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同类产品怎么比较成本差异
扩展阅读
云南的电子产品哪里买 2025-01-23 09:02:18

同类产品怎么比较成本差异

发布时间: 2024-03-25 18:16:39

① 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

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的特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替代法。这种方法,可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3.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计划与实际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 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如何进行分析

以下内容在这个网址

http://www.ahtvu.ah.cn/JXC1/zhykch/8210/chbkjweb/jxfd9.htm

(二) 成本分析的具体方法
成本分析的具体方法通常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
是把两个经济内容相同、时间或空间地点不同的经济指标相减从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绝对数的比较分析,只适用于同类型企业、同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由于分析者的目的不同,对比的基数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比的基数有计划数、定额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

2、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计算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一般有三种形式:相关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趋势比率分法。
(1) 相关比率分析法:
是通过计算两个性质不完全相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通常计算的相关比率指标有:
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
(2) 构成比率分析法
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总体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一种方法。

(3) 趋势比率分析法
是指对某项经济指标不同时期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减速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方法。由于计算时采用的基期数值不同,趋势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形式:
定基比率=比较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100%
环比比率=比较期数值/前一期数值×100%

3、连环替代法(因素分析法)

(1)概念:
是根据因素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依次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差异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

(2)分析程序:
1〕 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
2〕逐次替代因素;
3〕确定影响结果;
4〕汇总影响结果。

(3)典型模式:
假设某项指标N是有A、B、C三个因素组成,各因素与经济指标的关系为:
上年数 N0 =A0×B0 ×C0
本年数 N1 =A1×B1×C1
则N1与 N0 的差异是由A、B、C三个因素变动而引起的。
采用连环替代法分析计算如下:
综合指标上年数 N0 = A0 ×B0 ×C0 (1)
第一次替代 N1 =A1×B0 ×C0 (2)
第二次替代 N2 =A1× B1 ×C0 (3)
第三次替代(本年数) N1 =A1×B1 ×C1 (4)
(2)-(1) 即 N1- N0是A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
N1 - N0 = ( A1 - A0 )×B0 ×C0
(3)- (2) 即 N2- N1是B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
N2 - N1 = A1 × ( B1 - B0 )×C0
(4)- (3) 即 N1 - N2是C因素变化影响综合指标的结果:
N1 - N2 = A1 × B1 × ( C1 - C0 )

(4) 连环替代法的几个特点:
• 连环替代的顺序性
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换基本因素,后替换从属因素。
若同时出现几个数量指标或几个质量指标,应现替换实物量指标,后替换价值量指标。

• 替代因素的连环性
除第一次替换外,每个因素的替换都是在前一个因素替换的基础上进行的。
• 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例:假设某企业有关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及材料费用总额资料如下:

项目
计量单位
计划数
实际数

产品产量

90
10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公斤
7
6

材料单价

4
5

材料费用总额

2520
3000

要求: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答案:

材料费用总额计划指标:90×7×4=2520(元) (1)

第一次替代: 100×7×4=2800(元) (2)

第二次替代: 100×6×4=2400(元) (3)

第三次替代(实际指标):100×6×5=3000(元) (4)

(2)-(1)=2800-2520=280(元) 产量增加的影响

(3)-(2)=2400-2800=-400(元) 材料单位消耗的节约的影响

(4)-(3)=3000-2400=600(元) 材料单价提高的影响
280-400+600=480(元) 全部因素的影响

三、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 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 成本效益分析

(一)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
–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分析的重点是产品生产成本分析中的可比产品成本分析。

1、 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分析

(1) 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全部产品包括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两部分。对全部产品的分析,只能以本年实际成本和本年计划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其实际成本较计划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初步了解企业完成成本计划的一般情况。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单位成本
成本计划

(计划产量)
本年总成本

(实际产量)

计划
实际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实际

成本

P1
P2
C0
C1
C2
P1 C0
P1 C1
P2 C0
P2 C1
P2 C2

一、可比产品

甲产品

200
800
100
95
94
20000
19000
80000
76000
75200

乙产品

400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20000
18000
17600

小计

40000
37000
100000
94000
92800

二、不可比产品

丙产品

300
300

50
52

15000

15000
15200

小计

15000

15000
15200

全部产品成本

52000

109000
108400

设 P1 :计划产量;P2 :实际产量;

C0: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C1: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C2: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计划总成本-实际总成本

=∑(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P2 C1-∑P2 C2=∑P2 (C1-C2)=109000-108400=600(元)

全部产品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计划总成本×100%=600÷109000×100%=0.55%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计划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P1 C0-∑P1 C1

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实际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本年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P2 C0-∑P2 C2

实际降低率=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例:某企业可比产品的成本及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本年产量
单位成本




实际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

实际

P1
P2
C0
C1
C2

可比产品

甲产品

200
800
100
95
94

乙产品

400
400
50
45
44

要求:分析全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答案如下:

1〕首先计算全部可比产品的成本降低任务即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计划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单位

成本
总成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

实际
本年计划
上年成本
计划成本
降低额

降低率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额

P1 C0

可比产品

甲产品

200
100
95
20000
19000
1000
5%

乙产品

400
50
45
20000
18000
2000
10%

合计

40000
37000
3000
7.5%

7.5%= 3000 ×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成本占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总成本的比重,也就是产品品种结构。

2〕其次,计算全部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降低额和实际降低率,与计划降低额和计划降低率相对比,分析其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实际降低情况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上年

成本
计划成本
本年

实际
降低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额

P2 C0

甲产品

800
100
95
94
80000
76000
75200
4800
6%

乙产品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17600
2400
12%

合计

100000
94000
92800
7200
7.2%

7.2%= 7200 ×100%=4800+2400 ×100% =(80000×6%+20000×12%)×100%

100000 100000 100000

=〔 80000 ×6% + 20000 ×12% 〕×100%=(80%×6%+20%×12%)×100%

100000 100000

上式中80%、20%是甲、乙产品实际产量上年成本占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总成本的比重,也就是实际产品品种结构。

计划降低额=∑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计划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实际降低额=∑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实际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可见,可比产品实际降低额超额完成了计划,比计划多降低4200元;实际降低率没有完成计划,低于计划0.3%.

(3)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分析

1〕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l 产品产量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品种结构和单位成本确定的。

成本计划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制订的,而实际成本降低额是根据各种产品的实际产量计算的。因此,在产品品种结构和单位成本不变时,产品产量增减,就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然而,却不会影响成本的降低率发生变化。例证如下:

假定该企业本年甲、乙产品产量都比计划增长了20%,实际的单位成本又完全等于计划单位成本,其结果如下表:

可比产品
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总成本
实际降

低情况

上年成本
计划成本
实际成本
降低额
降低率

甲产品
240
100
95
24000
22800
22800
1200
5%

乙产品
480
50
45
24000
21600
21600
2400
10%

合计

48000
40600
40600
3600
7.5%

上表两种产品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长了20%,因而使成本降低额相应从计划的3000元,增长到3600元,增长率为20%(600÷3000),但成本降低率仍然为7.5%,由此可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产品产量的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发生变化,并不影响成本的降低率。

l 产品品种结构

由于各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不同,如果成本降低率大的产品在全部可比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比计划提高,则整体的降低额和降低率都会加大,反之亦然。

7.5%= 3000×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成本占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总成本的比重,也就是产品品种结构。

l 产品单位成本

计划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P1 C0-∑P1 C1

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计划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实际降低额=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本年

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P2 C0-∑P2 C2

实际降低率=实际降低额÷全部可比产品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由以上计算公式可知,产品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的多,降低额和降低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的因素分析

计划降低额=∑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计划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实际降低额=∑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实际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由上可知,企业可比产品实际降低额超额完成了计划,比计划多降低4200元;实际降低率没有完成计划,低于计划0.3%。下面用连环替代法分别计算产品产量、产品品种结构、产品单位成本三个因素的变动对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
设 P1 :计划产量;P2 :实际产量;

C0: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C1: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C2: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本年产量
单位成本




实际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

实际

P1
P2
C0
C1
C2

可比产品

甲产品

200
800
100
95
94

乙产品

400
400
50
45
44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表

顺序
指标
成本降低额(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结构、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1 C0-∑P1 C1

=40000-37000

=3000
3000÷40000

= 7.5%

(2)
按实际产量、计划品种结构、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2 C0×7.5%

=100000×7.5%

=7500
7.5%

保持不变

(3)
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结构、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2 C0-∑P2 C1

=100000-94000

=6000
6000÷100000

= 6%

(4)
按实际产量、实际品种结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成

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P2 C0-∑P2 C2

=100000-92800

=7200
7200÷100000

= 7.2%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产量变动影响 (2)-(1)
7500-3000= 4500
0

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 (3)-(2)
6000-7500=-1500
6%-7.5%=-1.5%

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 (4)-(3)
7200-6000= 1200
7.2%-6% = 1.2%

合计
+4200
-0.3%

2、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二是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不仅要按成本项目逐项对比其计划数与实际数,而且还要求列示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时的对比资料。P192

分析时应注意:

(1) 一般可采用简化的办法,即本年实际成本直接与计划成本对比。

(2) 如有可能,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时,可项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即,实际消耗可按计划单价计算,因为价格因素是外来因素,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

(3)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时,对于占成本比重比较高的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时,应尽可能分析得细致,使之更能反映出降低成本的方向。

(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

由于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是按整个公司或分厂、车间、部门编制预算加以控制,因而分析各种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查明各种费用实际脱离预算的原因,也只能按整个公司或分厂、车间、部门进行。

对上述费用进行分析,首先应以本年实际数与本年预算数相比较,确定实际脱离预算的差异,然后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此外,为了从动态上观察、比较各项费用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还应将本月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进行对比。

为了深入研究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变动的原因,评价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寻求降低各种费用支出的方法,可按费用的用途及影响费用变动的因素,将各种费用项目按以下类别进行研究。

(1) 生产性费用。如制造费用中的折旧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等。

(2) 管理性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

(3) 发展性费用。如职工教育经费、设计制图费、研究开发费等。

(4) 防护性费用。如劳动保护费、保险费等。

(5) 非生产性费用。主要指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盘亏和毁损等。

(三)成本效益分析

反映企业成本效益的指标很多,常用的有产值成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 产值成本率分析

(1)概念:

产值成本率是企业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对商品产值的比率,通常用每百元商品产值总成本指标表示。

(2)计算公式:

产值成本率=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商品产值×100%

= ∑(产品产量×该产品单位成本) ×100%

∑(产品产量×该产品出厂价格)

或 产值成本率(元/百元)=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商品产值×100

其中,商品产值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产值成本率越低,说明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越好;反之,经济效益越差。

(3)影响产值成本率指标变动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 产品品种构成的变动

2〕 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

3〕在商品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时,还有价格变动的影响。

(4)影响产值成本率指标变动的各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

可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计算如下:

(1) 以计划(或上年实际)产值成本率指标为基础。

产值成本率= 按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计划产量、计划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2) 计算按实际产品品种构成、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每百元商品产值的计划总成本

产值成本率= 按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实际产量、计划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3) 计算按实际产品品种构成、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每百元商品产值的实际总成本

产值成本率= 按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实际产量、计划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4) 计算按实际产品品种构成、实际出厂价格计算的每百元商品产值的实际总成本

产值成本率= 按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100

按实际产量、实际出厂价格计算的商品产值

(2)-(1) 为产品品种构成变动的影响数额

(3)-(2) 为产品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数额

(4)-(3) 为出厂价格变动的影响数额

2、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

(1) 概念: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2)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其中,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该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3)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若利润总额中包括其他业务利润,成本费用中也应包括其他业务支出。

第十六章习题:

1、 假定A产品的直接材料费用定额为800000元,实际为851400元。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产品数量

(件)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公斤)
单价

(元)
材料费用

(元)

定额
1000
20
40
800000

实际
1100
18
43
851400

差异
+100
-2
+3
+51400

要求:采用连环替代法计算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三项因素对产品直接材料费用超支51400元的影响程度。

2、某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表如下: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本年总成本

(实际产量)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实际

成本

一、可比产品

甲产品

30
1050
1035
1020

乙产品

35
1350
1275
1245

小计

二、不可比产品

丙产品

20

600
690

全部产品成本

产值成本率计划数为60元/百元,商品产值本月实际数按现行价格计算为153000元。

要求:(1)计算和填列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总成本各栏数字。

(2)分析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产值成本率计划的完成情况。

3、某企业本年度可比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可比产品名称
计划产量(件)
实际产量(件)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本年计划

单位成本
本年实际

单位成本

甲产品
1650
2200
100
90
89

乙产品
550
550
200
190
188

要求:计算确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并分析各个因素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附表如下)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计划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单位

成本
总成本
计划降低任务

上年

实际
本年计划
上年成本
计划成本
降低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额

P1 C0

甲产品


乙产品


合计

××××年度可比产品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表

产品

名称
计量单位
实际产量
单位成本

总成本
实际降低情况

上年实际
本年计划
本年实际
上年

成本
计划成本
本年

实际
降低额
降低率

可比产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额

P2 C0

甲产品


乙产品


合计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表

顺序
指标
成本降低额(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计划产量、计划品种

③ 如何进行成本分析

问题一:怎样做成本分析?? 要正确进行成本分析,关键是定量分析
1、单位应对各种产品分别制定标准成本,该标准成本应当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略低于平时生产的平均成本,这样做是为了明确一个努力方向,该标准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该标准成本分别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四个项目制定,每一项都分解成二、三个因素标准来分别进行考核。
有了标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为工资率差异和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两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两者相加就是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效率差异。
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者相加就是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所以说,定量分析是成本分析的基础,只有搞好了基础工作,才可以做成本分析的
至于成本分析的格式没有固定的,可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各个单位的都不一样,没有什么可比性

问题二:如何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骤如下
1.列明开支项目
要估算你的创业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创业阶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费用,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控自如。有的费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册费用;有的是必须支出的,但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固定的,比如,办公场地费用、硬件设备费用等;而有的则是长期费用,如员工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公关外事费用等。
当你把所有开支项目都罗列出来后,最好先评估一下它们是否是必需的开支。一家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应该只把创建公司必须开支的费用列入预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两方面:即固定支出和临时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设备费用等。临时支出包括仓库费用、运输费用和销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所有的支出费用都列在一张表上,根据各类支出项目的必要性来排序。然后慎重决定哪些费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暂时不列入预算,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创业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
手中拥有一笔资金,到底投什么项目,不仅要看项目的前景与自身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开发、生产与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成本做一个分析预测,以便判断是否应该进入某个领域。
不仅如此,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于帮助企业改善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管理应从企业的成本分析开始,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然后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我们预先得出的成本法则,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企业可以支配的流动资金数额;
(2)项目盈利时间有多久;
(3)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融到多少资金。
根据这种对比,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我们是否适合投入某个项目、进入某个行业。如果对比之后,发现差距太大,就应该考虑退出。
3.企业成本水平分析
企业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企业总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中主要单位产品成本的水平。
1.企业总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业总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业实际总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同行业的先进成本水平做比较,然后再对构成总成本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寻找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标有企业产品总成本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从产品产量的变动、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三个因素来分析。
2.各经营领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战略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是确定其经营资本利润率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企业战略不可缺少的依据。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对于经营领域结构复杂、产品品种众多的企业,需要选择重点分析对象,比如,主要产品。所谓主要产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代表性产品,即分析了该产品的成本后,就可推算出其他产品的成本情况;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关键之一,而该产品在战略经营领域各品种中,对经济效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的战略经营领域有不同的主要产品。
在分析具体成本因素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材料费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控制实际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识、措施?
②是否研究过降低采购价格的措施?
③标准价格、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是否妥当?
④库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资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掌握实际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及具体措施?
②工资比率的决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何?
......>>

问题三:会计中如何进行产品成本分析 初级会计职称培训
包含以下分析: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总成本分析(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考点一、对比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将分析期的实际数同某些选定的基数进行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基数:计划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考点二、构成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织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考点三、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如:成本利润率(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1.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
2.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1)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2)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3)在产品品种比重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减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但成本降低率不变。

问题四:公司的全面成本分析应该怎样做? 按实际成本与往年对比,列出增减百分比,找出主要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如果能找到同行业的数据,也可以作同行业的横向对比。

问题五:如何写成本分析报告 成本分析的核心就是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劳动和物资资源,寻找利用不完善的部分和原因,发现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的可能性,以便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制定措施,使企业经济效益愈来愈好。
(一)成本分析的内容
成本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分析。即对价值链各环节的商品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等指标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成本效益分析。即对百元商品产值成本指标、百元销售收入成本费用、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的分析。
3. 成本技术经济分析。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单位成本影响的分析。
4.厂际间产品单位成本的分析评价。
5.成本的预测分析。
6.成本的决策分析。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方法要以成本分析的原则作为指导,它是达到成本分析目的,完成成本分析任务所应遵循的分析程序和所采用的手段。成本分析方法是成本分析实践的科学总结,随着成本分析实践的发展而完善,随着人们对成本分析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充实。它包括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从分析的全部过程(或程序)的观点来看,也称分析的基本程序。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分析目的,制定分析计划。
2.贮存分析信息,全面掌握情况。包括企业外部信息收集和企业内部信息收集。
3.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分析模型。
4.搞好定性分析,抓住关键因素。
5.作出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成本分析的技术方法,也称为数量分析方法。分析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标对比分析法
它是根据分析的不同要求,对指标实际数做各种各样的比较,揭示差异,研究、评价企业成本工作,以便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以前实际指标的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相比较。
2.比率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把分析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也就是计算出比率,进行观察比较。根据分析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要求,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相关比率分析;趋势比率分析和构成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包括:(1)连环替代分析法;(2)差额计算法;(3)按百分比计算的差额计算法;(4)因素分解法;(5)因素分摊法。

问题六:如何进行有效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1.权责分配和职责分工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2.成本费用定额、成本计划编制的依据应当充分适当,成本费用事项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
3.成本费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应当清晰,对成本费用核算、内部价格的制订和结算办法、责任会计及有关成本费用考核等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制订必要的消耗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以及在产品的移动管理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结算方法,明确与成本费用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及凭证的传递流程和管理制度等。
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应当遵循下列要求:
(一)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成本费用核算应与客观经济事项相一致,以实际发生的金额计价,不得人为降低或提高成本;
(三)成本费用核算应当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四)成本费用应当分期核算;
(五)一定期间的成本费用与相应的收入应当配比;
(六)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应当前后一致;
(七)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核算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
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费用确认制度。成本费用核算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生产经营中的材料、人工、间接费用等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不得随意改变成本费用的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不得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成本费用。
成本计算方法应当在各期保持一致。变更成本计算方法应当经过有效审批。
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分析制度。
企业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性、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开展成本费用分析,检查成本费用预算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求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内部报告制度,实时监控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企业应当建立成本费用考核制度,对相应的成本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中心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及各种耗费。
成本费用考核工作主要包括修订成本费用预算、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和分析、评价业绩等。
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考核时,可以通过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节约率等指标和方法,综合考核责任中心成本费用预算或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保证业绩评价公正、合理。
企业应当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监督检查,制定制度,明确监督检查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
(一)成本费用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
(二)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成本费用预算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成本费用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

问题七: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

问题八:如何进行成本分析 一、分析成本的步骤如下
1.列明开支项目
要估算你的创业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创业阶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费用,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掌控自如。有的费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册费用;有的是必须支出的,但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固定的,比如,办公场地费用、硬件设备费用等;而有的则是长期费用,如员工工资、员工福利保险、公关外事费用等。
当你把所有开支项目都罗列出来后,最好先评估一下它们是否是必需的开支。一家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应该只把创建公司必须开支的费用列入预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两方面:即固定支出和临时支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设备费用等。临时支出包括仓库费用、运输费用和销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所有的支出费用都列在一张表上,根据各类支出项目的必要性来排序。然后慎重决定哪些费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暂时不列入预算,这样就可以估算出创业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
手中拥有一笔资金,到底投什么项目,不仅要看项目的前景与自身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开发、生产与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成本做一个分析预测,以便判断是否应该进入某个领域。
不仅如此,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于帮助企业改善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管理应从企业的成本分析开始,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然后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我们预先得出的成本法则,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企业可以支配的流动资金数额;
(2)项目盈利时间有多久;
(3)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融到多少资金。
根据这种对比,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我们是否适合投入某个项目、进入某个行业。如果对比之后,发现差距太大,就应该考虑退出。
3.企业成本水平分析
企业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企业总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各经营领域中主要单位产品成本的水平。
1.企业总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业总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业实际总成本和计划成本,与同行业的先进成本水平做比较,然后再对构成总成本的各要素进行分析,寻找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标有企业产品总成本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从产品产量的变动、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三个因素来分析。
2.各经营领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战略经营领域的成本水平是确定其经营资本利润率的基础工作,是制定企业战略不可缺少的依据。
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对于经营领域结构复杂、产品品种众多的企业,需要选择重点分析对象,比如,主要产品。所谓主要产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代表性产品,即分析了该产品的成本后,就可推算出其他产品的成本情况;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关键之一,而该产品在战略经营领域各品种中,对经济效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的战略经营领域有不同的主要产品。
在分析具体成本因素时,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材料费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控制实际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识、措施?
②是否研究过降低采购价格的措施?
③标准价格、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是否妥当?
④库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资分析要点
①是否具有掌握实际工作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及具体措施?
②工资比率的决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何?
③标准工资和工时......>>

问题九:成本分析的方法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

问题十:如何进行成本数据分析呢??大体包括哪些步骤和方法? 成本分析需要运用经验,产品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对实际或是预期的成本包括原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加工费;管理成本等加以估计。成本按其不同产生和存在形式可分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半变动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总成本。
成本分析是对每一个成本单元(如:材料、工时、行政开支、管理开支和利润)加以分析并相加,得出最终价格的过程。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1.直接的材料成本:用经济可行的办法能算出的,所有包含在最终产品中或能追溯到最终产品上的原材料成本。对汽车厂来说钢板就是直接原材料。直接原材料不包括胶水、钉子等项目,因为在这极小部分上一个一个花时间计算成本时不合算的,它们应该被计入间接材料(副料)成本中去。
2.直接劳动力成本:用经济可行的办法能追溯到最终产品上的所有劳动力成本。如机器的操作员、组装人员。对需要大量高技术劳动力的产业来说,比如信息业或IT业,直接劳动力成本会占很高的比例。要记住如果采购项目包括高技术劳力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不能直接将其它案例中的数据直接拿来运用。另外,要避免用本地的工资水准来衡量异地供应方的直接劳力成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犯这种错误。
3.间接生产成本(也叫生产管理费用):除了上述成本以外,所有和生产过程有关的成本。它又包括:
・可变管理费用,如水电、供应和劳力等。间接劳力是可变还是固定成本要取决于公司的性质。
・固定管理费用,如租金、保险、财产税、折旧和工商管理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