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结转本月的所得税费用,是把所得税结转到哪里去呀
计提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再结转到本年利润,结转至本年利润时和成本及三种费用一样。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❷ 所得税费用账户期末余额一般结转到那个账户里面去
转到利润分配帐户。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金-所得税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交税,
借:应交税金-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❸ 所得税费用怎么结转
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企业在损益类科目中需设置"所得税费用",使用该科目时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3)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❹ 所得税费用怎么结转
首先区分两个表及相应的几个科目及其关系。
资产负债表: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科目,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本年利润是净利润或者净亏损,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税金的汇总类科目),本年利润年末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利润表: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其次,可以看到当按月或按季预交所得税费用的时候,直接影响的是净利润的金额。
当年末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是在利润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得出应纳所得税额,再减去减免或抵免的税额,得出应纳税额,再减去已经累计预交的所得税额,最终就是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这个应纳税额,会计科目就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回到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加上或减去递延所得税项目就是所得税费用。
再回到利润表,利润表: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可以看到,环节不同,路径不同,最终指向一个结果,净利润。
所说的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所得税费用不得税前扣除,根源在于,从技术上看,如果容许扣除,汇算清缴时一切计算都是在净利润基础上进行的,要计算净利润就要先计算出所得税费用,这样就陷入了一种循环,永远没有结果;
❺ 所得税是否要结转
确认并结转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确认并结转所得税费用
❻ 所得税费用要结转到本年利润吗,所得税费用要结转到本
一、要结转到本年利润中,在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是在净利润的后面填列的。
二、分录如下:
1、计提企业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xxx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xxx
2、结转所得税费用
借:本年利润-企业所得税 xxx
贷:所得税费用 xxx
3、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xx
贷:银行存款 xx
三、所得税费用也属于费用,结转本年利润的意思就是将所有的收入和所有的费用相抵,然后得出来净利润数,既然所得税费用也是属于费用,那当然也要加入计算。
相抵所得出来的本年利润,如果是借方那就是损失,如果是贷方就是利润,不论利润还是损失最后都会转到所有者权益下面的未分配利润里面。
(6)所得税费用最后转入哪里扩展阅读:
应交所得税的科目设置:
1.“所得税”科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701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
2.“递延税款”科目
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341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
“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
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
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❼ 所得税费用结转哪个科目
确认并结转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❽ 所得税费用期末应转入什么账户的借方
所得税费用期末应转入什么账户的借方-----应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借方,分寻为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❾ 所得税在最后没结转到本年利润怎么办
所得税在最后没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办法:
当月计提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缴税金-所得税
这样就应缴税基正好冲平了,月底再把所得税费用结转到本年利润就可以了。
还有就是现在年检,不需要查账的
,直接在网上提交,只要把资产利润表的数字填的一致就可以了。
❿ 如何结转“所得税费用”科目
一、含义: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二、当期计算: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2.5%)、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三、举例参考:
甲公司2008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 0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 0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为1 800 000元。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数为400 000元,年末数为500 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数为250 000元,年末数为200 000元。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甲公司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如下:
递延所得税费用=(500 000-400 000)+(250 000-200 000)
=150 000(元)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2500 000+150 000
=2650 000(元)
甲公司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2650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000
期末将所得税费用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本年利润 2650 000
贷:所得税费用 2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