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费用明细 » 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扩展阅读
长春哪里能买到韩国产品 2025-04-16 16:18:49
pvz钻石用来干什么好 2025-04-16 16:17:59

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3-04 04:20:33

1. 财务报表:利润表中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1、利润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适用税率(25%/20%/15%/10%)。

2、所得税,是指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总称。有些国家以公司为课税的称作企业课税,这经常被称为公司税,或公司收入税,或营利事业综合所得税。

(1)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扩展阅读:

一、利润表简介: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利润表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单步式是将当期收入总额相加,然后将所有费用总额相加,一次计算出当期收益的方式,其特点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数据,便于理解;多步式是将各种利润分多步计算求得净利润的方式,便于使用人对企业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二、利润表中本月数栏填列科目: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所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行政管理等部门所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利息费用等。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减值损失。本项目应根据“资产减值损失”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当期利得和损失。本项目应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9)“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一”号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账户和“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参考资料:网络利润表

2. 如何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一般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只要把利润总额乘以所得税税率就可以算出所得税费用。

3. 求会计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下所得税费用怎么算和填

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所得税纳税调整)*企业所得税税率;利润总额为负数的话,所得税费用为0.但需注意的是:按税法规定,在后续经营的5年内可作纳税调整.利润表中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4.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该怎么算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

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

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

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来确定利润总额。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实现税收的目的,即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确定企业应缴纳所得税,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中国所得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此外为了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特定的产业和项目。规定了两档优惠税率:20%和15%。

从性质上看,对所得收益的分类可以分为四类: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人所得税等;

利得税—资本利得(资本活动带来的);

收益税—土地收益,房产收益;

社会保险税(对个人所得的一种扣除)。

(4)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扩展阅读: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项目:

一、当期应缴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1.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

2.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纳税调整额±暂时性差异纳税调整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项目金额-纳税调整减少项目金额。

(2)企业利润表中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了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组成。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缴所得税。

二、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

5.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如何计算

1、损益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收入或利润计算的。也就是说,根据你单位所得税征收方式来计算。
(1)如果你单位所得税属于核定征收的,按收入计算缴纳所得税。
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收入总额*税务核定固定比例*25%
(2)如果你单位所得税属于查帐征收的,按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
计算公式: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25%
2、如果你单位没有发生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项目,不填写。

6. 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举一例子说明。

某企业利润表节选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减:主营业务成本:50万元
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49万元
减:营业费用:10万元
减:管理费用:20万元
减:财务费用:9万元
营业利润:10万元
减:营业外支出:3万元
利润总额:7万元

假设上述营业外支出系支付的违法税法的罚款,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则,根据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的有关规定:

纳税调增额 = 3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 = 7 + 3 = 10万元
应交所得税 = 10 * 25% = 2.50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2.5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50万元

完成上述利润表:

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减:主营业务成本:50万元
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49万元
减:营业费用:10万元
减:管理费用:20万元
减:财务费用:9万元
营业利润:10万元
减:营业外支出:3万元
利润总额:7万元
减:所得税 2.50万元
净利润 4.50万元

由此例可见:
1、纳税调整是税务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一个步骤,与会计核算、利润表编制无关。即纳税调整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会计处理。

2、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加(减)纳税调增(减)事项。

3、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4、根据计算得出的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这就是说,“所得税”科目核算反映的是企业交纳承担的所得税费用,不是应纳税所得额。

7. 所得税费用怎么算

所得税费用有两种计算方法:

1、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2、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因此实现营业利润800000元,利润总额=800 000-50 000=750000,所得税费用为750000*25%=187500元。

(7)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扩展阅读: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

职工教育经费(8%)、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8. 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怎么计算

1、利润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适用税率(25%/20%/15%/10%)。

2、所得税,是指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总称。有些国家以公司为课税的称作企业课税,这经常被称为公司税,或公司收入税,或营利事业综合所得税。


(8)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怎么算扩展阅读


所得税不同于个人应税收入的定义和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应税收入的百分比,有时税收,工资收入和意外收入(如彩票中奖)分别征税。所得税,又称所得税和所得税,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各种收入征收的税种。

所得税(香港被称为“所得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韩国称为“所得税”,英国所得税)是一种税种,根据自然人,公司或法人的应税单位。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税率制度,例如累进税率和单一的统一税率。

所得税是指所有收入对象的总称。在一些国家,公司税被称为公司税,通常被称为公司税,或企业所得税,或营利性企业的综合所得税。

一些国家对个人收入征税。个人所得税是自然人应向政府支付的收入的一部分。不同地方政府在不同时间对个人应纳税所得的定义和收集情况不尽相同;

税收有时会分别从草案,工资和偶然收入(如彩票奖金)中获得。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只有中东,巴林和卡塔尔这两个小国不必支付所谓的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