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怎么看待现代社会 看病难看病贵 的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原因在于:
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
此外,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涉及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医疗保障、临床服务等内容,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全部承担,也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而应实行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针。
因此,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看病难看病贵的建议:
1、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建议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社区医院以大医院牵头组织医疗集团公司,增加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组织大小医院的医生巡回在各级医院看病,一则可以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水平,同时亦可使一部分病人可以就近在基层医院看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2、采取由国家负担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合理收入,解决看病贵问题
建议国家对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按照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实行全包。全国医务人员据统计仅六、七百万人,只是中小学老师的一半左右,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状况,这点开支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对于部分原来收入较高的医务人员,国家全包后,采取允许多点执业的办法弥补其不足,调动积极性。
3、对药厂进行清理,国家实行治疗药品统购、统销的专卖
建议国家清理药厂,对治疗药实行定点生产,按需下达生产任务。同时由政府核清成本、合理定价,药厂利润控制在10%左右,并且按计划直接卖给地、市、县医药公司;
并给予5%利差直接卖给医院,减少中间环节,减少销售费用,真正把药品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对于未定点生产治疗药的工厂可以转型生产保健药品,通过市场化运作。
4、由国家组织新药开发
目前我国新药研发应该说是很落后,原因是审批手续繁杂,费用过大、风险过大,包括目前发达国家,很多专利药都到期了,海归人才回国想开发这些药品,药厂都不敢接;
因此国家组织相应的研究院所负责开发新药,然后组织药厂生产,国家自己研究开发、自己审核亦就可以减少许多繁琐的审批手续,可加快新药开发的进度。
5、国家组织攻关,自行开发医疗器械
医院的大部分医疗设备都是进口的,价格昂贵,亦是造成中小医院医疗设备比较落后的原因之一,建议国家组织科技攻关,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降低成本,为中小医院配置医疗器械,提高基层医院医疗装备水平。
6、建议国家大幅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必须明确医疗卫生属公益性事业这一性质。既然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就应该负责医务人员收入、负责基本医疗。为此建议国家大幅提高对医疗卫生的投入。
以上内容参考:中新网-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若干建议
以上内容参考:中青在线-如何认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 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药品费用居高不下。老百姓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药品费用过高。
(二)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国家财政投入少,资源配备不合理。据统计,80%的卫生医疗资源聚集在城市大中型医院,农村只占20%,而城市人口只占20%,农村人口却占80%,形成很大的反差。
(三)经费开支无法实现宏观调控。各医院为独立的主体,经费自己控制,为了加强自身在医疗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兴建豪华病房,使广大的病人因支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而被拒之门外。
(四)基层医院截留病人。有些基层医院为了逐利,担心病源和收入流失,不愿意将病人上转,不仅使一些病人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二、建议
(一)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从根本上降低药品价格。医疗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减少和控制医院药品、检查治疗费用的增长,给予宏观调控。
(二)政府责任必须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应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要明确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例,明确政府财政对医院的补助项目和标准。
(三)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基层的培训,基层医疗水平不提高,分级诊疗只是空中楼阁,无从实现。加大医疗培训,快速有效的拉升基层医疗水平,是医改成功的根本抓手。
(四)建立梯度医疗体系。大医院要提供人才和技术,注入到基层,帮助社区或专科医院训练他们的技能,帮助他们把病人来管理,然后给病人做好依托,开放绿色转诊通道,一旦有疑难的时候,及时转到大医院的专家门诊,这样的话病人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就愿意一些慢性病、常见病在社区服务中心看了,这样的模式是有助于减少看病难和看病贵这个问题的。可以根本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稳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提高各省的医疗卫生水平,使各省都能解决自己省内的疑难重症的治疗问题,而不是都到北上广来看病。最近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我们也和四个省签订了省部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协议,这样使得病人的分流能够从北上广分流到各个省、各个区,这是首先解决第一步。
2、继续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如果县医院能够把本地区的疑难重症解决好,这些农民得了疑难重症就不一定去大城市。所以要想解决几亿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就要把农民大部分的疾病解决在县域内。
3、要把区域的医疗机构资源进行整合。现在的情况是城市农村患者都去大医院。中国看病难,主要是找大医院专家难。基层医院的水平不提高,人们肯定要去大医院,看病必然是难。所以要加强基层的建设,医疗资源能够纵向流动,这样“看病难”就能够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还能回社区,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4、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我们正在推进支付方式的改革,使得急性病在急性病医院看,有急性病的价格。慢性病、康复期的病人在其他医院看,在不同医院看有不同的价格。
5、完善药品政策。第一个措施就是进口专利药降价,抗癌药通过国家谈判,17种药品降价,进入医保。第二是“4+7”集中招标、带量采购。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别是中间环节的成本。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牵扯到医药产业,牵扯到医疗服务产业。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对中国医药产业的战略重组和良性竞争,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