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摊余成本怎么理解
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的结果。以下是摊余成本的具体理解:
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
-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随着金融负债的偿还,已偿还的本金需要从初始确认金额中扣除。
- 累计摊销额的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需要加到初始确认金额上。
-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对于金融资产,如果发生减值,需要将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从调整后的金额中扣除。
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 实际利率法是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来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 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使得利息收入或费用与摊余成本的变动相匹配。
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 对于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摊余成本的通用公式为:期末摊余成本 = 期初摊余成本 + 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已偿还的本金。
- 对于负债,如果不考虑减值损失,公式为:期末摊余成本 = 期初摊余成本 + 已偿还的本金。
- 如果是到期一次支付本金和利息,计算摊余成本时则不需要减去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总结来说,摊余成本是一个动态调整的概念,它反映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持有期间的价值变动,包括本金的偿还、利息的摊销以及减值损失的影响。
Ⅱ 什么是摊余成本——这应该是最通俗易懂的解读
摊余成本是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计量方式之一,常被认为是会计术语中的难点。
摊余成本的定义相对复杂:初始确认金额经调整后的数值,具体包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实际利率法下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金额的差额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摊余成本实质上是借贷资金的剩余本金,它通常等同于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通俗理解,摊余成本就是你借给别人的钱,在扣除已经收到的还款后,剩余的本金数额,即对方还欠你的金额。
以具体例子解释更直观:假设2013年1月1日向老师借给彬哥1000万,约定5年内年利率10%,但彬哥资金紧张,只能每年支付59万利息,到期还款1250万。
第一年,考虑利息与实际还款后,彬哥还欠我的金额为1041万,即该债券的摊余成本。年初借出1000万,按10%利率产生利息100万,本息和1100万,实际收到还款59万,剩余1041万即为摊余成本。此值在接下来的年度中持续计算,逐年调整。
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当期还款,其中当期还款通常基于债券票面利息。
通过逐年计算,摊余成本逐步增加,直至到期还款日,剩余金额接近零。这个例子展示了摊余成本如何随着利息支付和本金偿还而动态变化,直到最终到期时,所有本金和利息得到清偿。
综上,摊余成本是金融资产或负债在考虑实际利息、本金偿还和潜在减值损失后剩余的本金价值,通过逐年调整计算得出。理解摊余成本的关键在于将其视为借贷关系中剩余本金的动态变化,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公式进行直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