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科研院所研发项目成本管理是什么

科研院所研发项目成本管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10-10 13:43:35

①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对科研院所是好事吗

科研院所改制是发展方向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军工产业在配置方面效仿前苏联,采用了“研究所+工厂”的科研生产模式。随着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军工产业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沿革,最终发展成为当前的十大军工集团,并正在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基于历史格局和行业的特殊性,我国军工产业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一方面,军工厂走在改革前列,基本完成了企业化改制,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加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另一方面,军工研究所的改革却进展缓慢,当前依然在事业单位的体制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军工研究所和军工厂的不同体制导致了两部分资产无法进行整合,研究所和工厂并存的状态一直延续至今。
当前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如今,十大军工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已达到70多家。十大军工集团向上市公司注入了大量的军工资产,从最初只注入民品业务,逐步发展为注入部分军品配套业务,到目前已经开始陆续注入核心军品业务。然而,注入资产的性质却主要都是军工企业资产,也就是最初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军工厂资产,最核心、最优质的军工研究所资产由于其事业单位的属性,目前仍不具备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
研究所资产无法资本化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各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研究所资产占比较高的航天和电子系军工集团的资产证券化水平只有20%左右,远低于占比相对较低的航空和船舶系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已达到50%左右)。当前,各大军工集团的企业资产已大部分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注入到上市公司。未来,研究所的改制和资产注入,将是新一轮军工体制改革的关键。
改制的积极意义
军工科研院所的转企改制,将对军工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激发活力,促进创新。研究所模式下的科研生产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与市场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创新力的严重缺失。研究所改制后,将直接面向市场需求,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业绩的压力将有利于激发经营生产的活力,促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对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起到推动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在研究所和工厂并存的模式下,同一行业内往往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资产,但由于厂所体制不同,同行业的资产无法进行整合,造成资源极度浪费。研究所改制将使厂所间资产的合并重组成为可能,有利于同行业厂所的融合发展,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便利条件。
提高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所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产品研发通常“只论成功、不计成本”,导致了研究所高成本低产出的现状。研究所改制后,将引入成本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从而提高国家投入资金的效率。
促进军民融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军工研究所以军品业务为主,民品体量很小,大量军工技术难以向民用转化。研究所改制后,为了开拓市场,必将积极拓展民品业务,加速军用技术民用化,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提升军工企业竞争力,抵御风险。军工研究所改制,将进一步打开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空间。一方面军工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可以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
改制面临六大问题
军工研究所改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军工研究所改制面对着众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以下四大问题突出,需要各级部门群策群力,合力解决:
第一,军工研究所属事业单位,资产由财政部进行管理,而军工企业由国资委进行管理,研究所转企改制涉及大量国有资产的移交,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中理清资产的所属关系。
第二,军工研究所既有“重设计、轻资产”的特点,又有“高成本、低产出”的特点,转企改制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产估值带来的影响,估值方法选取不当,将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军工研究所人员属于事业编制,军工企业人员属于企业编制,转企改制后将面临着事业编制人员和企业编制人员之间养老金和社保双轨制的问题。是采取事业单位人员全部转企,还是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制定顶层解决方案。
第四,军工研究所多数都是涉密单位,并且具有很高的涉密等级,之前都是采取内部审计的方式,但转企后,需要接受外部审计,保密工作将更加严峻,需要与时俱进,制定新的保密措施。
第五,军工研究所不纳税,但转企后就要纳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很大影响。对于一些盈利能力较差的研究所,转企后反而有可能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如何同时兼顾公平竞争和对军工研究所转制后的适度保护,是税收政策方面的一个难题。
第六,军工研究所转企改制后,还要面对很多企业内部需要预防和解决的其他问题。比如,如何进行经营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转变;既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又要兼顾军工行业的特点;又比如,如何解决产研结合问题,避免转企后为了追求企业利益而忽略研究所一直承担的技术创新职责。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从党中央到国资委、国防科工局以及各大军工集团都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在积极推动军工研究所改制工作。未来,军工研究所改制的成功将开启我国军工资产整体上市的大门,加速国防工业的发展。借助于资本市场的力量,我国将会涌现出一批巨型军工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② 如何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规定,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因此,各高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学校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增加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知识,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与协作,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项目申请到以后,预算也并不是束之高阁,而是为了申请到后依据预算执行。所以项目的预算编制决不能马马虎虎。项目申请时,课题组负责人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应协助课题组负责人编制预算。项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科研部门审核时不仅要强调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项目方向、金额,更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对于预算编制不负责任的课题组,绝对不能
接收。项目经费到位后,科研部门要和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密切配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以项目预算为依据,共同监督经费支出情况,发现不合理的支出及时纠正,让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科研管理水平。 3.加强科研经费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核算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科研进度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应在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下,加强对科研经费日常开支核算的从严管理。一方面,要严格控制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没有纳入科研项目预算且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以及国家和学校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另一方面,推进科研课题的全额成本核算,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课题的成本,特别是对开展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发生的水电费、实验材料、实验设备折旧费等间接费用,应该按科学合理的比例予以分摊。这样既能够保证科研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够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造成科研项目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事业经费项目的发生。 4.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的监督与考评机制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审计部门的作用。审计部门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审计部门要不定期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
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应共同探讨,制定出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特点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科研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对科研绩效考评,更好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科技观念创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创造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与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为了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必须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不断探索和实践,以保证高校科研事业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