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招标代理收费标准怎么去计算
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和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规定,中标人须交纳招标代理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计价格〔2002〕1980号》的规定计算),依此标准,可进行上下20%的浮动。
费率:
1.按本表费率计算的收费为招标代理服务全过程的收费基准价格,单独提供编制招标文件(有标底的含标底)服务的,可按规定标准的30%计收。
2.招标代理服务收费按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
(1)收费计划费用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例子:
某工程招标代理业务中标金额为6000万元,计算招标代理服务收费额如下:
100万元×1.0%=1万元
(500-100)万元×0.7%=2.8万元
(1000-500)×0.55%=2.75万元
(5000-1000)×0.35%=14万元
(6000-5000)×0.2%=2万元
合计收费=1+2.8+2.75+14+2=22.55(万元)
此笔费用一般由招标人向招标代理机构给付,但如果双方在合同上约定了此笔费用由中标人支付,则从其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废止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件及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文件。
参考资料:网络-招标代理费
B. 每周已完工程预算费用怎么算出来的
我也一直弄不懂,找了老半天,终于被我找到答案了,如下:
- - - - - - - - - - -
因案例进度表有误,按上表计算,第一周已完工程实际费用应为10万元。2. 书中给出公式“已完工程预算费用=已完工程量×预算单价”,如果已知已完工程量和预 算单价,可以按公式计算,本案例相应已知条件,因此不按该公式计算。本案例的已完工程预算费用是这样计算的:首先注意到案例给出的条件是“分项工程每 周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均为匀速”,分项工程实际完成的总工程量与计划的相同。如分项工 程B;计划完成工程预算费用是每周11万元,分项工程B虽然拖后,但仍用3周完成,因 此B一周所完成的工作量与计划一周完成的工作量相同,所以B每周已完工作预算费用也 都是11万元。也可以这样理解:B总预算费用是11×3=33万元, B实际用3周完成,由 于是匀速, 各周工作量相同, 预算单价是不变的, 所以各周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费用也相同, 即33/3=11万元。又如C,计划3周完成,预算费用8×3=24万元,实际用了4周完成,由于是匀速,故 C的每周已完工程预算费用为:24/4=6万元。D工作预算费用:12×4=48,每周已完工程预算费用为:48/4=12万元。E工作预算费用:9×4=36,每周已完工程预算费用为:36/3=12万元。如果用公式表达 (前提是各分项工程匀速工作且分项工程实际完成总工程量与计划完成 的工作量相等) ,可以这样计算:每周分项工程已完工程预算费用=分项工程总的计划完成 工程预算费用/实际完成的周数按各周将相应的费用累加即可得到答案表中的数据。如答案表中的“每周已完工程预算费用” :第一周只有A工作,为10(按更正后的表计 算) ;第二周也是10;第三周为11(B工作的) ;第四周:11(B工作的)+6(C工作的) =17;第五周:11(B工作的)+6(C工作的)+12(D工作的)=29;第六周:6+12=18; 第七周:6+12+12=30;第八周:12+12=24;第九周为12。
在这里找到的答案(参考复制自)http://wenku..com/view/3879077b02768e9951e73879.html
C. 怎么计算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
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计算公式:
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成工程量×预算单价
其他公式
计划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程量×预算单价
已完工作实际费用=已完成工程量×实际单价
费用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
进度偏差=已完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
费用绩效指数=已完工作预算费用÷已完工作实际费用
进度绩效指数=已完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工作预算费用
D. 工程预算费怎么算
工程预算是对工程项目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所做的计划。它可以通过货币形式来对工程项目的投入进行评价并反映工程的经济效果。它是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
工程预算也是一个过程,计算的结果就是把预算中各个项目都计算出来,例如单项工程预算,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
以定额单价法说明一下预算的过程: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
(1)设计图纸。在计价前要完成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程序;
(2)现行计价依据、材料价格、人工工资标准、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以及有关费用调整的文件;
(3)工程协议或合同;
(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技术组织措施等;
(5)工程计价手册。如各种材料手册、常用计算公式和数据、概算指标等各种资料。
第二阶段:熟悉图纸和现场
(1)熟悉图纸。
(2)注意施工组织设计有关内容。
(3)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第三阶段:计算工程量
(1)计算工程量一般可按下列具体步骤进行:
1)根据施工图示的工程内容和定额项目,列出需计算工程量的分部分项;
2)根据一定的计算顺序和计算规则,列出计算式;
3)根据施工图示尺寸有关数据,代入计算式进行数学计算;
4)按照定额中的分部分项的计量单位对应的计算结果计量单位进行调整,使之一致。
(2)工程量的计算,要根据图纸所标明的尺寸、数量以及附有的设备明细表、构件明细表来计算。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严格按照计价依据的规定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图纸尺寸2)为了便于核对,计算工程量一定要注明层次、部位、轴线编号及断面符号。
3)尽量采用图中已经通过计算注明的数量和附表。
如门窗表、预制构件表、钢筋表、设备表、安装主材表等,必要时查阅图纸进行核对。
4)计算时要防止重复计算和漏算。
一般也可按照施工次序,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由左而右,事先草列分部分项名称,依次进行计算。计算工程量,有条件的尽量分层、分段、分部位来计算,最后将同类项加以合并,编制工程量汇总表。
第四阶段:套定额单价
在计价过程中,如果工程量已经核对无误,项目不漏不重,则余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套价,计算直接费。套价应注意以下是事项:
(1)分项工程名称、规格和计算单位必须与定额中所列内容完全一致。
(2)定额换算。
任何定额本身的制定,都是按照一般情况综合考虑的,存在有许多缺项和不完全符合图纸的地方,因此,必须根据定额进行换算,即以某分项定额为基础进行局部调整。
如混凝土和砂浆强度等级与定额规定不同,使用的施工机具种类型号不同,原定额工日需增加的系数等等。
注:有的项目允许换算,有的项目不允许换算,均按定额规定执行。
进行计算,不能随意地加大或缩小各部位尺寸;(3)补充定额编制。
当施工图纸的某些设计要求与定额项目特征相差甚远,既不能直接套用也不能换算、调整时,必须编制补充定额。
第五阶段:编制工料分析表
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物工程量和相应定额中项目所列的用工工日及材料消耗数量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所需的人工及材料数量,相加汇总便得出该单位工程所需的人工及材料数量。
注:工料分析表将来可以进行价差调整时运用。
第六阶段:费用计算
在项目、工程量、单价经复查无误后,将所列项工程实物量全部计算出来后,就可以按所套用的相应定额单价计算直接工程费,进而计算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及税金等各种费用,并汇总得出工程造价。
第七阶段:复核
复核时,应对工程量计算公式和结果、套价、各项费用的取费及计算基础和计算结果、材料和人工价格及其调整等方面是否正确进行全面复核。
第八阶段: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是说明工程计价的有关情况,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性质、内容范围、设计图纸号、所用计价依据、有关部门的调价文件号、套用单价或补充定额子目的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封面填写应写明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工程量(建筑面积)、工程总造价、编制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编制人及其资格证号和编制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