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质量成本如何进行科目设置
扩展阅读
长春哪里能买到韩国产品 2025-04-16 16:18:49
pvz钻石用来干什么好 2025-04-16 16:17:59

质量成本如何进行科目设置

发布时间: 2025-03-08 12:43:16

Ⅰ 质量成本怎么核算

质量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

利用已有的各种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核算质量成本。如通过供应部门的领料单、劳资部门的工资分配单和财务部门的费用分配单,分别核算领用、检验、市场调研、售后服务、质量教育、质量培训等方面的材料成本、分配的工资支出和费用开支,通过差异单核算原材料采购、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差异损失等。通过设计更改单、材料改为(或代用)单分别核算设计、材料支出等,以及用料中属于超计划的质量成本的经济损失。
“质量成本”账户可分别按部门或基层单位设立多栏式明细账,设分类栏、摘要栏和金额栏。分类栏内按“质量成本”的四个内容分成四大类记入;摘要栏内记入每大类的具体支出内容;金额栏内借方记入质量成本增加数,贷方记入质量成本减少数,各栏首行记入本期目标成数,第二行开始按序时记入本期实际发生的各项质量成本的增减数,这样既便于掌握全公司及各基层单位本期发生的质量成本动态,又易于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
期初应编制目标质量成本预算表,按月、季、年编制均可。编制的内容应按四大类的要求编制,但上期实际成本与本期目标成本应分别设置金额栏和占总数的百分比栏。期末应编制质量成本报表,表内格式应设摘要栏、本期目标成本栏、本期实际成本栏、增减栏,后三栏还应分别设金额栏和占总数的百分比栏。
“质量成本”的核算内容
所谓产品的质量成本,是指为了保证实现产品(劳务)的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有关支出。笔者认为质量成本是指由于没有达到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而发生的各项产品质量事故损失和为防止产品质量事故而支付的各项预防产品质量成本。另外,质量成本还应包括由于没有达到产品本身质量特性所需要的各项工作质量而发生的各种工作质量事故损失和为防止各项工作质量事故损失而支付的预防工作质量成本,以及工作人员工作不能胜任、效率低而发生的其它工作质量成本。
从上述概念可知,质量成本应包括产品质量成本、工作质量成本、其它质量成本、预防质量成本四个方面内容。“质量成本”账户的实际核算内容也就应该包括产品质量成本、工作质量成本、预防质量成本和其他质量成本四个方面。在确定具体核算内容时,还应明确各个具体内容的成本开支项目。
(1)产品质量成本:包括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不可修复的废品成本与可回收的废品废料残值相减后的余额);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可修复废品的返修工时工费成本,领用材料成本、停工损失、复试成本和产量损失等相加后的总和);降等、降级产品损失(降等、降级产品的原正品收入与降等、降级产品的实际收入相减后的余额);其他产品质量事故损失,如诉讼费、退货损失、磨损费、处理费、其他损失等。
(2)工作质量成本:包括设备事故损失(设备事故的维修费。停工损失、其他损失等相加后的总和);安全事故损失(安全事故的停工损失、医疗费、护理费、其他损失等相加后的总和);经济责任事故损失(经济责任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如物资短缺损失、罚款等和其他间接损失相加后的总和);其他工作质量事故,如工作质量事故的复试成本、诉讼费、法律顾问费、退货损失费、处理费、其他损失等。
(3)预防质量成本:包括检验成本,如材料、产品等的检验支出;试验成本,如设备、材料、产品等的试验支出;检验用工具、量具成本;质量管理的活动费、宣传费、教育费、培训费、计划费、设施费、办公费等;关于质量方面的调查研究费、信息情报费;产品售后服务费;其他预防质量成本等。
(4)其他质量成本:包括生产工人的无效工时工费成本。如等工等料、脱产、生产时间开会等损失;原材料采购、车间费用、企业管理费用的差异(指实际支出大于计划数的差额)等。

Ⅱ 会计准则质量成本计入什么科目

质量成本会计的成因有哪些


质量成本会计的成因包括:
1、产品质量和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市场上企业的竞争要素。
2、产品成本随着社会发展,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其中质量成本会计指以产品质量成本为核算对象,对企业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产品质量费用按其使用目的和性质加以确认,并归入适当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质量成本会计为企业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运动所产生和发展的一项会计核算模式。

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什么?


成本类科目主要核算成本的发生及归集情况,反映了成本费用和支出。那么成本类科目包括哪些内容?
成本类科目包括哪些?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均属于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是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的,用于核算成本的发生和归集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一般来说,生产成本科目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科目。
成本类科目期末是否有余额?
有。生产成本表示企业的在产品,只要企业有生产,它有余额很正常。而生产成本账户里的余额是未完工的在产品。生产成本结转走的是完工的产成品,没结走的余额是未完工的在产品。生产成本里完工产品月末要转到库存商品里。
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成本结转分录
结转成本的时候借方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贷方通过库存商品或者劳务成本科目核算。结转成本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销售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劳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某某产品
劳务成本—人工

成本类会计科目有哪些


成本类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等。
成本类科目是用于反映成本费用和支出,主要核算成本发生和归集的情况,提供成本相关会计信息的会计科目。根据成本费用和支出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和工程施工。成本在实际发生时分别计入各自科目,但在期末结转的时候,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库存商品和研发支出应当分别对应结转入生产成本。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为借增贷减,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Ⅲ 质量问题进什么科目

质量问题进“质量成本”科目。


详细解释如下: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持或改进产品质量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它涵盖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等多个方面。预防成本主要涉及为防止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进行的研发、设计等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鉴定成本则是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检验、测试等活动的费用;内部失败成本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的报废、返工等损失;外部失败成本则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客户投诉、退货等产生的损失。


二、质量问题与财务科目的关联


当企业面临质量问题时,相关的维修、改进或处理费用应当被记录到质量成本这一科目下。这些费用可能包括售后服务的维修费用、产品召回的成本以及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效率损失等。通过对这些费用的跟踪和记录,企业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因质量问题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管理。


三、质量成本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质量问题所产生的费用,应当明确进入质量成本科目,以便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

Ⅳ 显性质量成本显性质量成本的核算

显性质量成本的核算直接依赖于会计记录,核算方法包括账外核算法和账内核算法。

账外核算法强调独立性,设立单独的质量成本记录,通过质量成本控制中心进行核算,利用日常会计数据如废品损失单、停工损失单等,通过特定账户记录成本,并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这种方法便于追踪与质量相关的作业成本。

账内核算法则是在现有会计体系内进行,新增“质量成本”一级科目,下设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等细分项。会计核算步骤如下:首先,归集日常质量成本,涉及原材料、工资等支出;其次,月底结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接着,调整隐性质量成本,将其纳入质量成本调整科目;最后,分配质量成本至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尽管“质量成本调整”科目看似复杂,但它实际上不影响显性质量成本的最终结果。

隐性质量成本,如未直接支付但与质量相关的成本,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单独确定。总的来说,这两种方法都提供了核算显性质量成本的不同途径,以帮助企业理解和管理其质量成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