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生活沉没成本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义乌电商成本多少钱 2025-04-02 21:53:49
固驰车衣什么价格呢 2025-04-02 21:36:13

生活沉没成本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5-04-01 14:42:46

㈠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生活中的“机会成本”,是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成本。而生活中的“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正好相反,是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应该忽略的成本,因为它与我们当前或者未来的决策并不相干,是不应该予以考虑的成本。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会对“沉没成本”耿耿于怀,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什么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在过去已经付出的,且在现在或者未来做任何选择都无法回收的成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或者“覆水难收”等俗语、成语,它们就体现了“沉没成本”的思想。

之所以不应当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因为打翻的牛奶是“沉没成本”,也是过去成本,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再怎么哭也哭不回来。

“覆水难收”同样体现了这个道理。“沉没成本”原则,即在进行决策时忽略“沉没成本”,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也是个人或企业在商业经营中进行决策分析的一项原则。

比如,某人租一家门店开餐馆,租期为一年。可能是自己所选择的地段太偏僻,或者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顾客勒紧钱袋,减少外出就餐等原因,开张半年来生意并不怎么景气,收入远不能弥补经营成本。

那下半年这家餐馆是否应该继续经营下去呢?在作出是否继续经营的决策(在一年租期内)之前,我们必须区别开餐馆的“沉没成本”和可变成本。

餐馆的租金以及购买厨房设备、餐具等的花费,不管你是继续经营还是关闭停业,这些成本都已经支付了,是“沉没成本”,决策时应该忽略不计,而只需要考虑购买米 、肉、菜等食物原材料的花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这些可变成本。只要可变成本少于经营收入,餐馆就应该继续经营下去。

再如,平时我们经常可以买到航空公司打折的机票,有时甚至低于相应火车票的价格。航空公司为什么要提供打折的低价机票呢?其实这就是运用了“沉没成本”原则来进行决策。航空公司提供的打折机票,一般是在淡季或者非常时间段,这时段客流量都比较少,但航空公司固定运营的费用并不会降低。

航空公司作出是否提供打折机票的决策时,就不会考虑固定运营费用,因为那些属于“沉没成本”,而只需计算打折机票价格是否高于运载每个乘客的平均成本。如果这个平均成本很低,低于打折机票价格,那么,航空公司就能减少总的亏损甚至是能够赚钱的。

遗憾的是,不少人不懂用“沉没成本”原则看待、分析现实问题,常常会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为昨日的损失悲叹,甚至为了挽回不可挽回的“沉没成本”作出更加错误的决定,遭受更大的损失。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沉没成本谬误”。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某种原因作出了错误的决定,遭受了损失,与其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不如记住运用“沉没成本”原则来转换思路、调整行为。

毕竟,人生不能总向后看,而应尽量向前看,将过去的挫折和损失作为经验教训吸取,重新开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其实就是如此,只有现在果断放弃,未来才能更好地拥有。

㈡ 都说沉没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有什么用

1. 沉没成本的定义
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付出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和情感等。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活中的沉没成本案例
- 观看电影:即使电影开头让人失望,一些人仍会坚持看完,因为已经购买了电影票,不愿浪费票价。
- 学习写作:尽管感到困难并想要放弃,一些人仍会继续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投入了学费。
- 预订酒店:即使发现另一家酒店更合适,一些人仍会坚持原计划,因为不想损失已支付的定金。
3. 沉没成本的作用与影响
人们往往对沉没成本耿耿于怀,因为这些成本代表了已经付出的努力和资源。心理学上,人们抗拒损失,即使继续下去可能带来更多损失,也希望能够有所回报。这种心理在股市投资和感情投入中尤为明显。
4. 沉没成本与决策
当事情的发展与初衷不符时,正确的做法应是及时止损,不应继续为沉没成本投入,以免影响未来的发展。例如,面对诈骗,初始的小额投资可能导致后续更大的损失,因为人们不愿放弃已投入的资金。
5. 总结
理解沉没成本有助于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避免情绪化的执着于过去投入,而是专注于未来的可能收益。正确的态度是承认损失,并从中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前进。

㈢ 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你了解多少

什么叫沉没成本?通俗来讲,就叫打水漂。你出去拉客户关系,花了很多时间和代价去维护客户,比如拜访、请客吃饭、送礼,结果突然这个客户公司破产了,那么前面的付出就全都打了水漂。所有的这些投入,已经发生了,也追不回来了,这就是沉没成本。

具体来说,很多人创业想去开奶茶店,开店需要投资,其中一部分投资用来装修,另一部分投资用来购买机器、原材料等。当这家店关门的时候,机器转让卖给同行,成本就能收回来一部分,而装修店面的钱,如果转让时没人愿意出钱补偿你,那么所有的装修钱就都打水漂了,这就是沉没成本。所以大家也能想象得到,为什么很多制造业企业全都聚集在一起,因为这样大家互相之间可以周转,初期买设备不用买新的,不用投入50万,没准35万就能把厂开起来,倒闭之后没准30万又能把设备卖给同行,沉没成本非常低。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原因。我们今天在讲沉没成本,所以只在这里点了一下而已。

书本上讲机会成本,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沉没成本是一种过去的、无法挽回的东西,既然已经过去,就别再纠结。

还是以开奶茶店举例,你投资的奶茶店如果倒闭,至少有30万打水漂。现在这家店经营得不好,你想找个网红来店里试吃宣传。面对这个决策,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店倒闭要亏30万,现在赶快放手一搏,万一能救活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因为在这个决策面前,无论你做还是不做,沉没成本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无法收回来的。无论是否找网红来宣传,30万都一样收不回来。既然怎么决策都一样,那这个信息对你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你就不应该把它纳入考虑范围,否则想得太多,就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虑每个选项将要失去什么,这种“将要”代表着未来。沉没成本则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哪些,这种“已经”是指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必要盯着过去看。

我们生活中买东西,总会遇到买错的时候,尤其是女生喜欢逛街买衣服,买回来发现穿不了,然后又舍不得扔,只好在衣柜里挂着,这个就是沉没成本在影响你。那我再追问一句,假设你有一个东西是花1万元买回来的,你用不了,转卖只能转出去2000元,是否要转卖呢?这是个问题,我相信你们开始有想法了。

20世纪,英、法两国有段时间联合研发飞机,研发到一半的时候,波音的新型飞机先一步研发成功。经过对比,这种飞机即便研发出来,运营成本也要远高于波音新型飞机,所以大概率不会有人愿意买,很明显这个项目应该赶快停掉。但是,因为飞机已经研究到了一半,投入的成本也有上百亿,大家不愿意就这么退出,于是继续追加研发经费,继续开发,终于做出了新飞机。结果,新飞机真的没人买,后面追加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沉没成本在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人际关系当中,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很多人处在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当中,你把一生中最好的5年给了另一半,但只要这个关系是你不喜欢的,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无法追回这失去的5年,所以在决定你未来时就只能忽略它。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叫“赌徒效应”的名词,说的是一个赌徒连输几把后,很容易输急眼,开始加大赌注,想要翻盘。这其实也是沉没成本,一样的道理。

朱自清的《背影》有一段要求背诵的内容,其中有一句话:“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这就在告诉我们,不要纠结沉没成本。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沉没成本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不够,我希望大家再回忆一下,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沉没成本的现象?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来?

在我学过经济学很多年后,渐渐有了以下这些感悟。

第一点,普通人容易忽视机会成本,并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要给这个现象做一个命名的话,我要叫它“沉没成本第一定律”。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房子想要对外出租,租金每月3000元。第一种情况是,有个租客想要租,但是要跟你讲条件。你一听,不想出租了,然后房子就随之闲置一个月。

另一种情况,房子3000元租掉了,结果过了没多久,租客没交房租逃跑了。

两种情况,想象一下自己的心情。我猜大部分人遇到第一种情况时,都会很坦然地说,无所谓,空着就空着。遇到第二种情况的时候,绝对是气得直拍大腿,这个人,欠我3000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但实质上损失是一样的,都是3000元。前一种是损失了机会成本,但是很多人往往看不到,白白让机会成本损失了。经济学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成本,它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你忽视它,你就不会遭受损失。而后一种是沉没成本,每个人都能看到沉没成本,并且大部分人都在纠结沉没成本。经济学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东西已经打水漂了,已经找不回来了,已经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既然这样,就不要再去受它的影响。

第二点,为什么人们更容易忽视机会成本,而又更容易放不下沉没成本呢?我觉得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人性中的一些弱点。人就是喜欢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愿意承认错误。这条原理我很想管它叫“沉没成本的第二定律”。

比如租房的例子,房子不租,放弃了机会成本,你可以用一句话解释这种损失-我愿意,用你管,空着不赚钱我也愿意。但租客跑了,你很难用自己愿意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承认自已当初眼瞎。然而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所以才会如此痛苦。

赌徒效应的例子也是一样,如果赔了大笔钱之后收手离开,岂不是证明自己错了吗?只能继续赌下去,万一赢回来翻盘了,不就没事儿了吗?

在我当交易员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是心高气傲、自尊心比较强的男交易员,越容易犯赌徒效应的错误。他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巨额的亏损,原因就是出现了一笔亏损之后,往往急于翻盘,结果越亏越多。

所以要想开,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神仙,谁这一辈子不会做点错事呢?错了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改了再错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如果能够尝试着去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生活中的失误和不如意,达到一种淡定的状态,那么即便没学过经济学,也能比较少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第三点,当我们了解了前面两个原理时,我们就可以用沉没成本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判断,这也是“沉没成本第三定律”。

很多男生在追人的时候事无巨细,随叫随到,但鞍前马后地服务女神好几年,最终人家也不理你,这种男生在网上被嘲讽叫作“舔狗”。学完这一节我们会知道,不断付出这种行为,得到的是沉没成本。这种沉没成本导致他很难放弃,陷了进去,他很可能最终自己都分不清楚,一直这样追求,究竟是真的爱女神,还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很有可能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所以自己也催眠自己说这就是为了爱情。

所以,一味地付出只能影响自己,你要想改变对方,那么就需要让对方付出,让对方增加沉没成本。当你鞍前马后了一段时间后,赶快趁机让对方帮你做一些细微的事儿,比如让对方帮忙拧瓶盖等。想要改变态度,索取会比付出更有效。

我有一次听到一个老江湖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个人说,自已一生之中帮助过很多人,也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那么谁才是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呢?他本能地以为那些受到过自己帮助的人,会更愿意把自己当朋友,结果当自己遇到事之后,发现曾经受过自己帮助的人,基本都求不着,而那些曾经帮过自己的人,基本都还会愿意再次帮助自己。我当时听完这个感悟,顿时觉得,这不就是沉没成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