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划成本法怎样进行存货核算
计划成本法的核算公式:
1、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2、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3、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4、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1)存货采用成本核算怎么做扩展阅读
核算程序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划成本计算,账户,经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
2. 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计价方法有四种: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品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这种方法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分辨发出成本的工作量较大。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先进先出法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发收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月末加权一次平均法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除以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此方法相对简单,但可能会在物价波动较大时导致成本分配不均。
移动加权平均法以每次进货成本加原有库存存货成本的合计金额,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库存存货数量的合计数,计算出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这种方法在每次进货时都会重新计算平均成本,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的存货成本。
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中,无论材料是否验收入库,都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以反映企业所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与“原材料”科目相比较,计算确定材料差异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已入库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如果企业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各期之前是经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分摊本期的材料成本差异。年度终了,应对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核实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