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银行业成本费用如何把控
扩展阅读
房屋过户怎么征收费用 2024-10-08 14:30:23
天际线怎么查看自然资源 2024-10-08 14:20:27
为什么超过50用成本法 2024-10-08 14:18:49

银行业成本费用如何把控

发布时间: 2024-10-08 09:24:49

⑴ 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方法如下: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在成本管理时,首先应该抓成本的基础管理工作。基础工作是基石,是实施成本控制的“标准”,是过程控制、差异分析、纠正差异、业绩考核的基础。但实际中大部分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没有落到实处,只是在喊口号、流于表面形式,成本并未真正得到有效控制。如材料消耗过大,工时定额不准,费用开支详细程度不够。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完善定额标准:(1)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修订和完善工时定额标准;(2)技术部门要组织修订和完善材料消耗定额;(3)经济运行部门要组织修订和完善工具、能源消耗定额,要组织检查、补充、安装计量标准。其次,企业综合管理部门要组织修订和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此外,财务部门要组织成本习性的划分标准和确定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二、努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成本控制的重点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应从降低设计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成本、工作流程、资金占用、减少库存七个方面,来努力降低总的运营成本。
1、控制设计成本
一个产品成本的80%左右决定于设计阶段,因此要重视设计成本的控制工作。首先开发部门的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要树立成本控制的思想,从设计阶段开始就要考虑工艺、制造、采购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加强与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的协调合作,全面熟悉客户需求、了解市场价格,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从功能——成本分析入手,考虑功能的合理性、必需性,坚持“合适就好”的原则;第二,技术开发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要认真总结以前一些的成功经验,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重新审视企业的功能——成本配置问题,为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三,技术开发部门要牵头做好下一代新产品的功能——成本分析工作;第四,各部门要利用价值工程原理,重新审视工艺、工序的增值性。
2、控制采购成本
通常情况下,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50%~80%,是传统成本管理的重点。控制采购成本企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利用科学的决策分析方法,合理决定经济订货量或经济批量、决定采购项目、选择供应单位、决定采购时间;第二,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制,建立原材料、辅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对外服务的统一采购平台,实现价格、供应商等资源共享;第三,推进直供制,逐步取消中间供应商;第四,建立采购责任制,强化采购人员、审价人员的责任意识;第五,整顿辅料、零星物资采购价格,采购价格要在前一次采购销售价格的基础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采购奖罚制度,奖罚要与领导、个人挂钩;第七,加强技术攻关力量,降低采购成本。
3、控制质量成本
改善质量和降低成本是相容的。质量是成本的基础。要打破提高质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损害质量的旧观念,改进质量,事实上会带动成本的降低。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精神,适当增加检验费用和预防费,可以大幅度减少因质量不好而造成的损失。改进质量成本,要加强工作过程中的质量,才能减少废品损失、减少工作、减少重工时间、减少资源耗用,因而才能降低营运总成本;企业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制造质量成本的控制,把质量成本的控制范围扩大到服务、设计、管理、研究领域;健全各职能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设置职能部门工作质量目标。
4、控制销售成本
销售部门在扩大销售成果,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要强化销售费用的使用效率,相对降低成本。首先,销售部门要研究、推进大销售、大服务的营销体系,以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其次,销售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各地方的税收政策,合理进行分公司的税收策划;第三,销售部门要利用布点论的相关知识,探讨销售分公司布点的合理性;第四,销售部门要利用经济决策方法,降低运输成本。第五,销售部门要利用成本最优决策,提高广告费的使用效率。
5、优化工作流程
工作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或步骤所构成,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为止,每一个流程中应增值后再送到下一个流程,每一个流程都包含着人力资源或机器磨损,若不从事有价值增加的运作就是一种浪费。因此,各单位要按照价值链的管理方式重新审视工作流程的增值活动,减少工作中无价值的行为,杜绝“六种浪费”:制造过多的浪费、运作的浪费、加工的浪费、搬运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时间的浪费。
6、减少库存
库存不会产生任何附加价值,它不仅占用空间、占用资金,而且产生搬运和储存需求,吞食了财务资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库存的腐蚀、变质,会产生浪费;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竞争对手产品的改进,产品将产生经济磨损,会使产品一夜之间变成废品。降低库存需要从降低库存数量,降低库存单位价格方面着手。因此,应加大对库存的管理力度,缩短生产线、减少在产品,科学预算销售数量,决定库存数量和结构,正确计算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把存货量和库存金额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
7、减少资金占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最根本的资源。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无论是长短期借款、债券,还是股票、资本。任何资金都是有机会成本的,一笔资金投到股市就不能投到其它地方。减少资金占用,可以减少资金成本或增加收益。因此,企业首先要推进资金集中管理,避免过于分散,规避风险;其次,职能部门要合理选择营运资金政策、合理制定商业信用政策、清楚短期借款条件,合理预算现金流量,把各个环节的资金占用降低最合理的水平。
三、根据经营目标,倒推分解,将成本目标落实到各层根据企业确定的目标体系和经营目标,并结合各业务板块的实际情况,倒推分解、下达成本控制的具体目标。首先,各部门不能只有一个总的奋斗目标,要按责任会计的要求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为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落实到各有关成本中心,将压力传递到车间、班组、个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其次,各级部门指标要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成本控制网络,确保逐级目标的实现;第三,各部门在目标成本的制订中,即要考虑自身的内部情况,又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合理选择正确的标杆,制订出最佳的目标成本;第四,凡是成本降低方案,无论大小,均要求量化成本降低目标。
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成本控制有效进行要使成本控制真正发挥效益,还必须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为此,企业应建立“人人节约、人人有奖”,“人人贡献、人人获益”的激励机制。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首先要根据成本控制目标的量化目标和要求,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其次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组织激励,确保成本控制有效开展;第三,建立“成本控制”个人奖励基金,加强个人激励,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关键是要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成本控制与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紧紧相联。企业只有提高管理水平,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才成为可能。

⑵ 如何做好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
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为主、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产品规划、设计阶段就着手努力,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功能成本分析,达到不断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目标成本是在产品生产准备前下达给技术、生产等职能部门的产品成本控制目标,即产品在市场上可能接受的销售价格减去合理利润和税金后所能允许发生成本的最大限额。目标成本计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种通过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价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标成本,以便使人们从期望的竞争状态回到能保证目标利润
实现的经营成本和生产效率上来。目标成本计算法通常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基础确定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计算方法。目标成本计算应以顾客为导向,它以顾客认可的价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为出发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标成本计算又称为“价格驱动成本计算”,它与传统的“成本加成计算价格”相对应。
目标成本计算始于对产品价格的计算。产品价格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质及市场竞争力。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目标成本,成本预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扣除法。首先确定企业的目标利润,然后再从产品销售价格中扣除应缴纳的产品销售税金和本单位目标利润,其余额就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成本。
②经验估算法,也叫调查研究法。它是对同样产品,采取同行业先进企业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或上年度的实际成本,结合在计划期内各种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预测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证程度,估算出产品目标成本。
③高低点法。根据成本习性将企业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一定时期历史资料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之差与两者业务量之差进行对比,先求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求得固定成本总额的方法。④回归分析法。根据过去若干期的成本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回归直线,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然后再讲行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法的执行,与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产品规划、设计、生产阶段,目标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显。具体包括下面几步:
第一,产品规划阶段。由企业产品开发委员会对市场的产品需求状况和消费倾向等问题进行调研。
第二,产品设计阶段。在此阶段,目标成本法强调价值工程法的运用。根据产品规划书,设计出产品原型。结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标分解到各个产品构件上。
第三,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阶段一旦发现产品成本超过目标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进行再次改进。只有在目标成本达到的前提下,才能进入最后的生产。
最后,生产阶段。进人生产阶段后,目标成本法转向成本维持,保证正常的生产条件,维持既定的水平成本。
(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三)责任成本控制
责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责任中心(如某一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内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从实质上来说,责任成本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具体说,就是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系统,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成本责任的归属进行成本信息的归集、控制和考核,从而将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具体执行人。责任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责任中心。实行责任成本制度,要求企业根据其组织结构特点按照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业绩易辨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可从不同角度划分,西方责任会计中划分的责任单位主要是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我国责任会计理论对责任单位也有不同的划分形式,从责任会计核算与控制内容划分,可将责任单位分为成本费用责任单位、利润责任单位、成本资金责任单位和收入资金占用单位。
(2)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内部结算是指在企业内部模拟银行结算方式,对各责任单位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交换的管理方式。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确定合理的内部价格,为各责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内部结算制度的关键是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选择内部结算方式。
(3)编制责任预算。责任预算是企业总预算在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划分而编制的预算。作为责任会计的重要环节,责任预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业及各责任单位活动的标准,是考评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依据,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手段。
(4)进行责任控制。责任控制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各责任单位的责任指标为基础,以责任预算为依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各责任中心应实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责任中心也应加强自我控制。
(5)建立健全责任成本核算制度。为了及时报告责任中心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企业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责任成本核算制度。
(6)进行责任考核。可以根据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分析与其责任预算的差异,并查明原因,实行奖惩。通过评价和考核,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存在的缺陷,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资料。责任成本考核应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励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也能通过适当的惩罚约束和控制不当行为,以实现责任中心权责利的统一。
(四)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亦称标准成本系统、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150]。标准成本系统最初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随着其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被西方国家广为采用,目前已成为企业Et常成本管理中应用最为普遍和有效的一种控制手段。
标准成本具有以下特点:以产品成本为对象,融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为一体,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差异揭示及时,按管理区域分类计算、分析和控制各种差异,责任分明;不强调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反映成本差异旨在改进管理,降低消耗。
一个完整的标准成本系统,主要有标准成本的制订、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和成本差异的处理三部分组成。实施标准成本系统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生产特点制定成本中心;
②正确制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
③揭示实际消耗与成本标准的差异;
④根据实际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
⑤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认真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⑥通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算出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
⑦进行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纳入会计簿记体系的单位才有);
⑧向成本负责人提供成本控制报告,评价考核各责任部门、人员的业绩。
二、
成本控制的步骤
虽然控制对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样,但控制工作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控制标准,即确定评定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者应以计划为基础,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标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实际工作的数据(与已制定的控制标准中所对应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做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适用性。
(3)分析衡量的结果,即将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对照,找出偏差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作好准备。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环节,是否要进一步采取管理行动就取决于此。若分析结果表明没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么控制人员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为止了。
(4)采取管理行动,纠正偏差。纠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改进工作绩效,要么修订标准。
三、
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
2.例外管理: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
3.重要性: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
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出现的预见不到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
(三)全员参加原则
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四)领导推动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⑶ 如何加强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水平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应做好如下基础工作: 1、明确控制责任,完善成本内控体系。 成本控制由谁负责,由谁把关,应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把增加收入、节约支出、降低经营成本的目标落到实处,落实到各个经营环节,要求各环节对节约和降低成本承担经济责任。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来看,要借鉴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完善成本内部管理体系,主动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按照有进有退原则,优化客户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健全控制制度,严格遵章办事。商业银行的各项成本费用都有确定的内容,每项支出都有严格的规定,绝对不能混淆。这是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商业银行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必须以此为依据和基础。通过执行各项制度,使各项费用的开支,控制在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内。 3、建立信息网络,及时纠正偏差。通过建立系统或网络,收集、整理伽工、传递行内行外的有关经营成本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偏离成本目标的因素和原因,采取措施,排除影响,使偏离成本计划的偏差趋向平衡,使影响成本计划的外部因素尽量减少,使控制系统的运行摆脱干扰,保证成本控制正常进行。 4、采用先进方法,有效降低成本 。商业银行成本控制方法有两种,一是绝对成本控制,就是只从节省开支,消灭浪费的节约途径去控制;二是相对成本控制,就是节约、开源双管齐下,既千方百计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又通过成本量利分析,把握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最佳业务收入量或资金运用量。 5、科学预测分析,加强日常管理。商业银行成本控制的日常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控制阶段,即成本控制循环中的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考核阶段。 成本控制的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目标成本 ,控制成本计划,规定成本限额,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实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控制执行阶段的主要工作在于执行成本计划,控制费用, 成本限额以保证实现成本目标;成本控制考核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研究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确定责任归属,借以纠正偏差,评定考核业绩,修正成本控制的设计和成本限额。通过上述工作,把日常银行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抓好、落实,为最终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⑷ 银行如何加强财务合规管理

一、优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内控合规评价考核,有效发挥财务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战略支持和服务保障作用。

一是紧扣省行政策意图,以效益为中心,以考核为导向,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推动转型发展,科学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引导、支持全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优化考核分配机制,收入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构建合理的前中后台收入分配体系。三是推动全行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确保运营安全,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考核方案中加大对内控合规评价指标权重占比,指标设置覆盖全行各部门、团队和基层网点,重点考核内控合规管理和“两防”评价,引导全行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

二、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财务规范性要求入手,完善制度,明确流程,细化标准,建立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

一是及时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借助邮件、内部网站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好各项财务制度的更新与传导,并结合省行要求及我行管理现状,对费用管理相关条例进行修订。二是深入推进集中采购部位案件防控与预防腐败的主体责任落实,认真开展集中采购专项治理工作,聚焦采购重点环节和事项,加大自查和整改力度,制定下发《天心支行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管理,发挥采购工作的支持服务和价值创造功能。三是强化成本管理,持续提升费用、资本、固定资产资源使用效率。按照建立节约型银行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加强成本控制考核,提高经营效益。四是加强定价精细化管理,举办资本管理及利率定价管理培训,进一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不断提升存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水平,转变经营管理思路。

三、提高财务制度的执行力,落实财务合规宣导和监督检查机制常态化。

一是加强培训,强化执行。日常通过专题会议传达、内部网站刊登、邮箱下发、下达财务联系函、微信群提示等方式,对费用预算管理、重点财务费用管理、报账流程规范、禁止性规定等重点内容持续进行财务合规宣导;二是加强日常财务监督检查,加大非现场监测力度,建立“检查—整改—提高”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大对内外监管审计检查发现问题的自查和整改力度,定期跟踪督导,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三是践行“不越监管底线、不踩规章红线、不碰违法违规高压线”,持续树立健康财务合规文化理念,让细化管理增效益观念深入人心,使有限的财务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⑸ 如何加强财务成本管理的几点浅识

根据省联社的统一部署,我行于今年初上线了财务管理系统二期,并在2010年度全行工作会议提出:推进管理模式转型,实行基础管理方式变革,以新财务管理系统上线为契机,实施财务大改革,实行全行一本账和集中报账制,实现财务管理集约化。如何依托省联社财务管理系统二期上线,加强我行的财务成本管理,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现行财务管理系统简介
财务管理系统,是独立于核心业务处理系统,作为全行财务的辅助核算和成本管理而独立存在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与核心业务系统实时联机,所有记账分录实时向核心系统传递,并在核心系统记账成功后方可入账。
财务管理系统在未来的应用中担负着财务核算、管理会计等多方面的责任,既要担负费用核算控制职责,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业务系统的数据完成管理者的分析功能。
财务管理系统二期的建设与上线,是在一期的基础上,结合新会计准则实施,更加完善财务核算体系与管理体系,将全行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提高到全行一本账和集中报账制的应用管理模式,实现对外业务经营和对内财务管理的分账处理。目前财务管理系统二期已实现功能为现金银行业务、报账中心业务、总账系统业务、资产业务管理和预算控制管理。
二、现行财务管理系统的优点
与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相比较,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优点体现如下:1.实现全行一本账财务报账模式。
全行财务数据统一存放,实现财务数据大集中,全行一本账和集中报账制的应用模式,充分体现总行的一级法人地位。同时,分账式业务处理模式(业务系统主要处理业务资金账务,财务系统主要处理非业务资金即自身资金账务),对加强核算、防控风险起到了推动作用。2.实现全行集团式财务管理模式。
对各支行、各部室及个人的业务信息可实时查阅,掌控全行及支行、部室的财务和部分业务情况,通过对全行财务数据的监控,从而进行管理分析,以降低营运成本,减小经营风险。3.实现全行集中式资产管理模式。
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各支行、部室的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账务集中核算、折旧费用自动计提,以及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价值变动、状态变动等统一、集中、全面的管理、操作功能,为费用分摊及进一步的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现行财务管理系统,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灵活的查询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4.实现全行可控式预算管理模式。
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资产负债结构和损益结构的定义,制定全行的经营计划预算管理控制额度,可实时查询各支行、部室的各类执行情况。对经费支出实施超预算支出控制,根据管理要求,可自由选择刚性或弹性预算管理方式。
三、现行财务管理系统运行后存在的问题
现行财务管理系统运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经营效益降低,影响了银行更好更快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成本意识淡薄。
为短期利益忙于追求进度指标,很少在成本管理上下功夫,财务管理仅限于对费用的管理。财会人员也满足于“数对、帐平、表符”的财会工作低水平,与成本管理要求相去甚远。在银行的发展进程中,成本管理应是银行重要的管理活动,财会人员亦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发挥自身的特有职能,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财会人员能动地参与银行成本管理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影响了银行效益的提高。2.财务费用列支不规范。
一是费用列支科目不规范。现行财务制度及系统均明确规定了费用列支的渠道,但有的支行往往不按规定科目列支,致使成本反映不真实。二是控制不严。营业费用在成本中占主要部分,控制费用开支,对降低成本至关重要。但仍有一些支行出于局部利益,费用开支管理不控制,随意列支费用。3.
成本核算粗放。
目前的成本核算仍处于粗放管理状态。一是没有深入、细致、严格、规范的管理规定,没有专门的成本分析制度,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成本分析仅在定期的年报或月报之中涉及到一部分,没有贯穿到全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以及没有深入到各项业务经营中去。二是没有规范的成本核算、分析办法,也没有确切的量化成本分析模式。
四、依托财务管理系统,加强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建议1.
加强财务预决策管理。
首先,要对已提供或即将提供的金融产品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不仅对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金融产品,而且也要对银行卡、代理等新兴业务进行成本核算,测算其经营成本和收益,同时将产品的盈利分析与风险分析结合在一起,将产品收益和风险系数共同核算与分析,以此确定该项产品的定价,对低回报、高风险的业务进行收缩,发展高效益、低风险的业务。其次,要对管理成本进行核算,对各管理部门的差旅费、宣传、招待、通信等直接业务管理费用和分摊的间接业务费用进行全面细致的核算,确切核算其投入产出情况,将费用向有良好效益的部门或机构倾斜。第三,对客户成本进行核算,找到既能稳定某一客户群、又能使客户成本合理化,既能包容某一行业客户,又能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的平衡点。2.
强化财务成本控制。
全面推进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水平是判断财务行为优劣的标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一要明确财务成本控制责任,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中心,制定控制标准,实施分级控制,把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二要健全成本控制制度,通过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审批制度的执行,促使业务经营成本按照预定目标实现;三要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及时传递金融系统有关经营成本信息,对财务成本进行跟踪控制,定期预测业务经营发生的成本开支,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误差,保证成本控制的正常进行。3.
认真做好财务信息反馈。
一要全面掌握成本信息。不仅要掌握总成本、总费用的数据,还要掌握单位成本、单项费用的数据,对那些直接的、重大的、可控的、可比的影响成本与费用开支项目和因素,进行具体研究,分析费用成本的增减变化,运用“可比性”原则,同计划比,与上年同期比,同历史最高水平比等,促进成本会计管理与手段的完善,使管理与决策不至于偏离方向;二要做好成本差异分析。在具体分析差异时,要面向全局,联系实际,既顾及一般,又要突出和抓住重点,紧紧把握“可控性”原则,及时地解决那些因内部管理不善,经营失策,费用超支,成本失控等人为或主观造成的差异,进行成本调控,优化成本结构与耗用,以达到最佳经营效果;三要明确责任归属。要明确各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所必须承担的任务或义务,责任中心对预算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不断完善预算计划,优化业绩评价和考核。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检验预算计划是否先进、合理和可行,以此提高决策水平,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益。4.建立一个“以成本效益原则为基础,以信息系统为平台,以预算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手段,以业绩评价为依据,通过内外部审计强化监督”的财务管理体系。(1)建立高度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管理体系要求的信息量之大,是传统的财务会计资料所不能提供的。可以说,没有会计核算的电脑化和网络化,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在一个企业中得到有效的推行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电脑化和网络化的优势,根据财务管理的需求,利用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展各个业务核算系统、分析整理和输出功能,实现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质的飞跃,不断满足财务管理庞大数据信息的需求,是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的必须选择。(2)实行“优化资源配置,严控财务风险”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对资金、费用、固定资产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按权限审批,逐笔监控,把有限的资源向效益好、管理好、有发展潜力的支行和产品倾斜,对管理混乱、效益差的支行的费用和固定资产坚持压缩,对长期规模小、效益差的营业网点进行撤并,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严格控制财务风险。(3)逐步推进全面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水平。逐步实施科学的全面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成本管理从业务流程改革着手,以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需求确定必须进行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通过辩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重新组合改造,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经营效果。
作者单位:萧山农村合作银行城南支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