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法例题什么时候用单利
扩展阅读
缅甸产品出口到哪里 2024-09-20 09:07:28

成本法例题什么时候用单利

发布时间: 2022-01-25 09:43:58

① 运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的的例题和详解

某企业有关成本的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10元,单位直接人工5元,变动制造费用7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4000元,单位变动销售管理费用4元,固定销售管理费用1000元,期初库存为0,本期产量1000件,销售为600件,单价40元, 用两种成本法计算单位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销售成本,营业利润 最佳答案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 1、完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 单位生产成本=(10+5+7)+(4000/1000)=26 期间费用=4*600+1000=3400 销售成本=26*600=15600 营业利润=40*600-26*600-3400=5000 2、变动成本法是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计算制度(固定制造费用不计成本而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单位生产成本=10+5+7+4=26 期间费用=1000+4000=5000 销售成本=26*600=15600 营业利润=40*600-26*600-5000=3400 其他回答 工业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其耗费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在这些耗费中,按照费用与产量(销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由此,产品成本计算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1、变动成本法。 所谓的变动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生产销售产品所耗费的固定成本,不构成产品成本,而在发生当期作为期间费用从当期营业利润中扣除。则,题中: 产品生产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22 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 = 22 000 / 1 000 = 22元/件 销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产品销售成本(变动成本) = (22 + 4) * 600 = 15 600元 期间费用(固定成本) = 4 000 + 1 000 = 5 000元 营业利润 = 24 000 - 15 600 - 5 000 = 3 400元 2、全部成本法。 在这种成本法下,变动制造成本以及固定制造成本,均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题中: 产品生产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4 000= 26 000元 单位生产成本 = 26 000 / 1 000 = 26元 销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产品销售成本 = 26 * 600 = 15 600元 销售管理费用 = 4 * 600 + 1 000 = 3 400元 营业利润 = 24 000 - 15 600 - 3 400 = 5 000元 由此可见,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小于全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1 600元(5 000 - 3 400),其原因在于后者的期末库存商品400件(1 000 - 600)共负担了1 600元的固定制造费用(4 000 / 1 000 * 400),而前者未负担而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利润,由此造成了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小于全部成本法。 另外,上述解答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即产品成本构成范围只包括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不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种方法,即为现行的我国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 与此相对应,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即“完全成本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下,产品成本构成范围除了制造成本以外,还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种方法,我国在1993年前曾经使用。

②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题如何做

(1)变动成本法,三年的营业利润都一样
营业利润=(200-90)*1000-20000-50000=40000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单位固定制造费用=20000/1000=20
营业利润=(200-90-20)*1000-50000=40000
第二年,单位固定制造费用=20000/1200=16.67
营业利润=(200-90-16.67)*1000-50000=43330
第三年,单位固定制造费用=20000/800=25
营业利润=(200-90-25)*1000-50000=35000
(2)产量=销量,两种方法相同
产量>销量,完全成本法利润大于变动成本法
产量<销量,变动成本法利润大于完全成本法
因为,完全成本法中,存货吸收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

ps,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随同销售扣除。

③ 作业成本法例题怎么算

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的实施。但不同企业的应用也有相当多的共性因素所在,我们将之归纳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八大实施步骤。参见图2.在实施生产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在这八个步骤的基础上创新和灵活应用,是实现ABCM成功的关键。

(一)作业调研: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收集作业信息

目标是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和作业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二)作业认定:掌握作业流程并分解归并

作业往往分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随着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认定作业可采用几种方法,一是绘制企业的生产流程图,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流程都分解出几项作业,最后将相关或同类作业归并起来。

另一种办法是从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作业,再加以汇总。最后一个办法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由员工或工作组描述其所完成的工作,再进行汇总,这种办法有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加速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而前两种办法可以较快取得资料,准确性高,不会对员工造成干扰。

(三)成本归集:汇集和分析相关成本和成本动因

各类的资源成本在发生时,已由传统会计进行了记录,反映在应付工资、应付账款、存货等日记账中,在本步骤要找出与各项作业相关的资源成本,可以通过现有的计量指标直接进行分配,例如将材料成本归集到消耗材料的加工作业中。

也可以通过分析某一职能或某一员工的工作时间在不同作业上的分配来估计该职能部门的成本或该员工的工资如何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而后,根据作业的类型和资源成本的性质来确定成本动因。

(四)建立成本库: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入库

一旦选定作业成本动因后,就可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归集起来。每个成本库可以归集然人工、直接材料、机器设备折旧、管理性费用等。如设备调整人员的工资、福利,调整所用的物料、工具的损耗等。

有几个成本动因,就建立几个成本库。建立不同的成本库按多个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是作业成本计算优于传统成本计算之处。

(五) 设计模型: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六)应用软件: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管理中需要的比传统会计更丰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因此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七)运行分析:作业成本运行和结果分析

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八)持续改进:开展相关改进工作以实现增值作业

对作业成本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持续的效果改进,如考核组织和员工,重塑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运行效率等等。

(3)成本法例题什么时候用单利扩展阅读

作业成本计算是西方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

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上的,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 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在产品成本的经济实质、经济内容、成本计算对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它适用于弹性制造系统下适时制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中作业的可分辨性极大地增强,同时,把企业成本控制观念和控制手段也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这种变化要求成本信息不仅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满足成本控制和生产分析的要求。当作业成本计算法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概念引入成本控制时,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计算体系。

同时,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

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作业成本计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作业成本

④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法计算例题

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月末的产品定额成本和完工产品成本是有区别的,在进行计算时,要主要到这种差异性,注意到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成本这一事实,弄清楚完工产品和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再来使用定额成本法进行计算,就会准确得多,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时,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原因可以用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表现。

特点

1、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2、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3、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数据。因此,定额成本法不仅是一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对产品成本进行直接控制、管理的方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定额成本法

⑤ 什么时候用单利计算,什么时候用复利

举个例子,存款一年利息就是单利算,多少钱乘利率。存款两年,上一年的利息不往出拿的话,本金算第二年利息的同时,第一年得到的利益也会成为本金去算第二年的利息

⑥ 管理会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题,求详细解题思路及解题过程

完全成本法:
总成本=5000*5+5000=30000元
单位成本=30000/5000=6元
营业利润=4000*(10-6)-5000=11000元

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成本=5元
营业利润=4000*(10-5)-5000-5000=10000元
二者的区别就是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成本要进入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成本全部作为期间费用

⑦ 土地估价成本法中开发周期不同怎样确定不同的计息周期如果开发周期为一年,那么取得和开发费都用单利

按照界定土地开发程度的正常开发周期、各项费用的投入期限和资本年利息率,分别估计各期投入应支付的利息。土地取得费及先关税费按全期,土地开发费按半期。土地开发周期超过一年,利息按复利计算,一年或一年内,用单利计算。。

⑧ 购入原材料时,什么时候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什么时候用实际成本法

公司有做预算的,一般是按照计划成本来核算!没有做预算,可以直接按照实际成本来核算!都是一样的,就多了一个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⑨ 哪些情况用单利,哪些情况用复利

单利与复利问题利息,是指一定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所以,借款人借入资金,使用一定时间后,需支付放款人报酬,此报酬称为利息。所借入的资料,称为本金;使用本金的一定时间,称为时期;在单位时期(如年、季、月等)内单位本金(如每千元或每百元)所赚的利息,称为利率。利率常以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计算利息有三个基本要素:本金、利率和时期。利息的多少与这三个要素成正比关系:本金数量越大,利率越高;存放期越长,则利息越多;反之,利息就越少。
计算利息有两种方法:单利与复利。人寿保险中运用复利计息。
单利:单利的计算仅在原有本金上计算利息,对本金所产生的利
息不再计算利息。其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率×时期
以符号Ⅰ代表利息,p代表本金,n代表时期,i代表利率,s代表本利和,则有=P(1+ni)
复利: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复利计算的特点是:把上期未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计算公式是:S=P(1+i)^n如果资金的投资期限大于一年,那么情况又会怎样?在期限大于1年的情况下,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就会出现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一、单利情况

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都是按照单利计算的。所谓单利,就是只计算本金在投资期限内的时间价值(利息),而不计算利息的利息。这是利息计算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I=P0×r×n

其中:I为到期时的利息,P0为本金,r为年利率,n为期限;

※例:Peter的投资回报

Peter现在有一笔资金1 000元,如果进行银行的定期储蓄存款,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2.00%,那么,根据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规则,到期时Peter所得的本息和为:

1 000+1 000×2.00%×3=1 060(元)。

按照每年2.00%的单利利率,1 000元本金在3年内的利息为60元。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按照单利计算,3年后的1 060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资金呢?这就是所谓的“现值”问题。

现值,是在给定的利率水平下,未来的资金折现到现在时刻的价值,是资金时间价值的逆过程。

按照单利法,从将来值计算现值的方法很简单。我们以Vp表示现值,Vf表示将来值,则有

Vf=Vp×(1+r×n)这里r表示投资的利率,n表示期限,通常以年为单位。把这个公式反过来,就得到现值的计算公式:
※例:Peter的投资回报

Peter想在3年后收入1 060元,那么他现在应该存多少钱进入银行?银行当前的3年期存款年利率为2.00%,那么,根据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

Peter现在就要存入1 000元才能保证3年后有1 060元的收入。

二、复利情况

所谓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这样,在每一计息期,上一个计息期的利息都要成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

※例:Peter的投资回报

Peter的一笔资金的数额为1 000元,银行的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利率为2.00%。Peter每年初都将上一年的本金和利息提出,然后再一起作为本金存入1年期的定期存款,一共进行3年。那么他在第3年末总共可以得到多少本金和利息呢?这项投资的利息计算方法就是复利。

在第一年末,共有本息和为:

1 000+1 000×2.00%=1 020(元)

随后,在第一年末收到的本息和作为第二年初的投资本金,即利息已被融入到本金中。因此,在第二年末,共有本息和为:

1 020+1 020×2.00%=1 040.40(元)

依此类推,在第三年末,共有本息和为:

1 040.40+1 040.40×2.00%=1 061.21(元)

复利计息方式下到期的本息和的计算原理就是这样。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表面上太复杂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上述的Peter资金本息和的计算过程实际上可以表示为:

1 000×(1+2.00%)×(1+2.00%)×(1+2.00%)=1 000×(1+2.00%)3=1 061.21(元)

和单利法一样,我们以Vp表示现值,Vf表示将来值,则有

Vf=Vp×(1+r)n

这里r表示投资的利率,n表示期限,通常以年为单位。

把这个公式反过来,就得到现值的计算公式:

※例:Peter的投资回报

Peter想在三年后收入1 061.21元,如果按照复利的投资方法,他现在应该存多少钱进入银行?银行当前的1年期存款利率为2.00%,那么,根据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

Peter现在就要存入1 000元才能保证3年后有1 061.21元的收入。当然,Peter必须每年都把本金和利息收入合并起来进行新的投资,才会得到1 061.21元这个结果。

请你务必仔细地理解这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以后所有债券定价分析的基础。复利法的现值公式决定了你当前应该付出多少资金来取得未来的预期收入,而债券的定价分析,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

三、复利计算和单利计息的差别

复利计算和单利计息的差别在于,单利计算方法中期限是在括号中与年利率直接相乘;而在复利计算中,期限是作为指数,在括号之外的。如果投资的期限相同,而且投资的年利率也一样,那么前者的值要大于后者的值,因此,在复利计息方式下计算出来的到期还本付息额要大于单利方式下计算出来的数值,并且期限越长,这两个值之间的差额越大。

同样是100元的资金,每年的利率都是2.00%,用单利法和复利法分别进行投资,期限越长,差距越大。原因是在复利法下所得到的利息收入被不断地再投资并且不断地得到新的收益。

那么为什么会有单利法和复利法之间的差别呢?单利法计算简单,操作容易,也便于理解,因此银行存款计息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国债都采取单利计息的方式。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每一期收到的利息都是会进行再投资的,不会有人把利息收入原封不动地放在钱包里,至少存入银行也是会得到活期存款的收益的。因此复利法是更为科学的计算投资收益的方法。

特别是复利法的现值计算,这个公式决定了你当前应该付出多少资金来取得未来固定的收入,进入后面的章节之后,你会发现所有对债券定价的分析,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