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浙江成本控制软件哪个好用
扩展阅读
windows10如何建工具栏 2024-11-14 13:06:10
欧式婚礼钻石绣怎么绣 2024-11-14 12:59:21

浙江成本控制软件哪个好用

发布时间: 2022-01-19 23:21:16

① 浙江经济如何


浙江的经济虽然在总量上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状态,但是我到是认为其实浙江在过去的十年里基本上是属于倒退阶段,经济层面没有任何的进步,我们回头仔细看看,十年前我们谈论浙江企业的时候,谈谁?万向。现在我们谈谁?还是万向。十年前娃哈哈就已经全国闻名,十年后还是娃哈哈,这十年来涌现出多少家大型,超大型的企业了么?可以说这十年,浙江经济领域几无作为。反倒在一些负面新闻里大家听到了很多浙江大型企业,从08年的华联三鑫,到12年的中江控股。从08年的浙玻,到12年的高盛科技到虎牌控股。尤其到现在的所谓600家企业联名上书。需要反思的并不只是政府本身。

如果按区域来看,浙江在08年到12年,除了经济不发达的衢州地区和丽水地区外,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已经洗牌过一次了。我们鲜听说有企业能在这四年来安稳的走过来。为什么?这个命题很值得思考。

我前几天接到香港一家媒体的电话,问我怎么看浙江的这次危机,政府能解决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自己总结下来,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吧。

过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我觉得我是对的,可能问题出在怎么理解发达两个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实很发达,我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家银行,其实很少有地方像浙江这个区域体现出两个特征:(1)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2)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风险容忍程度远超过金融更为发达的上海、北京。

这两个特征很有意思,浙江的经济总量其实在全国列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位列第四,大概2011年的数字是31000万亿左右,但是我们仔细来看,浙江的金融机构家数可能是位列全国之首。基本上所有能开设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都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构,如果不能开设分支机构的也以办事处等名义开设,同时更奇怪的是基本上在2002年到2009年前,基本没有听说过亏钱的金融机构,谁来都赚钱,而且盆满钵满。

还有几个数字,大概在2010年之前,工农中建,除了中行在系统内排名不靠前外,其他三家都是系统内排名前三,农行长期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工行基本差不多,建行有连续两年在系统内排名第一。在同一时间段内,三家金融机构同时在系统内排名前三,就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另外,更何况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等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各自系统内都占比极大份额,高者甚至占到四分之一,那是个什么惊人的数字?

浙江就因为超强的盈利能力使得各家金融机构都挤尽脑汁想来浙江开设分支机构,许多本不被允许开设异地机构的城商行,也开始陆续进驻浙江,到现在为止,杭州街头的银行,堪比公共厕所,只多不少,所以我总是跟人调侃,在杭州,你可能找不到公共厕所,但是你肯定找得到银行。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放贷的容易程度,浙江绝对全国第一。我记得06年在银行当信贷科长的时候,我曾经去北京汇报工作,要求总行增加对浙江贸易流通类企业的扶持力度,当时总行要求对贸易流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但是浙江事实上的贸易流通型企业没有低于85%的,按照这个标准,如果总行不进行改变的话,浙江基本上就处于无业务可做的范畴。后来总行给予了权限,允许到85%左右。当时总行说了一句话,全国就浙江一家,别无分号。这段话让我回到浙江以后想了很久,我所提的要求,到底这么做是对还是不对?

08 年工作关系到上海去,当时也在上海看了几家企业的情况,然后看到一家企业资产抵押全额抵押打7折,申请1500万贷款,居然被驳回了好几次,我当时很纳闷问银行,你们难道这样的企业也不批,那你们还做什么业务?银行同事回问我一句,难道你们有抵押就放贷款么?我想想,好像的确是啊,有抵押就放贷款了啊。别说抵押,在浙江,基本上的企业有个担保基本上就做了。如果一家担保不行,那么在拖一家,差不多总就可以了。到是让上海的同事很诧异。

浙江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可能是因为金融机构太多,竞争极为惨烈,企业总是在各家银行之间游走,不断的挤压银行的底线,所以很多企业的贷款条件会不断的下降。尤其这里有个很大的前提是99年到08年的这将近十年里,浙江经济极为快速的发展的同时,贷款质量一直非常高,几无坏账,我记得当时去总行汇报,总是带着优越感的抨击总行的政策说,你看我们一直就这么做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你们总行屁也也不懂,就少干预点吧。在这种盲目乐观的前提下,各家银行的确也给了浙江的各家金融机构的分行极大的权限审批业务。

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不断下降放贷标准的两重原因叠加下,使得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我认为是实业空心化现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浙江金融发达反倒会导致实业空心化,照理说金融发达应该是促进实业发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并不是这么一条道路而来。

从2002年开始,经济不断上行,大量的实体经济的确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很多实体经济发展到后来,实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润远远赶不上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举例来说,很简单就是很多人辛辛苦苦开厂做实业一年才赚一千来万,但是他当时买的土地盖厂房的土地可能反倒能赚几个亿。

但是很多人会问,这个跟金融过于发达有什么关系么?有关系,关系而且很大,因为一旦目标发生了改变之后,经营模式就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因为大量固定资产的升值要高于实体经济利润的创造,使得很多企业就会不断的去得到资金,然后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资金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自身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金融的过于发达就会助推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金融机构变相的给予企业远超过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就是帮助企业去扩大和增加对资产的投入。帮助企业圈地,买房,甚至去做房地产。

过去的十年来,这种情况不断得到恶化,就产生了一个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什么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他是干实业的人没有好结果,而大量没有专心干实业,不断通过实业套钱用来做投机的企业却一个个暴富。使得很多企业自然而然都依样画葫芦走上了投机生涯。

我有个朋友,主业是做建筑工程的,06年才东拼西凑买了套房子,花了三百多万,一年后这套房子涨到了800多万,一年不到的时间,让他春心萌动,于是就是利用他的建筑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贷了600多万,这个钱到手后,他又去买了套房子,花了700多万,评估1200万,抵押贷了800多万,又去买房子,大概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他买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筑公司的平台贷的款,到了09年下半年的时候,他的资产就过亿了,然后有一次吃饭跟我说,早知道赚钱这么容易,他做什么建筑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筑,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他就利用建筑企业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赚了五六千万。

在浙江,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02年以来依靠固定资产升值成为暴富的人比实业暴富的要多的多,所以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到一种怪圈中去,创业,然后请人管理,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了,然后就开始贷款,贷款来的钱去买地,或者去做别的投资。反倒没有花钱在实业上,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的实践都证明了,在当前的趋势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资的利润要远高于实业的经营。实业日益沦落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一个依据而已。而银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制于经营压力也变相的给予了这种支撑。

浙江从而演变成了全民投资或者全民投机的盛宴狂欢之中去,在经济不发生太大变化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这种盛宴有可能维系,但是经济形势一旦发生变化,噩梦就不期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发达不发达,我再举几个例子。在浙江的银行中为了将贷款放出去,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别的省份有没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么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贷款。在浙江会有很多的贷款品种出来,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评估,然后在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还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万的房子,可以贷到1200万。你没有企业平台,银行会给你找企业平台,你缺乏贷款条件,银行会给你造贷款条件,你没有流量,银行会给你造流量。如果这个银行不干,那行,我换个银行。

在浙江在抵押不行的情况下,也还产生了所谓联保联贷,就是几家企业共同互相担保的方式贷款,政府还大力推荐企业这种贷款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帮助企业还是害了企业呢?

我以前做银行的时候,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确实需要钱,那么钱要给到位,给少了也是风险。第二个观点就是给一个企业超过它自身所需要的钱,那不是帮企业,那是害企业。

浙江一直在喊中小企业融资难,我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我没有做过统计,我只是自己瞎琢磨的,我可以说浙江的企业所用到的贷款90%是被挪用到生产经营以外的,换句话说,浙江的企业其实不缺钱。那不缺钱为什么要贷款?因为浙江的老板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赌性。

所谓敏感性就是能赚钱的事情,浙江老板能先天下人知道,所谓赌性就是只要有1%赚大钱的机会,就会愿意去博,结果先不管,干了再说。这两种性格是浙江人能闯天下的根本,也是浙江老板总出事情的根本。

浙江中小企业到底多缺钱,有时候是个伪命题,对于贷不到款的人去扩大资产投入的人,铁定说自己是缺钱的,因为眼红人家,也希望能贷到款去做投机,所以会不断提融资难的情况,从而形成了看上去都缺钱的样子,但是静下心来看看,他们应该是缺钱去投资,而不是缺钱做生意。我在干信贷调查的时候,总是发现要帮助客户去想钱借来干什么用这个事情,对于有些客户还要劝他们去贷款,有些心平点的老板,会说,给我钱干什么,又没有什么用,还要付利息。小日子过的挺好,懒得折腾。你也没有办法,但是大多数浙江老板,却会很直接的跟你说,他缺钱,因为他要买房子,他要拿地,他要干一票等等。

有段时间我在义乌小商品城里想开发一个贷款叫商户贷,其实很多银行现在都在做了,但是真的很好玩,走访下来,其实商户们,如果只是做生意的话,压根不缺钱,因为他们本身的现金流都很好。除了可能临时性的进货的时候,会用到一些钱的话,基本上平时都是账上一堆存款,他们缺的反倒是理财通道,而不是贷款渠道。所以我对市面上很多银行打的商户贷款,很不看好,弄到最后又是一个变相害人的方式。

那么在去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浙江企业明明不缺钱,为什么还会这么多银行拼命给他们贷款呢?还帮助他们去造假以获得贷款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年轻时候也问过很多次我的领导,我领导说,归功于浙江人民神奇的赚钱能力吧。浙江人民过去几十年里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率先创富成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同时浙江人民也还是很讲究信誉,一般来说刻意违约的情况是很少的。所以08年以前浙江的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坏账指标一直是全国第一。前面也论述过这个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银行明明知道浙江的企业可能并不是实质需要用钱,但是也是乐意给浙江企业家钱,一方面是相信浙江企业家有赚钱的能力,所以能还得起钱,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的确全国范围内来看,可以给贷款的地区并不多。

我接触过很多地区,因为当地根本贷款贷不出去只能变相跑到浙江来收银行承兑汇票来解决放贷问题的地方。相对任何一个地区而言,浙江的风险度还是低的。所以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个别股份制银行会将全国的信贷规模的一半投放到浙江市场上来的原因了。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浙江真的吃得下这么多贷款规模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大规模的风险事件就爆发了。

当一个区域内都只是个别性的投机的事件的话,影响其实总归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区域内的群体性的投机的时候,问题就大了。再加上中国的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制度缺陷的时候,两者叠加的情况一旦出现,那么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很自然了。

我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对风险的理解,我是09年离开银行的,当时我就写过一篇文章抨击银行贷款跟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导致企业一直在做短贷长用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当贷款的期限与企业的实际用途期限不匹配的情况下,其实企业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不确定的。

浙江的企业,赌性很重,胆子很大,敢用短期的资金去做中长期的事情,于是不可测的事件就会非常多,再加上浙江的金融普遍接受担保贷款,那么就自然衍生很多外围事件。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有个工厂,年产值4个亿,利润大概3000万左右。厂因为建的比较早,所以土地价值前几年升的很快大概值2个亿左右。维持厂的扩大在生产,大概也就需要五六千万贷款就足够了,甚至都不用。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来跟我说,他在东北某个省会城市拿了块地,准备造大型商用物业,他自己测算利润可以有10来个亿。

于是他自己土地抵押贷款1.5亿,担保贷款1亿。都是用公司的平台贷款的,给银行的用途是扩大在生产,其实银行都知道他是准备投资去搞房地产,但是都睁只眼闭只眼给批了。贷款期限都是一年期的。因为用途是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测算怎么来的,就是销售收入要增加,所以导致采购增加,库存增加等等,理论上是销售完毕之后,就可以用现金流归还的,所以自然期限都不会长,而且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大家都知道批中长期贷款很难。许多银行为了省事,都是以短期贷款来替代中长期贷款的,在贷款之前都信誓旦旦的会说,没事,第二年会继续给你贷款的。

我这朋友就拿了这2.5亿到了东北,买了地,造了房子,到最后造造停停,造了七年。他说他这七年生不如死,每年为了继续贷款,不断的找担保单位也就算了,靠着圈子里的人脉,每年还都能找到人给他担保,担保找到后,他每年都要先还后贷,让他疲于奔命,耗费很多心血而且成本极高,在浙江转贷一天的成本是千分之三。一般转贷过程都在五天左右。那么就是百分之一点五的成本。一个亿的转贷就是要150万。还不算利息成本。等他把房子造好弄好,等销售的时候,其实他所设想的利润没有赚到还是亏的。钱都给银行和高利贷给赚走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他还算是幸运的,悲惨的人在那里呢?悲惨的人是那些被抽贷的企业,企业都在控诉银行如何不负责任,随意的抽走资金。但是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企业自己准备好足够的流动性来应付银行随时发生的抽贷了么?

抽贷的问题很难准确描述,但是我想说的是合理使用资金做实业的企业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企业不会借入超过自己现金流的资金的,当然排除一些大型固定资产投入或者重大并购等资金使用,但是这些资金的使用,负责任的企业也都是必须保证长期资金的借入,也不会去做短期的拆解,因为一旦项目启动上马,而资金如果无法持续,那么随时面临流动性问题。我自己也走过很多企业,企业总是说,不这么干,企业得不到发展。其实我想说的,很多时候往往想赶在人家前面,但是事情的最后往往是你走到了最后。

而事实也恰恰证明,对资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业,往往发展的最好,对资金来者不拒的企业,到最后都是死路一条。这个论断,我不需要去调研都知道。我看过太多的企业家,暴富是因为资金来的容易,死掉也是因为资金来的太容易。

实业空心化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前面说的资产增值过快让企业无心实业是一个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了。

在浙江金融机构众多,理论上照理说应该使得浙江的中小企业都应该获得比较低廉的贷款资金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机构可以在信贷审批条件上不断的放宽条件,但是两点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够的存款,第二是贷款利率。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要求企业配套存款,第二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利率都要上浮较高的利率。

据说温总理去温州调研的时候很纳闷一个事情,就是银行的配套存款,他说,企业贷款一千万,为什么还要存款一千万,有能力存款了,那还贷什么款?

是啊,总理说的很对,我能在银行存款一千万了,我干什么还要贷款?吃饱了撑着么。但是事实上浙江的银行这个惯例已经很多年了。所谓1:1配套已经还好了,很多银行都要求1:2配套,贷一千万要存二千万。当然现在普遍的是贷一千万,存五百万。

这样的操作手法,变相的推高了企业的贷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说高利贷横行的话,某个意义讲,银行是最大的高利贷,因为按照我前面说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贷款利率这算下来都要到12%以上了。还不算别的各项费用。

这个情况直接带来的后果有两个,实体更加空心化,因为实体经济一年的利润毛利也就在10%左右,去那里来的利润支付利息?所以企业贷款之后更多的都投入到比实体经济更赚钱的行业中去——房地产或者别的投机性领域。如果自己实在没有能力的怎么办?借出去。借给谁?借给愿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说12%银行借来,然后20%或者30%借给别人。这个过程无形中又极大的加大了风险的叠加。

所以,在浙江,我可以说90%的贷款其实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留到了两个领域中去,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投机性行业,这个投机性行业,在某个意义上也更把实业推到了一个很难维系生存的地步中去。

浙江的游资很出名,炒房团我们就不去说了,在许多生产资料方面,浙江游资其实也干了很多事情,主要在流通领域,浙江的游资喜欢囤积各种东西,然后推高价格,白菜、大米、猪肉、大蒜、钢材、铜、铁、盐等等,反正你想的出来的东西,浙江的游资都曾经囤过,推高了价格之后,使得这些东西的下游产业,根本没有空间可以继续生存下去。在这些领域里做实业的企业家很可怜,弄到最后也被逼的不得不去做投机性事情。

前些日子有人说,武汉钢铁养猪的事情,我反过来说,其实那真不算什么,在浙江大型国企因为背靠政府信用,长期都在从事影子银行的事情,他们从银行以极低的价格拿到贷款,然后到市场上较高的价格出去,已经十多年了。这种资金最后的趋向在那里呢?还是我刚说的要么房地产,要么投机性的机会中去。因为能支撑如此高利息的行业实在不多。

随着经济形式的恶化,大量投机性行业的萎缩,房地产行情的持续萎靡,那些利用短期银行资金从事投机的企业,面临当下的现状,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里面刚才说的几个问题都集中性爆发,山雨欲来片刻之间的事情。

总的来说,贷款条件的过于宽松,使得银行一旦开始严格条件之后,企业的资金势必被抽走。而事实上按照当前浙江的企业的状况是没有一家企业经得起银行抽走一分钱的贷款的,因为浙江的企业的杠杆用的很高,同时,都不在实体经济中流转,大量资金都挪用到了别的项目投资中去,流动性很差,所以一抽贷款,必然出事情。这个是当前最直接的导火线。

这次所谓六百家联名上书的表面原因是因为庞大的担保链使得企业被抽贷了,但是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企业的资金都被挪用到别的地方去了,流动性不够。

其实,我一直想表达的是担保是个恶制度,担保制度是连坐制度的衍生,担保无助于风险的控制的同时,反倒极大的加剧了风险的产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企业是否出风险,其实跟有否追加担保本身没有必然的关系。担保是一种事后风险追偿的机制,但是并不是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什么说加剧了风险是,因为担保链条,你不知道会牵扯到多少人,而且极大的加剧了整体性的风险,你给我担保,我给他担保,他在给他担保,不断衍生下去,其中链条上任何一家担保出问题,整个链条跟着完蛋。我见过很多不少好的企业,都因为给人担保,留下无尽遗憾。

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是导致浙江今年大事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不想说是根本原因,因为别的省市其实都没有浙江厉害,其实我们回头看,每次经济形势的恶化,浙江都会出大事,为什么呢?还是我前面说的,浙江的企业太喜欢用杠杆了,喜欢把自己绷的特别紧,尤其在资金挪用到投机性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等这些资金密集型行业上的时候,出事情成了定律。今年浙江的很多企业,普遍碰到了被套牢的情况,加上,经济形势的不好,使得银行发放贷款更为谨慎,浙江企业今年的出事也就是必然可以预料到的事情了。我在银行的时候,挺极端,我一直想说的一个问题是,银行是周期性行业,大势判断很重要,其实大势看好的时候,你放开手脚做,怎么做都是对的,有没有担保,有没有抵押,都不关键,因为周期向上,出事概率不高,这个时候要多赚钱。在周期下行的情况下,就要严格贷款条件,尽量少做,甚至不做,只有赚钱的时候拼命赚钱,才能在亏钱的时候少亏钱。

前面说了金融加剧了实体的空心化,但是其实,实体空心化反过来也导致了金融无法进一步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剂,但是替代不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空心化,某个意义上讲又将浙江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在浙江这两个是互为因果的关系,空心化的实体经济,让浙江金融其实真有心去做实体贷款,也没得做。浙江省内,遍看全省居然找不出一个大型和超大型的企业,而反观江苏、山东、广州,浙江是应该低头反思的。

其实,我不是很认同当前金融改革的策略,因为前面我说了,金融是过于发达,而当前的金融改革却是在推动金融的进一步民营化以及新设金融机构制度上下文章,我到觉得路走反了。对于过于发达的金融,我们要压制要收缩才是,怎么可以还不断放开呢?我们的金融体制要在鼓励金融差异化发展上下道路,同时也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发展上下文章。

现在小额贷款公司很火热,但是新设小额贷款公司或新设村镇银行,能解决我前面说的这些问题么?中国的银行以及类银行,数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美国虽然几千家银行,但是大量都是规模很小的社区银行,是不能跨区域经营的,但是我们的银行呢?

在反过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和新设村镇银行走到最后,我可以说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势必走到比银行还黑的高利贷之路上去,逐利性是所有企业的本能。现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放贷利率在18%左右,他们的贷款客户会是谁?用脑子想想就知道会是谁了。能解决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么?只会加剧。

中国的金融机构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到最后都会形成同质化竞争,典当、小贷、村镇银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甚至租赁公司,走到最后居然都是放贷款,或者都放高利贷。你新设再多的金融机构,也是到这条路上来,有意义么?我觉得毫无意义。

浙江的这次事情出的不是坏事情,让浙江的企业回归到合理的发展道路上去,不然下一次危机会更大,总的来说,我觉得利用巨大杠杆进行扩大投资固定资产,在未来十多年里这条路已经很难在走下去了。未来的十年,中国的GDP会逐步的从8%降到4-5%之间,这个曲线下滑基本成趋势,换句话说,利用资产的大幅度升值来获得收益的可能性逐步在降低。

这次事件最后的解决,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业家自己表现最大的诚意,当然也许要银行的配合,结果怎样,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这种情况迟早要来。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翻出我去年给投资人写的一封信,看到我去年说的这段话:

“有时候,夜深人静看金融史,很多时候也在想,中国的经济2012年最坏的趋势是什么?大萧条的时代会到来么?悲观一点的看,的确也有类似的可能,政府一直在试图引导和调控经济,在适当的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加大了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这个程度上也意味着明年的考验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如果一旦政府无法有效控制通货紧缩的边际,外需不振,内需未起的情况下,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萧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现金可能比任何理财产品都要更值得投资。明年合适的配置个人反倒认为在上半年持有较高比例的现金,应该是首选策略。 ”

如果今年二季度我还跟人提这个观点,或许很多人会笑我,但是到了三季度来看,我担心的趋势在逐步显现,大面积的通货紧缩,经济衰退迹象已经很明显了。而政府手里可打的牌在日渐减少,今年三月份,我写过一个微博说,今年是凯恩斯主义破产的一年,我不是坚定的原市场教旨主义者,我还是很迷信政府的干预措施的,但是我对今年政府的干预手段表示很没有信心,不是不相信政府,而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政府作为市场的一个主体,他能做的也相当有限。未来的几个月很考验执政能力。

我悲观的想,经济大面积下滑的情况下,动荡和社会不稳定会成为常态,大家要习惯接受一个不安分的2012或者2013,当然,如果还有明年的话。

② 视频监控软件哪个好

视频监控除了厂家自带的软件外,还有专门的做视频监控平台的软件厂家。两者的区别是:
1.海康、大华厂家自带单机版软件。安装简单方便,免费。一般只支持厂家的硬件,同时是功能相对较弱。
2.专门做视频监控平台的软件厂家的功能强大,能够集中管理千路甚至万路的前端,支持流媒体转发,矩阵,Ipserver,集中存储等;同时兼容多个主流厂家的设备,为招标方硬件品牌性能比较,省去前期硬件安装成本都起到了厂家软件不能解决的问题。
3.推荐:杭州锐虎科技有不同需求价位的产品线定义,比如支持家庭、中小型企业的视频监控产品(价格经济实在)锐眼视频监控卫士(可在网上直接下载);支持网络智能视频监控及应用的平台,锐眼智能视频监控平台;智能视频安防运营平台等,锐眼智能视频安防运营平台。这些是涵盖了低中高三端的锐眼视频监控产品线系列。

③ 急求成本控制的失败案例,谢谢

案例主体:北京三元牛奶

失败关键:大本营失守,成本控制乏力

市场结局:三元已经在大本营北京退居第三,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

此消彼长

中国奶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了爆发性的增幅,而在面对主要的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下,竞争乏力,三元2004年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然的。而最近,产品涨价——三元希望借此来摆脱亏损困境的险招,有可能成为三元新一轮市场份额下滑的开端。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北京市场的乳业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2004年10月,北京三元牛奶已经在大本营北京市场上退居第三,排在蒙牛、伊利之后,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即使是2003年,三元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大本营失守以及成本控制乏力,使得三元利润大幅下滑。三元股份第三季度的季报披露,2004年1~9月,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5439万元。2004年12月22日,郭维健因业绩原因,辞去三元股份董事总经理职位。

此消彼长。

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有太大的增幅,而面对主要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竞争乏力,三元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然的。

败笔解析:

品牌力不如对手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而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增幅将相对放缓。在这种背景下,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加大了营销力度。

无论是广告投入还是促销力度,以及公关事件的炒作,蒙牛、伊利等企业都不遗余力、相互攀比,但与蒙牛、伊利等清晰的品牌定位、强大的品牌塑造攻势相比,三元要差很多。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近几年,三元品牌定位比较模糊,摇摆在“北京人的牛奶”和“新鲜牛奶”等概念之间。而品牌定位的模糊,导致品牌传播效果的减弱,刺激企业减少品牌传播活动。2004年,即使是在三元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上也很少能够看到三元的广告。

三元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就在情理之中了。

价格缺乏竞争力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李光斗发现:乳品属于价格敏感型商品。
早在2003年年底,在北京市场上伊利和蒙牛的产品销售价格就比三元低。如伊利500ML利乐包买四赠一,同规格的蒙牛也是买四赠一,价格都是11.2元,每袋2.24元,而旁边的三元则为2.6元/袋。

到了2004年,蒙牛、伊利又发起多轮降价促销活动,第一轮价格战从6月底至8月中旬,促销、买赠幅度之大都为近年来所罕见;国庆黄金周过后,第二轮价格战又重新燃起,甚至比上一轮来势更为凶猛。而在这两轮价格战中,三元均没能踏上节拍。

由于加大了营销力度,蒙牛、伊利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蒙牛乳业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蒙牛营业额攀升105.2%,旗下三大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及乳制品)的营业额分别上升97%、84%及5.66倍。伊利上半年营业额为41.8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48.75%.在有限的市场规模中,对手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必然导致了三元市场的失守。

大本营被入侵

在全国市场中,北京向来都是大家垂涎三尺的肥肉。

北京人均乳品消费量一直高居全国各省市的首位,2003年,北京人均乳品消费量为48公斤,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25公斤。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各乳业巨头纷纷携重兵杀入。

为了扩大北京市场的份额,减少运营成本,2002年年末,蒙牛就开始投资3.3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布局生产线。自2003年6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来,到目前已有23条生产线投产,日产奶量已突破300吨。伊利也先后在北京的密云、北京附近的河北廊坊建立了生产基地。

2004年8月,蒙牛将营销中心从呼和浩特的大本营全部搬至北京通州。业内人士认为,蒙牛此次搬迁之举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已经将战略目光转向最有竞争力的主市场,以北京为核心的全国市场规划已初露端倪。而在蒙牛之前,伊利已经将其营销总部迁至北京潘家园。

三元在北京苦心经营多年,在终端拥有较好的基础。但在2004年,这种情况也在改变。2003年下半年开始,蒙牛在北京一方面加速进入终端,一方面开始大量招聘促销员。据了解,蒙牛招聘的促销员多达几千人,都是做驻店促销,以便在终端拦截对手。

成本控制乏力

2004年,各种原材料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与2003年相比,最高时,玉米价格涨幅为33%,大豆涨幅为73%,而与此同时,奶价却下跌了近四成。这虽然是全行业性的困难,但与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三元的成本控制能力明显较弱。

2004年1~9月,伊利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比例为70.34%,而三元的比例为79.11%。

这直接导致了三元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伊利8个多百分点。三元的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也是伊利的好几倍。

三元成本高于对手,除了地处北京,土地、原材料、环保以及奶源建设投入大,人工成本几乎要高于某些竞争对手两倍以上等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失误。

前几年,三元为了降低奶源成本,曾跑到北疆去办了一个奶源生产基地,但因那里风沙太大、缺乏优质牧草,造成牛奶的杂质超标而卫生、生化指标不达标,最后不得不放弃原定的液态奶基地计划。

2003年,三元又跑到澳大利亚建立奶源基地。当时三元认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乳品出口国,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0%左右。澳大利亚产奶量的50%用于出口。由于天然的资源优势,澳大利亚的鲜奶价格低于我国16%至18%,而且鲜奶质量明显好于我国。”但令三元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汇率变化及澳大利亚干旱,三元澳大利亚基地生产的鲜奶的价格没有它预计的那么低。无奈之下,2004年年初,三元不得不放弃这个基地。
最近,面临窘境的三元不得不走一步险棋——产品涨价,原本卖0.95元的三元加钙奶现在卖到了1元,原本卖1元的三元纯鲜奶卖到了1.15元。很明显,三元希望通过涨价摆脱亏损的困境。

但,这只是企业的一厢情愿。

据报道,涨价后,北京一些社区的牛奶批发点减少了三元牛奶的进货数量。北京之外部分省市的终端上,三元的产品也已经没了踪影。

不知道涨价是否会成为三元新一轮市场份额下滑的开端?

案例主体:好又多量贩型超市

失败关键:盲目扩张信誉缺失

市场结局:总部迁往上海

后的好又多,由于急剧扩张,导致资金紧张、信誉受损。不得已之下,总部回迁广州。

就在“好又多”大张旗鼓地进行圈地运动时,已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盲目扩张,AC尼尔森公司一位对零售业相当熟稔的咨询师说:“你问问‘好又多’到底有几家店在赚钱?”

在“好又多”雄心勃勃开赴华东市场而将总部从广州迁往上海时,它可能没想到这么快就会离开了。

营销事件回放:

在“好又多”雄心勃勃开赴华东市场而将总部从广州迁往上海时,它可能没想到这么快就会离开了。

“好又多”,这个来自台湾的大型连锁量贩型企业,从1997年在广州开设第一家店进入内地后,几年内就迅速在华南地区立稳了脚跟。2003年3月,为配合其全国战略布局,“好又多”“迁都”上海,欲抢在零售业全面开放前夕,在华东和华北市场上站稳脚跟。

其后,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好又多”以井喷式的速度进行扩张,现在其全国店面数量已有90多家,远远超过了沃尔玛和家乐福在中国店铺的数量,是内地第一家分店最多的中外合资商业连锁企业。然而就在“好又多”“迁都”不到两年,其总部就迁回了广州。这一去一回之间,“好又多”的经营问题相继浮出水面。

事实上,就在“好又多”大张旗鼓地进行圈地运动时,已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种盲目扩张,AC尼尔森公司一位对零售业相当熟稔的咨询师说:“你问问‘好又多’到底有几家店在赚钱?”

败笔解析:

人、物流通不畅

“好又多”在华东地区的败北,主要因为它的很多货物都依赖珠三角地区输送。

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一负责人分析道,作为流通领域的零售企业,和工业企业的需要资源要素应有所区别。对零售企业而言,其首要条件是地理位置,其次是采购渠道,其中供货商的集中度和供货距离将直接影响到经营成本。而“好又多”2003年才进入华东这个非常成熟的零售市场,上述两个因素都大受限制。“好又多”总裁于曰江也承认,在华东受人员和物力资源的限制,发展并不如预期的那么顺利。

首先是物流问题,“好又多”在广州黄埔区拥有一个3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除一部分在各地采购外,“好又多”的全国采购工作也集中在这里。于曰江曾表示,在广州的采购量远远大于上海,并且广州的基础也是最好的。通过此话可以看出,“好又多”十分依赖广州的采购市场,华东市场的一些商品也来自这里。

据业内人士分析,连锁量贩店的销售地域性比较强,长距离的采购肯定会对成本和销售价格有所影响,因此,很多超市都选择就近采购。并且量贩店产品的价格构成相对比较复杂,比如产品更新、种类扩张都需要强有力的供货商支持。然而在上海由于投资成本过高,许多制造商与供货商都不会选择此地为长驻地,因此,物流成本过高也是“好又多”被迫离开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人力问题,一位与好又多关系密切的人士说:“‘好又多’由于资金较紧,员工工资待遇与其他大型连锁超市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员工素质与公司发展规模和计划不是很匹配。”于日江也曾称,“好又多”虽然在华东开有20多家分店,但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才,许多中坚力量必须依靠广州源源不断输送至上海,这一点让他非常担忧。据了解,在成都,新开的汇集超市刚刚进入市场就以高薪挖走了“好又多”数名中高层。

资金链困扰

在2004年初商务部开出的2003年中国连锁30强(包括外资企业)名单中,“好又多”以90多家分店成为目前在内地开店最多的外资零售商。

2003年初,“好又多”曾以华北、华东为重点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好又多”在全国开出了50多家分店,为其1997年进入内地4年多以来开店总数的1倍多。但就在“好又多”在全国高速扩张、门店网络越来越完善之时,来自资金面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困扰“好又多”。

“好又多”公司内部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表示,公司缺少资金主要是由于近两年来新扩张的门店投入太多,加上开店比较匆忙,基础面没有做好,经营不理想,很多亏损的店还需另外投入资金填补亏空。总部移回广州后,可能华东、华北一些亏损严重的店会考虑卖掉或者关门。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陈信康教授认为:“从营销角度来看,公司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实行分散经营,那么盲目四处扩张的结果只会导致在每个地方都不能确立自己最强势的地位,因此都处于被挤压的被动境地。还不如收缩经营,避开强劲对手,寻找某个区域的有利空间,重点投入、集中拓展。‘好又多’如果把重点放回到华南市场,无疑对公司整体发展是有利的。”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好又多’在大陆几乎是个无根的企业(进入中国前几年,‘好又多’一直未拿到在内地经营的牌照),其母公司不是以零售为主业,因此,不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不挣钱的扩张领域。但就‘好又多’来说,尽管扩张面临资金压力,但在竞争的压力下,还不得不进一步扩张。所以好又多只能依赖自有资金。”

信誉缺失

一位“好又多”日化供应商在一篇报道中曾说道:“跟‘好又多’做生意很压抑。”

众所周知,供应商对于零售商的信赖是保证商品品质的根本保障,对于供货商来说,零售商的规模与影响力有多大不是吸引他的重点,谁能及时保证回款,谁就能及时获得商品。

有供应商表示,“好又多”的资金经常会被拖欠,而且合作过程中“好又多”方面会提一些过于苛刻的要求,而不是从长期合作的角度考虑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同时,公司管理与其他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相比,也不够严格规范,有时还会暗箱操作,这样自然会影响到店铺内的商品质量和商品结构。

“像家乐福、沃尔玛以及联华等NKA(零售全国卖场)会侧重于以统一形式采购,付账也是与总公司财务统一的,一般不会拖欠,而‘好又多’这样的LKA(零售区域卖场)则侧重于地区单独采购,那么付款就要根据区域财务情况而定,一般能拖就拖。”该供应商说。

据了解,“好又多”上海门店在2004年4、5月份曾因供应商停止供应而严重缺货。一家日用品厂家负责人申明,由于“好又多”从前一年6月份就开始拖欠供货款,直到现在仍然未还,远远超过了合同规定,而该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过200万元,被“好又多”各大门店拖欠的资金总共达几十万,企业因此不敢再发货了。对于那些直接生产厂商,“好又多”拖欠供货款现象有时还好点,那些中间商或经销商们会被拖欠得更严重,在谈判过程中也更加被动。

据这位供应商说,与供应商发生纠纷的事,其实在广州“好又多”也曾出现过。2004年5月份,就有供货商怒指广州“好又多”偷换合同、恶意拖欠货款、欺骗供应商等缺乏诚信的行为。

不能吸引好的供应商,但又不能空货架,“好又多”的采购部门只能到一些批发市场上采购一些商品来补充货架。但由于商品质量数次出现问题,遭到消费者多次投诉。据相关报道,“好又多”量贩店在进入杭州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由于大量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随意贴注标签,并且对消费者的投诉置之不理,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据悉,该事件曝光后曾成为2004年浙江省“两会”期间一个热点话题,“好又多”在杭州一度遭到消费者抵拒。

内容摘要:本文在传统的电子商务显性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定单处理成本、获得顾客与留住顾客的费用、减少供应与销售成本以及重视逆向物流成本等电子商务物流的隐性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控制理念以及这些成本控制方法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电子商务 成本控制

近年来许多电子商务公司由于各种原因纷纷宣告失败,在所有失败的例子中,成本控制失败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对电子商务流通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大部分的研究只停留在对电子商务网站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的节省、运输与配送成本的节省以及培训维护和顾客服务成本等显性成本的节省上,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隐性成本和机会成本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显性成本的节省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因此,应该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隐性成本和机会成本上面来。

定单成本的控制

目前很多电子商务经销商认为只要把在线目录与购物车中的包裹建立了连接,并收到了顾客的订单,电子商务就算完成了。事实上,收到订单仅仅是电子商务工作的开始,大量的工作是在文件处理、订单执行、产品交付以及产品退货处理上。

订单处理成本

过去处理订单的方法,是手工把订单输入一个订单入口系统,然后确认和处理信用卡,再查找先前的记录等等,这就致使这一过程中消耗很多的纸张,增加了成本,而且处理订单速度慢,容易出错,顾客也不满意。

解决的方案是:通过使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并把它集成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顾客就能在网上实时订购产品,做信用卡授权,检查产品可用性,以及其他一些功能。这不仅节省巨大成本,而且使顾客更满意。

订单的准确性

前面提到的是减少订单处理过程的费用,如果提高订单入口自动化程度和订单确认能力,减少订单差错,也可以降低订单处理的成本。订单入口筛选、处理和确认自动化达到一定程度,那么错误、复制的订单以及其他对费用影响较大的共有错误等都可以避免。提高订单的准确性还会带来另一重要的好处:减少产品退货。

减少延迟订单

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产品的时效性。没有进行库存管理自动化的公司是采用大量库存的方法来满足订单需求。而电子商务经销商(或顾客)可以快速进行库存检查。自动系统也可以提供准确的预报,并且在关键的交易处理(如购买、消息、开发票)时触发报警。

获得并维系顾客成本的控制

缩短销售周期

传统的销售活动依靠成本集约和劳动集约的会议、电话、出差及销售呼叫等。文书工作、传真和电话是每个销售人员的支柱,并且长期被认为是建立个性化的销售关系的必要成本。现在,有了基于因特网的技术,重复、高费用的销售任务大大减少了。为缩短销售周期,电子商务网站可以被建成电子经纪业务网站,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可搜索信息,以减少搜索和处理顾客(或供应商)的时间和费用。这种自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把销售功能转移给了顾客,使交易更及时、更加节省成本。

通过订单入口系统、销售点终端、交付系统与电子商务网站的集成,建立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联系的时间和费用会极大地减少。通信能力、价值链的接口处理以及交易各阶段准确性都得到了增强。借助于电子商务网站的数据和能力,经销商可以利用规模经济,在许多顾客间平衡生产负荷,并提供更好的销售和服务,所需的费用仅是传统商务方法中的一小部分。

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当今商务环境利润低、竞争激烈、时间性强。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延迟意味着潜在损失。减少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优化供应链和来源以及良好的通讯是商务企业生存的关键。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改善整个供应链通讯,从产品开发、制造到安装整个过程的信息采集、反馈响应、方案调整和修改等都更容易。

除提供销售服务外,电子商务网站应该有为公司生产“软货”的潜力。耐用消费品经销商最终将消除高成本的中间商,允许顾客从电子商务网站直接订货。 电子商务网站可使流通渠道简化以提高效益,它允许供应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访问,也允许他们直接相互联系,从而减少了营销成本和通讯成本。对于所有电子商务网站的参与者的自动管理过程,由于执行的一致性,间接成本能够减少,而且业务过程的全部时间也能减少。

获得一个新顾客所花的时间、努力和费用都会远远超过留住顾客的费用。如果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能跟踪并留住很多顾客,那么公司就可以有效地节省在顾客保留方面的费用。

通过战略联盟及组合营销实现成本的控制

电子商务的目标是减少中间环节和重复流程,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行业范围内实施电子商务战略联盟显然更经济、高效。国际上,汽车界的巨头联手建立电子商务联盟网站说明了这点。在我国,科龙和小天鹅结成电子商务战略联盟也印证了这一理念。电子商务联盟实现竞争优势的原因在于参与者中产生的协同作用可以对所有成员组织产生规模效益。例如在材料购买和供应、做促销活动及共享信息等活动的联合参与能导致成本的显着降低。通过战略联盟的团队销售和与制造商的合作营销,同样可以降低成本。因此,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竞争环境,提升参与企业综合竞争力,构建基于供应链、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是降低电子商务成本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手段。

无论是建立战略联盟还是制定组合营销方案,都是为了能够在使用电子商务手段的基础上,将整个电子商务应用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应用,这样做将不仅能够节约整体成本,同时也能带来大量的规模效益,分摊较高的固定成本以及降低服务价格。

通过逆向物流政策实现成本的控制

在逆向物流处理方面,要避免在尽量少的退货或无条件退货之间走极端,应该制定合理的逆向物流政策,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处理产品退回的方式,增加顾客满意度、更多地降低成本并且保护环境。

许多零售商将退货作为在赢得市场份额战斗中一件有竞争力的武器。因此,合理的逆向物流政策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物流成败的关键。电子商务零售商制订退货政策可以考虑以下的建议:

反方向设计

首先,设计系统时,努力将前向和逆向物流作为优先考虑。从仓库开始反方向设计。无论站点多么吸引人,如果不能处理产品退货,将会失去顾客。

准确地进行演示

保持退货减低的最好方法之一是保证图象质量和传递给顾客的关于合适、大小等信息是准确的。同样的概念也适用于其他产品。

为冲动购买提供取消机会

点一下鼠标的购买技术使冲动购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可是,买主可能在按下“购买”按钮后懊悔。应该增加一个功能,以便当一份订单在网上被创建时,一个“取消”按钮也同时创建,并且在一个小时内保持在线。

告知顾客如何退货

许多站点在没有把如何退货的说明封装进产品的情况下就发运产品,这将迫使购物者重新在线以弄清该如何做。这是由于很多在线零售商将责任履行外包给其他公司,这些产品可能需要被退回到一个原来发运地不同的地址。详细的退货说明和退货政策应该能通过在线和离线的产品包装两个途径获得。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使顾客满意,从而留住他们。

及时送货

当购买产品和收到产品之间的时间被延长时,退货的机会将要增加。如果产品的发运时间比应该占用的时间长,应该在提供在线订单追踪的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积极地征询客户的意见。

提供在线退货工具

应配备免费的在线退货工具,商家可以将这些工具集成进站点,这将使顾客退货非常容易。为了使用电子退货服务,在线零售商必须获得一个退货许可,并且在每一个当地邮局建立一个账号。当客户告知在线零售商有一个退货需求时,该零售商通过因特网向客户提供一个退货标签,客户把它打印出来并用于将要退货的包裹就可以了。

④ 浙江数控车床主轴怎么选择合适

车床主轴指的是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轴。通常由主轴、轴承和传动件(齿轮或带轮)等组成主轴部件。在机器中主要用来支撑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传递运动及扭矩,如机床主轴;有的用来装夹工件,如心轴。除了刨床、拉床等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外,大多数机床都有主轴部件。主轴部件的运动精度和结构刚度是决定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的重要因素。衡量主轴部件性能的指标主要是旋转精度、刚度和速度适应性。①旋转精度:主轴旋转时在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上出现的径向和轴向跳动(见形位公差),主要决定于主轴和轴承的制造和装配质量。②动、静刚度:主要决定于主轴的弯曲刚度、轴承的刚度和阻尼。③速度适应性:允许的最高转速和转速范围,主要决定于轴承的结构和润滑,以及散热条件。
机床主轴指的是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轴。通常由主轴、轴承和传动件(齿轮或带轮)等组成主轴部件。主轴是机器中最常见的一种零件,主要由内外圆柱面螺纹花键和横向孔组成,主轴的作用是车床的执行件,它主要起支撑传动件和传动转矩的作用,在工作时由它带动工件直接参加表面成形运动,同时主轴还保证工件对车床其他部件有正确的相对位置。因此,主轴部件的工作性能对加工质量和车床的生产率有重要的影响主轴的传动方式是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结合的,各种车床主轴部件的结果是有差别的,但是他们的用途基本是一致的,在结构的要求方面也是相同的,在工作性能上都要求与本车床使用性能相适应选择精度刚度等,车床的类型不同主轴工作条件也是不同的。
随着数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复合、高速、智能、精密、环保”已成为当今机床工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高速加工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缩短工件的加工周期。这就要求机床主轴及其相关部件要适应高速加工的需求。
电主轴是最近几年在数控机床领域出现的将机床主轴与主轴电机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它与直线电机技术、高速刀具技术一起,将会把高速加工推向一个新时代。电主轴是一套组件,它包括电主轴本身及其附件:电主轴、高频变频装置、油雾润滑器、冷却装置、内置编码器、换刀装置。
电主轴所融合的技术:
高速轴承技术:电主轴通常采用复合陶瓷轴承,耐磨耐热,寿命是传统轴承的几倍;有时也采用电磁悬浮轴承或静压轴承,内外圈不接触,理论上寿命无限;
高速电机技术:电主轴是电动机与主轴融合在一起的产物,电动机的转子即为主轴的旋转部分,理论上可以把电主轴看作一台高速电动机。关键技术是高速度下的动平衡;
润滑:电主轴的润滑一般采用定时定量油气润滑;也可以采用脂润滑,但相应的速度要打折扣。所谓定时,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注一次油。所谓定量,就是通过一个叫定量阀的器件,精确地控制每次润滑油的油量。而油气润滑,指的是润滑油在压缩空气的携带下,被吹入陶瓷轴承。油量控制很重要,太少,起不到润滑作用;太多,在轴承高速旋转时会因油的阻力而发热。
冷却装置:为了尽快给高速运行的电主轴散热,通常对电主轴的外壁通以循环冷却剂,冷却装置的作用是保持冷却剂的温度。
内置脉冲编码器:为了实现自动换刀以及刚性攻螺纹,电主轴内置一脉冲编码器,以实现准确的相角控制以及与进给的配合。
自动换刀装置:为了应用于加工中心,电主轴配备了自动换刀装置,包括碟形簧、拉刀油缸等;
高速刀具的装卡方式:广为熟悉的BT、ISO刀具,已被实践证明不适合于高速加工。这种情况下出现了HSK、SKI等高速刀具。
高频变频装置:要实现电主轴每分钟几万甚至十几万转的转速,必须用一高频变频装置来驱动电主轴的内置高速电动机,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必须达到上千或几千赫兹。
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这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指挥机床加工零件。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总体而言,数控车床呈现以下三个发展趋势:
1、高速、高精密化
高速、精密是机床发展永恒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机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满足这个复杂多变市场的需求,当前机床正向高速切削、干切削和准干切削方向发展,加工精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电主轴和直线电机的成功应用,陶瓷滚珠轴承、高精度大导程空心内冷和滚珠螺母强冷的低温高速滚珠丝杠副及带滚珠保持器的直线导轨副等机床功能部件的面市,也为机床向高速、精密发展创造了条件。
数控车床采用电主轴,取消了皮带、带轮和齿轮等环节,大大减少了主传动的转动惯量,提高了主轴动态响应速度和工作精度,彻底解决了主轴高速运转时皮带和带轮等传动的振动和噪声问题。采用电主轴结构可使主轴转速达到10000r/min以上。
直线电机驱动速度高,加减速特性好,有优越的响应特性和跟随精度。用直线电机作伺服驱动,省去了滚珠丝杠这一中间传动环节,消除了传动间隙(包括反向间隙),运动惯量小,系统刚性好,在高速下能精密定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伺服精度。
直线滚动导轨副,由于其具有各向间隙为零和非常小的滚动摩擦,磨损小,发热可忽略不计,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提高了全程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通过直线电机和直线滚动导轨副的应用,可使机床的快速移动速度由10~20m/mim提高到60~80m/min,最高高达120m/min。
2、高可靠性
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是数控机床产品质量的一项关键性指标。数控机床能否发挥其高性能、高精度和高效率,并获得良好的效益,关键取决于其可靠性的高低。
3、数控车床设计CAD化、结构设计模块化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及软件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CAD不仅可以替代人工完成繁琐的绘图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设计方案选择和大件整机的静、动态特性分析、计算、预测及优化设计,可以对整机各工作部件进行动态模拟仿真。在模块化的基础上在设计阶段就可以看出产品的三维几何模型和逼真的色彩。采用CAD,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计的一次成功率,从而缩短试制周期,降低设计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⑤ 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年致力于现代化工农业智能环境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风坐落于浙江省丽水市水阁工业区,占地面积120亩,建有标准的制冷设备水冷冷水测试装置试验台、焓差实验室等先进的检测设备,达到年产2万套工艺空调的生产规模。 青风自成立以来,积极倡导技术创新,现已拥有10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着作权;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名牌产品”、“省科技型企业”、“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丽水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多次主持担任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作,获得“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并主导起草《食用菌环境机组》“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主导起草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食用菌环境机组》行业标准。 青风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框架,建立了兼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压力容器生产许可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并将“6S”现场管理等改进理论进行整合,建立了一体化的持续改进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青风深度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做到产品模块化,需求定制化;不仅在全国设立了20个销售及客服办事处,同时还运用物联网+技术对设备实行时时监控,实现远程预警、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并实现成本控制;在新型设备的运用上,充分实现能源的有效供应与循环利用,体现促进客户节能环保,与客户合作共赢的决心。目前,产品远销欧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及好评。 青风将持续致力于为现代化工农业提供更节能、更精准的智能人工环境系统,不遗余力地为全球的节能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定代表人:金贤松
成立时间:2005-02-23
注册资本:1398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1100400000068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水阁工业区通济街62号

⑥ 浙江电通资讯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浙江电通资讯有限公司是2005年7月注册的公司,坐落于秀丽的杭州,其前身是浙江正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20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35人,公司于2011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礼品业商会的常务理事单位,2010年世博会浙江馆礼品供应商、2011杭州市世界休闲博览会、2011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特许生产商。公司专业从事企事业单位个性化礼品及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制造。一贯秉承“专业、创新、责任、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依托公司强大的顾客需求分析、专业设计、定制生产和现代物流能力,为企事业单位量身打造饱含企业文化精髓,彰显企业魅力,凝聚多种功能的个性化礼品。公司自成立以来,立足顾客需求,构建战略联盟,增强技术能力,创新商业模式,优化运作团队,延伸区域布局,凝练核心能力。经过五年的努力与发展,浙江电通资讯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个性化礼品综合服务提供商。我们坚持“差异化、特色化、联盟化”的发展战略,目前公司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队伍,发展了一大批优质的客户群体。1、电通商务礼品:礼品是企事业单位在经营或商务活动中为了提高或扩大其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份额),获取更高销售业绩和利润而特别定购的。促销礼品带有企事业标志的,具有某种特别含义的产品。它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工艺品和实用性。作为礼品的产品,它往往具有普通人都喜欢而又不舍得自己掏钱买的特点。送礼是一种感情的投资,能消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便于人们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开创良好的商机。同时礼品也是一种广告,一种宣传,合适的礼品能在客户的心目中建立起恒久而深刻的印象。公司专注于向用户提供一流的时尚、精美、独特的礼品服务。产品包括:工艺品,广告促销品,健康美容用品,家具家纺用品,皮具箱包系列,电子礼品,旅游纪念品,印刷品,包装品,家用小电器,帆布袋,无纺布袋,高档T恤,广告衫,内衣,衬衫,领带,制服,工作服,以及纪念邮册,纪念币系列。公司在初涉礼品及设计便成功的成为国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伙伴,公司重视品质,重视服务,并获得了大量用户的喜爱,管理团队拥有多种国内品牌礼品、促销品生产和代理经验,所经营的会务礼品,促销礼品,积分兑换礼品、福利礼品等,皆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已成为浙江多家企事业单位长期礼品供应商。服务过的企业有:杭州哇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血液中心、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杭州佑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华数数字电视、浙江伟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宝利德控股集团、杭州地铁集团、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杭州万科置业有限公司(含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置业有限公司、杭州良渚文化村开发有限公司、富阳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杭州万坤职业有限公司、杭州万科容大房地产有限公司)、浙江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名人名家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及旗下八个餐饮直营店)、中国石油浙江销售分公司、杭州杭开电气有限公司、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等。我们希望通过电通资讯的优秀团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的高附加值礼品,满足您增进社会友好、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社会影响等需求。2、电通设计:电通设计拥有丰富的品牌设计传播经验和国际化视野,善于从品牌核心价值出发,构建立体化的品牌价值体系及传播体系。倡导“国际化视野与中国市场的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品牌设计传播体系,为客户度身定做品牌设计传播方案。致力于为客户塑造、提升企业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吧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我们充分重视“品牌形象定位于市场、与产品魅力、与消费心理、与视觉传播“的关系,并以挖掘品牌核心价值为创意远点,让视觉力量极致发挥出品牌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及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形象,最终为客户创造”价值最大化“。服务过的客户有:中石油浙江销售公司、立白集团、辉瑞制药投资有限公司、杭州日报、美裕国际、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安联保险有限公司、康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电信、国家电网、浙江大学……对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谢!3、广告代理发布:电视、报纸广告发布:世界经济回暖,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经济在金融风暴过后呈现出恢复增长态势,各国对工业品、消费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为中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舞台。我们将依托现有的区位、合作伙伴、产品、技术等优势,立足专业,强化合作,整合资源,健全营销网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开发等战略来完善产品结构,打造行业领先的营销与管理团队,强化产品的制作成本控制,注重理解顾客需求,持续增加客户价值,形成较为稳定的忠诚顾客群,在此基础上获取合理的利润回报。
法定代表人:王钦敏
成立时间:2005-07-26
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10000001905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欣大厦1810室

⑦ 有什么比较好的面向餐饮行业的ERP软件吗

推荐你一套的全面的面向餐饮行业的ERP软件:---正品G6餐饮ERP系统! 系统全面实现连锁餐饮信息化管理,门店智能请货、单据自动传输、成品半成品自动分配;高效、无差错,大幅降低运营风险,打造高效盈利连锁流程,实现连锁餐饮管理的跨越! 正品G6连锁餐饮管理系统以着名餐饮企业--肯德基(KFC)的运行模式、作业流程、经营报表为蓝本,再融合知名中餐巨擘永和豆浆(国际)集团、味之都集团、干锅居集团、浙江知味观、福记(联合)、诺卡咖啡等众多国内连锁餐饮企业的运营实务流程和管理经验,在肯德基的资深管理专家精心指导下,历时二年半时间、精心设计开发出的一套具行业领先的连锁快餐管理软件,系统凝聚了连锁快餐领域先进的管理精髓,涵盖了连锁餐饮企业的门店、总部、中央厨房、配送中心、加工厂等全面业务。在一整套严谨、科学的作业流程基础上,对各店的销售、客户、员工、菜品、营业时段、营业效率、计划配额、TC值、AC值、千次成功率、科学请货、物流配送等方面点为管理者提供了真正有效的经营数据和指导建议;同时很多地方超越了肯德基现有流程,全面实现了连锁餐饮企业集团化的统一管理。 ● 系统特色: 1. 门店信息及时回馈与总部数据经营决策 Realtime & Decision 连锁集团内部及各门店的管理系统通过Internet的连接,将全国各地的门店和总部、仓库、加工厂各自独立而分散的运营个体透过信息系统无形地连接起来。各业务点的经营数据和信息通过正品G6隐型远程数据集联技术,自动而及时地上传至集团总部。 集团总部也可对各门店及仓库、加工厂实行统一的监控及信息下达,通过单据流的在线审批,真正实现及时管理,远程监控。 高度集成的数据仓库与综合分析系统可对上传的海量数据进行分层管理,细化分析,提供大量的经营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及综合报表。集团总部管理者在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实际营运数据和情况,准确把握经营方向,真正做到一机在手,运筹帷握。 2.建立连锁餐饮企业规范化作业流程,打造标准化经营体系 ◆ 门店开单出菜流程: 连锁门店采用触摸屏POS机点菜收银,使得点菜落单的工作更快捷更准确,服务员不用再牢记菜品编号,减少了点菜出错的机率。出品部打印机自动出单,使服务员不用再穿梭于用餐区及各个出品部,既提高了效率,又杜绝了舞弊。 ◆ 店长对帐流程: 每日交结班、抽大钞、退菜与打折管理、班结报表,清机帐单等,电脑对帐稽核流程让账目清晰、责任明确,让店长从以往的繁锁帐务核对中解脱出来,提升服务质量。 ◆ 菜品标准配方管理流程: 系统通过总部统一进行菜品原料标准配方的管理,控制菜品合理的原料配比,实现菜品制作的标准化。总部可依标准对各门店的出餐进行稽核,准确把握各门店的原料消耗与实时库存情况。 ◆ 菜品编排流程: 通过各门店菜品的销售数量,种类分析和比较,帮助各门店组合最佳的菜谱及定价,帮助门店有针对性的制定销售计划和菜品编排,创造更大利润。 ◆ 门店进货数量控制流程: 通过菜品销售千次成功率的分析进行门店进货控制,让门店进货不再凭经验,而是依靠经营数据和科学分析进货,对商品保持最佳库存,减少资金积压及原料损耗,达到提高销售额和控制成本的双重目的。 ◆ 门店在线要货流程: 门店通过在线填写要货单,向总部及时下达要货指令。总部对各分店的要货需求进行统一的合理化调配和及时反馈,大大减少了门店、总部、仓库、物流等的中间环节,提高营运效率和准确性。 3. 独具连锁餐饮特色的成本控制和损耗管理功能 系统中加工厂生产管理模块实现了BOM配方、粗加工、原料出成率、出净率、生产过程中的多重损耗等管理点的控制,通过进货价格、各种费用分摊、人力成本分摊等,计算出原料的合理成本单价及毛利率。实现菜品及原料的成本分析和控制,有利于连锁餐饮制定合理化的产品体系及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体系。 4. 独创的隐型远程传输平台设计 正品G6餐饮连锁管理系统架构于C/S+B/S结构上,具有WEB架构的查询分析功能,采用独创的数据隐型远程传输系统,可以自动提供准确的数据及时上传、下载和分析处理,无需人工干涉。这样的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既不影响各门店的独立营运,又实现了数据及时上传下载和信息整合,适合餐饮企业连锁经营的需求特点。 5.系统的高安全性、可靠性及可成长

⑧ 2012年下半年浙江省大型企业,集团股份公司纳税风险规避,税收管理,纳税成本控制,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绝对税收筹划是没有的,还要看具体业务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