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费用明细 » 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如何变
扩展阅读
农产品代卖app哪个好 2025-02-11 21:52:12

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如何变

发布时间: 2023-06-13 08:16:17

❶ 如何计算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盈亏平衡原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销售收入。即,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产量=单位售价*产量
列方程既可以算出盈亏平衡点产量,假设为x件,
(1)当固定成本为50万元时,则500000+10x=20x
x=50000(件)
(2)当固定成本为60万元时,则600000+10x=20x
x=60000(件)

❷ 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是什么术语

固定费用是指:短期内不随企业(或单一工程、单一设备)产量(工作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如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车间生产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等。常用英文F表示。
可变费用,也叫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产品成本中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费用,如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实行计件工资等。

❸ 什么是固定成本什么是可变成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叫固定成本,比如厂房,机器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叫可变成本

❹ 公司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怎样区分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固定成本是不会随产量变化的,变动成本则会。

固定费用倍数: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是考虑了租赁费用等固定费用支出后所形成的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时候也把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称作赚取固定费用的倍数。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了企业支付其全部固定债务的能力。计算结果的数值越大越好。

计算公式:
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支付税收和利息之前的利润+租借债务)/(全部利息费用+租借债务)
保障倍数指标的运用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指标是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将所有长期债务都考虑了进去。固定费用保障倍数至少要等于1,否则说明企业无力偿还企业到期的长期债务。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很明显,偿还固定经营费用能力的不足会威胁到企业的经营,使企业的经营难以保持良好的状态。许多关于经营资本的协议中都明显规定,企业必须将固定费用保障倍数比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一规定能够保证借款人得到偿付

❺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计算公式是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销售收入。即,固定成本加单位可变成本乘产量等于单位售价乘产量。固定成本总额等于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减单位变动成本乘最高点业务量或等于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减单位变动成本乘最低点业务量。

变动成本的计算公式说明

产品成本等于直接材料成本加直接人工成本加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视同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通常采用贡献式利润表。该表一般应包括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等项目。其中,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和固定非生产成本两部分。

❻ 企业想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可以采取哪些途径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途径

1、首先,要明确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概念:所谓变动成本是指总量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但是变中有不变,既无论总量随着产量如何变化,但是摊在单位成本中的变动成本是不变的,这里主要指的是原材料成本。
2、所谓固定成本是指总量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不变中有变,随着产量的增加摊在单位成本里的固定成本就越小,这里主要指的是制造费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工资、固定资产的修理费、外加工费等。
3、根据以上理论,要想降低产品成本,要在总量上做文章,降低变动成本既主要原材料成本,其主要途径是改进产品设计,采用新的工艺,减低设计成本,另外要建立健全定额管理,提高材料利用率,重视质量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提高一次合格率,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降低百元产值(或销售收入)的材料成本。
4、此外对固定成本中可以控制的部分要强化考核力度,都要建立考核标准,如工资可采取计件工资的方法,即可提高产量又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降低固定费用主要的办法还是努力的提高产量。

❼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趋势及相互关系

总成本指产品从研制、生产、使用、直到淘汰整个时期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指在总成本中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项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值。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关系: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趋势:随着总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没有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固定成本不变。

(7)固定费用和可变费用如何变扩展阅读:

经济学中,常见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三者与边际成本联系在一起,边际成本的作用很重要,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在产量较低时,相对于固定投入要素而言,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太少,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固定要素逐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迅速提高,总成本的增加没有总产量的增加快,边际成本下降,因此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

❽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收益

在固定成本总额一定和原材料采购价格一定的前提下,固定成本主要是通过生产量的增减变化来影响收益,它在单位产品中的成本比较与生产总量的关系成反比,可变成本主要是通过控制其在单位产品中的实物消耗量来实现对收益的影响,他与单位产品中的消耗量和生产总量成正比关系。

拓展资料: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关系: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总数的依存关系。凡是成本总额的增减变动与业务量总数的变动成正比例的,称为变动成本,如材料费等;凡是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成本,如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动”和“固定”都是指变动成本总额和固定成本总额而言,如果指的是单位成本,则恰恰相反,即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并不变动,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却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反比例的变动,也就是说业务量越大,单位固定费用越少。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构成产品成本的公式可表示如下:y=a+bx其中:y=总成本、a=固定成本总额、b=单位产品变动成本、x=业务量。固定成本大部分是间接成本,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护费、办公费等。当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的变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固定费用就会有所增减。

所以,固定成本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概念,我们称之为“相对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影响而变动。变动成本法又称直接成本法。是指产品成本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的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当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