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个人捐赠的扣除标准
法律分析:1、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B. 关于捐赠的税率计算问题
个人赈灾捐款除了可在申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时依法扣除外,也可在申报其他应税所得项目时税前扣除,如: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稿酬所得、偶然所得等。根据现行税法规定,为鼓励纳税人的捐赠行为,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地震灾区的捐赠,凭取得的合法有效捐赠凭据,可在个税申报时在其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除特别规定外)给予扣除。
个人取得劳务收入时,采取扣缴方式纳税的,捐赠人应及时向扣缴单位出示合法有效的捐赠凭据,由扣缴单位在代扣代缴税款时,依法据实扣除;个人在税务机关戴开发票申报纳税的,向税务机关提供合法有效的捐赠凭据,依法据实扣除。
其中,个人劳务报酬收入捐赠计算公式如下: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允许扣除的捐赠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王女士当月劳务报酬收入为3000元,通过广州市慈善会向地震灾区捐款600元。她该月应纳税额为: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3000-800)×30%=660(元)
应纳税额=(3000-800-600)×20%=320(元)
为什么稿酬捐赠的话.是先打八折x30%小于捐赠的直接减去捐赠数.不是和用工资捐赠一样先按收入的打八折后再看那个数大于还是小于捐赠的数。——这是税法的规定。稿酬与工资的个税计算方法、税率也是不一样的。
----------------------------------------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
C. 怎么计算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
会计利润=100-50-10=40万
可列支的公益性捐赠=40*12%=4.8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税法调增-调减=40+(10-4.8)=45.2万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45.2*25%=11.3万
D. 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扣除计算
根据《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第一点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会计利润=100-50-10=40万
可以列支的公益性捐赠=40*12%=4.8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税法调增-调减=40+(10-4.8)=45.2万元
(4)捐赠的费用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符合公益性捐赠支出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所称“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
(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法人所有。
(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
(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
(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
(七)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
(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 则明确规定了该法所称公益事业是指非营利的下列事项: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E. 捐款一万免税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中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现就企业捐赠免税计算方法举例如下:
某企业,年度利润总额100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25%:
1、如该企业当年未发生公益性支出,则应正常缴税:
应纳税额=1000*25%=250万元
2、如该企业向基金会捐赠大于等于120万元(该企业年度利润的12%):
应纳税额=(1000-120)*25%=220万元
3、如向基金会捐赠少于120万元:
应纳税额=(1000-实际捐赠)*25%
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款及其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的公益性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个人捐赠免税计算方法举例:
张女士月收入10000元,按照现在的个税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假如在不考虑“三险一金”的情况下:
1、张女士未发生公益捐赠:张女士的“应交税金”为:10000元-3500元=6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2、假设张女士捐款2000元,不到3000元,张女士的应交税金” 为:10000-(3500+2000)=4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3、张女士捐款等于或多于3000元,张女士的“应交税金” 为:10000-(3500+3000)=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第八条相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在接受捐赠时,应按照行政管理级次分别使用由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
F. 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标准
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标准,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如果没有达到年度总利润的12 %可以在缴纳税时相应的扣除。捐赠是一种无偿行为,不要求回报,自愿将合法的资金赠送给受赠人,没有任何直接的公益事业行为,所以说捐赠是一种公益性的活动。
1、捐赠支出两种,一种是公益性和救助性的,而另一种是非广告性质的赞助。
2、公益性捐赠有两个部分,一种是捐赠的价值不超过年度会计利润的12%,还有一种就是捐赠的资产是超出了12%。
3、在年度会计利润12%以内将允许税前扣除,而超也12%以上则不实行税前扣除。
4、捐赠指的是没有目的性的将有价值的东西赠予其它人,同时受赠人将捐赠的资产或物品合法使用,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5、受赠企业或个人不可以玩忽职守,如果令捐赠财产遭到损失将按有关规定处分,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捐赠支出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外捐赠各种财产的金额, 许多人将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有非常大的不同,无论是纳税扣除、动机还是效果上面都有明显的区别。捐助是公益支出,而赞助则是一种商业广告模式的宣传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如下:
一、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二、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G. 企业接受捐赠收入怎么核算
《新会计准则》规定将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作为"捐赠利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①接受货币资金;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②接受非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入账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
(7)捐赠的费用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折旧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应交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H. 捐赠所得税前扣除标准
法律分析: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的部分,准予扣除。其中,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I. 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的捐赠支出可以在税前进行全额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J. 捐赠怎么计算
做账:
捐赠通过营业外支出——对外捐赠科目核算。
原则:
1、只有公益性捐赠才可能抵减企业应纳所得额,而且只有规定额度内的公益性捐赠才可能抵减企业应纳所得额;
2、需要抵减企业应纳所得额的公益性捐赠需要申请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抵减企业应纳所得额。
因此:
1、得到审批的规定额度内的公益性捐赠可以直接抵减企业应纳所得额,不计所得税(不做纳税调整);
2、未得到审批的捐赠,或者审批通过后超过规定额度的公益性捐赠,不可以抵减企业应纳所得额(要做纳税调整:调增企业应纳所得额),需要按企业适用税率交纳所得税。
3、捐赠限额不得超过企业本年会计利润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