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
1.
产品成本:是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
和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V)
之和。
C=
劳动手段
+
劳动对象
V=
劳动力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
2.
产品生产成本: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
之和,就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产品的制造成本,简称产品成本。
3.
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
(
例如一个月
)
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4.
经营管理费用:各行业企业除了生产经营业务成本以外发生的商品流通费用、营业
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总称。
5.
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工业企业在进行工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发生各
种各样的耗费。这些耗费用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
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 “
理论成本
”
: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
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7.
成本、费用: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简称成本、
费用。
8.
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
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测算。
(99
年考
过
)
9.
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
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10.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成本,具体规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
经营任务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费用水平所应采取的各项措
施。
11.
成本控制:一般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成本计划对各项实际发生或将要发
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审核、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防止超支、浪费和损失的发
生,以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
12.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
帐务处理。
13.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与本期计划成本、
上年同期实际成本、本企业历史先进的成本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等进行比较,
确定成本差异,并且分析差异的原因,查明成本超支的责任,以便采取措施,改进生产经
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14.
成本考核:是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定期的对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评定和审
核。
15.
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是原始的或初级的成本会计,也是狭义的成本会计。包括上
述各个环节
(8
——
14)
的成本会计,是现代成本会计,是广义的成本会计,实际上也就是
成本管理。
16.
直接生产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分
17.
间接生产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清
18.
直接计入费用:在构成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中,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
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直接计入费用
(
简称直接费用
)
。
19.
间接计入费用: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
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可以称为间接计入
(
或分配计入
)
费用
(
简称间接费用
)
。
20.
消耗定额:是指单位产品可以消耗的数量限额。
21.
定额消耗量:是指一定产量下按照消耗定额计算的可以消耗的数量。
22.
费用分配:广义的费用分配就是费用划分,也就是前面所述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
划分,其中包括不需要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的划分。所谓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和原材料费
用分配表的分配,都是广义的费用分配
;
表中分配计入的分配则为狭义的费用分配。
23.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
(
低于
1
年
)
,包括工具、
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
24.
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
同负担的费用。
25.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各月成本、费用,在以后才实际支付的费用,是应
付而未付的费用,因而是一种负债。
26.
工业企业的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
供应。
27.
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
(
或提供劳务
)
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28.
生产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
加工修理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或产成品。
29.
不可修复废品:指不能修复、或者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不合算的废品。
30.
可修复废品: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且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的废品。
31.
废品报废损失:指尚未扣除应收赔款前的废品损失。
32.
废品损失
(
净损失
)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
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33.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
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34.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
35.
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
报废时再摊销其价值的
一半的一种摊销方法。
36.
工资总额:是之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
总额。
37.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的那部分
价值。
38.
固定资产折旧使用年限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
种折旧计提方法,即年折旧额
=
应计折旧额
/
预计使用年限。
39.
固定资产折旧产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完成的工作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折旧计提
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先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每月固定资产完成的工
作数量乘以单位折旧额,即可计算出各该月份的折旧额。
40.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
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有时也对外销售,但这不是辅助生产的主要任务。
41.
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
务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的一种分配方
法。
42.
辅助生产费用顺序分配法:是指各种辅助生产之间的费用分配按照辅助生产车间
受益多少的顺序排列,受益少的排列在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夺得排列在后,后将
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费用分配方法。
43.
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是指先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相互提供的劳务或
产品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分配率
(
单位成本
)
,进行一次交互分配
;
然后将各辅助生产
车间、部门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
即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
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
,再按照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数量,在辅助生产车间、部门以外的各受益
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的一种分配方法。
44.
辅助生产费用代数分配法:是指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
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分
配方法。
45.
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
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
;
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
费用之间的差额,及辅助生产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再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负担,或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的一种分配方法。
46.
生产工时比例法:即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
际工时的比例分配费用的方法。
47.
生产工资比例法:即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
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项
差不多的车间。
48.
机器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生产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
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在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49.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
配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50.
约当产量比例法:指月末将在产品的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
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
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
51.
定额比例法:指月末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费用
的一种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
;
工资及福利
费等其它费用,可以按各该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也可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52.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指对月末在产品只计算所耗的原材料费用,不
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53.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指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时,月末在产品
的各项费用按各种费用定额计算,再将该种产品的全部费用
(
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费用
)
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其余额就是完工产品成本。
54.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
法,按照产品的品种
(
不分批、不分步
)
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的产品
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和管理上不要求按照
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55.
分批法:按照产品的批别
(
分批、不分步
)
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批别为成本
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又称定单法,它主要适用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56.
分步法: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
(
分步、不分批
)
计算产品成本,这种以产品生产步
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指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
汇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57.
单步骤生产: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不可能或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的
生产,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的生产。这类生产的生产周期较短,通常只能由一个企业整
体进行。
58.
多步骤生产:指生产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可以间断、分散在不同地点、分别在不同
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例如纺织、钢铁、机械等企业的生产。
59.
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即计算什么的成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
为了解决生产费用由什么来承担的问题。受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工业企业的产
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
(1)
产品品种
;(2)
产品批别
;(3)
产品生产
步骤。
60.
零件分批法:是指先按零件生产的批别计算各批零件的成本,然后按照各批产品
所耗各种零件的成本,加上装配成本,计算各该批产品的成本。它是分批法在实际工作中
具体运用的计算方法。
61.
累计间接计入分配率:是简化的分批法下,分配各项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其计
算公式为:全部产品某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
全部产品该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
/
全部
产品累计生产工时
62.
简化的分批法:是指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计算时,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在产品完
工前只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每月发生的间接费用则是在生产成本二级帐中分别累计
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由
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故又称为不分批计算
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63.
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最后算出产成品
成本的分步法,也称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4.
成本还原:是指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
步分解,还原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
目反应的产品成本资料,即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65.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平行结转各生产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然后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分步法,也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66.
广义在产品:指就整个企业而言尚未产成的全部在产品和半成品,包括尚在本步
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
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产成的在产品。
67.
分类法:是先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最后分配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
本的方法。
68.
系数法: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69.
等级产品:如果某些产品的结构、所用的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完全相同,产品质量
上的差别是由于工人操作而造成的,则称这些产品为等级产品。
70.
副产品: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产品。
71.
联产品:某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生产出集中主
要产品,这些产品称为联产品。
72.
定额法: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
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73.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
的差额。
74.
产品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
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如广告费、展览费、运输费等。
75.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如办公费、无形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等。
76.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一般工业企业中指工厂厂部各职能管理部门
;
在按总厂和分
厂组织的企业中,是指总厂各职能管理部门
;
在按公司形成组织的企业中,还包括公司的各
职能管理部门。
77.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
不包括长期借款
竣工前的利息费
)
,如利息费用、汇兑损失等。
78.
工业企业的成本报表
(
也称成本费用报表
)
:是根据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
费用核算的账簿等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工业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
水平和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79.
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
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80.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
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对各种成本报表的分析,
都要采用这种方法。
81.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对数即比率,来考察经济业务的相对
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有相关指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
82.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
析的方法。
83.
构成比率分析法:是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
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84.
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
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85.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之间的增减变化,
据以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
86.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
该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
;
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87.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是指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
成本减去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的差额。
88.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与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
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的百分比。
89.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
构成情况的报表。是产品生产成本
(
按产品种类反映
)
表中某些主要产品成本的进一步反映。
90.
制造费用明细表:是反映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制造费用及其构成情况的报
表。
91.
各种期间费用明细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经营管理费用及其构成情况
的报表。包括产品销售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
92.
在产品完工率:为了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并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可以根据各
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数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数的比率,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❷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品种法:
是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深受它们的青睐。以每一种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分别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
2、分批法
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中,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根据定货单位的订单签发工作号来组织生产的,按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往往与按定单计算产品成本相一致,因而分批法也叫订单法。
3、逐步结转—分步法
分步法也称 “计划半成品成本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先计算半成品成本,再随实物依次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
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逐步结转法下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是立即转入下一步骤,而是通过中间成品库周转时,应设立“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当完工半成品入厍时,借记“自制半成品”科目,贷记“基本生产”科目。
步骤复杂生产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可以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4、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生产。
5、分类法
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辅助方法:
1、移动平均成本
原理:在移动平均价格控制下,每次收货、收到发票、及/或订单结算后计算新的物料价格。物料价格通过总存货价值与总库存物料数量计算得到。
优点: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在于,因自制与外购物料产生的差异均可引起物料价格与库存价值的更新。因为物料价格反映了物料的平均取得成本。
原则上说,物料发放将以当前价格估算。仅在特定情况下,差异分摊至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而不是物料库存。移动平均价格仅在以下情况下体现其优势:在最低生产水平下关注物料估算信息;所有差异立即发生;物料价格不会因系统过账顺序而扭曲。
不足:使用移动平均价格的主要缺点是评估物料消耗所使用的价格几乎完全依赖于系统中物料发放的时间点。例如,如果在系统中收到发票的记账晚于货物发放,发票价值不会反映在发放的物料中。因而物料未按其实际采购成本估价。
移动平均价格也不能保证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例如,生产流程改变的效果在完成品中识别不出,同时由于缺乏标杆,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不同区域的成果就没什么实际意义。由于记入先前期间的货物移动并未按原期间的价格估价。
而是按当前移动平均价格估价,所以移动平均成本不依赖于期间,这将导致物料估价不正确。移动平均价格的又一个问题是,任何错误输入都能引起物料价格立即不必要的改变。任何之后的货物发放都将按此错误物料价格立即估价。
2、标准成本
原理:通过标准价格控制,货物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恒定的价格进行估价。物料标准价格通常是标准成本估价的结果。
优点:通过使用标准价格,所有物料移动以至少在一个期间内不变的价格进行估价。因此,标准价格确保了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并使生产差异明晰化。
期间价格(标准价格)在使用期间成本管理时是非常有用。标准价格可作为标杆使用,由此衡量不同的生产方法,或在获利性分析中比较物料在不同市场细分中的边际贡献。
不足:因为标准价格在整个期间都是恒定的,它不能反映此期间内发生的实际成本。会导致在此期间内采购价格改变很大或生产方法改变的物料估算价格不精确。此问题随着多层次生产方式中的每一新生产步骤而不断加深。意味着产成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最新信息。
物料库存价值不能反映当前采购成本,因为与标准价格的差异被收集在财务会计中的价格差异科目中而不对物料库存科目进行修正。价格差异科目中收集到的差异不能再分摊到单个物料。也就是说,不能分摊到物料主数据。
3、物料帐
原理: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来确保用最新信息计算实际物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该组件使用该期间发生的实际成本在期末计算出平均价格。之后可用此平均价格估价该区间的物料存货。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里,使用标准价格进行物料预估价。
优点:当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组件时,在当前期间内仅能使用标准价格作为预估价格。在期末使用此组件按本期间的实际发生成本计算物料平均价格。
然后用此平均价格来估算本期间的物料库存价值。因此,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既包含了标准成本价格控制的优点也包含了移动平均价格的优点。若使用实际成本核算/物料帐,仍应对原材料及贸易商品进行标准价格控制以确保生产流程成本管理的一致性。只有这样做,生产中差异才会十分明晰。
不足:在产品(WIP)不包含在实际成本核算中,换句话说,即使部分或全部物料交货至仓库发生在以后期间,所有本月生产流程消耗的物料均在回冲期间处理。当通过在制品确定重新过账回冲成本到在制品科目时,不调整实际数量结构。
因此,任何消耗物料或作业的价差,完全在当月的产出品中体现。如果未交货,价差“不包括”在物料与成本中心科目。如果部分交货至仓库,所有回冲的零件与作业的价差均分摊到此部分交货品上。将造成完成品生产价格不切实际。
由于数量结构中总包括所有已确定的作业,因此仅对相关期间的交货计算计划与实际价格差异。如果交货错误,成本仍分摊至成本中心。在制品科目仍按所消耗物料与作业的标准成本估价。不会进行实际价格重估。
(2)成本还原原理是什么扩展阅读:
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
在现代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预测、决策、分析、控制和核算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预测、决策中要进行成本的分析,要对企业之前核算的数据进行研究,并且核算的数据也是其他各个环节的依据。小微企业实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作用如下:
发现客户利润贡献度。成本分析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发现不同客户对小微企业的利润贡献度(包括利润率和利润额),由于产品的利润率和客户的加权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
所以,小微企业要不断筛选、开发有价值的产品和客户,并为此类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得到最大的利润收益。
建立业务考核的参考。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迫使小微企业必须制定多项指标对业务员的业绩进行考核,业务质量指标理应成为其中之一。
所谓业务质量也就是产品的计划毛利(成交价与产品的计划成本价的差异)。但不能简单地把产品的实际成本失控归咎于业务员。有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强的业务标准,业务员的业务取向就可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可以使小微企业降低业务风险。
企业通过实行各种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利润率,降低企业业务风险,促使企业各部门更加重视成本控制,调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成本核算是加强小微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对企业的利润政策、周转政策和结构政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成本核算
❸ 成本会计分步法计算
分步法是“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的简称。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连续、大量、多步骤生产的工业企业,如冶金、水泥、纺织、酿酒、砖瓦等企业。这些企业,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完工,要经过若干连续的生产步骤,除最后一个步骤生产的是产成品外,其他步骤生产的都是完工程度不同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除少数可能出售外,都是下一步骤加工的对象。因此,应按步骤、按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分别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
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属于按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某一分配标准的比例同时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将月末结存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也就是完工程度为100%的约当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本月完工产品产量加上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称为约当总产量,亦简称为约当产量。
❹ 进项转出时,账面成本还原的问题
进项转出时,账面成本还原的问题
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货物,
农产品进价-农产品进价*13%=账面成本
换算后:
农产品进价=账面成本/(1-13%)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
不含税价(账面价)*适用税率=进项税额
所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货物转出进项税,直接用:
不含税价(即账面价)*适用税率(17%或13%)
综上所述,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的,进项转出时,需要用账面成本除以(1-13%)进行还原,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项税转出时,直接用账面价乘以适用税率(17%或13%)
为什么要将农产品账面成本还原成计算进项税时的基数
根据增值税相关规定,对于农产品是以发票票面金额直接乘以13%计算进项税额的,实际记入收购成本的是收购金额*(1-13%)计算得出的资料,也就是收购金额-进项税额后的资料。所以,入帐的资料是两个资料差,所以要还原。
账面成本,是指在账面登记的成本,它包括账面记录的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也指一项资产账面上反映的获取成本。
成本还原的概念
所谓成本还原(Cost Recovery),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原因:
1、为了弥补在成本核算综合结转法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专案的矛盾,要进行成本还原,将“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综合专案分解为以原始成本专案反映的成本。
2、综合结转法是指上步骤半成品成本转给下步骤时,用“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等综合成本专案在成本计算单中反映。即当下步骤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时,将其成本综合计入“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专案内,而不考虑上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原始构成。这种方法,既简便易懂,又能分别反映各步骤耗用的半成品及本身发生的费用。但它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专案。在编制成本报表时,必须进行成本还原。
方法1
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方法2
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成本还原的方法
方法1
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方法2
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简述成本还原的过程?
所谓成本还原,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成本还原的方法
1、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2、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本月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成本还原的必要性
成本还原是把半成品中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等还原成本来的面貌,主要作用还是在于能够正确的分析产品中各项成本专案的构成。
成本还原的基本原理
应该是在多步骤加工的企业,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把外购材料的成本还原。
最终的出厂产品成本的资料分为--外购材料的成本+本企业投入的加工费用。。
怎样进行成本还原?还原的物件是什么?
成本还原,必须确认两个要素:一是还原物件——完工产品成本中所含上步骤转入半成品成本;二是还原基数或标准——上步骤所产半成品总成本或单位成本及其各成本专案的成本。有了这两个指标,就能进行成本还原了。传统成本还原方法是:从最后一个步骤向前推算,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步骤本期完工半成品成本专案的构成比例,逐步分解还原为原始成本专案,然后将各步骤中相同成本专案的金额相加,得到按原始成本专案反映的产品成本。
成本还原的标准是什么
谓成本还原(Cost Recovery),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成本还原的方法
方法1:
按半成品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还原 它是根据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乘以还原分配率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的方法。其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这里的成本还原分配率是指各步骤完工产品成本构成,即各成本专案占全部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 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专案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个成本合计×100% ②将半成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分解。分解的方法是用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的综合成本乘以上一步骤生产的该种半成品的各成本专案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还原分配率 ③计算还原后成本。还原后成本是根据还原前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还有未还原的半成品成本,乘以前一步骤该种半成品的各个成本专案的比重。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直到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才能将本成品成本还原为原来的成本专案。
方法2:
按各步骤耗用半成品的总成本占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还原。 这种方法是将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本月所生产这种半成品成本结构进行还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还原的计算程式如下: ①计算成本还原分配率,它是指产成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占上一步骤所产该种半成品总成本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100% ②计算半成品成本还原,它是用成本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的金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半成品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专案金额 ③计算还原后产品成本,它是用还原前产品成本加上半成品成本还原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后产品成本=还原前产品成本+半成品成本还原 ④如果成本计算需经两个以上的步骤,则需重复①至③步骤进行再次的还原,直至还原到第一步骤为止。
❺ 成本还原的基本原理
所谓成本还原(Cost Recovery),就是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成本还原的方法是从最后步骤开始,将其耗用上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1、为了弥补在成本核算综合结转法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项目的矛盾,要进行成本还原,将“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综合项目分解为以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2、综合结转法是指上步骤半成品成本转给下步骤时,用“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等综合成本项目在成本计算单中反映。即当下步骤耗用上步骤半成品时,将其成本综合计入“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内,而不考虑上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原始构成。这种方法,既简便易懂,又能分别反映各步骤耗用的半成品及本身发生的费用。但它不能反映完工产品成本构成的原始项目。在编制成本报时,必须进行成本还原。即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自制半成品”或“原材料”综合项目分解为以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