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府怎样用最小的税收成本去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税收
一、税收成本是指征纳双方在征税和纳税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代价的总和,具体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及课税负效应三个部分。
1.征税成本
指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是指税务部门的税务设计成本(包括税法及相关政策的设计和宣传等)、税收的征收成本和开展纳税检查并处理违规案件的查处成本这三个部分。
(2)间接成本则是指社会各相关部门及团体、组织等为政府组织税收收入而承担的各项费用。
2.纳税成本
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付出的耗费。纳税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税法要求进行税务登记、建立账册及进行收入与成本的记录和核算等的支出;
(2)因申报纳税而聘请会计师或税务顾问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货币支出;
(3)缴纳税款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4)为合理避税进行税务筹划及发生税务纠纷时聘请律师发生的支出。
(5)因了解税制而发生的学习成本。一般而言,纳税成本要比政府的征税成本大的多。
3.课税负效应
主要指政府课税对经济运行和纳税主体决策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扭曲,从而造成超过政府税收收入的额外经济损失。如我国目前实行的生产型的增值税,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则企业会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材料投入和劳务投入比例的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现代税收理论一般把税收效率概括为3个方面:
(1)资源配置角度税收分配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使社会从可利用的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
(2)经济运行角度税收分配要有利于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政府征税是将私人经济部门占有和使用的资源转移给政府部门的过程。如果税收分配不当,就会造成对市场经济的扭曲,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决策,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形成所谓税收超额负担,因此,征税要遵循效率原则,使社会承受的超额负担最小,并形成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所得(即效率)。
(3)税务行政角度在征税过程中征税主体支出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要尽可能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