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要怎么做收入和费用才会配比
一般说的是收入和成本配比
比如你销售一笔货物,确认了相应碧指的收入,就要同型慧神时结转这批货物的成本卜亏,这就是配比
⑵ 怎样计算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
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计算:【成本总额 / 收入总额 × 100%= 收入成本率%】。
例如:2万成本,收入10万,2 / 10 × 100%= 20% , 20%即为收入成本率,显示成本占收入的比例。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非所有者投入资本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⑶ 如何通过成本费用比对收入
解释如下
一、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利润总额占收入的比例都没有办法给出合理的比率。因为这个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不同地域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即使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这个比率都有不同情况。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中,提到一个应税所得率。其中制造业为5%-15%。可以把这个应税所得率暂时的看做是利润总额占收入的比例。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三项期间费用。
分析时,可将成本费用与营业利润对比,计算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成本费用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额÷成本费用总额×100%,如利润中还包括其他业务利润,而其他业务利润与成本费用也没有内在联系,分析时,还可将其他业务利润扣除。
三、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没有统一规定,但可以参考所得税定率征收的所得税率。小规模商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应税所得率4%-15%,如果应税所得率太低,会引起税务关注,但只要是实际情况,不会罚款的。
应税所得率=应纳所得税额/销售收入
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营业收入
成本和销售额之间的比率可以参考所得税定率征收的所得税率
⑷ 知道收入和投入怎么算占比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公式算。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公式:成本费用/营业收入*100。表示企业每获取一百元的收入需要投入的成本费用。
⑸ 在财务中,费用应该占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这个如何来计算呢
这个要看你公司费用多不多、不是每个企业都一样的,你拿你公司费用除收入就是占的比例了
⑹ 什么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
费用与收入在会计期间上应该配比。当期的收入应该与当期的费用相配比。当期确认了收入,就要在当期确认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3月份销售商品的收入是100万,商品成本是60万。那在3月份确认100万收入的同时,就要结转60万地销售成本,而不能等到下个月或更晚时间再结转成本。
(6)如何看收入和费用配比扩展阅读:
配比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与权责发生制共同作用来确定本期损益,最终受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两个前提的制约。收入在发生时而不是在收账时确定,与之相配比的费用成本就是为取得该项收入而实际发生的费用,不必考虑费用是否已经以现金付出。
即会计主体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各期的收入费用进行核算,而按照权责发生制算出的费用并非全部都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与本期收入或产品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才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
⑺ 请问各项费用支出的标准怎么确定,例如占销售收入几%的比例
财务中提到的占比一般情况是指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较少会用到营业成本,在你这里的公司费用开支占比,就是用你们公司当期的费用支出总额除以你们当期的营业收入总额得出来的。
收入费用比率
每月“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是:期间费用合计/主营业务收入*100%。
这个比率叫费用率,财务指标体系中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针对计算考核,费用率是考核费用水平、加强管理的一个指标,环比、同比可说明一些问题,一般是内部管理指标,和《企业财务通则》中为企业规定的三种财务指标相互应用非常好。
(7)如何看收入和费用配比扩展阅读:
销售收入的确认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收付实现制,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企业销售的确认是以货款收到与否为标志,收到货款,则确认为销售成立。
另一种是权责发生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销售的确认不是以货款收到与否为标志,而是以销售实现为依据。
所谓销售实现(或销售成立),一般有两个标志:一是物权的转移;二是收到货款或取得索取货款的权利。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确认为销售实现。新的财务制度则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一般于产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⑻ 收入和成本怎么配比
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是会计原则之一,亦称配合原则。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因果关系进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进行间接配比。
作用:
配比原则作为会计要素确认要求,用于利润确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会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有所得必有所费,所费是为了所得,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利润正是所得比较所费的结果。
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受益原则承认得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并非所有费用与收入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必须按照配比原则区分有因果联系的直接成本费用和没有直接联系的间接成本费用。
直接费用与收入进行直接配比来确定本期损益;间接费用则通过判断而采用适当合理的标准,先在各个产品和各期收入之间进行分摊,然后用收入配比来确定损益。
配比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某产品的收入必须与该产品的耗费相匹配;
(2)某会计期间的收入必须与该期间的耗费相匹配;
(3)某部门的收入必须与该部门的耗费相匹配。
处理方法:
配比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与权责发生制共同作用来确定本期损益,最终受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两个前提的制约。收入在发生时而不是在收账时确定,与之相配比的费用成本就是为取得该项收入而实际发生的费用,不必考虑费用是否已经以现金付出。即会计主体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各期的收入费用进行核算,而按照权责发生制算出的费用并非全部都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与本期收入或产品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才是期间费用或产品成本。
⑼ 公认会计准则中收入与费用配比
当货物已经交换或服务已经提供,盈利过程已经在实质上完成时,损益表确认收入。
又叫做收入费用的配比原则,意思是对应同一商品的收入和费用(成本)要在交易发生的时间同时予以确认(这里雀亮不是指计入会计报表,而是指登记入账。)
而所谓的资产增值是指由于市场或者其他外部原因是某项资产的价值升高了。房子经过20年的时间从1万元变成了100万,并不是因为你为这个房子耗费了什么(材料,金钱,人力物力等)从而达到增值的,而是市场环境下房地产普遍值钱了。如果把他作为收入,那么配比费用是什么?这是其一。然后,经济的萧条,房地产的不景气等又使这栋房子从100万变成了10万。如果我们在1万——100万时确洞悉认收入99万,那么是不是要在100万——10万时确认费用90万???这种是收入或是费用,如果被记录在报表中就会使报表失去公允性。
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房子不管从1万——100万,还是从100万——10万纳岁乎,只要你没有把房子卖掉,那么这种价值变化的意义就不大。也就是说,如果这栋房子是你拿来住的,那么它到底值多少钱,它的增值和减值都是虚的。只有当你将房子卖出时,这100万才能被称作收入。
换言之,在没有实现收入钱,资产价值的增长都有可能消失,所以我国准则要求,在资产增值是不计入增值,但在减值时计入减值,这是稳健性原则。
关于递延税款,因为在税的计算问题上,会计和税务局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计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会计计算结果如何,都必须按照税务局的计算结果缴税。这时,两方计算之间的差额就形成了递延税款,其中又分为递延负责(会计计算的税额减去税务计算的税额)和递延资产(税务计算的-会计计算的)。
如果要学习会计,可以从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结构来学习,最好选择大学的教材(比如厦大教材,人大教材,上海财大教材等)最好是系列的,比较有连续性。
其他的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政府会计等,可以能中级财务会计自学完以后再看。不要太在意教材是否以最新的会计准则为主(2006年版),在原理上,这个不是特别重要。
⑽ 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要求是指什么
就是看主营业务收入必须有主营业务成孙信本计算,一个销售出去的商品应该有其成本对应而那个营业外裂则收肆凯棚入就没有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