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现在汽车行业如何实行低成本战略
为了降本增效,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却经常苦恼于以下两点:
1. 能够产生的技术降本点子太少、降本金额太小
2. 为实施技术降本点子的一次性投入(验证费用、模具费用)太大、降本回收周期太长
1. 能够产生的技术降本点子太少、降本金额太小
2. 为实施技术降本点子的一次性投入(验证费用、模具费用)太大、降本回收周期太长
形象地说,国内汽车企业降本增效的现状犹如图2,“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年初作者去某主机厂整车对标降低成本项目的路上)。
图2汽车企业降低成本的现状,“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什么产生的技术降本点子(VAVE点子)很少?
作者在通过和主机厂共同做降本项目时,观察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研发工程师们多是从自己负责的一个零部件或者一个子系统去看,有没有降本点子 ?由于观察角度的局限,产生了个别降本想法后,又都被挡在产品标准、零部件要求书、耐久性、质量要求,甚至“造型部门决定”的“边界函数”之外了,好不容易想到一个降低0.1元的点子,马上又被自己或者以上这些原因被否决了。经验教训(Lessons Learnd)是什么呢 ?
作者认为:
◆ 标准是经验数据,无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还是企业标准,它是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材料的开发、新工艺的产生、新的生产设备的出现,标准是需要修订和跟进的。
◆ 零部件要求书也是需要时时“推敲”的, 比如,要求书是不是反映了客户使用时的真实负载 ?过度工程(Over engineering)常常发生!
◆ 耐久性要求,它是不是大大超出客户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里,可以列出无数的案例。
◆ 质量要求,没有量化的质量要求不是质量标准,比如,无瑕疵的真皮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定义每单位平方面积上容许多少个、多大的疤痕,才是真正的质量要求。
◆ “造型部门决定”的,已经成了设计工程师们的“避风港”。造型部门,也只是整车开发的一个部门,它也需要在产品定义时听取销售部门反映的客户需求,哪些是客户特征,哪些不是; 哪些是客户关注的,哪些不是。造型的设计语言一定是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紧密联系,造型不单单是造型师的艺术品,比如,一个全镀铬的门把手,真的很好 ?如果在夏天,客户去打开停车场晒了几个小时的车门时,镀铬的门把手会烫手的(由于镀了铬的金属涂层),这就不是客户特征了,而适得其反。取消镀铬,塑料表面增温不多,降低了成本、又不烫手(保障了客户特征)。
◆ 标准是经验数据,无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还是企业标准,它是前人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材料的开发、新工艺的产生、新的生产设备的出现,标准是需要修订和跟进的。
◆ 零部件要求书也是需要时时“推敲”的, 比如,要求书是不是反映了客户使用时的真实负载 ?过度工程(Over engineering)常常发生!
◆ 耐久性要求,它是不是大大超出客户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这里,可以列出无数的案例。
◆ 质量要求,没有量化的质量要求不是质量标准,比如,无瑕疵的真皮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定义每单位平方面积上容许多少个、多大的疤痕,才是真正的质量要求。
⑵ 汽配如何成本核算
1,汽车配件行业,除了一般的明细科目外,要更加注意材料成本(库存)的核算。汽车型号,更新换代很快。不同的车型通用或专用的零配件都不太一样。
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立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时候,零配件编号尽量和厂家配件目录一致。我以前所在的汽车服务站,就是这样,最早按照自己的编号,后来几千个品种的配件,全部按照制造厂家的配件目录改成统一编号。这样对价格,成本,计划备货都很方便。另外,原厂和副厂的质量和价格相差很大,在结转成本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其他的,都是正常的商业核算吧。没有什么特殊的。
2,直接材料铝材在生产过成中会产品废料,应当这么做账:
从生产中回收的废料,应根据废料交库单估价入账:
借:原材料
贷:生产成本 企业处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时,应将处理的边角废料所取得的收入,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开具发票。所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主营外收入
结转成本:
借:主营外成本-----废料
贷:原材料------废料
年末,应将主营外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为:
借:其它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3,生产后的废料,是不能进入计算成本的。
你只能按照铝材的总进价来计算成本,然后等废料卖出后,再重新计算收入。 4,次车配件的产成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工资+机器折旧+其他费用。废料是不属于直接材料成本的。所以在计算生产成本的时候不要算进去。我的第二个会计分录中,废料在计算成本时,是需要通过会计分录的结转来计算的,不能直接计算。 5,按品种法核算大类,需要分别核算产成品和半成品的再进行分步法。
对领料进行那个统计,还要进行月末的盘点
对生产各种产品设定标准损耗,然后按照标准在实际之间进行分配。
同时要求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配合好。
⑶ 汽车制造总装车间降低成本有哪些
可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材料消耗,建立标准,减少浪费。
生产线速度,建立标准,提速奖励。
优化岗位,建立标准工时,减少人工浪费。
建立标准化操作,提高成品率,减少返工。
做好设备计划维护,降低故障时间。
做好各工位的物料供应,没有工人在岗等待。
能源消耗,建立标准,减少浪费。
找到浪费最大的地方,组织人力进行改善。
供你参考,希望能打开思路。
⑷ 如何做好汽车制造业的成本控制
三、加强物资消耗管理制造 企业 生产活动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材料,加强材料消耗管理 ,控制材料消耗,是成本最直接、有效的管理途径。 1、消耗定额管理是材料消耗管理最主要的管理 方法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针对一定条件所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材料的标准数量。在制定消耗定额时要按材料的 自然 属性,如钢材、木材等进行分类,本着节约、实事求是、平均先进、综合效果的原则,采取技术 计算 法和经验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消耗量大、资金额高的材料制订了消耗定额。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是考虑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制订的,因而它的执行不仅能降低材料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而且能够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制订了材料消耗定额,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了消耗材料的数量标准,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以保障其有效实施。(1)根据消耗定额和生产计划计算材料需要量,及时组织材料供应,以保证生产并防止材料闲置积压。(2)根据消耗定额编制成本计划,并对各生产单位下达月、季、年材料成本指标,并严格进行控制。(3)材料发放按定额限额发料,如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批准。(4)材料的使用上严格按定额标准进行现场控制,基层管理人员要使材料消耗向规定标准靠近。(5)在定额管理工作中,群众管理与专业管理密切结合,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推广各种节约材料的先进经验、处处精打细算。(6)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定额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兑现。(7)加强材料消耗的统计 分析 工作,各车间定期向材料供应部门报送《主要材料收、消、存统计报表》,材料管理人员要对材料消耗实际情况与定额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超、降原因。 3、积极推进材料回收复用。在某些生产中所消耗的材料并不构成产品实体,并且很多材料并不是在生产中一次消耗掉,因此还存在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复用,这时如果企业材料消耗管理的好就可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推进材料的回收复用主要是广泛开展综合利用、节约代用、回收复用、修旧利废等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为了加强回收复用与修旧利废管理工作,企业应制定材料物资回收复用与修旧利废管理的标准,规定哪些物资属于回收复用和修旧利废物资,要求建立、健全回收修旧网点,并设立专(兼)职人员负责回收和修旧工作,开展群众性“收旧”活动,搞好经常性与集中性回收工作。 四、材料控制的辅助措施制造企业的材料内部控制是溶于整个企业之中的,因此材料控制不仅仅是采购、保管、生产部门的事情,而需要从企业的整体出发,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制度,实现降耗增效。 1、建立 现代 企业的领导班子。企业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所在企业的人、财、物等企业资产的使用、处置及分配的权力,是企业资源所有者的代表,这些权力与企业的内部监督权明显不在一个层次。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经营者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一些经营者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事情常有发生。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往往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既是董事会的决策者,又是经营班子的领导人,同时又控制了监事会,权力过于集中,使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公司财务也只能起到报账、记账的“工具”作用。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董事会的建设,董事会与经营班子分离,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并建立健全好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 2、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法制 学习 教育,提高全员法制观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企业领导人的约束机制,并防止企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思想,使企业管理走向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3、加强内部人员考核制度的执行。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考核。定期考核是对目标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考核,比如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使产品的废品率得到控制。另外,对人员的考核不仅仅是进行工作任务量的考核,还包括采购物资质量,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每月都必须对员工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定期考核是内部管理人员对详细的内部控制程序或执行工作所用的方法随时进行核查,并及时指出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 。 总之,随着企业进入开放的经济时代 ,新经济、新业务、新的购销方式的不断出现,只有把内部监控寓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各环节,真正发挥好财会人员的监督作用,实现企业的 科学管理 ,才能防微杜渐,确保实现企业的降耗增效之目的。 参考 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