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以历史成本计价依据是什么假设
扩展阅读
哪些属于特有的创业资源 2025-01-10 00:05:35
第四页铭文需要多少钻石 2025-01-09 23:42:32

以历史成本计价依据是什么假设

发布时间: 2025-01-09 12:12:54

⑴ 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本文深入探讨了历史成本原则的建立基础,指出持续经营假设并非其特定基础,而是包括历史成本在内的各种非清算价值计价的共同基础。理论界普遍认为币值稳定假设是历史成本原则得以实施的基础,但实际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不符合这一假设,导致账面历史成本与实际价格无法保持一致。因此,币值稳定假设并非历史成本原则的唯一直接基础,还需其他假设前提存在。



自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主导的计价原则以来,对其批评从未间断,焦点集中在对币值稳定假设的批评上。1936年 Henry Sweeney在《稳定币值会计》一书中对此作了精辟论述。然而,对历史成本的研究并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人们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对各种改进或替代会计模式的研究上,似乎已经确认了历史成本原则的直接基础就是币值稳定假设。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指出币值稳定假设解决的是计量单位的稳定问题,而关键在于计量属性即资产自身价值的稳定性。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是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前提,保证了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的长期恒定。同时,货币币值稳定假设是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前提,保证了计量单位即名义货币的长期恒定。



历史成本原则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是适用的。在前工业社会,社会进步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商品价格相对稳定,因此历史成本原则成为近似科学、合理的最佳计价模式。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空前显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飞速进步,从根本上动摇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历史成本原则成为主导的计价方法,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其首要服务于收益的决定,资产计价准确与否对收益决定至关重要。


(1)以历史成本计价依据是什么假设扩展阅读

历史成本原则(pringciple of historical cost)亦称原始成本原则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职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⑵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假设前提条件是什么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假设前提条件如下:

历史成本计量是指按照资产购置时支付的先进或者先进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1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的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先进或先进等价物的金额剂量。

历史成本计价是指各项财产物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可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必然导致企业损益、税金和分配的不实。

⑶ 论述历史成本原则,货币计量假设及其优缺点

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成本原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二是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会计核算时,某项资产要求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在该资产存续期间内一般不作调整。

关于历史成本原则建立的基础,一般认为是持续经营假设私币值稳定假设,然而经过仔细研究,情况并非如此。就持续经营假设而言,它仅仅排除了资产计价的清算价值基础,要求会计计量建立在非清算价值的基础上,在企业持续经营期内,将此非清算价值进行摊销、配比。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并不是历史成本原则的特定基础,而是包括历史成本在内的各种非清算价值计价的共同基础。

理论界认为币值稳定假设便历史成本原则得以付诸实施,似乎只要币值稳定了,资产的实际价格就能保持不变,账面的历史成本就能始终与资产实际价格相一致。然而,商品实际价格的变动总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降低的,如高科技产品的计算机、家用电器、汽车等。这说明,即使货币币值保持了稳定,商品的实际价格仍然是可变的,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会计核算,仍然不能使账面历史成本与实际价格保持一致。因此,币值稳定假设至少不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唯一直接基础;要使历史成本原则得以成立,一定还有其他假设前提存在。

自20世纪初历史成本原则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计价原则以来,对它的批评从未间断,其焦点集中在对币值稳定假设的批评上。1936年Henry Sweeney在其《稳定币值会计》一书中,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此后对历史成本的研究,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与此同时,人们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对各种改进或替代会计模式的研究上,似乎已经确认了历史成本原则的直接基础就是币值稳定假设。而本文认为,历史成本原则建立的基础有两个:一是币值稳定假设,二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二者共同构成了历史成本原则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二、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l、研究的前提。资产计价的结果,是使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始终保持--致,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一个前提。因为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批评。归根结底还是探讨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不符的问题。会计追求的目标,始终还是在账面上及时地反映实际价格的变动,达到二者的一致,计价原则的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由多个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从会计的角度分析历史成不原则本身的科学性,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二个前提。

2、币值稳定假设不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唯一基础。会计模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计量属性,二是计量单位。计量属性解决“计量什么”,而计量单位解决对选定的计最属性“用什么去计量”。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计量属性是内在的、根本的问题;计量单位是外在的、形式的问题,计量单位的选择随计量属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币值稳定假设解决的是计量单位的稳定问题,是外在的问题。要使计量的结果始终恒定,被计量对象所要计量的某一特征(即计量属性)本身的恒定才是至关重要的,显然,币值稳定假设并不能保证计量属性即资产自身价值的稳定,因此它不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唯一基础,由此也可以说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科学与否,罚币值的稳定与否无关,关键是要看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荷花的前提条件是否科学、合理。

3、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币值稳定假设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资产一一且以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后,账面记录一般不作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始终保持一致,实际价格的恒定显得至关重要。而实际价格的恒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二是货币币值稳定。生产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决定了商品的内在价值始终恒定;货币币值稳定,则决定了计量商品内在价值所使用的计量尺度始终不变。有了这两个前提,即使短期内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可能会出现波动,但从长期看,由于商品内作价值的恒定和货币币值的恒定,价格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最终将恒定在由不变劳动生产率和不变币值货币共同决定的价格上。这样,商品价格在长期内恒定就成为自然的事情。而商品实际价格长期内恒定,证是历史成本原则的关键所在,

因此,币值稳定假设是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前提或基础;社会平均劳动先产率不变假设,则是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前提或基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保证了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长期恒定;货币币值稳定,保证了计量单位即名义货币的长期恒定(计量尺度不变),以恒定的货币计量尺度计量恒定的历史成本,计量的结果当然是不变的。

应该说,这两个假设,首先是对商品价格决定的要求。只有商品实际价格的决定符合这两个假设条件,会计才能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这种历史成本原则计价才是科学和合理的。

4、历史成本原则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是适用的。历史成本惊则能成为“真理”,这与特定历史成本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在前工业社会,社会进步缓慢,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然也十分缓慢。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缓慢性,不但决定了商品的内在价值变化缓慢,而且决定了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也是缓慢的。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商品价格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稳定。在这种条件下,历史成本原则自然成为近似科学、合理的最佳计价模式。

然而事实上,劳动生产率从来就不是恒久不变的。从游牧经济到农耕经济,再到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从手工劳动到作坊劳动,再到T业化大生产、自动化生产,每一一种变革都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标志,每一种经济内部都有劳动生产率量变的过程,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有差异而已。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空前地显现出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飞速进步,从根本上动摇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因此关于各种新的计量属性的大讨论在20世纪延绵不绝也就不足为怪了。

历史成本原则成为片主导地位的计价方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它首先是为“会计是一一个分配过程”的观点服务的,而不单纯是一种资产计价方法。所有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成本,都是取得资产当时的现行交易价格,称它为历史成本,仅仅是就取得以后的分配过程而言的。分配过程服务于收益的决定。收益是否真实,首先要看被分配对象的计量是否准确,典次要看分配过程是否科学。而资产计价准确与否,对收益决定来说则是首要的、决定性的,分配只有在计价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分配的结果才是真实有效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出发点,确实有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必要。

从历史成本原则建立的基础看,它以劳动生产率始终不变为前提,也就是以否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前提,这与社会发展规律完全背道而驰。因此,从它建立的那时起,就显得十分荒谬,这也是历史成本原则内在的致命缺陷。可以肯定地说,以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否认社会进步为基础的历史成本原则,本身是毫无科学性可言的。

任世驰

⑷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2)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 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是对会计主体活 动的时间范围上的限定。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会计年度从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中 期是指短于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通常按半年度、季度和月份来划分。



(4) 货币计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并且假定货币的币值稳定不变。

(4)以历史成本计价依据是什么假设扩展阅读:

会计核算五步法:单、证、帐、表、税。

第一步单

单,就是接收、整理并审核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或单据,按来源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是指经办单位或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证。如购物取得的各种发票、出差报销的车船票、餐费发票、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工资表等等。

会计的工作,就从“单”-接收和审核单据开始了。

记住单的五个要点: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第二步证

证,就是编制并审核记账凭证。

即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分为记账凭证和记账汇总凭证。其中记账凭证用于登记明细账,记账凭证按一级科目进行汇总后,填制记账汇总凭证,用于登记总账。

记住证的三个要点:技术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三步账

帐,就是登记各种账簿。

一个企业,至少设置四本账,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其中的明细账,又可分为多本,按科目类别可分为资产类明细账、负债类明细账、损益类明细账等;按用途可分为往来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式明细账等。究竟怎样设置,可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

注意: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

第四步表

表,就是编制与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和反映。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三大基本报表,也是会计一个期间工作的结果与汇总。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底子”,利润表是企业的“面子”,现金流量表则是企业的“里子”。

注意:财务报表必须基于真实账目的基础之上,虚假的报表必然会误导企业管理层,导致经营战略方向的偏离。

第五步税

税,就是国税申报与地税申报。

由于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济业务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在选用会计核算形式时自然不能强求一律。根据会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根据具体登记会计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以下5种会计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

(3)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4)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

(5)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