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哪些支出可以扣除,哪些支出不得扣除
一、准予扣除项目:
计算应税所得额时准予从收入额中扣除的项目,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所有必要和正常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包括:
1、成本:指生产经营成本。
2、费用:指三项期间费用。
3、税金:指已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城建税六个价内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简称“六税一费”。
4、损失:指营业外支出、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等。其中,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项目,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法为准。
二、不得扣除项目: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不得直接在税前扣除,应以提取折旧的方式逐步摊销。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无形资产以及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各项费用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也不得直接扣除,应在其受益期内分期摊销。
3、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其他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4、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纳税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
5、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纳税人违反国家税收法规,被税务部门处以的滞纳金和罚款、司法部门处以的罚金,以及上述以外的各项罚款,不得在税前扣除。
6、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纳税人遭受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保险公司给予赔偿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7、超过国家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纳税人用于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以及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的捐赠,不允许扣除。
8、各种赞助支出。
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各项支出。
(1)这笔计税成本适合哪些项目扩展阅读
准予扣除的扣除标准:
1、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
职工福利费扣除额为14%,工会经费扣除额为2%,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捐赠的扣除
纳税人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年度会计利润的12%以内的,允许扣除。超过12%的部分则不得扣除。
3、业务招待费的扣除
业务招待费,是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交际应酬费用。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4、总机构管理费的扣除
纳税人支付给总机构的与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管理费,应当提供总机构出具的管理费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的证明文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准予扣除。
5、国债利息收入的扣除。纳税人购买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6、其他收入的扣除
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收入、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有指定用途者,可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外,其余则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7、亏损弥补的扣除
纳税人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准予扣除项目应遵循的原则
1、权责发生制。
2、配比性。
3、相关性。
4、确定性。
❷ 什么叫配比计税成本
配比计税成本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收法规规定,将相关成本与收入进行合理配比,以确定应税利润所应负担的成本费用。
详细解释如下:
配比计税成本的概念
配比计税成本是税务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要求企业在核算税务时,应遵循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计算应税利润时,应当将与取得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和列支,确保成本与收入的合理对应关系。
配比计税成本的重要性
这种配比的原则在税收征管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防止企业不当减少应税利润或增加税前扣除项目,从而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配比计税成本也是企业合理进行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基础,有助于企业正确进行成本控制和利润规划。
配比计税成本的实施要点
在实施配比计税成本时,企业需严格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一方面,要准确识别和划分与取得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确保成本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另一方面,要合理进行成本的分配和列支,确保成本与收入的对应关系。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税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总之,配比计税成本是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收法规规定,将相关成本与收入进行合理配比的一种税务处理方法。它对于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意义。
❸ 计税成本对象确认的有哪几个原则
1、可否销售原则。开发产品能够对外经营销售的,应作为独立的计税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不能对外经营销售的,可先作为过渡性成本对象进行归集,然后将其相关成本摊入能够对外经营销售的成本对象。
2、分类归集原则。对同一开发地点、竣工时间相近、产品结构类型没有明显差异的群体开发的项目,可作为一个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3、功能区分原则。开发项目某组成部分相对独立,且具有不同使用功能时,可以作为独立的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4、定价差异原则。开发产品因其产品类型或功能不同等而导致其预期售价存在较大差异的,应分别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5、成本差异原则。开发产品因建筑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导致其建造成本出现较大差异的,要分别作为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6、权益区分原则。开发项目属于受托代建的或多方合作开发的,应结合上述原则分别划分成本对象进行核算。
❹ 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产品计税成本支出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征用费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和开发间接费六项。
具体内容:
1、 土地费用
土地费用包括城镇土地出让金,土地征用费或拆迁安置补偿费。目前在我国城镇商品房住宅价格构成中,土地费用约占20%,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 、前期工程费
前期工程费主要指房屋开发的前期规划,设计费,可行性研究费,地质勘查费以及“三通一平”等土地开发费用。在整个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超过6%。
3 、建筑安装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指房屋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等,又被称为房屋建筑安装造价。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从我国目前情况看,约占整个成本的40%左右。
4 、市政公共设施费用
市政公共设施费用包含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主要指道路,自来水,污水,电力,电信,绿化等的建设费用。公公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指在建设用地内建设的为居民提供配套服务的各种非营利性的公用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院,派出所等)和各种营利性的配套设施(如粮店,菜市场等商业网点)等所发生的费用。同时,还包括一些诸如煤气调压站,变电室,自行车棚等室外工程。在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该项目所占比例较大,我国一般在20%~30%左右。
5 、贷款利息
主要是开发经营过程中通过借贷筹集资金而应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费用。它的大小与所开发项目的大小,融资额度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所以占成本构成比例相对不稳定。
6 、税费
税费包含两部分:①是税收,与房地产开发建设有关的税收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有税,土地增值税,两税一费(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契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②是行政性费用,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取的费用,项目繁多且不规范。包括诸如征地管理费,商品房交易管理费,大市政配套费,人防费,煤气水电增容费,开发管理费等。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在15%~25%左右。
7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它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养老保险费等。在整个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会超过2%。
8 、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主要指不能列入前七项的所有费用。它主要包括销售广告费,各种不可预见费等,在成本构成中一般不会超过10%。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将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计入开发产品成本。因此,会计核算上,一般将上述的成本和费用分为两大类:即开发成本与期间费用。必须严格区分这开发成本与期间费用,开发成本与产品相关,构成开发产品的成本,期间费用和期间相关,构成期间损益。
开发产品:
是指企业已经完成全部开发建设过程,并已验收合格,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设计要求,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移交订购单位,或者作为对外销售、出租的产品,包括土地(建设场地)、房屋、配套设施和代建工程。已完工开发产品实际上是开发建设过程的结束和销售过程的开始。
❺ 什么项目适合差额征税
适合差额征税的项目主要包括: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
差额征税是一种税款计算方式,主要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款时,允许扣除部分金额或项目的金额。以下是对适合差额征税项目的详细解释: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这两个行业在进行项目开发过程中,常常涉及大量的成本和费用支出。为了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对于这些行业通常采用差额征税的方式。允许扣除如土地成本、建筑成本等必要支出后,对剩余部分进行征税,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负担。
金融保险业:在金融保险领域,差额征税也常被采用。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中,如贷款服务,当考虑资金的实际收益和运营成本后,采用差额征税能够更为合理地计算应纳税款。此外,保险业务中的保费收入与其相关的赔付支出之间的差额也是适用的征税范围。
部分现代服务业:对于一些现代服务业,如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外包等业务的公司,由于其成本结构中的可变成本占据较大比重,采用差额征税能够更好地反映其真实的利润状况。特别是在劳务服务中,允许扣除人力成本后计算税额更为合理。这种计税方式也鼓励服务业提升附加值和创新服务模式。
差额征税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对于部分高成本、高支出的行业尤为适用。它能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实际税收负担能力,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