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把事情交给机会成本最低的人
扩展阅读
喷砂除锈怎么计算价格 2024-11-26 08:33:40
健身产品多少钱 2024-11-26 08:16:12

如何把事情交给机会成本最低的人

发布时间: 2024-08-03 05:21:17

1. 【0072】比较优势

【好问题】我做得比你好,就应该我做吗?

1、什么是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1)背景出处:

2、工业案例:

(1)绝对优势:某一生产方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另一生产方高。

 A生产一凳顷慎辆汽车需要2天,B生产同样的一辆汽车需要3天,则A的生产效率比B高。

(2)相对优势:某一生产方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要低于另一方。

A生产一辆汽车需要2天,B生产同样的一辆汽车需要3天,但是B用3天时间可以生产5辆自行车,而A用2天时间可以生产10辆同样的自行车。这样看来,如果A不生产汽车的话,他可以生产10辆自行车,换言之,他生产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0辆自行车;而B如果不生产汽车的话,他可以生产5辆自行车,换言之,他生产1辆汽车的机会成本只有5辆自行车。

A拥有生产汽车的绝对优势,因为他的 生产效率高 ;而B拥有生产汽车的相对优势,因为他的 机会成本低 。

3、农业案例:

你耕田我来织布: 你耕田的效率乎扰比我高,所以耕田由你来;我织布的效率比你高,所以织布由我来。而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即便你织布的效率比我高,只要我的机会成本更低,织布还是应该由我来做。

4、体育案例

亚当·斯密告诉起步的科比:小飞侠你要在球场上出人头地,就要练好技术,把人比下去!然后科比用666训练法练出绝世武功,单场81分。如果照这样下去,大家都不玩了。

大卫·李嘉图这时告诉科比:渣科你再屌也没法像少林一挑五啊,相信队友,专注于你最擅长的事!

因为强,所以可以打多个位置(多个机会可供选择)。但终究是一个人,所以只能占一个坑(有抉择,从而有机会成本)。所以即使是枣敬全能者也要专注于最擅长的事情(绝对优势中的比较,优中择优),同时让队友物尽其用、人尽其责(矮个里选高个,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

不论一个人是否有绝对优势,他都可以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且从交易中获益。

【总结】

1、比较优势,不跟别人比,与自己比,看自己做什么最有优势,然后就只去做这个事,再与别人交换,这样彼此的收益都是最大化的,这样的社会总财富是最多的。

2、我做得比你好,也得你来做。应该把事情交给机会成本最低的人去做。→ 不断投资自己,变相增加我们的机会成本,降低我们在琐事上的比较优势,最终,把那些价值不高的事情交给机会成本更低的人去做。然后,我们在某一个点上集中爆发,打造职场核心竞争力。

2. 如何成就职场核心竞争力

今天,小编继昨天“机会成本”的话题继续延伸,聊聊机会成本的儿子——比较优势!

说起“比较优势”这个名词,直接跟大家解释概念,貌似很晦涩,那么我就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方便于大家理解:

在美国,曾经有个人发明了一种更简单的分析核磁共振数据的方法,核磁共振是什么咱们不用管,总之这个发明使得医疗成本大大降低。很快,全国各地的核磁共振数据一股脑全来了,用这个所谓神奇的设备分析,结果都很不错,人们将这位发明家视为英雄。直到有一天,一位记者调查了这位发明家——你发现了吗,人怕出名猪怕壮,什么事,困耐别让狗仔盯上——记者爆料说,这个所谓的发明只不过是一台价值600元的电脑,实际上这位发明家玩儿了个猫腻,把这些核磁共振数据转发到印度,让那里收费很低的医生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些分析结果告诉客户。整个美国都震怒了,这个人根本不是发明家,就是一个大忽悠啊。

其实,单说分析工作本身,印度医生并不一定比美国医生更精准,或者更有效率,也就是说,印度医生并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印度医生在这个工作上具有“比较优势”。

我曾经做过数据分析的工作,一份常规的数据报告,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分析专员需要两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我可能只要一个小时就搞定了。显然,在做数据报告这件事上,比起数据分析专员,我拥有绝对优势。

那么,如果这么看,是不是所有的数据报告都应该由我来做呢?

假设同样的一个小时,我没做数据报告,我来用来做一份市场投放计划,完成之后能让公司在未来一年内节省市场费用1000万元,我要是放下这个计划不做,而去做常规的数据报告,我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是的,我们昨天在机会成本的内容中介绍过,至少是1000万元。而我的数据分析专员呢,如果他不做这个报告,就只有去做更初级的数据整理,怎么算机会成本也不会高于1000万元。

所以,虽然在做常规数据报告这件事上,我有着绝对优势,但我的数据分析专员,却有着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就是,他有用比我更低的机会成本产出这份数据报告的能力。

这里我们要不厌其烦的再强调一下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因为有时候确实,我自己都经常搞混。传统的分工,是我耕田来你织布,就是说,耕田我效率高,所以我来,织布你效率高,所以你来。但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即便织布我比你效率更高,但是如果你的机会成本更低,也应该由你来做。

一句话总结比较优势:我做的比你好,也得你来做,汪贺春事情应该交给机会成本最低的人。

运用比较优势,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主动出让。

eg:比如大家都熟悉的iphone手机,品牌是苹果,而大家知道吗,它的装配是富士康完成的。一天零售7000元左右的苹果手机,富士康大约能赚40元左右,富士康赚的多少暂且不说,先来看看这个问题,苹果公司为啥不自己装配,它自己装配没有富士康装配的好吗?当然不是,而重要的是,富士康在装配这件事上比苹果公司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在装配这件事上,富士康相比于苹果,机会成本更低。

再比如,很多管理者,事必躬亲。一件事来了,当领导的一算,我教你得用一天的时间,我自己做半个小时就搞定,那么我还不如自己做呢!结果,市面上但凡这样的领导,一定是把自己累个半死,整个团队绩效非常差!而聪明的做法应该是,让比自己机会成本更低的员工去做他该做的事!

第二、在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果断进入。

有创业想法的朋友,我建议你关注的不一定是那些最热最新的商业概念,比如是共享单车,好多个颜色,这时候你再想做这个肯定没有市场,肯定是死!那么应该关注什么呢?应该去关注那些巨头企业,没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相比于巨头,你一定没有绝对优势,但是你很可能有比较优势,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更高!

第三、不断降低自己在琐事上的比较优势。

这句话乍一听,小伙伴们都懵逼了吧!既然是优势,我何必要降低呢?举个例子,比如投资大师巴菲特,因为他在投资方面过人的天赋,导致他的机会成本太高了!世界上98%的事,对于巴菲特而言都没有比较优势!他做任何事,他的机会成本是多少?都是他用同样时间做投资可以赚的钱。所以他干啥,他的机会成本都非常非常高!所以他没有比较优势!

所以,我们在职场上打拼,不断投资自己,实际上是变相的增加我们的机会成本,降低我们在琐事上的比较优势!最终,我们把现在做的这些价值不太高的事,交给比我们机会成本更低的人来做。然后呢,我们去在某一个点上集中爆发拍中,成就职场核心竞争力!

有人说,投资自己,就是把自己的比较优势,集中在更有价值的事上,这句话你同意吗?可以在评论区互动,希望诡探你们的大脑,小编与您头脑风暴,互通有无!

3. 从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看人生选择

在经济学中常见两个关于成本的词。一个是机会成本,一个是沉没成本。

何为机会成本?你面前有A、B两件事情可以选择。做A事能给你带来9分的快乐,做B事能给你带来8分的快乐。在条件约束或你自己选择下,若做A事而放弃做B,则做A事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放弃做B给你带来的8分快乐。反之,选择B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做A带来的9分快乐。

何为沉没成本?不管你选择A还是B,在进程中你已付出的成本,比如时间、经历、金钱等。沉没成本是已花费的成本,在企业在生产中,已投入的设备、人力都是沉没成本,既成事实。

在经济学中,选择相关的经济行为侧重要看机会成本而不是过多关注沉没成本,因为沉没成本已经付出或花费,无法改变,而机会成本在你选择时应该具有诱惑力。

房地产市场火爆,一些制造业转型去做房地产,他们在选择时考虑的就是机会成本。制造业前期投入的厂房、设备固然花费很多,但继续在某些夕阳行业坚守,带来的是企业每况愈下。放弃前期投入的沉没成本,用较小的机会成本带来企业较大的发展。

其实在人生历程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在面对选择时也要多考虑机会成本,不要纠结过往付出的沉没成本。

工作,常常听到有人在选择留在现在企业还是另寻高就之间纠结。纠结在于,离开现在单位,到另一家企业要重新开始,放弃了现在的稳定、为公司付出的青春、积累的个人无形资产,总觉得不甘心,其实就是在纠结沉没成本。

我们说沉没成本已经付出,你再怎么去考量也无济于事。你最该考虑的是放弃另一份选择,给你的机会成本是否大于放弃现在的公司。选择现在的公司,固然稳定,但没有发展前景。选择下一家企业,从零开始,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有往上发展的空间,干得或许也比现在更快乐,那么你还犹豫什么,果断跳槽吧。管他之前你为老东家付出多少,再呆下去付出再多,也没有未来公司带给你的快乐多。该走!

婚姻,婚姻套用经济学理论比较残忍,毕竟人是感情动物。有些不是用经济法则能够衡量的,还牵涉到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等等。但有一种选择是可以甚至应该用经济方法来看待。有些人,尤其是人到中年的妇女,青春早已不在、容颜已老。光鲜亮丽比不过90后、95后纯情少女;流行风尚比不过都市新秀,在婚姻中出现裂痕时,在对方一错再错时,选择忍气吞声。自己十几年的青春付之于一个男人,却没有好的收场。无奈、干熬,婚姻形同虚设。

此时你该想想,放弃能给你带来什么?是自由?是生活的不易?还是回归自我?如果放弃效用更大,就不要在乎已逝的青春岁月,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为自己的未来想想,迈出勇敢的一步。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用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看人生选择,不是鼓励去放弃一份工作或是一段感情。工作、婚姻是双向的选择,你可以把上面的事例反过来思考,就能坚定干好现在的工作,经营好现在婚姻的决心。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不过多纠结于过去付出的。恋爱中,不纠结过去为对方付出多少,只考虑未来在一起是否幸福。与人相处,不纠结为别人付出多少,只考虑此人是否可交。

用经济学原理看人生,理清关键,生活可以更简单一点。

4. 无法第一时间判别机会成本的大小应该怎么做

机会成本的大小不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机会成本,就是你做一件事时,所放弃的其它的事情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报酬。比如你今天决定花2小时洗衣服,你就有了机会成本,这2小时你可以用来做的事如下:1.帮别人打扫2小时房间,报酬100元;2.帮你的邻居去接小孩,150元;。。。在这些事情中,2的报酬最高,你这2小时的机会成本就是150元。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你做一件事情时,何以知道你花的这个时间用来做的事情能赚多少钱?这就要靠你自己来评估了,比如你是个老板,平时都忙工作,一小时赚500元,那你陪一个小朋友聊天,机会成本你就可以定为500元;再比如你本来准备去帮你的朋友送一件礼物给他的女朋友,报酬是20元,你准备去的,结果你女朋友叫你那晚陪她看电影,所以你拒绝了那20元,那你今晚的机会成本就是20元。机会成本衡量的问题,是个有点主观的味道。对个人如此,企业也是。一个企业经济面临多项投资机会,比如上一个新项目100万,收益预计每年15%,他就有了机会成本,可能是:1.这个企业另一个部门投资证券收益性每年稳定性地高达18%;2.另一个项目风险高点,收益有21%。。。。这里也有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当然,机会成本在这里就比较复杂,因为还有风险在里面,但企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决定要不要以这个机会成本来上一个项目。其它的投资者往往希望公司上那个21%的项目,但公司会有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企业的主观认识。

5.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

如果者拆春我做的比你好,这件事情就应该由我来做吗?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上述问题,尤其在团队协作工作分配上。惯性地认为自己花1个小时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交给别人或者一个新手,还需要花时间去培训他们,那么完成一个任务最后估计得三天的时间。所以会选择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亲力亲为。这样做真的适合吗?但你也不难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leader会懂得赋能给下属这又是为什么呢?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先了解两个词: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我们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通常都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在经济学里,这些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放弃掉的鱼,就是你选择熊掌的代价。

所有: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

最大:机会成本是当前选择最大的那个代价

必然:机会成本,是你必然可选的选项。

比较优势:我做的比你好,也得你来做,事情应该交给机会成本最低的人。

运用比较优势,我们可以:

1、在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主动出让;

2、在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果断进入;

3、不断降低自己在琐事上的比较优势。

通过上述理论部分你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数学公式: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机会成本

即使我做的比你好(我的绝对优势大),但是我的机会成本更大的话,那么比较优势也会降低。反之,绝对优势一般,但是机会成本很小,那么比较优势就会增加。所以如果要降低自己在琐事上的比较优势,首耐就应该提高自己的机会成本。投资自己就是把自己的比较优势,集中在更有价值的事儿上。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御和,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收益呢?遇事先花时间考虑这件事情背后的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将比较优势诠释的淋漓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