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系统。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着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作业、作业账户和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和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做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ABC成本法引入了许多新概念,右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ABC分析法的过程如下。 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和产品市场等)。这一过程很耗时间。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订单的数量)。 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⑵ 作业成本法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虚拟主机 论坛
[首页] [网络文学] [等级考试] [入党申请] [论文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工学生联盟 >> 论文中心 >> 管理 >> 成本管理 >> 文章正文
|
论文中心首页
|
经济
|
管理
|
法学
|
理学
|
工学
|
医药
|
文学
|
教育
|
艺术
|
哲学
|
文化
|
政治
|
|
社会
|
论文指导
|
论作业成本法
[ 作者:佚名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点击数:179 | 更新时间:2005-3-30 ]
关键词:作业,成本库,价值链,作业成本法,适时生产制度,制造成本法,责任会计制度,战略成本管理
第一章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况
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第一节 ABC的历史
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
(一)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 作业(activity), 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
2、 作业账户(activity accoun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3、 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和总账。
4、 作业会计的假设是,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够找出具体责任人,控制由责任人实施。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着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其理论要点有: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报表目标是履行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为投资决策提供信心,减少不确定性,报表中的收益和利润,与成本密切相关;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
3、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成本不应该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更不是根据每种产品的工时来计算分配全部资源成本(无论直接的或间接的),而是应该根据资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额,计算消耗的每种资源的“完全消耗成本”。这并不排除最后把每种产品的成本逐一计算出来,而是说,关注的核心应该是从资源到完工产品的各个作业和生产过程中,资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产品这一结果。
(三)20世纪末ABC研究的全面兴起。当时,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大大减弱。虽然当时流行许多模型,但是除了所依据的信息相关性值得商榷外,还很抽象、难懂,甚至一些专家都看不懂,其实践意义就更差了。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在其着作《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由于卡普兰教授等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使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卡普兰教授本人被认为是ABC的集大成者。其理论观点有:
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输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ABC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产量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即:对价值的研究着眼于“资源→作业→产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资源→产品”的过程。
2、认为ABC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是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制造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点,并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ABC系统中变为可控。所以,ABC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一种成本控制和企业管理手段。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称为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以下简称ABM)
ABC的成本虽然是“完全消耗成本”,但是并不同于中国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因为ABC的成本强调的是“消耗”的成本,未必包括全部生产能力成本,即不一定等于“投入成本”。比如,如果一台机器每月正常产量是100件产品(代表了生产能力和投入成本),但是如果企业只投产了80件,就存在着20件(100件减80件)产品所对应的“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而ABC下产品的成本就不包括“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只指全部投入成本的80%;相反“完全成本法”是原苏联模式的照搬,核算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部投入成本,指运输费用和生产、管理、理财费用等全部支出项目,包含了“已利用”和“未利用”生产能力成本。
⑶ 什么是估时作业成本法
估时作业成本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罗宾·库珀(Robin Coop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作业成本法系统的基础上,与埃康系统创始人史蒂夫·安德森为客户开发的时间改进方法相结合所产生的,它修正了作业成本法模型,以解决其在应用中的高成本问题。同时,估时作业成本法模型将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和时间管理思想结合在一起,为企业建立了经济合理的成本计量与分配体系,进而为成本管理,产品(服务)定位,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绩效计量与评价等决策的科学性等决策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
估时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估时法使经理人员能够算出各项作业上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并加以分析。
估时法首先直接估出一个单位的作业所耗费的工时,免除了估测法下先估出全部有效工时中耗用于各项作业的百分比,所以比较简单。
企业外部和内部经营条件是常变的,估时法能够很容易地更新模式以适应变化。
估时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计算产能成本率。产能成本率等于成本中心投入的所有资源成本,除以该成本中心的实际产能(即扣除了正常休假、培训的员工工作时间)。以一个处理客户订单的部门或流程为例,TDABC模型要计算为该部门或该流程提供的所有资源的成本,包括人事成本、监督成本、租金成本、设备和技术成本等用总成本除以本部门的产能,就能得到产能成本率。
第二步:建立时间方程,估计各成本对象(客户、产品、流程)需要的资源产能(即所消耗的员工工作时间),结合第一步中算出的产能成本率,把各部门的资源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去。以客户订单的处理为例,TDABC可以通过时间方程计算出每一具体要求下(例如:手工订单、自动订单、加急订单、国际订单、易碎品和危险品的订单或者是无信用记录的新客户发来的订单等)各订单的所耗时间,再乘以对应的产能成本率就可以将资源进行分配。
估时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比较
在基本原理上,ABC法的基本实施步骤主要由两步组成:一是建立作业字典,利用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摊到各项作业上;二是利用作业成本动因将成本分摊到各个产品或客户上。而TDABC的基本实施步骤:一是估算单位产能成本率;二是根据时间方程(Time Equation)将成本分摊至各产品、客户或流程。可以看出,TDABC法实际上是将传统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进行了统一用“时间”作为度量工具对成本进行分摊。
在实际操作中,TDABC是由经理人员对产能成本率和时间方程做出估计,而不是传统ABC下通过向员工进行调查来确定向作业分摊成本时的分配比例,这种方法首先是降低了实施成本,节约了时间和财力;其次是降低了ABC员工主观估计的不确定性,利用剔除了“闲暇时间”的产能成本率提高了成本分配的精确性;再次,时间方程的应用使TDABC的数据处理只是以线性增长,而不是传统ABC的指数式增长,这使得TDABC更具简洁、易扩展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