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样计算股票持仓成本价
持仓成本的概念涉及投资者对持有证券的平均成本计算。个人持仓成本包括买入证券的价格以及相关的交易费用。主力持仓成本则更为复杂,通常通过分析机构持仓数据估算得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计算持仓成本的方法多样:
通用方法计算:选取特定时期的最低价、最高价和中间收市价的平均值,具体计算公式为:主力持仓成本=(最低价+最高价+最平常的中间周收市价)/3。成本随吸货时间增加而上升,计算时需上浮15%。
利用换手率估算:对于老股,计算换手率直至100%,以此计算主力持仓成本。新股的计算则通常基于上市首日或首周的平均价格。
平均价计算:通过长期低位横盘收集筹码,计算底部区间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值,作为主力成本的估计。中线庄家的减仓时间约为40~60个交易日,周K线图中的10周均价线可视为成本区。
最低价计算:在成交密集区的平均价格可视为主力持仓的大致成本。计算时,成本通常位于最低价之上,幅度约为最低价的15%~30%。
股价成本计算:以最低价为基准,不同价位的股票成本范围有所差异,一般为最低价之上0.5~1.5元、1.5~3.0元、3.0~6.0元左右。
⑵ 如何知道股票主力的成本价
股票计算出主力的成本价,也就是指主力的持仓成本,持仓成本是主力的最高机密,但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这一机密。
一、从操盘软件中直接获取。
一般来说,所有券商提供的实盘操作系统都可以查询。从F10资讯中,我们可从“股东研究”一栏了解机构的进出情况。
首先,从“股东户数”及“人均持筹”数据的变化可以从整体上判断机构动向以及个股筹码的变动趋势。一般地,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东人数越多,则表明筹码趋于分散,盘中缺乏主力关照。
其次,预测机构介入成本。由于公布报表的时间和股东人数的统计时间有一段时间差,所以我们要预测机构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目前的股价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还低,说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涨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说明主力短期并没有出局;如果涨幅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变化情况再作研判。比如说,新北洋(002376,股吧)(002376,,资讯,)季报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基金公司,占流通股35.73%。除一家基金公司持股数未变之外,新进三家,其余六家全部加仓,其中中银基金旗下的一只基金以所持257.9万股位列第一位。如图所示,第三季度期间,主力建仓的加权均价为39.38元,区间换手率为243%,而三季度报公布的时间是2010年10月22日,以22日的开盘价41.8元来计算,也仅仅上涨6.14%,涨幅不大,且期间成交量不温不火,说明机构短期并没有出局。若再结合二季度进驻的机构来估算成本,在目前的价位上,部分机构也可能被套。因此,根据推算结果,我们可以在当前价位或逢低大胆介入,因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在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股东人数的增加与减少并非决定股价涨跌的唯一因素。在用该指标选择个股时,应注意该指标的局限性。比如主力机构有可能期末采用突击重仓或分仓的方法来达到迷惑中小投资者的目的等。特别是那些典型的庄股,即使股东人数再减少我们也应该岿然不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结合起来判断。
二、根据均线来推断。
一般而言,中短线主力建仓时间大约需要4-12周,平均约8-10周。从周K线图上,我们可以估算8-10周均价线是主力的成本区域(虽有一定误差,但不会偏差10%,所以谨慎起见,我们取10周线作为主力建仓成本)。作为主力,其操盘的个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数为100%甚至更多。一般地,一只股票从一波行情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升幅若为150%,则主力的正常利润是100%-120%左右。这是因为,主力要想在市场中获利,也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主力在“坐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建仓成本。亦即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需要付出20%-40%的利润空间。主力的建仓成本算出来以后,再在这个价位上乘以150%,即为主力将来拉升的最低目标位。举例说明:精功科技(002006,股吧)(002006,行情,,),如图所示,从周K线图可以看出,自7月初开始底部明显放量,有主力资金介入迹象。两个月的时间换手率达300%之多,涨幅达41.71%,加权均价为13.42元(10周线的平均成本也在13.4元左右),可以说,两个月的震荡盘整,为主力的吸货建仓期。这期间,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消耗了20%-40%的利润。而行情启动之后,从启动价14.2元开始一路上扬,利润高达100%之多,而建仓期的最低价11.41元至最高价29.67元,振幅高达160%。
测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后,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细,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惧怕主力的“洗盘”、“挖坑”等操盘伎俩。只要目前价位没有大幅上涨,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股价迟早都会到达测算的价位,因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绝不会亏损离场。而主力资金量大,进出两难,有时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想出也出不去,这是主力永远的心病。
总之,投资者如果能计算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能测算出当前主力有无获利空间或获利大小,从而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若目前股价低于主力成本,投资者可大胆重仓介入;若目前股价只能让主力微薄获利,投资者可积极逢低参与;若股价已使主力获利丰厚,则投资者应及时出局,或以观望为主。但也要注意一点,虽然能测出主力的成本价,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还要多观察主力的资金动向才行。
⑶ 股票持仓成本价不小心修改了怎么还原实际成本价
如果不小心修改了股票持仓成本价,您可以在自己的交易软件中,打开持股明细,在持股明细那里有一个修改成本,可以在那里进行更改。如果您忘记了原来的股票持仓成本价,您可以去开户证券公司打印一下交割单,上面会有显示。如果您使用这种方式还无法还原实际成本价时,您可以拨打所使用软件的客服进行咨询。
拓展资料:持仓成本价,有的只算买进的手续费,也有的是算上全部双向的手续费。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买入均价
释义:买入均价是股票交易成本价的一种计算方式。其体现的是持有期内买入所用资金总和。
算法:买入均价=(持有期内买入所用资金总和)÷(持有期内买入数量总和)
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持仓成本价
释义:持仓成本价是指某一证券持有期内的成本价格。其包含了持有期内每次交易的盈亏。
算法:持仓成本价=(持有期内买入所用资金总和-持有期内卖出所得资金总和)÷(股份可用数)
具体来说说这两种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方法
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托系统均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1、成本价只计算买入的成本(目前雪盈的成本计算方式)
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股票的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股数的数值,持股期间不考虑卖出股票有盈利。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持股股数
举例:
用户某日以10元买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费用50元,则成本价为(1000*10+50)/1000=10.05如用户第二日卖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股票的成本价不变,卖出部分股票直接计算盈利,不摊薄到剩余股票的成本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