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给商品定价和平摊成本
产品价格构成 = 进价 + 加工成本(存储成本)+ 相关费用 + 利润 + 税金
你的房租、工资、水电费等都应记入商品价格中。
直接成本,如直接人工(工资等)、直接材料消耗等记入直接商品成本,间接成本,房租、水电费、管理费等分摊记入。公式
某商品分摊率 = 该商品进价 / 本月所有商品进价
某产品分摊费用 = 某产品分摊率 * 本月应分摊费用
应分摊费用中的房租,要按受益月份平均分配,公式
应负担的房租 = 房租总额 / 受益月份(一年就是12)
按上述成本、费用(管理或销售费用)再加上预计利润和应交的税金,就是你的售价。
②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如何分摊到工作中心
两种方案
方案一
目标:为公司决策提供相关资料信息;为公司对各部门业绩评价提供依据。
范畴:解决短期利益冲突
具体内容:
1、针对“技术部的制费如何分配到各个工作中心去呢?”
技术部的主要职能分析及对策:
(A)为提供生产线所需技术支持。
因技术部此项费用随生产线的运转而发生,分配依据应为“生产线实际使用了技术部实际为生产线提供的技术服务的‘数量’”(说明:如果所提供的并非生产线实际需要的服务,那么该服务对生产线来说是无用功,则不应计入生产线),根据受益原则,被分配的对象应为生产线的工作成果(包括半成品、在产品)。
换句话说,生产线的工作成果中包含了技术部提供某项服务而使技术部发生了该费用,那么生产线的该成果应当分摊技术部的该相关费用。分配的基准为各该生产线所产出的各该批次的成果接受技术部服务使技术部服务费用产生的数额,如果没有对此数据作符合要求的记录,那么也可以粗略地采用各该期间生产线的单位产品成本的比率<分配前>(这里的依据是“单位产品成本越高,其所需服务的质量也需要越高,那么其应该分配到更多的费用)。
另外,技术部还可能会因为向生产线提供了无效的服务而产生了相关费用,该费用未使用生产线的任何工作成果受益,那么从目标上讲,不应当分配给生产线,而直接作为技术部的费用(技术部成果的负数)。
(B)为公司产品决策提供的服务。
如果决策结果采纳了该服务,那么为提供该服务而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决策过程所产生的费用,由相关部门承担。
如果决策结果未采纳该服务或该项费用数额不是很大,也不非频繁发生,可以先计入“管理费用”再随“管理费用”的分配而分配。原因一是“重要性原则”,二是可将该费用视为管理决策上的沉没成本。
注意,如果决策结果采纳了该服务且该项费用频繁发生而数额可观,那么应当计入“销售费用”。理由:一是市场是否接受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该产品功能(或性价比)适合市场需要,这离不开技术部的技术支持。二是该项费用无法具体平衡地分配到某个具体产品中去,所以只好结合“理由一”并从简分配。
(C)研发。
研发费用包括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如果长期或有规律地从事该项活动,那么可采用的方法是,将研究阶段的费用先“管理费用”,而将开发阶段的费用计入“无形资产”。
说明:诸如技术部工资类的费用可能无法具体与上述各职能相联系,那么可以按照技术部的主要职能(或本期主要职能)为线索,分配计入生产线的工作成果或产品决策过程或研发。
关键调整:受益原则 简化原则 归属原则
2、针对“品保部的制费如何分配到各个工作中心去呢?”
品保部的主要职能分析及对策
(1)为销售的产品符合标准而提供的服务
这也是品保最重要的内容了。鉴于此,首选的被分配对象是所销售的各该产品。这里有个困难,就是品保实际发生的费用在先,而产品销售在后,并且某些产品可能“永远”也不能销售,对此该怎么办?建议我们这样看比较简单,即:销售部当前所销售的所有合格产品都是品保部之前(几小时前、几天前、几周前、几月前、几年前等)的服务结果,而从长期来看,品保部的费用也完全可能随所有的产品被销售而全部收回。分配的标准可采用本期各该产品的销售收入的比例。
(2)为使生产线的成果合格而提供的服务
这是比较常见的理解。实际上也是不完整的理解。如果公司按照这种理解,那么建议采用产品生产工时(最好是各该产品的检验工时)作为分配依据,而将相关费用分配计入各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去。实际操作时,需要结合品保部所服务的具体对象,如“班组”、“车间”、“生产线”、“批次”等进行。
说明:考核与决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寻找每种产品的制造、销售与企业盈利的关系,上述作法正是为了符合这一目标。
关键词:品种基准原则 决策目标原则 常见理解
3、针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如何合理的分配到工作中心机台中去?”
分析及对策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划分为“中心”与“共同”部分进行归集。中心的费用不用再分配。需要分配的是“共同”部分。共同部分实际上很难说按什么基准分配是合适的,比如说公司电费(你总不能逐项去登记各中心的用电器功率再详细记录各中心的相关用电器的开启时间吧?这样做不是不可以,关键是不经济,也就难以实现公司考核与决策的根本目标),再比如说公司大楼折旧,你可以按各中心实际使用面积来分配,但问题是你怎么说服某个月某部门接受其所有人员都在外出差的情况下该期间所分配给该部门的折旧呢?即便是强制使用了某个标准,也未必能为公司决策提供任何有意义的信息。
所以对于共同发生的费用不如直接留在所设立的“共同”中心与总经理的工资一起,不再往下分配。
方案二
目标:为公司寻找长期笪整体的决策提供依据。
范畴:解决长期利益冲突
这里的具体内容不涉及管营费用中的“共同”部分。
方法
采用作业成本方法重新归集所有共同发生的除管营费用中的共同费用之外的费用(下同)。这时,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付出可能巨大的实施成本,承担可能失败的实施风险。而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清楚地界定了所有可以区分的共同费用的被分配对象与被分配数额,做到“无摩擦”地实施公司考核与决策。当然,这也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讲清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单独聊。
③ 产品报价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比例如何计算
1、如题所述,一般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绩与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计算;
2、在实际工作当中,产品报价的管理费用可参考企业实际管理费用率(即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进行分析计算,同理,财务费用则可参考企业实际财务费用率(即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产量计算单位产品的应承担费用;
3、但是,不同企业的运营状态及财务核算模式是不尽一致的,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计算方式,具体仍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再作分析判断;
4、以上仅供参考,请予核实。
④ 管理费用怎么均摊
第一种,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平均费用分摊法是抵消利润、减轻纳税的最佳选择,只需生产经营者不是短期经营而是长期从事某—一种经营活动,那么将一段时期内(如1年)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就可以将这段时期获得的利润进行最大限度的平均,这样就不会出现某个阶段利润额及纳税额过高的现象。
第二种,实际费用摊销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任其自然,这样就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第三种,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入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企业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不太稳定,造成利润每月差别很大时,该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润高时多摊,利润低时少摊,从而有效地避税。
⑤ 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如何在产品成本中分摊
企业的工资核算主要是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进行。按照规定,凡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计件工资应按照规定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去。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则应采用适当方法在各产品之间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和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该产品的实际(或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工资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的实际工时(或定额)之和
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应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则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
在实际工作中,人工费用是通过编制“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进行分配,并据以进行账务处理。
【例】某工业公司2008年1月份的生产工人费用为4 662元,按照生产工时比例分配:甲产品生产工时为6 99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4 665小时。
⑥ 管理费用如何分摊
有些费用开支可以直接到部门,只是分摊那些难以划分的比较实际。分摊法按公司部门设置情况来合理确定其比例为好。
⑦ 管理费用如何分摊
没有必要分的哪么细,因为这就是施工企业的特点,人员流动性大,部分成本不易区分,如果你单位是一个独立核算的整体单位,具体到底下的每个工程分管理费用多点少点,影响都不是很大!
⑧ 管理费用怎样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都是期间费用。跟产品的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不能分配计入到各产品成本。
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2、期间费用月末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中,不能分配到产品成本中。
3、制造费用月末要分摊到各产品成本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造费用分配率=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这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 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由于工资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产工人工资资料,因而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较简便。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3)机器工时比例法
这是按照生产各种产品所用机器设备运转时间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具备各种产品所用机器工时的原始记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机器运转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4)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5)直接成本(材料、生产工人工资等职工薪酬之和)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6)产成品产量比例法
制造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产量(或标准产量)×制造费用分配率。
⑨ 钣金企业产品报价时管理费用一般怎么核算
1、材料费用
2、加工费【a、用数控冲床或激光切割下料的费用(可具体到加工一个孔,修剪多长的边);b、折弯的费用(可具体到多长的折弯长度为一个标准);c、压铆钉的费用;d、点焊的费用(可据不同材料及不同个数计算);e、烧焊的费用(国外一般据不同材料按英寸计算,建议按公分计算);f、若有表面处理也要计算,比如电镀、喷漆(喷粉)、印字等;g、包装费、运费等费用。】
3、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一般按照一个相对固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