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钻石:一坨碳的发迹史
一、钻石的营销幻象
钻石并不保值,但人们对它的热情超越了普通消费品的范畴。除了其亮晶晶的外表和珠宝商联手打造的关于爱情的幻想,还有什么内在驱动力吗?经济学家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解释了人类对钻石的欲望。没有比钻石更适合作为炫耀性消费的商品了;钻石的价格越高,就越受人喜爱,越能展示主人的地位。碳元素、奢侈品、爱情符号,这就是钻石的三个切面。钻石不保值,也不稀缺,但人性的虚荣和商业运作,让这个宝石行业继续繁荣下去。
二、钻石的崛起
西伯利亚是块宝地,除了黄金、石油,还产钻石。俄罗斯在2012年9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发现了一个巨型的钻石矿,有万亿克拉的储量,是全球钻石储量的几十倍,足够满足全人类3000年对钻石的需求。稀缺的石头?在19世纪以前,钻石确实称得上稀缺品。只有在印度的河流和巴西的雨林里有少量的发现,全球的宝石级钻石的产量每年也不过几千克。因其无比坚硬的特性和华丽的外表,钻石一直被皇室和权贵所垄断。地球上也不乏钻石资源,但开采不易。它真正的家在地球深处一块被称为地幔的地方,整个地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几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下,碳粒慢慢地结晶成钻石。钻石之所以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中,是火山爆发的结果,火山把钻石带到了地表,数百万年的地质变化中,极少一部分钻石被冲入了河流,古印度人就是首先在河流中发现了钻石。现代钻石工业拉开序幕后,成吨的钻石被开采出来,到2011年时,地底下已经挖出几亿块钻石,全球一年钻石的产量就高达1.24亿克拉,约24800千克,将近25吨。然而,钻石的价格不但没有大幅度下跌,相反地,钻石的价格一直在平稳地上涨。这是因为钻石商人恐吓公众,钻石就要枯竭了。
三、戴比尔斯的垄断
戴比尔斯公司在19世纪末几乎控制了南非所有的钻矿,当时的南非的钻石产量占据了全球钻石产量的90%以上。掌握了全球9成以上钻石来源的戴比尔斯公司,大规模消减了钻石的产量。更重要的是,戴比尔斯建立了至今仍在运行的钻石的两大销售方式:人为地制造钻石的稀缺性,戴比尔斯垄断了南非的钻矿后,整个南非的钻石产量下降了40%;创立了钻石配售的单一渠道,戴比尔斯的钻石只被出售给伦敦钻石集团的极少数买家,再由这些少数买家投放市场,戴比尔斯是这个单一渠道的控制阀,他们不但垄断了钻石生产,还垄断了钻石的销售。在戴比尔斯的控制之下,钻石的价格在一年之内,几乎翻了个倍。戴比尔斯公司建立了中央销售机构(CSO),中央销售机构每年举办10次钻石赏光活动,不是所有的钻石商人都有机会参与这个赏光活动,只有被戴比尔斯精心挑选的看货商才有机会参与为数不多的看货商个个都是业内实力雄厚,拥有大型切割厂和庞大的销售网络。但在钻石帝国的缔造者戴比尔斯面前,这些钻石大亨毫无谈判能力。戴比尔斯按照质量和成色搭配好钻石,密封在一个个小盒子内,看货商们只能看到盒子外的标价。他们只能选择买或者不买,既没有讲价的余地,也不能挑拣或者抱怨盒子里的钻石。美国顶级珠宝品牌哈利温斯顿的创始人,一度抱怨戴比尔斯的邪恶,立刻就被踢出了看货商的名单。但温斯顿又找不到新的钻石来源,只好乖乖认错,又回到了看货商的名单中。看货商的顺从当然有好处,有稳定的钻石来源,意味着可观的利润。看货商从戴比尔斯手中购买钻坯后,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等切割中心打磨后,卖给大型批发商,接着转到中间商,最后才是零售珠宝商。在整个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候,凭借着戴比尔斯对钻石资源的强力垄断,这套钻石交易体系正常地运转。
四、钻石的投资价值
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的新钻矿不断涌现,戴比尔斯再也无法垄断所有的钻石资源。戴比尔斯出产钻石份额不断下滑,到20世纪末,戴比尔斯的钻石产量下滑到全球产量的60%。戴比尔斯聘请了一家咨询公司进行公司的战略评估。戴比尔斯接受了贝恩公司的建议,不再执着于对钻石资源的绝对垄断,开始把自己打造成钻石的最佳供应商,并专注于建立自有品牌的奢华商品。戴比尔斯放弃了钻矿的垄断,截至2011年,戴比尔斯出产的钻石仍占全球钻石总量的40%之多,拥有另外40%的俄罗斯的埃罗莎,加上澳大利亚的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旗下的钻石,仍然是一个坚不可摧的联盟。这个联盟的钻石以一个垄断价格卖给看货商,途经切割中心、各级珠宝批发商、制造商、零售商、商场,各种加价之后,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刚出矿的钻石毛坯每年的销售额在60亿美元左右,但是在同一时期,珠宝零售业的销售额在560亿美元以上。零售业的丰厚利润,是这个钻石界的共识,却鲜受到公开讨论,鲜有钻石的零售商愿意公开自己的利润。根据美国珠宝零售商哈雷温斯顿提供给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资料,其珠宝商品的毛利润为50%以上,而罕见的粉红色钻石、蓝色钻石的售价更是批发价的三到四倍。如果是蒂芙尼、卡地亚等奢侈品牌出售的钻石,价格只会上涨得更多。戴比尔斯公司也垂涎三尺,他们在2001年与LV集团合作,建立起一系列专门销售戴比尔斯品牌珠宝的高档零售店。中国的钻石零售商业不遑多让。多家媒体调查发现,出厂价3000元的钻石,进入商场要卖到10000元。量贩式钻石商场美克拉美公司的创始人万子红称,在传统的百货模式下,消费者购买钻石的价格中,33%是给供应商的,各级中间商和品牌商占42%,商场收取25%。根据万子红的说法,一般品牌钻石的零售价=工厂出厂价4,加价率是300%;而卡地亚、蒂凡尼、宝格丽等奢华品牌,钻石的零售价=工厂出厂价6或者8,加价率高达500%~700%。高昂的终端价格似乎并不能浇熄人们对钻石的热情,钻石商除了赋予钻石代表永恒的爱情外,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它可以保值。珠宝商和媒体总喜欢讲述明星巨贾们卖掉钻石获利的故事,比如伊丽莎白泰勒钻石,泰勒获赠这颗钻石时价格是100万美元,当她卖掉时,价格是300万美元。但这颗巨大的钻石未加工前重244克拉,切割和抛光后重达70克拉。它和每年市场上出售的上百万枚小钻石没有任何可比之处。公众被灌输了一个观念,一克拉以上钻石可以保值,每年都以5%的速率上涨,从未跌过。事实真的如此吗?1970年,伦敦的一本消费者杂志突发奇想测试一下钻石的投资价值,它花了400镑在一家珠宝商家买了两颗1.5克拉的钻石。1978年,当杂志的主编戴夫瓦茨打算出售这两颗钻石时,大多数商店都拒付现金,瓦茨收到的最高的报价是500磅,如果考虑到当时的通货膨胀率,这个报价相当于1970年的167镑。瓦茨的结论是,赔得很惨。荷兰消费者协会也做了个试验,他们购买了一枚超过1克拉的钻石,8个月后,向阿姆斯特丹20家最大珠宝商推销这枚钻石。其中19家珠宝商拒绝购买,只有一家肯收购这枚钻石,报价只有购买价格的一小部分。你用零售的价格购买一枚钻石,是钻石批发价的好几倍,等你出售时,只能以比批发价更低的价格卖给珠宝商,钻石的增值在出售的过程中损失殆尽。
五、爱情永恒的幻象
1938年,戴比尔斯创始人之一的儿子哈里奥本海默访问了纽约艾尔广告公司。后者提出了强化钻石和爱情之间关联性的想法,让女人认为钻石是浪漫求爱的必要部分,让男人相信更大更好的钻石可以表达更强烈的爱意。钻石恒久远这条着名的广告语被提出,它简洁、明确、琅琅上口,将一个概念钻石所代表的永恒的情感价值深植人心。具体的广告攻势一方面从电影和电影明星中展开,名流的爱情故事里钻石频繁登场,到了1947年,广告的重点转向了公众的心理需求,强化钻石作为订婚仪式的需求不可或缺。人们被灌输钻石不是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宝石,而是求爱和婚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戴比尔斯则以它的硬度去借喻爱情的永恒尽管我们本来明明都知道那是地球上最脆弱的东西。钻石始终是成功、地位和事业的明显标志。男人需要钻石,是期许一个
❷ 刚买的周大福的钻石项链和戒指,请大侠给估下,是不是买贵了啊
大品牌的钻戒、项链本来就贵,既然已经买了就不要纠结了,呵呵
牌子么,肯定会贵的。很多返点、管理费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
买了首饰是自己带的,自己开心就好
❸ 一克拉钻石大概多少钱
以前一克拉的钻石至少5万元以上,每家的价格和优势还都不一样,大家很难买到实惠的钻石。但是兰柏钻石不一样,这家珠宝供应商的钻石价格相对于整个市场,可以说是最良心的商家,上个月我查的最便宜的一颗一克拉钻石只要三万八,果断买了,加上定制的费用,只要四万多一点,因为我是自己设计的戒托,他们可以提供定制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