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协调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
扩展阅读
长途搬家如何计算费用 2025-04-02 18:37:53

如何协调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

发布时间: 2025-04-01 08:39:39

‘壹’ 成本控制的措施

1、材料费用控制措施:材料费用的控制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成本实施控制,以节约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本。由于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耗费的高低对产品成本的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材料费用的控制,节约材料消耗,是成本控制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产品材料成本的高低主要由材料的消耗量与材料的单位采购成本两个因素决定,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就是要从控制材料消耗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控制材料消耗量。控制材料消耗量是节约材料费用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要从影响材料消耗的各方面因素加以考察,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控制。第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材料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也是节约产品生产过程中材料费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要从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要素进行考察,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控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
2、人工费用控制措施。在制定降低人工费对策时,首先要了解影响人工成本的因素,由人工成本的构成分析,影响人工成本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劳动生产率、地区的物价水平和国家对企业人员保障方面的要求,影响人工成本的其他因素包括销售规模与市场工资率,而其中地区的物价水平基本为不可控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生产率。
3、制造费用控制措施。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应先设立“制造费用”科目,再对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企业的制造费用每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应有专人负责管理,责任也应层层落实,每个人都应有负责的内容,使所有员工感到自己就是这里的主人,增强责任心,而且对于该项费用的发生情况应在下个月初进行公示,让大家看到管理的作用,对于责任心强的员工和管理有成果的员工应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和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提高员工对此项管理的积极性;对于管理不佳而且该项费用增加的员工可以给予批评和扣发奖金,使员工对管理工作更加关注。
另外,可编制制造费用明细表,它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情况的报表。制造费用明细表的结构包括:本年计划数、上年实际数、本年实际数。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表,可以了解企业报告期内制造费用的实际支出水平;可以考核制造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可以评价制造费用的变化趋势,以便于加强制造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4、废品损失控制措施。对废品损失的控制,总的说应从技术上加强管理,安排技术水平高的工人进行生产,并加强考核和检验;可修复废品的损失主要计算修复费用,应在成本计算中单独计算并加以控制。
5、其他成本控制措施。另外,企业应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进行系统的控制。对于一个处于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的企业来说,不仅应该重视生产阶段的产品成本控制,还应该换个角度,研究一下质量成本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质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质量高,产品畅销;质量低,产品滞销。因此,作为企业来说,既不能一味强调生产阶段的产品成本控制,以质量低、功能差来换取较低的生产成本,这将导致产品最终无人问津,也不可能以追求大幅度提高成本来换取高质量,这将会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质量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发生的一切费用支出,包括为了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产品质量未达到质量标准所产生的一切损失。因此,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检验成本;二是损失性成本。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相互矛盾的一对成本。前者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比,预防和检验成本增加,也就是相应加强了产品质量的控制,产品质量就会相应提高,这时损失性成本也就相应降低。而损失性成本则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比,产品质量下降,废次品及不合格品比率升高,损失性成本就必然增高。相反,若产品质量上升,损失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想使一个企业的质量成本最低就必须使两者之和达到最小。
总的来说,成本控制方法就是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定的人对所分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实行成本分级控制责任制和成本归口控制责任制。各级单位及全厂每个员工均负成本责任,以成本归口单位为中心,形成控制成本的责任中心,进行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检查、分析工作,根据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进行考核,评比,奖惩。此外,企业应重视员工的主观动因具有巨大的潜力。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工人之间以及工人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高低的主观因素,因此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究无尽的,人人应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第二,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员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

‘贰’ 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与成本间的关系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与成本间的关系综述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目标与项目管理成本目标之间的关系解读,并分析了在进度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协调,为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项目管理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概述

工程的目标是按照合同工期完成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范以及甲方要求,并实现利润指标。

最重要的目标有以下两个:

一是成本目标。任何一位优秀的项目管理经理人,他们都必须懂得项目成本问题。因为项目的完成最终必须体现出经济利益。脱离了这一原动力,一切只能是空谈。对于该建筑公司来说,施工利润率较低,且此工程合同工期比正常工期要短,必然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所以成本目标的实现对企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二是质量目标。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的理想状况是同时达到最短的工期、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质量越高,施工中的检验工序就越多,进度必然要受到影响:质量越高,需要的人员素质也就越高,其相应的费用和成本就会增高,同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可以减少或避免工程返工,保证项目建设进度,还可以减少项目的维护费用,提高整体效益;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可以避免建设项目费用超支,使资金按计划供应,从而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进度越快,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就增多,由于条件的限制,就可能会带来窝工现象,而引起费用增加。

二、项目管理质量目标与成本目标之间的关系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与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有调查统计结果。

成本与质量相互影响关系

专家意见意见比例

成本投入的增加或减少均会影响质量水平29.15%

质量要求较高会相应加大成本投入23.20%

合理的成本投入保证合格的质量15.70%

从该统计表可以看出,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目标和成本目标之间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成本两大目标关系之中存在着对立的一面,表现为:如果项目业主对工程质量有较高的目标要求,那么就需要花费较多的建设时间和投入较多的资金,也就说,如果强调质量目标,就不得不降低进度目标和成本目标;如果业主过分地减少成本,在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就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成本两大目标关系之中存在着统一的一面,表现为:如果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制定得既可行又优化,使工程进展具有连续性、均衡性,则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质量,而且有可能使工期缩短;相应地,在进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合理提高质量也会减少因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和维修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三、项目广利质量与成本的相互影响分析

许多工程由于时间限制,如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等,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在某一工期内完成,不允许项目的延期,否则工程项目失去使用价值。所以这类项目投资和质量成为可以选择的决策变量。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为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很多施工企业为谋求高的利润而使用劣质不合格的材料,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发生事故。这不仅有损企业的形象,而且由于质量问题导致施工阶段的返工、停工,会加大施工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表明了工期固定下的`质量一成本变化关系,三条曲线代表了这种变化的差异。

表明:到达目标成本后,质量水平己接近目标质量,工程决策不应追加过多的成本,以节省费用。表明:到达目标成本后,工程质量水平远未达到,工程决策还要增加成本,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表明:成本与质量成线性关系,到达目标成本后,要增加一定的成本,才能达到工程目标质量。

给出了进度固定下质量和成本的三种情况。但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和成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优化关系呢?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而言,工程质量标准是否越高就越好呢?当然不是。因为人们需要或者说社会对工程项目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位性,如果一味追求工程项目高质量和多功能,不论从微观和宏观上看都是一种人力、物力的浪费。我们知道,工程的质量同成本是密切相关的,工程质量标准越高,建设过程中必然采用质量好、价格高的建筑材料、更大型的施工机械、更复杂的施工工艺、更高的管理水平,工程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要增加,建设成本必然回升,工程的总成本自然增加,而且工程成本上升的速度随着项目管理质量标准提高而加快。但也并非质量标准越低,项目成本就越少。因为过低的工程质量,常常导致工程运营费用、管理费用和养护费、大修理费的增加,甚至导致返工,造成巨大的浪费,结果自然也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

质量和成本关系曲线图,可以看出,当建设成本曲线与运营、维修费用曲线相交时,即质量标准为Qa时,工程项目的总成本最低。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使得工程项目质量总是偏离Qa点。不论工程项目质量低于Qa或高于Qa,其成本都会增加,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控制,保证工程项目成本效益的实现。

考虑了运营费用和建设成本后,项目总成本和质量的关系。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所关心的成本指的就是项目的建设成本。显然,针对项目施工阶段,合理的成本对应合格的质量,不合理的成本就会影响质量。依据综合资金利用效果、资源条件、施工阶段、项目组成、功能要求及技术复杂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建设成本,才可以保持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就会导致另一方面难以得到保证。一般来说,项目施工阶段成本和质量关系:

表示的是最佳成本目标,此成本目标是在费用目标最低,且可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前提下确定的。图3中的曲线是根据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得出的,是对成本与质量相互关系的一个定性描述。

综上所述,成本过多或过少,质量都难以保证。仅当有了合理的成本,工程项目的安全、进度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成本的供应要合理,当出现成本滞后,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过程控制中,要严把质量关,避免造成维修或返工而导致资源浪费。

四、项目管理质量与成本目标的协调

一般来说,项目任何一方面的变化或对变化采取的控制措施,都会带给项目其他方面的变化或冲突。正是由于认识到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在确定其中一个目标值时都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影响,所以要对质量目标与成本目标进行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了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做到目标系统最优。

协调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培训。提高所有项目成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各级领导和所有人员的质量教育、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质量第一意识,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施工技术和操作技能水平,科学地降低造价。

2.强化工程质量目标化管理。在开工前,首先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把质量目标进行逐项、逐层分解,并与施工生产直接责任人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3.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成本是影响项目管理质量的因素,但绝不是成本高质量就好,是一种非线性比例关系。另外,工程所达到的最佳水平,也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满足业主要求,施工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

4.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均衡。确保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同时,缩短工期的施工方案是有效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承包商在组织施工时,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照合同工期建立工期一成本关系曲线,优化工程进度,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投资动态控制,从而实现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的管理目标。

五、项目管理质量的结论

本文引用具体统计数据说明了项目管理质量目标与项目管理成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在进度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协调,为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