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成本补偿原则是什么
在会计学中,有些费用的处理比较棘手, 因为在交易发生一段时间后,相应的收入或利益才会产生..这些被成为成本补偿.
成本补偿的适度、足额,是确保企业经营或再生产的根本要求。成本概念是成本补偿概念的理论基础,成本补偿概念随着成本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而相应改变。
成本补偿是企业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系统,成本的足额补偿将极大地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要使成本足额补偿,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成本项目中应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等技术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在产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产品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要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便产品成本及时正确地得到补偿,必须正确核算产品应负担的科技成本。
2.在成本项目中应增设环境成本内容。除了制定法律法规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行约束外,我们必须在成本中反映企业生产商品对社会资源环境消耗和损失的程度。
3.进一步推广加速折旧法。折旧计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决定了固定资产价值消耗的准确计算和完整补偿。加速折旧法可以使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通货膨胀对成本补偿不足的影响。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消除技术进步的障碍。
4.定期提取重置资产准备金。往物价上涨时期。后进先出法和加速折旧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但其作用往往有限。定期提取重置资产准备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提取重置资产准备金,可以比照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
5.规范财务报表框架结构,准确地反映成本补偿情况。按照历史成本计算编制的成本报表,在物价上涨以后,已不能真实地反映当前的成本水平,应按历史成本和补偿成本进行双重反映,从而使企业可以根据补偿成本进行成本预测和市场预测,以此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待条件成熟以后,再以重置成本会计取代历史成本会计。
6.加强对企业成本补偿处理的监督,促使企业行为进一步规范化。为了提高成本信息的真实性,避免成本补偿处理的随意性,必须结合成本管理改革,强化成本监督,逐步使现代企业的成本补偿处理纳人正确的轨道。
2. 政府补偿企业损失时如何计算财务成本
计算方法如下:
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时,分别两种情况处理:(1)收到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政府补助时,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在以后相关成本费用期间,再转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收到政府货币性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政府补助
分期摊销时
借:递延收益——政府补助
贷:其他收益或成本费用科目
(2)收到用于补偿已发生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政府补助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益或成本费用科目
(二)收到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收到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
(三)取得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处理。企业取得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应当区分两种情况:财政将贴息直接拨付给企业和财政将贴息拨付给贷款银行。
1.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的处理按未优惠贷款利率支付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贷:银行存款
在收到贴息时冲减相关借款利息费用。
借:银行存款
贷:财务费用——利息费用。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政府补助的特征:一是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二是无偿性。
但以下三项不作政府补助核算:
第一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但与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等密切相关的归属于收入,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处理。
第二所得税减免,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处理。
第三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归属于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