧A的200块的,至少是在花完之前。
最后是关系型,这一点其实属于心理层面的东西。社交网络是个很好的样本。QQ上有我多数的好友,而微信和QQ关联之后,只要QQ好友有微信我便可以在微信上找到他,那么我从QQ转移到微信的“成本”是很低的。
而如果我这时候去用人人网,可能我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一个好友都没有,那这里损失掉联系的好友就会很多;当然这个例子有一个硬伤,就是我可以两个都用。
更直观的例子是某一个原料换供应商、换采购商的时候,之前合作的越久的供应商和采购商,其关系型的转移成本就越高,因为如果转移新的合作伙伴,就需要重新去建立接触、洽谈、信任、默契等等。当然如果通过某些方法比较之后发现盈利会大于这些转移成本,那也是有可能发生转移的。
5. 转换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是指客户从购买一个供应商的产品转向购买另一个供应商的产品时所增加的费用,如增加新设备、重新设计产品、调整检测工具、对使用者进行再培训等发生的费用。[1]“转换成本”(Conversion Cost)最早是由迈克·波特在1980年提出,指的是当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转向另一个提供者时所产生的一次性成本。 这种成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时间、精力和情感上的,它是构成企业竞争壁垒的重要因素。如果顾客从一个企业转向另一个企业,可能会损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和关系,那么即使他们对企业的服务不是完全满意,也会三思而行。
中文名
转换成本
外文名
Conversion Cost
提出者
迈克·波特
提出时间
1980年
概述
措施
企业要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首先应该考虑如果自己的顾客转投竞争对手,将会在程序、财政和情感三方面有哪些损失进行仔细的评估。然后通过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来增加顾客转换的难度和代价。有的企业通过宣传产品、服务的特殊性,让顾客意识到他们的转换成本很高。
原理
例如,公司可以向顾客宣传其产品和服务的复杂性和学习过程很长,让他们感知到程序转换成本很高,因此不愿意轻易更改服务提供商。同样,通过宣传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为消费者提供一整套适合他们的不同功能产品和服务,来增加顾客对他们的依赖性,有效抵挡其他企业忠诚计划的诱惑。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与顾客建立情感层面的一对一的关系,也将大大增加消费者的程序和情感成本。如花旗银行将顾客的照片印在信用卡上,MCI世界通讯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专供家庭成员使用的直拨家庭电话系统,使用这个通话系统,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花费很少。
重点应用
许多酒店、航空公司等忠诚计划的先行者已经将忠诚营销的重点,从原来的提高程序和财政转换成本,转为提高情感转换成本,因为,情感转换成本比起程序和财政转换成本来说,更加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转换成本效应定义:转换成本效应是指,更换供应商所需要的投资越大,消费者对于现有供应商的商品的价格敏感性越低。换句话说,更换供应商的附加成本越大,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敏感性越低。这是因为,许多商品需要消费者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投资以保证使用
案例
例如:航空公司一般不愿意更换飞机供应商,因为如果将波音换为空客,那么重新培训机械师、投资购置新的备用部件等会增加很多成本。转换成本效应举例分析 当然,与转换成本联系在一起的忠诚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当辅助投资环境发生改变时,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就会提高。例如:在电子商务时代,那些仍然只依赖于传统渠道进行销售的企业可能会逐渐丧失其优势,而那些将传统渠道与电子商务渠道结合起来的企业则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为了削弱转换成本效应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或降低转换成本的方式来激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例如:给予顾客更多的折扣或者提供附加价值更高的服务等。当转换成本被有效降低时,企业就可以与市场上的替代产品进行竞争。
6. 劳动力转移的成本
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是农村劳动力自身资源的一种优化配
置。我国有近1 3 亿人口,其中7 . 8 亿在农村。占我国人口绝大
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
是农村劳动力自身资源的一种优化配置。只是由于农村劳动力
自身的特点以及宏观政策和经济环境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资源
的再配置不仅仅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在空间和行业之间的移动,
同时还需要为这种转移支付巨额成本(相对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来说)。本文主要运用有关经济学理论,依据河南省农村社会经
济调查队有关调查数据,从成本的角度研究探讨其对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办法,从而促进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基本概念
1 . 直接成本。由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直接花费称之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成本。直接成本由转移费用( 又称
流迁费用)和生存费用两部分构成。其中,转移费用指因外出
就业而异地转移所形成的交通费、职业介绍信息费、学习培
训费和变卖旧房屋、购置新住宅带来的损失费用等。生存费
用指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费用,即生活费用。本文中
该部分费用并非外出者( 进城者)在转入地再生产劳动力必
须的全部费用,而是指在转入地与转出地之间的生活费用的
差额。因为,即使农村劳动力不转移出农村,而是在原地工
作、生活,同样需要消费,也必须花费一定生活费用,而这部
分费用并不构成其转移的直接成本。只有转入地与转出地之
间生活费用的差额才是由异地转移所引起,才能构成农民异
地就业的成本。
2 . 机会成本。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机会成本,即由于异
地就业而放弃的在原就业地能够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一般
包括农民在家务农收入和农闲期间的短期务工收入。该部分成
本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如果机会成
本过高,或者说农村劳动力通过在家务农或务工就能获得较高
的收入,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实例分析
依据河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在郑州务工的河南籍农
民工所做调查,农民工人均务工收入为6 4 5 1 . 2 元,而其总成本
额为5 5 7 9 . 0 8 元(含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其务工净收入只有
8 7 2 . 1 元,各项具体数值见表1 、表2 所示。
由表2 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后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
有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后,仍然获得了纯收入,即实现的
转移纯收入为8 7 2 . 1 元,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实现的比在农
村务农以及从事非农活动所获收入高出的净收入。这说明农村
剩余劳动力之所以要转移,要从农村走向城市,其原因就在于
转移能为农村劳动力带来更大的收入,实现更大的经济收益,
从经济学角度讲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分配的进一步优化。
由表1 中我们还发现,农民工在外务工收入完全来自于工
资费用,而无任何福利收入,该项收入为零。这说明当前我国
的农民工就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农民工的收入缺乏稳定性
和安全性,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为什么呈现兼业性、季节性的特点,农民们农忙种田,农闲打
工,是因为务农收入是他们收入的基本保障。
通过表1 、表2 中农民工务工成本的具体构成,还可以发现
以下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成本较高;直接成本中生存费用所占比例
较大;机会成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成本中所占份额也较大;政
府各种办证费、管理费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农业收入和务工
收入的巨大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根本动力。但是,
农村劳动力转移时所需要承担的各种转移总成本过高,从而降
低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净收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实际提
高。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减少各种办证收费,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直接成本。
政府不合理的“办证”收费行为,不仅直接“卡死”了一些农民
的进城通道,而且还通过增大农民外出成本和降低农民收益率,
提高了“门槛”,减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要进一步加快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减少各种不合理的办证收费势在必行。
第二,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相对减少农民支付
的成本。鉴于目前存在的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收益率较低的情
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资力度,改善培训和办学条件,
降低农民学习、培训费用,减轻农民获得技能的成本支出,提
高外出就业净收益,增强其外出务工的动力。通过改进教学培
训模式,调整培训计划,使之更能适应农民外出就业的实际需
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把沉没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失业救济和养老
保险制度,逐步将农村的社会保障由依靠家庭和土地转向依靠
社会和制度。在城市,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使已经离
土离乡但还没有城市户口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也能享有诸如医疗
保险、养老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网络的保障,增强农村转移劳
动力抵抗就业风险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增加农
村劳动力在外务工收入,降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本。
第四,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
本的支付能力。对有转移意愿的农户,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
转让其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住宅,从而获得他们离土离乡、
在城镇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保证金和经营资本,增强其转移成本
的支付能力。
第五,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紧进行与《劳动法》相配套
的立法工作,重点加快制定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最
低工资标准、户籍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建设,形成较为
完善的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同时加
大执法力度,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等直接导致农民工转移
成本升高的现象。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