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钻石矿藏 » 怎么样制作紫色钻石
扩展阅读
怎么获得蓝钻石1000个 2025-01-18 03:57:13
医疗救助费用怎么结算 2025-01-18 03:44:55

怎么样制作紫色钻石

发布时间: 2024-07-01 19:42:44

A. 钻石有紫色的吗什么样的钻石好

钻石有紫色的

钻石的优化处理主要是指利用各种物理方法(放射性辐照和高温处理),把那些不被人们喜爱的颜色(如浅黄、浅褐和褐色)改善,而得到受欢迎的白或其它彩色(黄、绿、蓝、红色):其次,是利用激光技术对钻石中的包裹体进行净度处理。

1.钻石颜色优化处理的过去和现在
其实,人们对钻石颜色的优化有很长的历史了,过去用于改善钻石颜色的办法十分简单,比如1652年,人们就知道在镶嵌钻石时置薄箔于底部以提高其色调,或是用蔬菜染色剂、墨水等涂在钻石表面或腰棱以改善其颜色或提高色级。1905年英国化学家William Crookes发现了埋在镭的溴化物中的钻石可变成绿色的现象。这是放射性辐照改色的开始,到1932年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即可以使钻石颜色改善,又能避免放射性对人体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改色途径。
目前,辐照改色的途径主要有:
(1)镭照射处理(α粒子)(在氡气中着色更快);
(2)人工产生的元素镅辐射处理(α粒子);辐射后的金刚石进行强有力的清洗,可以不带有任何放射性痕迹;
(3)回旋加速器处理(质子、氘核、α粒子);用回旋加速产生高速运动的上述粒子来轰击金刚石,使之着色;
(4)线性加速器(高能电子);
(5)核反应堆处理(高能中子);
其中后两种是较常采用的,尤其核反应堆处理得到的金刚石颜色分布比较均匀。值得注意的是采用加速器处理时,样品事先必须冷却,以防止辐射产生的热量使金刚石骤然升温造成热振荡,使样品破碎。处理的对象绝大部分Ia型,辐照的结果一般是绿色、蓝绿色,再加热处理就得到黄绿色、强黄色、橙色或橙褐色;对数量极少数的I型钻石处理的最终结果可能会得到粉红色或紫色;Ⅱ型钻石的最终处理结果是棕色。

B. 世界上最大紫粉钻石亮相,它是如何形成的

钻石,是浪漫与美丽的象征。而精美的钻石,往往被人们赋予其他意义。

我们常见的钻石是透明的,但也存在着其他颜色的钻石,一样的光彩夺目。

一旦粉色钻石有了其他混合色,比如棕色和橙色,它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不仅在视觉上达不到粉色钻石的预期颜色,而且价值远低于纯粉和紫色粉。

而这颗“玫瑰之瑰”,是极其罕见的紫粉色钻石。它的存在已超越它的价值。

C. 褰╄壊锘硅偛阍荤煶镄勯滆壊鏄镐庝箞𨱒ョ殑锛

浠婂勾骞村埯锛孲warovski鍏甯冮栨壒瀹为獙瀹ゅ煿镶插僵阍伙纴姝ゅ墠鎴存瘆灏旀柉镞椾笅Lightbox鍝佺墝浜︽帹鍑鸿繃瀹为獙瀹ゅ煿镶插僵阍汇傚煿镶查捇鐭冲嵆鎴戜滑甯歌寸殑钖堟垚阍荤煶锛屽竞鍦轰腑甯歌佺殑锘硅偛阍荤煶澶у氢负镞犺壊阍荤煶锛屽洜镌绉戞妧镄勫彂灞曪纴钖堟垚褰╅捇鍒朵綔鎶链瓒嬩簬鎴愮啛锛岄偅涔堣繖绉嶅僵镩插煿镶查捇鐭崇殑棰滆壊鍏蜂綋鏄镐庝箞𨱒ョ殑锻锛

镙规嵁涓嶅悓镄勯捇鐭冲悎鎴愭妧链锛孋VD锘硅偛阍荤煶涓瑜愯壊鍜岀矇镩蹭篃鏄杈冧负甯歌佺殑锛岃孒PHT锘硅偛阍荤煶涓鍒欐槸榛勮壊鍜岃掴镩茶缉澶氥

褰╄壊锘硅偛阍荤煶棰滆壊𨱒ユ簮

绾㈣壊锘硅偛阍荤煶锛氩寘钖绮夌传绮夋樼矇绾㈣壊

绮夎壊绯荤殑HPHT锘硅偛阍荤煶浠ュ强CVD锘硅偛阍荤煶(鍖呮嫭绱镩-绮夎壊銆佺孩镩插拰妫旷孩镩)镄勯滆壊锘烘湰閮藉綊锲犱簬阍荤煶鍦ㄧ敓闀跨粨𨱒熷悗阃氲繃杈愮収鍜屼绠娓╅𨱔杩涜屼简澶勭悊銆

鍦ㄨ繖杩囩▼涓浜х敓浜哊-V涓蹇冿纴N-V涓蹇冧富瑕佸惛鏀堕粍镩插拰姗欓粍镩插厜锛屼粠钥屽艰嚧阍荤煶锻堢幇绮-绾㈣壊锛岃繖涔熸槸缁濆ぇ澶氭暟绮夎壊阍荤煶镄勯滆壊𨱒ユ簮銆

镩茬骇涓篎ancy Intense to Fancy Vivid pink or purplish pink镄凛VD锘硅偛阍荤煶

榛勮壊锘硅偛阍荤煶锛氩寘钖瑜愯壊瑜愰粍榛勬欓粍

HPHT锘硅偛鍑虹殑榛勮壊鎴栨欓粍镩查捇鐭崇殑棰滆壊鏄鐢变簬鍦ㄧ敓闀胯繃绋嬩腑寮曞叆浜嗗ょ珛镄勬爱锛岄殢镌瀛ゆ爱钖閲忕殑澧炲姞锛岄捇鐭冲嚭鐜伴粍镩蹭细瓒婃潵瓒婇矞镩炽

CVD锘硅偛阍荤煶缁濆ぇ澶氭暟閮芥槸lla鍨嬶纴褰㈡垚椴滀寒榛勮壊镄勬傜巼鏋佷绠锛岃屽嚭鐜扮殑榛勮壊绯诲煿镶查捇鐭冲ぇ澶氭暟閮藉綊锲犱簬姘镄勬剰澶栨垨鏁呮剰鎺哄叆銆傝岄儴鍒呜愯壊阍荤煶镄勫嚭鐜颁笌镆愪簺澶╃劧瑜愯壊阍荤煶鐩镐技閮芥槸锲犱负鏅朵綋鍐呴儴镄勫戞у彉褰㈡湁鍏炽

缁胯壊锘硅偛阍荤煶

缁胯壊镄凥PHT鍙奀VD瀹为獙瀹ゅ煿镶查捇鐭崇殑棰滆壊𨱒ユ簮涓庡ぉ铹剁殑缁块捇閮介潪甯哥浉浼硷纴锘烘湰閮芥槸阃氲繃钖庢湡杈愮収浜х敓GR1镩插绩锛孏R1镩插绩鍙浠ヤ娇阍荤煶锻堢幇鍑虹豢镩诧纴钖屾牱澶╃劧阍荤煶涓镄勭豢镩蹭篃鏄鐢卞畠瀵艰嚧褰㈡垚銆

 涓棰楄壊绾т负Fancy Deep green镄凥PHT锘硅偛阍荤煶

褰撶劧涔熸湁鐗规畩渚嫔瓙镄勫瓨鍦锛屼笂锲句腑杩欓条lb鍨嬬豢镩睭PHT 锘硅偛阍荤煶缁忔娴嫔嚭浜嗗唴閮ㄥ惈链夊ぇ閲忕殑闀嶆潅璐锛屽湪楂樻俯楂桦帇镄勫勭悊杩囩▼涓婵鍙戜简闀嶅厓绱狅纴浠庤屼娇阍荤煶鏄剧ず鍑虹豢镩诧纸闀嶅艰嚧阍荤煶鍙樼豢镄勬晥鏋滐纴鍦ㄥぉ铹堕捇鐭充腑涔熸浘鍑虹幇杩囷纴涓嶈繃鏋佸叾缃曡侊级銆

钃濊壊锘硅偛阍荤煶

钃濊壊HPHT锘硅偛阍荤煶鏄鐢变簬锘硅偛浠揿唴锷犲叆镄勭〖钥屼骇鐢熺殑銆傛嵁鎶ラ亾锛屾棤镩茬殑HPHT镞犺壊锘硅偛阍荤煶涓阃氩父涔熷惈链夊皯閲忕殑纭硷纴铡熺悊鏄鍒╃敤纭间骇鐢熺殑钃濊壊鎶垫秷姘浜х敓镄勯粍镩诧纴锲犳や娇寰楁暣棰楅捇鐭冲彉鎴愭棤镩层

 棰滆壊绛夌骇涓篎ancy Deep blue镄凥PHT锘硅偛阍荤煶

 涓ら楅滆壊绛夌骇鍒嗗埆涓篎ancy Deep green-blue鍜孎ancy Deep greenishblue镄凛VD锘硅偛阍荤煶

钥岃掴镩睠VD锘硅偛阍荤煶镄勯滆壊澶у氭暟閮芥潵镊杈愬皠銆傚湪杈愮収CVD鐢熼暱镄勯捇鐭充腑锛屼笌澶╃劧阍荤煶缁忚繃杈愮収澶勭悊涓镙凤纴閮戒细浜х敓寮虹儓镄凣R1钖告敹銆

褰╄壊锘硅偛阍荤煶镐庝箞鍒呜鲸

钖堟垚褰╅捇鍦ㄥ栬〃涓婂拰澶╃劧褰╅捇镞犳槑鏄惧尯鍒锛屽嵆渚挎槸涓扑笟閴村畾甯堜篃寰堥毦浠ヨ倝鐪煎垎杈ㄥ嚭𨱒ワ纴瀵规櫘阃氭秷璐硅呰岃█锛屾渶淇濋橹镄勬柟娉曞氨鏄绱㈣佸僵阍婚壌瀹氲瘉涔︺傚浗鍐呮秷璐硅呴夎喘褰╅捇镞讹纴澶ч兘浠gia璇佷功涓轰富锛実ia涓崭粎鍙浠ュ嚭鍏峰ぉ铹跺僵阍昏瘉涔︼纴涔熻兘澶熶负钖堟垚阍荤煶鍑哄叿璇佷功锛屾墍浠ュ湪𨰾垮埌阍荤煶璇佷功涔嫔悗瑕佷粩缁嗙湅涓涓嫔归捇鐭崇殑鎻忚堪銆

D. 几种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及鉴别特征

一、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刚玉类红(蓝)宝石是市场上常见的高档宝石,对这类宝石的优化处理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且不断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处理法

红(蓝)宝石是应用热处理法最多的宝石品种,市场上的红(蓝)宝石绝大部分是这种优化宝石。人们通过各种热处理手段,将天然产出的红(蓝)宝石进行人工处理,以改善颜色和透明度。目前,可以将含铁离子蓝宝石从无色和浅黄绿色改成黄色或橙色;将含铁和钛离子蓝宝石从无色、浅蓝色或蓝黑色改善成宝石蓝色;将红宝石从牛血红色改善成鸡血红色,即消除红宝石的紫或蓝色调。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热处理消除红(蓝)宝石中的金红石等包裹体,以增加宝石的透明度。或反之,也可以增加宝石中的针状包裹体,使宝石产生星光。这种方法改善颜色或透明度的优化宝石,一般不需要鉴别,在出售是也不必声明,行业里不认为是欺诈。

2.扩散处理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高温处理在宝石表面扩散一薄层颜色,颜色的厚度从0.15~0.42mm不等。一般原料是天然的无色或浅色刚玉,最近也发现有用合成刚玉宝石的。扩散的颜色有蓝色、红色和橙色等,也有在宝石表面扩散星光的。扩散处理宝石在各国珠宝界引起广泛关注,人们不允许将这种宝石作为天然宝石直接出售,在出售时必须声明是经过扩散处理的。

扩散处理宝石的鉴定依据是,原石是无色或浅色的天然刚玉,它的颜色是用高温的方法人工扩散进入晶体的,颜色仅限于宝石的表层,而宝石的核心部分仍为浅或无色的原天然刚玉,宝石的颜色层,可通过切磨或抛光,部分或全部去除。

鉴定扩散处理蓝宝石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油浸和放大,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观察。高温特征是:样品毛坯料表面呈现烧结物;放大观察可见到一个扩散层;在宝石的表面裂纹或周围的孔隙中,常沉积有浓缩的深颜色和扩散用的色料;宝石中的包裹体周围常熔融,或金红石的“丝”熔蚀成点状,或被吸收。由于颜色仅限于宝石表面,在油浸下观察的特征是:刻面接合处和腰围明显地出现较深的颜色线,或高突起;整个宝石看起来颜色不均匀,有的刻面深,有的刻面浅,称斑状刻面,这是由于扩散层的厚度不均匀及扩散后抛光过重等综合作用引起的;在腰围处常常完全无色,整个腰围清晰可见,称为腰围边效应;在二碘甲烷中,刻面接合处清晰可见,整体也出现一个清楚的蓝色轮廓,天然宝石则看不到刻面界线,整体边缘也不清楚。

扩散处理的刚玉,最早出现在市场上的是蓝宝石,后来又有红宝石。进入21世纪以来,又有一种橙红色的扩散处理刚玉上市,具研究,其颜色是经人工渗透铍元素而成。用于仿价格不菲的天然橙红色帕帕拉恰(padparadscha)刚玉宝石。

3.其他方法

由于人们对红、蓝宝石的需求长盛不衰,天然优质刚玉类宝石的产量有限,因此几乎对宝石优化处理的一切方法都被用于红、蓝宝石的改善中,如,染色、注油、充填塑料等。

二、托帕石及其改善方法

托帕石(矿物名称黄玉)是常见的宝石之一,为珠宝店必不可少的宝石。黄玉宝石的颜色与其化学成分中F和OH的含量比有关。伟晶岩中的黄玉OH含量很低,F接近理论值,称F型黄玉,常为无色或褐色。其他产状如云英岩中的黄玉OH含量增加到5%~7%,热液成因的脉岩中的黄玉F和OH含量可接近相等,称OH型黄玉,常为黄色或粉红色。还有一种橙红色黄玉是十分珍贵的品种。

1.颜色的变化

黄玉的颜色变化,可以用放射性辐照和热处理来完成。

(1)F型黄玉:无色或褐色品种经辐照后变为深褐色或绿褐色,经200℃左右的热处理可以得到深浅程度不同,漂亮的蓝色黄玉,有些外观酷似海蓝宝石,过分的加热可失去颜色恢复原状。

(2)OH型黄玉:无色或浅黄色品种经辐照可变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加热可使颜色恢复原状。含铬的粉红色或紫色品种经辐照后可变为橙红色和红色,加热可恢复原来颜色。还有一种产在巴西的带青色的黄玉,放射性辐照后呈黑褐色,经有控制的热处理可转变为粉红色,再经适当的辐照可出现金黄色色彩,但不变蓝。

2.辐照技术

一切可以产生放射性的装置,都可以作为辐照黄玉的“源”。最早人们把放射性物质镭装在试管里与宝石混合,摆到铅盒子内对宝石进行辐照。现代人们常用的设备有钴60,高、低能电子加速器,反应堆等,这些设备各有优缺点。

钴-60可产生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强,辐照较均匀。F型黄玉经γ射线辐照后变成深浅不同的褐色,一般辐照剂量为109~1010拉德,经热处理后,可得到浅蓝色黄玉。经γ射线辐照的宝石不带放射性残留,但颜色较淡,应用前景不大。

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能量比γ射线高得多,辐照的时间短,放射性残留少,产生的颜色明快,经热处理后黄玉颜色的深浅程度与海蓝宝石十分相似。加速器是辐照黄玉常用的设备,但由于设备庞大,费用昂贵,使用受到限制。

核反应堆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巨大原子能的装置。在反应堆里可产生多种类的中子,有快中子、慢中子、热中子等。其中快中子对宝石作用放射性残留少,因此,在辐照宝石时人们想办法滤掉其他中子,尽力只允许快中子通过。中子辐照黄玉的效率很高,可以很快地得到深色的黄玉,经处理可得到蓝色的成品。由于反应堆的孔道很多、体积很大,一次辐射的样品量可以很多。反应堆中子辐照最大的特点是样品带有部分放射性残留,为确保人身安全,需放置很长时间,待放射性减少到国家允许的标准以下才能上市。

3.热处理

热处理是辐照处理的反作用,辐照产生的色心是引起宝石颜色变浅的原因,这些色心有的稳定有的不稳定,热处理的目的就是去掉那些颜色不好的不稳定的色心,留下漂亮颜色的稳定性较好的色心。通过加热到180~300℃的热处理,就能使F型黄玉中那些棕色、褐色色心消除,而让蓝色的色心显露出来。一种综合处理的方法,可以得到理想颜色的蓝色黄玉,通常是经反应堆和加速器辐照后,再经热处理。

4.改色黄玉的检测

黄玉的颜色主要是由色心形成的,色心形成颜色的关键是色心的稳定性问题,一般经过热处理仍保留的色心,可认为是稳定色心。如F型蓝黄玉,其辐照品和天然品无论是在外观和颜色形成的机理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经过外界辐照而形成的蓝色色心。其差别只在于辐照品是人工大剂量、短时间辐照和加热的产品;天然品是自然界小剂量长时间辐照和光照的结果,要区别开这两种蓝黄玉是很难的。最近有人提出用热发光的方法,天然蓝黄玉在350℃时发光强度突然增高,而人工辐照品在300℃以下发光强度就可以增高了。这种方法在检测时常破坏宝石的颜色,实际意义不大。目前,还没有非破坏性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出黄玉的颜色是否经过辐照处理。

但对辐照黄玉进行放射性检测是必须的,一般用γ仪。国外有的商人常在柜台上放一台小型γ仪,当着顾客面检测宝石的放射性。一般认为在γ仪(微伦计)上读数小于50微伦/小时(背景值为20微伦/小时)是安全的。

此外一种褐黄色—橙黄色的黄玉也可以进行“粉红化”处理,通过相当低的温度热处理得到颜色较稳定的粉红色宝石。据报道,经这种热处理过的黄玉,具有较天然粉红色黄玉强的二色性。

三、钻石的优化处理与鉴别

钻石人工致色主要是经辐照后进行热处理来完成,首先,通过放射源对钻石进行辐照,目前大多采用电子加速器将钻石辐照成蓝色、绿色、蓝绿色、褐黄色等。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热处理改成红色、紫色、蓝色等各种颜色。辐照致色钻石的鉴别是珠宝界的一大难题,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只是在谱学特征上寻找差别,即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吸收的不同,但由于影响因素多,准确性尚欠缺。蓝色的钻石有特征的差异,天然蓝钻含硼具有半导体的性质,可导电;辐照蓝钻是电的绝缘体,不导电。

近年来,市场还出现一种经温压人工处理,退除杂色成白色的钻石。业界认为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由结构缺陷引起黄或褐色的Ⅱa型钻石,目前按行业约定,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钻石必须送美国GIA分级,并在其腰棱用激光刻有“Ge pol”的印记。

对某些具有特征缺陷的钻石,人们常采用一些处理技术,这些处理通常不能提高钻石的净度级别,只是改变钻石的外观,使钻石易于出售。业界贸易规则中,明确要求经这类技术处理的钻石必须声明。

“激光钻孔”技术,对具有明显可见暗色包裹体的钻石,采用激光束,烧出一个从钻石表面通向包裹体的微小通道,钻孔径0.002~0.02mm,深度不限。该技术是将钻石固定在一个可以精确旋转的夹具上,借助显微镜来调整激光,让激光束垂直钻石表面直达暗色包裹体,使包裹体蒸发掉,为清洗孔道和漂白包裹体的残留物,常用酸进一步处理,以使包裹体变浅。孔道通常在真空中使用环氧树脂堵塞,这样当钻石台面朝上固定在首饰上时,孔道将很难被看出。但从亭部一侧用10倍放大镜观察,容易看见。

“裂隙填充”技术,1987年起市场上出现了这种处理钻石,采用折射率相近的材料对钻石的开放裂隙进行填充。这与祖母绿“藏破”的原理是一致的。祖母绿中空气填充的裂隙很容易看到,但市场上常用与祖母绿相近折射率的油填充裂隙,肉眼就比较难看出来了。填充只能改善宝石的外观,却不能增加其价值。钻石裂隙填充是在真空中,将高折射率的玻璃状材料注入到钻石开放的裂纹内,注入材料的组成一直未公开。经该法处理的钻石,较大裂隙易于检出,小裂纹的检出较困难。检测主要是显微镜下观察,填充部分随钻石的移动可呈现特殊的橙或蓝紫色的闪光,出现的闪光常是单一颜色,而非光谱系列闪光。有时镜下可见到流动构造或扁平状气泡。

经这些技术处理的钻石在净度分级中有特殊的规定,见第15章第一节。

四、翡翠的处理方法与鉴别

作为优质玉石,翡翠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天然产出品中颜色鲜艳而透明度高的上品十分稀少,供求矛盾促使翡翠的价格迅速上涨。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采用各种人工改善的方法,使翡翠增加颜色和透明度,以提高其商业价值和可利用率。常见的方法有:改色、染色和脱黄注胶等。在珠宝界,人们把翡翠划分为A货、B货和C货。

1.热处理翡翠及鉴别

翡翠的热处理称为焗色,一般是通过热处理使翡翠的颜色加深,常是增加红色。红色翡翠也是人们喜欢的一个品种,但自然界的红色品种不多,纯红色的就更少见,多数都带有棕色及褐色,加热的目的是去掉棕色或褐色,得到较好的红色。

热处理的步骤是将清洗干燥好的样品放在炉中,炉内的温度一般不需太高,用烘箱即可,加热在空气中进行,为保证样品受热均匀,要放在透明容器或距离发热体远些,升温速度要缓慢,最好是边升温边观察,当翡翠样品开始慢慢转变颜色,出现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后翡翠会呈现出红色,对不同质地的翡翠要具体调整操作的时间和温度。为获得较鲜艳的红色,在翡翠完全冷却后,再浸泡到漂白粉溶液中数小时,进行氯化,可增加它的艳丽程度。

焗色翡翠与天然翡翠的红色,都是赤铁矿(三价铁离子)呈色,赤铁矿是由褐铁矿失水转化而成的。不同之处,天然品是在自然条件下缓慢失水,而焗色品是在加热条件下迅速失水。实际上很难区别,如果将其加以区别,那只能凭人的感觉来区分,即天然品比较透明,焗色品会稍差些,给人以“发干”的感觉。

2.C货的制作和鉴别

颜色是决定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绿色越纯正,价值越高。但大多数翡翠很少有绿色或颜色很淡,为此,人们采用了染色和着色,最常被增加的颜色是绿色和紫色。

加色的步骤是,首先,选择具有一定孔隙的翡翠(密度较大结构致密的翠很难加上颜色),进行清洗烘干。然后,放入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的溶液中,温度在100℃以下,浸泡2周左右,时间以颜色渗入的深浅,翠件的大小,孔隙多少而定。最后,再将部分上色的翠件烘干,表面浸蜡,使颜色分布更柔和。不管是染色还是着色的绿色翡翠都作为C货出售。紫色翠件的加色方法类同,只是染料或颜料换成紫色而已。

外观相同的翠件,A货和C货的价值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对C货的鉴别十分重要。一般采用滤色镜、吸收光谱仪和放大观察,如果在滤色镜下呈现暗棕红色到棕粉红色;在吸收光谱的红色段650nm左右出现一条粗黑的吸收线;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在微晶狭缝中可见到绿色网纹。以上三种现象出现一种,即可确定为C货。但是没有这些现象的翡翠,如在滤色镜下不变色,也不能肯定它不是C货,因为现在人们染色技术十分高明,可能是采用了新的染色方法,需依靠多种手段进一步确定。目前最适用的方法是红外光谱测试,C货会出现明显的色料吸收峰。

3.B货的制作和鉴别

由于翡翠为多晶集合体,在微小晶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少量的金属离子如铁、锰等,这些离子的氧化物多为深色氧化物,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翡翠的颜色和鲜艳程度。特别是在翠的底上出现黑褐色、灰色等斑点和瑕疵,使翡翠看起来很脏,价值明显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用了化学漂洗的方法,去掉污迹,这就出现了B货。

B货的制作主要有两个步骤,一是脱黄,也称清洗或“冲凉”。作法是将选择好的样品用强酸(如盐酸和稀硫酸等)进行清洗、浸泡,不断更换新的酸液,一般要泡2~3周,观察样品到黄色基本脱完为止,脱黄后的翡翠颜色比较鲜艳,绿色突出,底色明显变白,但透明度不好,水头差,呈现干裂外观。二是注胶,将脱黄处理的翡翠,中和烘干后,注胶加固。翡翠经酸洗脱黄,尽管整体外型未改变,但细微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强度明显降低,需进行加固处理。即将加热后的样品放入胶中,在烘干箱中温度保持200℃以下,使胶均匀渗入翠的裂隙。常用的胶有塑料、无色环氧树脂等。最后抛光,去掉肉眼可见的表面胶。

B货的鉴别难度很大,需经多种观察和仪器测试,综合分析。

(1)仔细观察宝石的颜色、光泽和结构。B货的颜色较鲜艳,但不太自然,有时脱黄不好时基底有黄色调;与天然A货的玻璃光泽不同,B货常出现树脂光泽,反光量减少,光泽变弱;B货经清洗注胶,结构变化较大,多显得松散,用侧光观察,白色部分出现较为粗糙的白丝状组织,宝石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结构。

(2)测定密度、寻找差别。翡翠的密度是3.30~3.36g/cm3。从理论上讲经清洗注胶的B货密度应低于原件,但由于注胶的量有限,再加上作为矿物集合体,翡翠的密度不是一个固定值,B货的密度变化常超不出翡翠的变化范围。因此,密度变化,只是一个参考值。

(3)紫外线长波测试,出现荧光。一些B货在长波紫外线下,出现蓝白色荧光,是注入有机胶的反应,若注入无荧光胶则无此反应,但目前的B货有荧光者居多。

(4)红外光谱测试,比较谱图差别。用无损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很好的检测出B 货,这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种矿物都有特定的红外光谱,B货由于注胶,产生了与天然翡翠明显不同的红外吸收线,不同的胶有不同的吸收谱线,但都是A货所没有的。把被测的样品与标准翡翠的红外图谱加以比较,出现多余的吸收峰者即为B货。

在实践中人们还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鉴定B货,如用火烧,B货可变成黑色焦状等,但都有不足之处。翡翠的改善除了以上的三种方法之外,还有镀膜、贴面、假皮等各种方法,花样很多,而且常常翻新,但很不受欢迎。

思考题

一、是非判断题

1.按国标规定,所有染色宝玉石均须在鉴定报告中注明属“处理”。

2.高温下使蓝宝石色斑或色带扩散的改色手段称为“扩散热处理”。

3.红外光谱仪只能分清一部分A货或B货翡翠。

4.按国标规定,出售任何品种的浸蜡玉雕件均可在宝玉石名称后不注明(处理)。

5.任何染色宝玉石的鉴定证书上,按国标规定:必须在名称后加上(处理)。

6.染色玛瑙效果稳定,上市时无需标明为处理的。

7.辐射改色的托帕石上市时须声明为“处理”的。

8.再造绿松石属于处理宝石。

9.托帕石经辐照改色并加热固色后即可上市。

10.扩散处理蓝宝石中固态包裹体的变化特征与热处理蓝宝石中的相似。

二、选择题

1.优质仿制珍珠是在圆核上面涂上多层的:( )

a.鱼鳞漆

b.银粉

c.白瓷漆后制成的

2.目前对辐照处理黄玉(Topaz)的放射性残留允许量(出厂—上市)为:( )

a.70~15贝克

b.70~15伦琴

c.70~15γ

3.区分翡翠与无机玻璃充填的B货翡翠应选用:( )

a.滤色镜

b.显微镜

c.红外光谱仪

4.用气相沉淀法改善的镀膜钻石,翻面的外观特征是:( )

a.无纹平滑

b.有平行线纹

c.有云雾状纹

5.为查明红宝石中有无玻璃充填,宜选用:( )

a.亮域照明和斜照明

b.暗域照明

c.反射照明

6.判别钻石与激光穿孔钻石或充填处理的钻石时,最好选用:( )

a.亮域照明

b.暗域照明和斜照明

c.反射照明

7.判别扩散蓝宝石与蓝色蓝宝石时,要侧重观察:( )

a.生长线或固态包裹体有无变化

b.对比棱、尖与面之间颜色的差异

c.棱线有无毛茬

8.红宝石与染色红宝石的判别宜使用:( )

a.滤色镜

b.显微镜

c.分光镜

9.在合法贸易中,下列哪种优化祖母绿无须声明:( )

a.注无色油的

b.注有色油的

c.注塑料的

10.区分翡翠和C货翡翠时必须用的仪器是:( )

a.放大镜或显微镜

b.查尔斯滤色镜

c.比重天平

11.目前我国对辐照处理黄玉的携带放射性残留,参照日用工业品的辐射防护规定,放射性允许标准为( )

a.70贝克

b.30贝克

c.50γ

12.鉴别天然与辐射改色的蓝色钻石,可用( )

a.热导仪

b.电导仪

c.折射仪

13.翡翠的B货在紫外灯下:( )

a.一定有荧光

b.无荧光

c.都没有荧光

14.热处理后弧形色带已不清晰的蓝宝石,在鉴定证书名称一栏写为( )

a.合成蓝宝石

b.合成蓝宝石(处理)

c.热处理的合成蓝宝石

15.利用色心呈色原理,使无色托帕石改变成蓝色托帕石的优化处理方法是( )

a.辐照热处理

b.扩散热处理

c.染色

d.镀膜

16.用红外光谱判别充胶翡翠与不充胶翡翠是检测( )

a.结构是否被破坏

b.翡翠的矿物成分

c.翡翠中的阳离子

d.有机阴离子团

17.绿色锆石热处理改为蓝色时,须控制的气氛是:( )

a.中性

b.氧化

c.还原

18.阴极发光仪所用辐照源发射出的是:( )

a.电子束

b.X射线

c.γ射线

三、多项选择题

1.翡翠(处理)是指:( )

a.用强酸碱处理后加高分子胶,加入颜色

b.只要用强酸碱处理过

c.加热后加色

d.洗过的

e、在裂缝中有充填胶或色料

2.按“国标”,应在宝石名称后必须加“处理”二字的下列宝石有:( )

a.热扩散处理的蓝宝石

b.加热处理的红宝石

c.热处理去除杂色产生粉红色的绿柱石

d.染色处理的玛瑙

e.浸蜡加深颜色的绿松石

四、填空题

1.改善的宝石要达到( )、( )、( )3个标准。

2.翡翠B货制作的两个主要步骤是( )、( )。

3.改色蓝黄玉(Topaz)是通过( )处理以及随后的( )处理而获得的。

4.未经人工染色的天然玉石中与翡翠易混淆的有( )、( )、( )、( )、( )。

5.市场上常出现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有:( )、( )、( )和( )。

6.优化处理珠宝玉石可分为( )和( )两大类,而其中( )可用原珠宝玉石名称,而对( )的珠宝玉石在原珠宝玉石名称后加括号并在其中注明( )二字。

7.钻石优化处理的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等4种处理方法。

8.红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①( )②( )③( )④( )。

9.蓝宝石优化处理的方法中( )和( )两项在鉴定与销售中必须注明( )。

10.人工宝石中代号YAG是( ),CZ是( )。

11.在市场上常遇到的一种翡翠品种八三玉(爬山玉)成品,其主要特点为( )、( )、( )。

12.改善红宝石常用的人工处理方法有( )、( )等。

13.一颗无色、火彩非常好的标准切工圆钻形宝石,直径为5.8mm,重1.15ct,它可能为一颗( )宝石。

14.翡翠B货在反射光照明下,主要鉴定特征有:( )、( )、( )。

15.目前对刚玉类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有( )、( )、( )和( )。

16.评价宝石改善(优化或处理)的效果时,至少要考虑( )、( )和( )等3个方面。

17.常用于改善珍珠颜色的方法有( )、( )和( )。

18.高温扩散处理蓝宝石的鉴定特征是在二碘甲烷浸液中可能呈( )、( )、( )。

19.翡翠(处理)的充填物质可为( )或( )或( )或( )。

20.天然翡翠经强酸或强碱处理后、再充填了( )或( )固结的称为B货翡翠,主要特征是( )遭到了破坏和加入了一些其他物质。

21.蓝宝石的主要处理方法有( )处理法,( )处理法。

22.制作B货翡翠用强酸或强碱浸泡主要目的是去除( )和( )等。

23.如果无色水晶晶格中含少量的( ),经辐照处理后能产生紫色。

24.腰棱上刻上GE POL标记的钻石是消除了( )色的一种无色钻石。

25.红宝石的热处理常采用( )气氛,以消除( )色调,还可以消除( )包裹体。

E. 改色合成钻石

合成钻石再经改色处理有时可以得到饱和度很高的在自然界罕见的彩色钻石,例如红色、紫红色、绿色、橙色等合成彩色钻石。另外黄色合成钻石经高温高压处理后,使部分离散氮原子聚合,使黄色的饱和度显着降低。经人工改色的合成钻石的价格取决于合成、人工改色和切磨费用。

人工改色合成钻石的颜色成因可能与相同或相似颜色的天然钻石的颜色成因不尽相同,典型的范例是经人工改色处理的红色合成钻石与天然红色钻石的颜色成因完全不同:前者的颜色主要由N—V 色心和离散氮所致,后者的颜色主要由塑性变形和聚合氮所致。人工改色处理为获得某些天然彩色钻石所罕见的颜色提供了新的途径。

F. 紫红色和粉红色钻石

已知的紫红色钻石寥寥无几(图3—10),粉红色钻石在澳大利亚的阿盖尔矿偶然会有发现。天然紫红色钻石和粉红色钻石的颜色部主要是由钻石晶体的塑性变形所产生。钻石晶体在地幔中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由于不均匀侧向力的挤压,钻石的晶体结构产生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改变了钻石晶体在缺陷处的物理和光学性质。在显微镜下,塑性变形呈粉红色或棕色带状分布,在可见光波长范围中部产生一个550nm 宽吸收带,使钻石呈现红紫色调的颜色,包括粉红色、红紫色和棕色。一般情况下塑性变形较少者呈浅棕色,较多者呈棕色到暗棕色,二者饱和度都较低。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适当的塑性变形才会使钻石产生亮度较高的粉红色到饱和度较高的紫红色。

图3-10 北极光彩色钻石珍藏中的一颗紫红色钻石(Tino Hammid/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第196号,重1.06ct

图3-11 着者收藏的一颗紫红色调的粉红色合成钻石

(刘严摄影/刘严收藏)

由印度古都戈尔康达(Golconda)所产出的稀有粉红色钻石均呈淡粉红色,其颜色是由N—V色心所致。由于N—V 色心的零声子线位于 574.8nm.对可见光中段产生吸收,因此,可见光两侧的红光和蓝光混合产生紫红色调的淡粉红色。根据对测量光谱的研究,印度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的含氮量极低,属于Ⅱa型。因为N—V色心必须在高温下,离散氮原子与晶格空穴结合才能生成,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一定曾经受过一个天然辐射和高温过程。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的颜色分布较均匀,这很可能是由γ辐射产生的GR1色心再经天然热处理后所产生的。由于戈尔康达的粉红色钻石的含氮量极低,N—V色心不可能很多,在钻石晶体中的少量N—V色心只能产生饱和度很低的淡粉红色。

低氮含量的Ⅰb型合成钻石经辐射和热处理后,较容易产生N—V 色心,且绝大多数的离散氮原子都与空穴结合而生成N—V色心。这种具有N—V 色心的Ⅰb型合成钻石的颜色呈紫红色调的粉红色。图3-1l所示是着者所收藏的一颗具有紫红色调的粉红色合成钻石,其粉红颜色主要是由N—V色心所致。

现在的钻石合成技术还不能在合成钻石的晶体内产生塑性变形,因而目前还没有具有塑性变形的粉红色合成钻石。

根据颜色命名原理,粉红色为具有高亮度和低饱和度的红、橙和紫红色。高亮度的红、橙和紫红色调的颜色的饱和度不可能很高,所以高亮度的红、橙和紫红色调的颜色均属于粉红色。钻石的粉红色也不例外,不仅包括高亮度紫红色调的颜色,还包括高亮度的红色和橙色。具有红色和橙色色调的粉红色钻石的成因与红色和橙色钻石的成因相同,主要是塑性变形、N3色心、H 色心和N—V色心等共同产生,其中N3色心和H 色心为辅助色心。随着塑性变形吸收带、N3色心、H 色心或N—V 色心相对强度的变化,钻石的色调在橙色和红色之间变化。红色和橙色钻石十分罕见,具有红色和橙色色调的粉红色钻石也不多见。

浅粉红色的“阿格拉”(A gra)钻石重达32.34ct,原产自印度。重达20.53ct的五边形“霍特斯娅”(Hortensia)钻石是一颗法国皇冠上的钻石,呈现淡粉红色,原产自印度。这两颗着名的淡粉红色钻石的颜色都是由 N—V 色心所致。

图3-12 天然紫红色调的粉红色钻石及其原石(Robert Weldon/Courtesy of Aurora Gem Collection)

这颗粉红色刻面钻石的饱和度较高,亮度适中.实际颜色接近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