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结转和按材料的实际成本转账的区别是什么
1、核算方式不同。
两种不同材料核算方法,分别采用将原材料核算按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方法。如果按计划材料成本法核算就涉及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核算 ,最终要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材料成本。
2、会计分录不同。
按实际采购成本入账:借:原材料(填实际成本)贷:材料采购(填实际成本)如果材料入库。
按计划成本入账:借:原材料(填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填原计划成本与材料采购两者的差额,根据差额确定此科目应在借方还是贷方)贷:材料采购(填实际成本)。
3、发放方式不同。
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记验收入库原“原材料”科目借方登记验收入库原材料的材料的实际成本。
贷方登记本月发出原材|计划成本,贷方登记本月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库存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4、计算方法不同。
发生的材料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记借方,验收入库转入“材料”账户借方的实际采购成本,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表示在途材料的实际采购支出。该账户应按材料品种设置明细账。
“材料”账户核算库存材料成本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资产类账户。已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借方。发出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记贷方,期末借方余额,表示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2. 2、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急求解答 必有重谢】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方法分配时,制造费用在月末可以有余额,也就是每个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与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额。
1、各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年度计划产量*单件产品定额工时。(甲=1000*6=6000;乙=800*4=3200)
2、年度计划分配率=全年度制造费用/各产品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合计=73600/(6000+3200)=73600/6200=8(元/工时)
3、各产品本月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各产品本月实际产量*单件定额工时(甲=80*6=480;乙=70*4=280)
4、分配本月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各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甲=8*480=3840;年内;乙=8*280=2240)
5、分配制造费用分录。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840
生产成本——乙产品 2240
贷:制造费用 6080
6、T字账略(自己做)制造费用期初贷方余额820,本月借方发生额7000,贷方发生额6080,期末余额=-820+7000-6080=100(借方)
拓展资料:
1、因为月初制造费用有余额为3000元,又实际发生了40000元,所以转人生产成本为43000(3000+40000)元。
2、在一般情况下,月末制造费用是不应该有余额的,有余额应该在生产成本科目,它表示的是月末在产品成本,但是本例制造费用月初有余额,这是不太正常的。
3、制造费用不能直接转入到生产成本,要按照生产的产品的工时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假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实用工时3500,乙是用了5500,合计为9000小时。
分配结果如下:43000/9000=4.78;所以甲产品应分摊点制造费用为16730(4.78*3500);乙产品应分摊点费用为26270(4.78*55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1673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26270
贷:制造费用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