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吹牛不上税
关于吹牛上税的问题
因为以前的许多许多年以来,吹牛一直不上税,这让吹牛者占了许多许多便宜,也让许多许多自认为不吹牛的人的心理一直处于失衡状态。吹牛怎么能不上税呢?干什么都上税,吹牛为什么就可以不上税?这些人总这样在心里问自己,也在不断问别人。基于此,“吹牛不上税”这句话就一直挂在人们的嘴上表达着不同的意思。
关于吹牛该不该上税,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探讨了许多年也研究了许多年,至今也还没有定下来。没有定下来的原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两个,一个是吹牛究竟算什么行为?另一个是如果吹牛要收税的话,该由哪一个部门具体负责?
首先关于吹牛的行为定性问题,有人认为,吹牛无法确定为具体行为,因为“牛”本身是个很虚幻的东西,对这样一个虚幻的东西,谁也无法将它具体化,对这样一个无法具体化的行为进行调查肯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没准在设置了收税单位以后,还要设置一个专门对“牛”是真“牛”乎假“牛”乎进行调查的机构,否则怎么能知道人家是在吹真牛乎还是吹假牛乎。既然明确不了人家是真的在吹牛,也就说不上收人家吹牛税的问题。
而要设置这样一个机构所需之费用,也许把所有收起来的吹牛税都贴上还远远不够呢。不过这不算是个问题,为了完善吹牛行为之管理,国家就是贴一点也还是无所谓的。而且从目前吹牛市场之大来看,这个部门肯定是个很吃香的部门,一旦要成立,各级领导同志们的七姑姑八姨姨们肯定都想挤进去,你想想看,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也可以定为是在吹牛,也可以定为说的是正常话,这个界线是很模糊的,完全在于调查者的决定。这样,作为一个具体的调查者,黑色收入会少吗?现在的情况是,能够得到黑色收入的单位就是好单位,能够得到比较多的黑色收入的单位是比较好的单位,能够得到最多黑色收入的单位自然是最好的单位了。各级领导同志们的七姑姑八姨姨都想进来,各级领导同志们肯定都要说话,各级领导同志们都说话了,怎么办?各级领导同志们不仅有七姑姑八姨姨,而且他们的七姑姑八姨姨们还有七姑姑八姨姨,那样的话,各级领导同志们肯定也是不止一次说话,那么多各级领导同志,每个人都是不止一次说话,那个机构就是再大也是放不下的呀。所以在某些领导还没有定下该叫各级领导中的哪个领导的七姑姑八姨姨或者哪个领导的七姑姑八姨姨的七姑姑八姨姨进来之前,这个单位一时还难成立,所以收吹牛税的问题也只得暂且搁一搁。
另一个问题是,一旦确定收吹牛税,究竟应该哪个部门或者单位收取,俗话说:猫逮耗子牛耕地,各有各的事。比方说是工商部门收还是税务部门收。让工商部门收吧,吹牛也不能算是什么工业或者商业行为。不过有时光从这样考虑又不太妥当,有好多时候,吹牛确实也能取得或大或小的经济效益或者别的什么效益(有人就用吹牛的方式弄到了如花似玉的老婆),吹牛本身也在进行着某种交易。让税务部门收吧,问题也不少,是该叫国税收呢还是叫地税收呢?照理说吹牛者在和平的环境里心安理得地吹牛,税收是该上交到国家的。但反过来,各地都有各地的吹牛者,吹牛应该算地方行为,税收自然也应该收归地方,支持地方的建设,以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之发展。
就归谁家收取吹牛税的问题,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争论了好长时间。税务部门的国税单位和地税单位也争论了好长时间。争论者之观点大致是该我们收而不是该你们收。大家都知道吹牛者大有人在,大家都知道吹牛之税收一定会很可观,大家也都知道税收得越多越可以多拿提成,自然大家也知道提成挣多了也能成为大款什么的,何乐而不为?
在目前还没有确定吹牛收税的时候,吹牛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这么想,在还没有定下吹牛收税的时候,不赶紧吹牛还干什么?
反正,不吹白不吹,吹了也不白吹。
Ⅱ 吹牛不上税是什么意思
吹牛不上税,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多半是人们在互相调侃、嘲讽他人说大话、夸大事实时所讲。从字面上理解,"吹牛"意味着夸大其词,过分渲染事实,而"不上税"则表示无需付出代价、承担责任或不需要支付费用。因此,连在一起的"吹牛不上税"意指所说的大话过于夸张,导致无法负责任,或不计后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说大话的习俗由来已久。例如,"叶公好龙"故事中,主人公逢人便说见过龙,但当真有龙出现时却吓晕了,正是典型的"吹牛不上税"。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说大话,而是脚踏实地,认真务实做事,保持低调,高调做人。这样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成熟稳重的,而过多吹牛则可能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久而久之,个人的信誉会受到影响。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和熟识的人之间,偶尔吹吹牛、说说大话并无不可,甚至能够增进感情,促进情感交流。这种轻松幽默的交流方式,让人觉得有趣且能增加彼此的亲近感。
总的来说,在交流沟通中,适量的"吹牛"能够带来欢笑和趣味性,但过度夸大事实则可能产生不实的期望,对他人和自己都不利。因此,在表达时,保持诚实与适度的幽默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