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辨别钻石真假
1、硬度检验
钻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质,没有什么东西可在钻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则绝非钻石。
2、导热试验
在待辩钻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时呼一口气,若是钻石则其表面凝聚的水雾应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因为钻石具有高导热性的原因。
3、观察反射光
用放大镜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4、看生长点
在放大镜下观察,真品钻石的晶面上常有沟纹和三角形生长点,而赝品有三类:①加了氧化铝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误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学合成的蓝宝石和无色尖晶石仿制,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并有双折射现象,在放大镜下可见重影。
5、铅笔鉴别
铅笔的化学成分是碳和钻石一样,只是物理结构不一样,所以很多人用铅笔去检测钻石的真伪,属于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方法,在鉴定的时候,要先把钻石用水湿润,然后再用铅笔轻轻的刻划,在真钻石的晶面上,铅笔划过的地方,是不留痕迹的。
而如果不是钻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会在表面上留下痕迹,一般情况下,用铅笔刻划来鉴别钻石的真假,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是较高的。硬度较高,折射好,但在转动时会反射较多的彩光,与真品在转动时只反射出微弱的黄、蓝色彩光相比,有明显的差别。
‘贰’ 津巴布韦金刚石/钻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8.8.4.1 津巴布韦金刚石/钻石的晶体形态和微形貌特征
津巴布韦金刚石原石具有较典型的形态和表面特征。本次研究样品如图8.45和图版Ⅶ.8所示,这些样品代表了马朗金刚石的基本形态特征。晶体多数为磨圆的八面体和立方体两种形态。八面体晶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歪形,有的呈阶梯状八面体,有的呈曲面八面体,角顶和晶棱多被磨圆;立方体晶体的晶棱和角顶多被磨圆,部分角顶突出,晶面微凹,呈轻微骸晶状,且晶面粗糙。少数晶体为菱形十二面体,以及立方体和八面体的聚型,极少见八面体平行板状的接触双晶和立方体穿插双晶。
表8.13 本次研究的部分津巴布韦金刚石宝石学性质Table 8.13 Gemological features of some Zimbabwean diamonds studied in this project
图8.45 津巴布韦马朗砂矿产出的金刚石晶体,重量为0.80 ~ 2.52ct
Figure 8.45 Diamond crystals proced by Marange alluvial deposit of Zimbabwe,weighing 0.80ct-2.52ct
金刚石立方体晶体在世界上多个产地,如扎伊尔、刚果等地均常见。区别于世界上其他产地的金刚石立方体晶体原石,马朗金刚石还具有独特的晶体形态特征。该产地的立方体晶体,角顶突出,晶面中心微凹,呈骸晶状,这是马朗金刚石所特有的。部分立方体晶体晶面可见“十字架”图形贯穿于整个晶面表面(图8.46a,图版Ⅶ.10),“十字架”见于立方体面中间,呈下凹状。这种“十字架”图形结构目前在世界主要产地金刚石中均无报道,应属于极具产地鉴定意义的“指纹特征”。高倍率下观察,可见“十字架”线条由大量的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腐蚀坑沿晶体的[100]方向重叠排列而成(图8.46b)。“十字”的中心部最低,“十字”线条的内部可见平行排列的阶地状条纹,该条纹为正方形腐蚀坑的两边。
图8.46a 立方体金刚石晶面上见“十字架”熔蚀凹坑
Figure 8.46a Cross etched trench on cubic diamond crystal
图8.46b 微分干涉显微镜高倍率下“十字架 ”线条为由大量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腐蚀坑沿[100]方向折重叠排列而成,100×
Figure 8.46b High resolution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showed that cross etched trench was composed of plenty,big or small and square etched pits overlapping along [100] direction,100×
此外,在该产地的金刚石晶体表面还能观察到其他独特的腐蚀图像,如复合多边形的熔蚀坑,以及多种次生矿物碎屑附着在晶体表面等现象。
8.8.4.2 津巴布韦金刚石/钻石的颜色特征
津巴布韦马朗宝石级金刚石晶体颜色多呈淡绿色、黑色及深褐色。部分晶体表面可见带色的斑点,如绿色、黑色、褐色、红色的斑点。其中红色斑点或斑块为世界上主要金刚石产区所罕见。
(1)黑色斑点。黑色斑点为津巴布韦金刚石晶体表面最常见的斑点。斑点多呈不规则状、斑点大小不等,与周围边界清晰,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黑色斑点为金刚石中黑色矿物在晶体表面的露头。黑色矿物主要为辉石类矿物。
(2)褐色斑点。褐色斑点较为常见,斑点大小不等,多呈不规则的近圆形,边界模糊过渡,为地质过程中发生的辐照斑点。斑点多集中在晶体表面很浅的部位。图8.47为常见的褐色斑点的分布形态。褐色斑点的直径多小于1mm,数量依样品而异,有些样品表面可见数十个褐色斑点。未见褐色斑点和绿色斑点共存的现象。
图8.47 褐色辐照斑点与倒三角腐蚀坑,斑点边界模糊,由中心向外颜色逐步变浅,100×
Figure 8.47 Brown irradiated spots and reverse triangular etched pits; the spots had fuzzy boundaries,and the color was graally lighter from the center outward,100×
(3)绿色斑点。马朗产出的多数金刚石常带一点绿色色调,这种绿色色调多数仅见于表层或较浅部位(Hardy,1950;Collins,1982)。有时可清晰地观察到绿色斑点。斑点的形态、大小、边界模糊等微细特征都与褐色斑点极相似。颜色由中心向边缘多数情况下呈逐步减弱。整体带绿色调的晶体表面的绿色斑点颜色通常呈黑绿色,比其他晶体表面见到的斑点颜色深。
图8.48a 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晶体表面观察到的红色薄层和斑点
Figure 8.48a Red lamella and spots observed on crystal surface of Marange diamond
图8.48b 高倍率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显示津巴布韦金刚石晶体表面观察到的红色次生含铁质矿物沿熔蚀凹坑棱线分布,100×
Figure 8.48b High resolution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showed that red and iron-containing secondary mineral was distributed along the etched trench on crystal surface of Zimbabwean diamond,100×
(4)红色斑点。天然红色金刚石极为罕见,晶体表面红色斑点也极少报道且没有被确认(Lu等,2008)。部分津巴布韦金刚石晶体表面粗糙,红色斑点或大面积红色薄层在一些晶面上可见。在金刚石晶体表面能观察到大面积红色薄层的现象为首次发现。图8.48a和图版Ⅶ.9为典型的津巴布韦马朗金刚石立方体晶体表面常见的红色簿层及斑点。高倍率下观察发现红色次生含铁质矿物沿腐蚀凹坑棱线分布(图8.48b)。晶体表面的高低不平给这些次生矿物提供了沉淀或生长的有利位置。
为找出马朗晶体表面的红色次生矿物的可能的化学组成特征,我们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红色次生矿物富集处铁含量很高(图8.49),其他元素主要为硅。拉曼光谱测试显示石英和铁质矿物峰值。由此可以推断,马朗金刚石晶体表面的次生红色矿物为氧化铁类矿物。换言之,红色斑点的形成与表面常见的褐色斑点和绿色斑点有本质差异,它与地质辐照作用没有关系,而是次生氧化铁类矿物的颜色。
图8.49 X射线紫外荧光光谱显示红色次生矿物为富铁矿物
Figure 8.49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a indicated the red secondary mineral was iron-rich
8.8.4.3 津巴布韦金刚石/钻石的内部应力特征
金刚石内部矿物包裹体品种较多,主要为橄榄石、石榴子石、辉石、石墨、钛铁矿及硫化物矿物。由于研究样品未见大颗粒的矿物包裹体,加之也未见有关文献的详细报道,我们选择了2个金刚石样品,并将之沿(100)面切磨抛光,采用Renishaw专利的大面积快速扫描拉曼成像技术(StreamLine)对金刚石的晶体结晶度进行了定量扫描拉曼成像。图8.50为一颗津巴布韦金刚石(7.448ct)在532nm激光光源激发下得到的拉曼成像。以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1332cm-1的半高宽为基准,对StreamLine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在规定的成像范围内半高宽的变化。图标尺标颜色由红-红-绿-蓝-紫-黑的顺序,依次代表金刚石特征峰1332cm-1的半高宽由小至大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晶体的特征峰1332cm-1的半高宽都在3.6cm-1以上,最高的区域在4.4~5.0cm-1,大部分区域为3.9~4.2cm-1。这一结果表明,该晶体的结晶度比我国主要产地产的金刚石的结晶度差。结晶度差的原因可能与内部应力集中分布和含有大量微细矿物包裹体有关。
8.8.4.4 DiamondView™紫外荧光和生长特征
为找出马朗金刚石的内部缺陷特征和生长过程,我们对切磨后的样品进行了紫外荧光成像观察(DiamondView™,Christopher等,1996),结果显示:所有的样品均在紫外线(波长小于230nm)的激发下,都可发出可见光,其发光颜色以蓝色为主,并存在不发光区域及黄绿色发光区域。各样品发出的蓝色和黄绿色荧光强度不一。区别于其他产地的金刚石的紫外荧光特征,马朗金刚石显示了极为复杂的生长过程。以图8.51为例,晶体最初以小的立方体作为生长中心。从中心向外顺着生长条纹看,晶体生长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晶体由立方体发育成八面体,其间伴有菱形十二面体{110}生长区域的出现,生长速度相对较快,{110}生长区域荧光很弱,呈黑色;第二阶段为八面体平稳生长阶段,表现为蓝色荧光的{111}面环带匀称,在这阶段的后期,八面体角顶和晶棱生长加快,表明这阶段后期过饱和度较高;第三阶段为{11 0}面再度发育,晶体为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
图8.50 津巴布韦金刚石(7.448ct)在 532nm 激光光源激发下采用快速扫描拉曼成像技术得到的金刚石特征峰1332cm-1半峰宽的拉曼成像图
Figure 8.50 A Zimbabwean diamond’s (7.448ct) Raman image of diamond characteristic peak 1332cm–1FWHM obtained by fast Raman scanning technology under 532nm laser excitation light source
图8.51 DiamondView 紫外荧光图像显示马朗金刚石生长历史呈多阶段复合生长特征
Figure 8.51 DiamondView fluorescence image showed that Marange diamond went through multi-stage and compound growth
金刚石晶体生长的多阶段性及复杂性一直是科学家探讨的课题,并以此探索地球深部的地球化学环境特征(Stachel & Harris,2008;Sunagawa,1984)。相对于以八面体金刚石晶体中的晶格缺陷和生长特征等研究,对立方体晶体,特别是不透明立方体金刚石晶体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金刚石晶体的立方体外层(后期生长层)内的包裹体、显微包裹体(包括纳米级包裹体)特征、光谱特征和同位素等研究(Klein-BeDavid et al.,2006;Weiss et al.,2009;Welbourn et al.,1989)。对立方体晶体所具有的特定晶格缺陷和生长特征的研究甚少。这主要是无色透明的金刚石立方体晶体极少见。反之,我们可以推断立方体金刚石晶体中存在不少鲜为人知的生长缺陷和结构。本次研究也未见无色透明的能用于研究立方体晶体内部生长特征的样品,具“十字架”溶蚀结构的晶体仅在不透明立方体金刚石晶体中见到。DiamondView观察这类样品,未见反应生长特征的荧光图像,由此推断“十字架”溶蚀结构的形成与该类晶体内存在的特定晶体生长缺陷有关。根据“十字架”是由大量的溶蚀坑沿[100]方向折重叠排列而成的观察事实,推断这类特定的缺陷可能与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线状和面状缺陷,如位错线、位错束、氮杂质集合体等有关。这类缺陷在立方体{100}面上的露头为优先选择腐蚀部位,腐蚀作用沿露头开始形成腐蚀凹坑,在腐蚀作用继续进行时,这些腐蚀坑沿[100]方向连接排列成线状,形成“十字架”腐蚀结构。具体的晶格缺陷种类和性质有待进一步解析。
‘叁’ 钻石长什么样
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无色正八面体晶体,常见的有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表面有三角形的凹坑、生长丘等,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
因钻石的硬度极高,科学家会利用高温高压制成钻石微粒,用于钻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来切削和刻画其他物质。
圆形圆形闪亮式切工是目前为止最流行和被研究的样式。在过去的100多年中,钻石切割师用最先进的光学原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来切割出最具火彩的钻石。而且,这种切割方式在使您得到火彩的同时,得以兼顾切工、颜色和净度等级。如果想取得最好的火彩,您可以选取完美切工(EX)或者很好切工(Very Good),然后选择完美(EX)、很好(Very Good)的抛光和净度。
公主方形公主方钻石是最受欢迎的异形钻。它那美丽的亮度再加上独特的切工成为打造结婚戒指的最佳选择。公主钻拥有冠部角和四方外形。
相关说明
无色为最好,色调越深,质量越差。在无色钻石分级里,顶级颜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在这里只说从D到J的颜色级别,D-F是无色级别,G-J是近无色级别,从K往下基本没有收藏意义,K色以下的戒托做黄金的也很漂亮。
因为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渐偏黄,选钻的时候,选H 以上的颜色,I-J级别也在近无色范畴,但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彩色的钻石,如:黄色、绿色、蓝色、褐色、粉红色、橙色、红色、黑色、紫色等,属于钻石中珍品,价格昂贵。红钻最为名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钻石
‘肆’ 钻石的原石长什么样
大部分钻石都是从地底下300英里的地方出发,经过旅行才来到地面的。
什么样的钻石原石最好?主要看形态和美感。钻石就好像有皮肤一样,你如果触摸到原钻,你就能感受到那种不同,每颗钻石的皮肤都不一样。
钻石的光洁度不同,会影响到光线在钻石表面的折射。钻石有天然的颜色,也有在不同光线折射下呈现出的美丽颜色。
大部分钻石原石并不会闪闪发光,只有在打磨后才会脱胎换骨。但也有很多人喜欢未经打磨的原石,认为原石特别有能量。
这样的原石主要靠寻找,是天然的美人,不经任何后天修饰加工,带着岁月的印记。
钻石大师会挑选自己喜欢的钻石,然后供设计师选择,如果没有被选中,那些原钻也会成为收藏,也许会用在其他的系列里。
“我不会因为设计限制我的选择,我会出去挑选尽可能多的美丽钻石回来。”
钻石的形成条件和分类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钻石还分为宝石级金刚石、工业级金刚石。 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 。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 历史 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 历史 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钻石原石的形态
钻石原石多数看起来外表像毛玻璃,表面有结晶缺陷坑洞,带有蚀刻纹,硬度大,多数为白色或是乳白色,很少透明的。
钻石也会蒸发
钻石蒸发消失速度极慢,正常情况下无法被观察到。事实上,即使暴露在强紫外线条件下,例如强烈阳光照射或者放在紫外日光浴灯下,需要大约100亿年之后,钻石质量损失才能达到可观察的程度。
工业级钻石和宝石级钻石
纯净的天然金刚石极其昂贵,一般零点几克的晶体就是精品,价格远在黄金之上。工业上的金刚石则是人工制成,一般是用石墨在高温高压下转化而成,得到的是细小的金刚石颗粒,所以呈黑色。
钻石的营销骗局?
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把钻石和爱情联系起来了,钻石更像是一次性消费品,导致二手钻石的流通率极低。钻石的燃点只有区区800度,一场火灾就能让你高价买来的钻石瞬间变成二氧化碳。要说钻石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它的硬度了。钻石的硬度是天然矿石里最高的,跟其他物体打击也难以留下划痕。因此在工业上,科学家们会利用高温高压合成钻石微粒,用于砂纸、钻探、研磨、切割工具上,比如…...
大家怎么看待钻石的价值?
各位网友是怎么认为的?
提起钻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昂贵和闪亮,钻石是天然物质里硬度最高的,而且在所有宝石里,它的折射率和色散值也是最高的之一,所以钻石看起来极其闪亮。那么钻石原石也是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吗,其实不是的。大部分钻石毛胚都表面都是坑坑洼洼的,光泽不强,并不耀眼,稍微带点蜡状光泽。其中又可分为宝石级跟工业级。
比如下面的这些毛胚,颜色又黑又咖,净度也不好,还算不上黑彩钻的地步,一般只能用于工业或者做低端珠宝。
那那些珠宝店里熠熠生辉的钻石都是什么样的毛胚呢,我觉得可以先谈谈钻石矿的产区。首先来说,钻石由于是元素碳的单质,为四面体立方结构,十分坚硬。因为它的成分和结构单一,所以钻石不同矿区的区别很小,钻石一般是不分产地的,不像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不同产地区别很大,价格差异也是巨大。现在钻石产地主要有俄罗斯、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澳大利亚、刚果等地,以前传统产钻大国南非,由于开采早,现在原矿产量已经没那么大了。当然了,世界上大部分钻石矿,特别是非洲的钻石矿,主要控制在戴比尔斯这家公司手里。俄罗斯后面发现钻石,依老毛子个性当然不能让钻石控制在他人手里,所以俄罗斯的艾洛莎也是极其强大的钻石公司。而现在大火的粉钻原矿,主要产地是澳大利亚的阿盖尔矿区。可以说,钻石原矿的分布是极其广泛的,我国的山东辽宁等地也有极少的产量,比如着名的常林钻石就发现于山东。那么宝石级的钻石原矿是啥样呢,一般来说,宝石级钻石原矿都是半透明的,优质的原矿是八面体形状,正好可以一切两半,切出两颗圆形钻石。
当然了,有些原矿十分漂亮,特别是一些彩色钻石原矿,比如下面这个巨大的黄钻原矿。
钻石虽然主要成分是单质碳,但是天然的东西都会有杂质,好的钻石杂质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比如这样的:
这个是在钻石内部的晶体,居然是漂亮的八面体形状。
那么平庸的原矿是如何变成光彩夺目的钻石呢。在古老的印度,由于钻石是最硬的,只能用钻石和钻石进行打磨,现在有了激光和各种切割仪器,还有电脑绘图测量,一切都变得容易许多,当然这一切也都离不开有经验的切割师傅的设计。比如下面的这个视频可以大体参照一下。
钻 石原石很不起眼,多数类似毛玻璃,且晶形完美、透明的少见,多数都有蚀刻纹、坑洞等结晶缺陷。颜色也是千差万别。
按照用途一般可分为 宝石级钻石 原石和 工业级钻石 原石。
提到钻石,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切磨成完美几何形状的钻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象征着矢志不渝的爱情,让万千女性为之动容。
那么钻石的原石长什么样呢?恐怕很多人都没有见过。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钻石,它的矿物学名称是金刚石,化学成分是碳,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宝石。原石的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或者这几种形态的聚形。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自然界中的钻石原石长什么样吧!
看起来是不是和结晶的冰糖有些相似呢?但它可不同于冰糖,钻石可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坚硬的物质。
八面体钻石原石
立方体钻石原石
复杂晶型钻石原石
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大家对钻石原石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您下次在野外碰上了这样的石头,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兜里收好,千万不要当做普通的石头扔了哦!
钻石原石是没有经过切割的金刚石,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而钻石原石多为立方体、八面体以及菱形十二面体,表面经常会有三角形的凹坑、生长丘等结构,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钻石,也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宝石。
钻石原石指的是没有经过切割的金刚石,而金刚石也被称为“金刚钻”,它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同时也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硬度为10。
钻石原石常见的有立方体、八面体以及菱形十二面体,它的表面经常会出现三角形的凹坑、生长丘等结构,这种宝石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
钻石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也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宝石,它的性质非常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并且长时间佩戴不会出现褪色的情况
钻石的原石是不规则的。
是石头
这里有一粒天然钻石(十克拉)
‘伍’ 钻石的鉴定方法
对 于钻石原石的鉴别,其结晶上的一些特点是很明显的,例如,晶形上常呈八面体、歪八面体,还可见呈立方体或各种聚型({111}+{100});对那些表面 常被熔蚀成浑圆状的钻石原石,可发现一些反映结晶特点的蚀像,如八面体中有三角形的蚀像,立方体中有四边形蚀像;此外,晶面上的阶梯状生长纹及典型的金刚 光泽也是重要的鉴别依据。
钻石成品的鉴别
对于钻石成品,则有如下的鉴别方法:
1.钻石的肉眼(含10×放大镜下)鉴定
(1)注意宝石的光泽与色散。钻石应呈现典型的金刚光泽,除非受不合格抛光质量的影响;
切磨标准的钻石成品应能呈现出明显的“火彩”,但需注意常见的人造仿钻品(如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呈现出更明显的“火彩”,从冠部观察见泛出七彩色光,而钻石的“火彩”一般泛出的只是蓝色和橙色两种光。
观看下面的图片: 中间是钻石,从1点钟位置起,依次是:萤石、石英、托帕石、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YAG、玻璃、GGG、锆石、CZ、铌酸锂、钛酸锶和合成金红石。
(2)注意钻石某些特性的表象。这些特性及其表象主要有:
A、由于钻石的最高硬度,所以在钻石的表面不应有擦痕。
B、由于钻石属等轴晶系,所以有双折射的天然代钻品很可能是锆石。
C、由于钻石的高折光率及精良的切工,当将钻石成品台面向下倒置于一文字上时,从亭部将无法看清该字,此称“读字法”;若将钻石的台面倾向观察者侧置,从台面观察宝石亭部与观察者视线相对的一侧,看不到因为光线漏出而呈现的暗窗,此称“暗窗法”。
将钻石台面向下倒置于一玻璃器皿中,加水至相当钻石底尖位置的高度,以聚敛光源垂直照射其底尖,当将容器拿离下承物一定距离后,在下承物背景上可看到一光芒四射的影像,而且四射光芒远离中心的光域范围,不似其它宝石的影像,光芒与光域交织在一起,此称“看图法”。
(3)用10倍放大镜注意观察不抛光的宝石腰部有否蚀像、解理面、生长纹等原始痕迹。
(4)注意钻石的一些辅助鉴定特征。凭借这些特征虽不能直接得出鉴定的结果,但却能籍此简单有效地达到防范的'目的。这些特征主要有:
A、注意钻石的“量价比”。钻石的基本特征就是粒小价高,如有相违则需注意。
B、注意钻石加工工艺留下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由钻石的某些特性与特殊的钻石切工引致,主要包括:边棱直且利,无毛边(偶见残留晶面缺陷或崩口);刻面交接好,角顶很尖,无过陇或未碰尖现象;冠、亭部的对线很准确;从台面看钻石亭部刻面的反光总是有明有暗。
2、液滴试验
本试验的依据是钻石的亲油性。具体做法是用油性笔可以在钻石的表面划线或写字,而在其它宝石表面做同样试验时,油迹将呈断续的浮滴状。与此相类似,民间还 有一种铅笔划线法,具体做法是先用水润湿样品,然后以铅笔在其表面上划线,如果不留下铅笔的痕迹,说明被测样品为钻石,否则为其它宝石品种。
3、仪表试验
(1)热导仪。根据钻石的高热传导性能而设计,由于简单实用便于携带,它成为鉴定钻石最常用的仪表。由于此仪表较昂贵,民间常以“舌舔”的土办法去体验样品的冰凉感,从而判断样品的热导率,不过这种方法的灵敏度较低。
(2)钻石眼(反射仪)。根据钻石在红外线照射下的反射率明显大于其它物质的原理而设计。这类仪表实际使用得不多,因为其使用有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只能测裸钻,而且主要可测标准圆钻式切工者。
4、密度测定
除了测得3.52(±0.01)g/cm3的标准钻石密度值外,还可注意一些可供简易鉴定参考的规律性特征,例如因“火彩”而与钻石外观非常相象的常见人 造代钻品,其密度均大于钻石且差别明显,所以,同样尺寸下仿钻品要重,而同样重量下仿钻品的颗粒要小;常见无色透明的天然宝石,其密度值多比钻石小,其中 与无色透明托帕石之间,虽密度很接近,但据均非性很容易将之区分开。
5、宝石显微镜观察
利用宝石显微镜主要是观察包体特征。根据钻石形成的地质条件,其包体类别的特点是以固态包体为主,而具体常见的包体品种有:金刚石、透辉石、镁铝榴石、尖晶石、橄榄石、锆石及石墨(碳斑)等,这反映了钻石形成的基性超基性环境。
6、浸没试验
因为折射仪测定的上限一般是1.81,钻石的折射率特征只能通过浸没法间接获得。根据钻石折射率的特点,试验可选择二碘甲烷(N=1.74)作浸液。
其中,因为折射率与二碘甲烷接近而边界不清者,多属代钻品。不过需要注意:人造代钻品的折射率值与钻石相差不大甚至更高,这样浸没试验将发挥不出效果;由于不是准确测定,该试验的结论只能是供钻石鉴定的辅助依据。
7、分光镜观察
无色-淡黄色系列的钻石在紫光区(415nm)有吸收带,褐色钻石在蓝绿光区(504nm)处还有一条吸收线。
8、荧光试验
在紫外线长波条件下,钻石发蓝白色的荧光,Ⅱb型钻石还可见到磷光。不过需要注意:有些产地的钻石无此现象,另外,具蓝白色荧光者还有其它的一些宝石品种。
9、X-光照相试验
由于钻石对X-光的透射能力强,因此在该试验的感光照片上出现的是亮斑,而其它外观相似宝石在同样试验条件下得到的是一宝石的暗影。此试验因属有损鉴定,应慎用。
10、硬度试验
此试验虽属有损鉴定应慎用,但由于只有钻石的锐部(如腰棱)才能在刚玉片上留下擦不掉的划痕,所以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鉴定方法,可以适时地择用。
‘陆’ 怎样鉴别钻石的真假
1、看火彩
普通人最简单易学地鉴别钻石真假的方法就是肉眼观察法。肉眼观察即主要观察钻石的“火彩”,也就是钻石能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彩光,基本义蓝光为主。越是切割完美的钻石,“火彩”越是耀眼夺目。而高折射率的仿制品发散出的光彩会显得生硬呆板。
2、硬度检验
钻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质,没有什么东西可在钻石上划上痕迹,若能划上痕迹的则绝非钻石。
3、导热性试验
在待辩钻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时呼一口气,若是钻石则其表面凝聚的水雾应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雾蒸发得快,这是因为钻石具有高导热性的原因。
4、观察反射光
用放大镜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5、看生长点
在放大镜下观察,真品钻石的晶面上常有沟纹和三角形生长点,而赝品有三类:①加了氧化铝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误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学合成的蓝宝石和无色尖晶石仿制,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并有双折射现象,在放大镜下可见重影。
(6)播放歪钻石长什么样扩展阅读:
钻石的特征:
1、钻石的化学性质
钻石在高温下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证明钻石在大气中的燃烧度为850°—1000°,在纯氧的燃烧温度为720°-800°。燃烧时,钻石发出蓝色的光,表面出现雾状膜,在缺氧的状态下加热到2000°—3000°时,钻石会变成石墨。
钻石面对所有的酸都是稳定的,不溶于盐酸、硫酸、硝酸和王水。钻石受强碱、强氧化剂长时间作用会发生轻微腐蚀。
2、钻石硬度
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比摩氏硬度为9的刚玉的绝对硬度强100倍,比摩氏硬度为7的水晶强1000倍。
钻石的高硬度保证了钻石的耐久性,钻石的耐久性是以钻石的抗磨损能力来衡量。相对韧性而言,在外力打击下容易破碎的性质称为脆性。
3、钻石的颜色
纯净的钻石是透明无色的,但是如果含有其他的杂质或者有结构的缺陷,钻石便会呈现各种颜色。比如钻石中若含有微量铬元素,就会成呈现天蓝色;含铝或氮元素会呈现黄色,极少量的钻石会变成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的。
4、钻石折射率
钻石折射率表示光在质中传播的时候,介质对光的一种折射性。钻石的折射率为2.417,是折射率最高的透明矿物。折射率越高,表明光线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受到的阻力越大,因此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强。
钻石抛面光之所以呈现灿烂光泽,主要原因就是钻石具有高折射率和强色散特性,因此产生了五彩斑斓的光学效应。
5、钻石的光泽
宝石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就是宝石的光泽,折射率越高,光泽越强。在矿物学中,按折射率由高到低把宝石光泽分为4级,即金刚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
有的钻石还有荧光,荧光是介质在不可见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在紫外线下都有显示,发出蓝、绿、黄、红等颜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钻石鉴定
‘柒’ 怎么辨别是不是钻石
怎么辨别是不是钻石?
辨别方法主要一下3种方式:
第1,钻石的火彩是所有天然的透明宝石中最高的!(所谓火彩,其实就是色散————即把白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能力);
拓展资料:
1、 关于“钻石火彩判断方法”:(1)火彩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宝石材料必须有足够高的“色散”值,其次该材料在加工中必需遵循一定的角度和比例,这一点因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2)从钻石(戒指)的上表面(台面)往底部看,看时要用灯光或阳光照明,顺着光线的方向看,同时用手缓缓地转动戒指,不是翻转,而是始终将台面向上对着光源。若是好的切工即可看到美丽的火彩,看时最好借助于放大镜看。切磨标准的钻石成品应呈现出明显的“火彩”,因其璀璨如一团火焰在钻石中流动而得名。从肉眼看,钻石有特别强的光泽,转动钻石可以看到蓝色、橙色的颜色,我们称为火彩,而仿钻石一般看上去比较苍白,没有火彩或则火彩特别强,或出现红色颜色。
2、关于“辨别真假钻”:油性试验:用一支油基墨水的特制笔或圆珠笔,在钻石的台面划一条线,则会留下一条不间断直线。而其他的仿制品不具有亲油性,在划线处留下断续的点线。 水滴试验:在钻石上水珠将很长时间保持球形,而仿制品上的水滴则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散开。 哈气试验:在钻石上哈口气,如钻石上的水气立即消失为真钻石;若水气在钻石上停留几秒钟后才消失则为假钻石。
‘捌’ 怎么鉴别真假钻石
可以通过观察内部、滴水、灯光照射等方法鉴别钻石的真假。天然的钻石内部通透,有些会伴有矿物包体,假钻石内部多气泡杂质。天然钻石滴水后,水滴鼓起来长时间不散,假钻很快就会散开。灯光照身天然的钻石会折射出闪耀的光彩,而假钻折射出的光彩十分模糊。
1、观察内部法
在鉴别钻石真假的时候,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内部进行区分,一般天然形成的钻石内部会比较通透,有些是伴有矿物包体、生长结构等内含物,而假的主要是以气泡为主。
2、滴水鉴别法
也可以通过滴水法进行区分,可在钻石上滴几滴清水,若是水滴能保持很长时间且不会分散的话,则为真品,如果很快散掉的话,则可能是假的钻石。
3、灯光照射法
或者通过灯光照射法进行鉴别,天然的钻石折射率高,通过灯光或者太阳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出五颜六色的火彩,而假的钻石是很少有火彩的。
‘玖’ 钻石原石是什么样的
钻石的原石常见的有立方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表面有三角形的凹坑,生长丘等。钻石是宝石学名称,金刚石是矿物学名称。
拓展资料:
由于钻石的硬度极高,科学家会利用高温高压制成钻石微粒,用于沙纸、钻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来切削和刻画其他物质。
‘拾’ 最常见的钻石形状都有哪些 不同钻石的形状有什么意义
圆形钻石:圆型钻石是最流行的一种,有58个刻面,能够完美对称、均匀的展现了亮光、火光及闪光。
不同钻石形状的意义
圆形钻石:保守规矩、秀外慧中的邻家女。适合善良、随和、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重视感情值得依赖的你。
椭圆形钻石:钻石show中的气场女王,适合性格独立的你,从不人云亦云,有坚韧的毅力,将自己的独特想法付诸行动,在事业上能表现得极为出色。
方形钻石:方形钻石看起来比较严谨,喜欢方型钻石的你,比较自律,考虑问题周详而理性,富有领导才能。
祖母绿钻石:高大上的秀恩爱利器,凸显高贵气质。
心形钻石:粉色浪漫的少女小甜心,比较适合想象力丰富,相信直觉,浪漫的你。
菱形钻石:佩戴菱形钻石的你,喜好家居生活,对有兴趣的事物孜孜以求,决不轻言放弃。
梨形钻石:柔情似水美娇娘,此款比较适合活泼开朗,明媚娇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