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建费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基建费又叫基建投资费用是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的基本建设投资部分。
包括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的投资,与工程项目建设和生产相关的项目(如原材料、燃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备品、备件生产等)的投资。
主要位用于购置设备、仪器、建造厂房、构筑物、管道等建设投资,一般不包括更新改造投资。可采用编制概算的方法或模拟类似工程的方法进行建设投资的估算或采用编制预算的方法进行详细计算。
法律依据: 《关于基本建设投资和各项费用划分的规定》 为了正确反映建设规模,合理使用各种资金,现将基本建设投资与各项费用的划分,作如下规定:
(一) 基本建设投资的构成。凡是新建、改扩建、续建工厂、矿山、交通、水利、学校、医院、商店等工程的建设费用,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以及其他基本建设(如土地征购、拆迁补偿、职工培训、建设单位管理费和试车费用等)都作为基本建设投资。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包括两部分,一是由国家预算直接安排的投资;二是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用自筹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是反映基本建设规模的综合性指标。
(二) 基本建设投资与更新改造资金的划分。原有企业凡属更新现有固定资产,综合利用原材料、处理“三废”、添置零星固定资产、增加劳动安全保护措施以及为了挖掘生产潜力,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增加生产、改进质量和增加品种而进行的局部性的技术改造工程,都用更新改造资金安排。
为扩大主要产品设计能力,在老企业新建、扩建主要生产车间、矿井和相应的附属设施以及全厂性的整体改造技术工程,由基本建设投资安排。主要生产车间进行一次性的整体技术改造,工程量较大,花钱较多的,可由基本建设投资解决;工程量不大,花钱不多的,由更新改造资金解决。
❷ 设备维修费用都有哪些内容
设备维修费用是指为保持或恢复设备技术性能所支付的费用。
设备维修费用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设备的维护费和修理费两大部分。设备维护费主要是指设备日常保养费用和设备检查、检验费用,而设备修理费是指为恢复设备的性能而进行修理所发生的费用。设备维修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与企业的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流程有关,而且也是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设备维修费用合理使用与控制的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生产效率水平,同时也要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而投入过多的维修工作量,因而花费过多的维修费用。最好是花费在设备维修上适当的费用,使因维修延误而造成的损失较低。因此,要衡量维修费用与停工损失两者的均衡关系,即考虑不应由于维修不善而致减少产量和降低质量而造成损失。
一般设备维修费用包括以下五个总的类目。
(1)设备资产追加部分。包括新增、更换或改装设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设备的耐用性、生产能力或效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等技术改造项目。
(2)设备修理和维护费用。包括故障修理,日常检查和预防维修,日常的维护、、清洗润滑等。
(3)拆装费用。这类费用包括设备移动安装和拆除老旧设备和废弃设备拆除及清理费用。
(4)公用系统的生产和分配费用。包括蒸气、电力、水和压缩空气等。
(5)杂项费用。其他设备维修的服务工作,例如有些企业的厂房地面和门窗的清扫,运出废弃物和垃圾等费用。此外按财务会计部门规定的科目,也可分为六个项目:设备、备品配件、劳务、外委服务(通过承包商或供应厂商外委的劳务,也可包括设备租赁或工程服务费)、维修部门的管理费、全厂的管理费。
通常设备维修预算主要包括:为保持设备于良好状态运行所需维修费用;为设备维修工作服务,本部门的生产作业和维持费用;以及公用系统费用等三部分。
❸ 技改费用如何入账
按会计准则,你们这种属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领用的材料的进项税应予转出,发生的全部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然后重新确认固定资产。
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一项资产如要作为固定资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其次还要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同时,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2.固定资金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别进行的,前者是随着固定资产折旧逐步完成的,后者是在固定资产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时,用平时积累的折旧基金来实现的。
3.在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时,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货币资金,这种投资是一次性的,但投资的回收是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分期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