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桦甸市原石油九厂年产量是多少
扩展阅读
钻石只能和什么段位打 2024-10-19 01:38:56

桦甸市原石油九厂年产量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2-04 04:28:28

Ⅰ 世界石油产量多少

科技进步不断增强了人类获取石油的本领。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中,全球石油产量实现了3次跨越式增长。如图1-2所示,第一次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世界石油产量从1亿吨增长到2亿吨,这一时期地震反射波法、内燃机钻机和牙轮钻头等技术被广泛应用;第二次是在60—70年代,世界石油产量由10亿吨跨越到20亿吨,这主要得益于板块构造、注水采油、喷射钻井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出现;第三次是在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产量稳定在30亿吨以上,期间盆地模拟、水平钻井、三维地震勘探,以及三次采油技术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上述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每次石油产量的跨越式增长都是一批重大石油科技理论和技术突破的结果。

近代石油工业从1859年德雷克井的发现开始,随后以较大规模开发得以推进,但由于钻井、油藏、开采、运输等技术约束,尤其是消费对象并没有大规模扩大,因此,到1920年产量不到1亿吨。随着石油消费的大大推广及技术的进步,石油产量快速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两次石油危机,各国对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的形势出现了质疑,石油枯竭论使80年代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随着石油的进一步发现,石油枯竭论弱化了,一直到目前的接近40亿吨产量并持续维持。

图1-4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量

Ⅱ 朝鲜石油一年的产量是多少

朝鲜石油全部依赖进口,本国没有石油。

Ⅲ 沙特一年产多少石油

日产20多万桶占全国石油的四分之一

Ⅳ 中国石油年产量是多少

自产1.5亿吨。然后进口1.6亿吨。

Ⅳ 1978年的钢铁、粮食、石油这些产量分别是多少

在短缺经济时代,钢铁和粮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石油是国家战略物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国际贸易正常的时期,世界各国资源共享,市场共享,钢铁、粮食、石油都是正常的商品,钢铁作为基础建设和制造业的基本物资,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获得,应该以满足自己国家的需求为基本目标,超过了这个产能就是过剩的,必须坚决去除,换百姓一片蓝莲绿水。

Ⅵ 原油产量是2.96当月的生产能力是3,年产量是多少

12月有31天,一年有365天
2.96x10的4次方t /31 *365=34.8516x10的4次方t

Ⅶ 国内油页岩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国内油页岩勘查

(一)油页岩资料成果陈旧

我国油页岩的勘探研究工作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一高潮期,取得一些基础资料和成果。由于之后我国油气田的大量发现,油页岩中提炼油气成本相对高,勘探研究进入低谷,因此,目前资料和数据陈旧,基本来自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果。

(二)勘查规范和资源储量体系不同

以前,我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的提交部门很多,有地质、煤炭、石油、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每个部门采用的勘查规范和资源储量体系不同,共计勘查规范有 7种,资源储量体系 4 种,这在资料使用上造成困难。

(三)评价边界指标不一

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对油页岩资源评价采用的边界指标不一,仅含油率边界指标就有 3. 0%、3. 5%、4. 0%和 5. 0%等。其他指标如油页岩的有效厚度、面积等参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国家现掌握的资源储量数据存在一定的不可对比性。

(四)资源预测部门多,结果相差悬殊

我国分别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和 60 年代初期、90 年代进行过油页岩预测工作,且大部分预测工作未做实际工作: 原煤炭工业部在 1959 年 (中国分省煤田预测图)预测油页岩资源量为 20 485 亿 t; 抚顺石油研究所在 1962 年 (中国油页岩资源调查报告)估算远景储量大于 4 000 亿 t; 据王慎余等 1990 年 (矿产资源战略分析—单矿种分析系列课题成果)预测油页岩资源量 13 698 亿 t。通过统计对比,几次的数据差别很大。

(五)勘探程度低,主要处于详查和普查阶段

我国油页岩勘探程度较低,大部分矿区都没有达到勘探阶段。油页岩查明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农安、吉林省登娄库、吉林省长岭、辽宁省抚顺、广东省高州、海南省儋州、广东省电白、广东省茂名、辽宁省朝阳等含矿区。

二、国内油页岩开发利用现状

(一)20 世纪 50 年代繁盛时期

中国开发利用油页岩已有 70 多年的历史,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对油页岩资源投入了较多的普查、勘探力量,在历史中对我国油气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占我国整个石油产量的一半。抚顺油页岩矿曾经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基地之一。

辽宁省抚顺油页岩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油页岩生产基地,于 1928 年开始兴建页岩制油厂 (现抚顺石油一厂),年生产页岩油 7. 5 万 t。1941 年开始建设东制油厂 (今抚顺石油二厂),1948 年抚顺解放后,以油母页岩为原料的石油工厂陆续恢复生产。到1952 年,石油一厂年生产页岩油 22. 61 万 t。1955 年石油二厂年产量达到 17. 1 万 t。到1959 年,抚顺石油一、二厂年产页岩油达到 72 万 t,成为我国第一个人造石油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油工业基地之一。

吉林省桦甸油页岩矿开始于日伪时期,曾有日本人多次到桦甸调查油页岩矿藏情况,做过少量地质工作。解放后开始小土炉子炼油。产量以 “担”计。新中国成立后属省工业厅管辖,建有 6m 高内外并热式干馏炉。后由石油工业部东北石油管理局接管,改名为东北石油九厂。进行扩建,建 10m 高内外并热式干馏炉,于 1953 年投产,年产页岩油 5 万 t。为进一步对石油九厂进行改扩建,根据资源情况计划年产页岩油 20万 t,并加工为成品油,供应吉林省的需要。为此,国家建设委员会为此成立了桦甸工业区建设总甲方,正在开始建设之际,发现了大庆油田,为集中力量加快大庆油田的开发,桦甸暂缓建设。50 年代后期地方用自己的力量开拓了北台子矿区及油页岩干馏厂,并开展建设水泥厂等综合利用工作,后来因亏损停产。

吉林省罗子沟油页岩开发利用始于 1958 年,在国家支持下,由延边州石油公司筹建了汪清县罗子沟炼油厂,总投资约 300 万元,生产页岩油 40t,由于当时设备落后及其他原因,于 1960 年停产。

广东茂名油页岩开发历史也很悠久,新中国成立之前,当地群众已挖掘浅部页岩供家庭生活用燃料,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了多个勘探队伍,展开了大规模勘探工作,很快就提交了金塘区和羊角区的地质精查报告及低山区尚村层油页岩和茂名油页岩精查报告,并经国家储量委员会批准,中央决定在茂名修建大型页岩油厂,并被列入苏联援建的 156 个重点工程之一。当时设计一号矿年产油页岩 2 400 万 t,生产页岩油 100 万 t,二期开发低山矿区,年产油页岩 1 700 万 t,生产页岩油 70 万 t。金塘矿于1958 年 7 月开工建设,1962 年 1 月投产,至 1992 年 “暂时停产”,前后 30 年,共开采油页岩 1. 6 亿 t,生产页岩油300 万 t,同时生产铵水55 万 t,褐煤14 万 t,油页岩最大年产量为 600 余万 t,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停滞时期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我国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油页岩的作用开始下降,油页岩工业逐渐萎缩,投入的勘探力量逐步减少,目前探明的储量已不能满足油页岩工业的需要,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庆油田的发现,原油生产快速发展,页岩油的产量明显降低。抚顺石油工业逐步从生产页岩油转向加工大庆天然原油。1957年开工,1960年投产以开采油母页岩为主的东露天矿于1965年停产。抚顺油页岩发育的层位位于煤层之上,因此开采煤必须先开采油页岩。先开采出来的油页岩必须进行处理,堆积在地面将会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产生污染。因此,60年代后,油页岩工业一直没有停止,原因是国家给予扶持政策,每年亏损的处理加工油页岩。

其他如桦甸、罗子沟、茂名等油页岩矿或停产或时断时续的进行油页岩开发,但主要转向以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为主。

(二)20世纪90年代后复苏至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全球对能源的不断需求,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油价飞涨,这给油页岩工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目前,全国各地都竞相开展油页岩工业。并且,油页岩开发利用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不仅作为液体能源,而且在化工、建材、农业、环保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油页岩矿,如抚顺、茂名、桦甸等油页岩矿区,又重新迸发出新的活力。

2004年,抚顺油页岩矿在西露天矿坑南新建一座坑口页岩炼油厂。目前,抚顺矿区现有六部120台抚顺式干馏炉,在建一部20台干馏炉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年处理油母页岩700万t,页岩油产量达到21万t。目前,该矿以大力发展油母页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页岩油生产技术水平为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规划扩大现有页岩炼油的生产规模,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干馏工艺,即加拿大ATP小颗粒炼油技术,采用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炼油设备,规划建设7部ATP干馏装置,一期工程建设一部,年产页岩油10万t,二期再建四部,ATP生产能力达到50万t,页岩油产量达到71万t,预计在2014年完成。在此之后规划对现有炼油厂进行技术改造,再建二部ATP干馏装置。

2005年11月23日,广东粤电油页岩矿电联营有限责任公司在茂名宣告成立,标志着广东省油页岩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史上一个里程碑的诞生。该公司采取矿电联营方式,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的燃油页岩发电厂,电厂规划容量120万千瓦。电厂首一期总投资约37亿元(人民币),建设2台20万千瓦燃油页岩循环流化床机组,同步在金塘露天矿配套建设年产600万t油页岩矿区。

吉林省是我国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油页岩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最初,吉林省政府和国家计划投资27亿元进行桦甸油页岩的综合开发利用,预计最高年处理油页岩1400万t。后来于200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吉林省政府签署了吉林桦甸油页岩综合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国外的壳牌公司也看准机会,积极投资吉林省油页岩的开发。2004年12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荷兰首相鲍肯内德出席了在荷兰海牙议会大厦举行的壳牌勘探有限公司与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签署一份合作框架协议书的签字仪式。2005年1月,荷兰壳牌公司与吉林省签署了油页岩合作开发协议,拟采用地下裂解技术通过打井和注入添加剂直接采油。2006年5月16日,吉林壳牌油页岩开发有限公司第一口井在农安县柴岗镇开钻(据《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5月18日刊),吉林省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的掀起油页岩开发热潮。先后有辽宁省葫芦岛龙腾公司、桦甸热电厂、吉林桦甸北台子油页岩开发有限公司等投资开发油页岩资源。

辽宁省葫芦岛龙腾公司投资8亿元人民币,在罗子沟建设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工程。该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3亿元人民币,2004年11月形成年产100万t矿石和5万t页岩油的生产规模,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利税15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4亿元人民币,2004年年底开工,2006年6月投产,形成年产300万t矿石、20万t页岩油的生产规模,并建成一所5000kW·h余热发电厂,年产值可达4亿元、利税1.5亿元;三期工程投资1亿元人民币,2007年年底前完成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所、水泥厂、砖厂、稀贵金属提炼厂等工程,届时可形成年采矿300万t、产页岩油20万t、稀贵金属5000kg的生产规模,实现产值4.5亿元、利税1.5亿元,并可拉动相关产业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间接税金近1000万元。桦甸热电厂也在积极招商引资,筹划项目总经费达42169万美元的工程。工程预计建设年产250万t油页岩的矿区,利用采出的油页岩建设年产20万t原油的炼油厂,利用炼油残渣建设10万kW的半焦发电厂,利用电厂半焦灰渣建设砌块、水泥、陶粒等建材产品项目。2003年6月5日,吉林桦甸北台子油页岩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吉林省油页岩综合开发项目的示范平台,是桦甸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100万元,年产油页岩21万t,页岩油5万t,税后利润可达1000万元以上。

此外,在其他地区,一些新兴的油页岩工业也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山东省、黑龙江省等地都竞相发展油页岩工业。

2006年,山东胜龙矿集团计划投资的20亿元左右的“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年内将开工建设,预计2007年底建成投产。“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早在2003年就被正式纳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三高一优”项目,建油母页岩炼油厂,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年处理能力150万t,提炼原油18万t;建一座40万kW配套发电厂,粉煤灰做建筑材料或塌陷地回填。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预测炼油年销售收入3.24亿元,利润5911万元;年发电量22亿kW·h,销售收入7.04亿元,利润20560万元。

2002年3月,黑龙江省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煤矿伴生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由哈尔滨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哈计能源2002131号文件批准立项,本项目拟采用爱沙尼亚技术工艺,加工处理依兰煤矿的煤炭伴生物油页岩。爱沙尼亚维鲁化工集团现年处理矸石140万t的工业化装置正在运行,油品总产量22.5万t。共有49套矸石干馏装置,单台装置最大处理能力已达1000t/d。本项目投产后,年处理57万t油页岩,年产各类油品4.4万t。

Ⅷ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资源评价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区,面积约40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3′~126°54′,北纬42°56′~43°00′。地理环境为低山丘陵区,水系十分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含矿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适合于油页岩矿床的开采。

(一)勘查开发概况

桦甸盆地油页岩矿床勘查工作是1955~1959年间,由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勘探局113队、112队施工完成和蛟河煤矿勘探队施工完成,完成了大量的机械钻孔、手摇钻孔和槽探实物工作量,并进行了含油率、工业指标等化验分析,提交了《桦甸油页岩矿田公郎头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等7份报告,公郎头、大城子、庙岭和北台子勘查区达到了勘探(精查)程度,南部达到了普查阶段。本次评价过程中,又进行了少量样品的低温干馏分析、工业分析、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分析。

1953年曾设立了东北石油九厂,建成了10m 高内外并热式干馏炉,年产页岩油5×104t,1954年根据资源情况扩大了石油九厂的规模,设计了年产20×104t页岩油的产能,并加工成成品油,但之后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致使该规划流产。多年来在桦甸市一直有个地方矿井(小型井)开采,油页岩开发利用主要是作燃料开采,工矿企业单位用油页岩作动力燃料。1993年至1996年,在国家、省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桦甸市建立了油页岩示范电厂。总体目标是生产能力达到年耗油页岩36×104t,年发电量18 000kW/h,年供电14 400kW/h,年供热310万吉焦,年产建材30×104m3。2003年,国家发改委已批准在桦甸建设开采油页岩251×104t、年产页岩油20×104t、安装两台5万kW 机组发电设备,以及建材综合利用生产线,目前正处于紧张筹建之中。

(二)地质特征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为敦密断裂带内的断陷盆地,盆地构造格架为近EW 向展布的半地堑式盆地,地层走向NE-NEE,倾向SE,倾角为15°~20°,盆地南缘断裂(F1)为控盆同沉积边缘断裂,控制古近纪地层沉积。油页岩赋存于古近系桦甸组当中。盆地后期构造改造以断裂为主,可分两组断裂,一组NW 向断裂(F2、F3),另一组N NE向断裂(F4、F5),将平缓的单斜构造切割为三个断块,分别为公郎头断块、大城子断块和北台子断块。盆地内主要充填新生界古近系含煤、油页岩、石油及天然气沉积地层。桦甸油页岩含矿区充填为古近系桦甸组(E2-3h),自下而上沉积为下部黄铁矿段(E2-3h1);中部油页岩段(E2-3h2),以浅水湖相为主,沉积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油页岩为主,含油页岩8~26层,可采6~13层,夹薄层灰白色细砂岩3~5层,段厚50~240m;上部含煤段(E2-3h3)。

(三)油页岩成矿条件

1.同沉积构造

油页岩段沉积时盆地构造形式为半地堑式。油页岩段厚度等值线图显示,原生沉积厚度由北向盆缘断裂一侧增厚,沉积中心位于断裂带一侧(公郎头—大城子区),厚度为180~240m,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一致,为同生沉积构造。沿盆地走向,西部(北台子区)沉积厚度薄,仅50m 左右,东部厚,约240m。

盆地同沉积构造对煤及沉积矿产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控制沉积环境而影响成煤物质及其他成矿物质的生成和聚集。桦甸含矿区同沉积构造正是通过控制堆积空间而影响油页岩厚度分布,靠近控盆断裂一侧油页岩厚度较大。油页岩累计可采厚度西部为4~10m,东部为20~35m。油页岩富矿带位置与沉积中心一致,显示了同沉积断裂对油页岩矿床沉积的控制作用。受同沉积构造影响,油页岩沉积期公郎头—大城子区间为汇水中心。初始沉积第13层~第9层油页岩,此时北台子区未接受沉积,随着水深增加,油页岩沉积面积增大,尤其是第4层、第5层、第6层,全区发育,厚度稳定,含油率高(>10%)。

2.层序控制

从盆地沉积层序图得知,桦甸油页岩含矿区桦甸组发育一个完整的四级层序,其中下部黄铁矿段为低水位体系域,中部油页岩段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上部含煤段发育水退体系域。沉积旋回的次数控制了油页岩发育的层数。

水进体系域形成于连续湖侵造成的湖平面上升期。从岩性断面图得知,下部(第13层~第9层)油页岩层沉积厚度在控盆断裂(F1)一侧的盆地沉积中心较大,向盆地边缘方向逐渐尖灭,为退积式沉积。该段底部砂体非常发育,根据地层上超现象推断,该底部砂体应为水进砂体,为水进体系域沉积。

第13层~第9层油页岩发育于水进体系域,由浅湖相向半深湖相演化过渡沉积为主,岩性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为主,夹薄层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岩3~5层,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湖盆区以浅湖—半深湖相沉积为主,在湖盆边缘区为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另外,在桦甸含矿区水进体系域还发育水下重力流,这与断层引起的拉伸、沉降有关。

高水位体系域形成于湖泊水体相对静止的高水位期,以最大湖泛面即第8层油页岩为底界。从岩性断面图得知,上部(第1层~第8层)油页岩层叠加方式为典型加积型准层序组叠加结构,整个盆地油页岩都很发育,且分布非常稳定(图8-16)。

第8层~第1层油页岩发育在高水位体系域,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为主,岩性以褐色、黑色页岩和油页岩为主,常发育水平层理。在北台子区,高水位体系域时期全部沉积暗色泥岩和油页岩,在东部靠近断裂一侧,厚层的泥岩和油页岩中夹薄层砂岩和粉砂岩,具正粒序特征,可能为水下重力流。第1层油页岩底部为暗色厚层块状均质泥岩。以上均显示半深湖—深湖相特点,垂向上显示为高水位加积特征。

图8-16 吉林桦甸油页岩含矿区桦甸组岩性断面图

(四)油页岩特征及分布

1.油页岩特征

桦甸油页岩为灰褐、棕褐色和深灰色,致密块状,贝壳状断口,擦痕为棕色,体重较小,含油率高,用指甲刻划呈光滑条痕,用明火可以点燃,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及植物碎屑,尤其是第4层油页岩含丰富的藻类和叶肢介化石。

桦甸油页岩矿源集中、品质优良,含油率一般为10%~12%,最高可达24.80%,本次取样测试含油率为23.74%,热值25.92~36.37 kJ/g,灰分产率较低,52.97%~62.10%。属于低灰分、高含油率油页岩类型。

2.油页岩分布特征

由盆地北缘向南缘同沉积断裂方向,油页岩段呈现由薄变厚的总趋势,北部100~120m,南部厚度为240m,显示了盆地为半地堑式地层格架和构造格架。

从油页岩段垂向沉积特征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具有显着的差别。油页岩段下部油页岩层第13层~第9层,自下而上由大城子区向北台子区扩张超覆沉积。第8层~第1层沉积时全区一致,形成两个沉积层序。这一特征揭示了油页岩段沉积早期范围在大城子—公郎头区间,面积小。晚期扩张超覆沉积覆盖整个油页岩沉积盆地,保存至今(图8-16)。

本区自下而上沉积有第13层~第1层(可采层)油页岩,第13层~第9层油页岩仅发育在大城子—公郎头区,第8层~第1层油页岩全区发育。公郎头沉积油页岩层数多,厚度大。向西邻大城子区层数减少,厚度变薄,至北台子区尖灭;全区发育以第4层、第5层、第6层最佳,沉积厚度仍然呈现西部较东部薄的特点。

油页岩段厚度等值线图显示,盆地北缘带厚度薄。北台子区0~40m,大城子—公郎头区0~100m;南缘断裂带内厚度60~240m,其变化趋势是由北向断裂一侧厚度逐渐增大。

油页岩可采层累计厚度等值线图显示,西部北台子区厚度为5~8m,大城子区10~20m,公郎头区20~35m,油页岩可采层累计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变薄(图8-17)。

图8-17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第4层油页岩厚度等值线图

(五)油页岩资源评价

桦甸油页岩含矿区的资源评价分为7个计算单元:其中精查区4个,为公郎头区、大城子区、北台子区和庙岭区;普查区有2个,为南部普查区、金沟子普查区;预测区1个。本次评价桦甸油页岩含矿区油页岩资源为70 523×104t,其中查明资源57 112×104t;油页岩技术可采资源为43 119×104t,其中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39 096×104t。页岩油资源为6 059×104t,其中页岩油查明资源为4 782×104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为3 644×104t,页岩油查明技术可采资源3 261×104t;页岩油可回收资源为2 733×104t,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2 446×104t。

预测资源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为:预测区油页岩厚度取大城子勘查区、北台子勘查区、南部勘查区、庙岭勘查区四区算术平均值7.96m,体重取四区加权平均值1.92t/m3,含油率取四区加权平均值9.52%,边界为含矿区内除勘查区以外的含油页岩地层边界。

Ⅸ 中国石油产量历史

4.1.2.1 原油产量

明朝和清朝以来,由于封建社会体制和“海禁”的对外政策的影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缓慢,石油工业同样停滞不前,落后于西方国家。1877年中国购买美国蒸汽顿钻钻机,聘请了美国钻井技师,到台湾苗栗钻探石油。1878年第一口现代钻机钻井成功,获得1.5吨的石油,标志着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但是,第二口钻井失利,这个开始也随之结束。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出于掠夺资源的目的,在台湾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石油地质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出磺坑油田和绵水、竹东等4个气田,到1927年达到年产石油高峰1.94万吨,随后逐渐下降(图4.10)。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陕北延长试办油矿,聘请日本人进行地质勘察。1907年又购买日本蒸汽钻机,聘请日本技师和工人,在延长城外开钻延1井,在81米深处发现石油,每日产1~1.5吨,证实了延长有油。随后在自己钻探的同时,引入美浮石油公司合作钻探,但收效甚微。1941年延长油矿在七里村打出两口高产油井,延长油矿产量开始上升,到1943年达到年产1279吨的高峰,随后由于内战和投入不足,产量开始下降。

玉门油田的发现和开发在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20年代,有多名中外地质家考察过玉门地区的石油地质,都认为具有开发前景。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石油和油品进口被切断,国民党政府开始重视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1938年国民党政府设置甘肃油矿筹备处,勘察玉门石油地质。1939年在老君庙构造上打出了高产油井,每日产油105吨,发现了老君庙油田,成为近代中国石油工业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玉门油田投入开发,玉门成为全国石油生产的重要基地。1941年玉门石油年产量就上到了1万吨,1948年达到了最高年产量7.8万吨,全国石油年产量也达到了8.26万吨的高峰。玉门油田的开发,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为中国现代石油工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干部和石油产业工人,为现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4.10 新中国成立前原油产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石油工业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原油年产量仅7万吨,主要靠进口“洋油”维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玉门油田通过扩边勘探开发,油田面积迅速扩大,石油产量不断提高。新疆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发现并开发了独山子油田。延长油矿也先后发现和开发了永坪油田和延长油田,全国石油产量迅速回升,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了373万吨(图4.11),基本满足了国内40%的油品需求,缓解了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1955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石油普查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1959年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特大型油田,经过三年勘探开发会战,1963年大庆油田投入生产,当年生产石油439万吨,全国石油产量也达到了647万吨。到1965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131万吨,突破了千万吨大关,使中国实现了原油完全自给。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又在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开发了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和大港油田,1973年原油产量5400多万吨。其后又发现了华北油田以及南方地区的几大油田,1978年中国原油产量突破了1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石油生产国。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稳定东部地区石油生产的同时,重新加强了西部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相继发现了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和焉耆油田。与此同时,对外国公司开放了中国近海石油勘探开发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石油产量的增长。1995年中国石油产量达到了1.5亿吨,2005年达到了1.8亿吨,成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表4.1 中国已开发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分布 单位:%

到2005年,中国已累计采出原油44.9亿吨,结合中国最新一轮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中间值(198亿吨),目前全国的原油累计采出率为22.67%。在累计原油产量基础上加上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国到2005年已探明原油可采储量69.2亿吨,储采比为13.4。

4.1.2.2 中国的油田开发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掌握的油田开发技术主要包括:

(1)陆相砂岩油藏注水保持能量分层开采、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细分沉积微相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常规测井水淹层处理解释技术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内的剩余油分布预测配套技术;发展了以层系调整、钻高效加密调整井及“控水、稳油”为目标的分层调整工艺技术。

(2)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形成一套滚动勘探开发科学程序和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为主的低幅度构造和小短距识别的断块油藏精细描述和石油勘探开发综合软件平台技术。

(3)化学驱油技术,主要为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技术,包括室内实验评价、高分子聚合物驱油剂国产化技术和现场注入设备研制等配套技术。

(4)低渗透油藏高效开采技术,包括低渗透油藏描述技术,“注、压、抽”配套采油技术,压裂开发井网优化设计技术和注气保持压力技术以及小井眼钻采技术。

(5)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技术。注蒸汽吞吐已形成工业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适用性筛选技术、油藏工程设计技术、大型整齐发生器应用技术、井筒隔热技术、注采参数优选技术、大排量抽油技术、前期防砂技术及稠油集输技术等。

(6)分层注水、分层开采技术;区块整体堵水调剖技术;酸化压裂、重复压裂、限流压裂、整体压裂工艺技术;有杆泵、电潜泵、无杆泵抽油及气举采油等人工举升技术等专项采油工艺技术。

(7)密闭注水、采油地面集输工艺流程、轻烃回收、凝析气循环注气和混相驱油及化学驱油等一套地面油气开采集输流程设计建设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钻井技术主要依靠国产化装备,从喷射钻井、定向井和丛式井钻井到水平井钻井,基本实现每隔5年上一个新的台阶,钻井效率大大提高。丛式井、定向井钻井技术现已成为普遍应用的常规技术,并掌握了长中短半径水平井钻井技术。

4.1.2.3 中国原油产量历史阶段

从中国原油产量增长历史来看,根据1949年以来原油年度产量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的政策和开发技术条件,可以把中国的原油产量增长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64年的起步阶段;1965~198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86~2005年的稳定增长阶段(图4.12)。

图4.12 中国原油产量增长阶段

(1)起步阶段(1949~1964年)。1949年初期,中国的全国原油产量仅有7万吨,其中6.92万吨来自玉门油田。随着石油工业的逐步恢复,中国的原油产量逐步上升。1949~1964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7万吨增长至1964年的794万吨。以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部最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可采资源量均值198亿吨为基数,本阶段结束时中国的原油采出率为0.18%。从开发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中国在本时期内的钻井理论与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略显滞后,正在对喷射钻井和定向井技术展开研究试验,而国外已经开始应用这些技术;从国家能源政策来看,中国在此阶段开始有计划地实施鼓励石油资源开发的政策,通过有重点的勘探开发促进了石油产量的增长。

(2)快速增长阶段(1965~1985年)。1965年之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相继开发,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超过1000万吨,实现了自给自足。在1965~1985年期间,中国原油产量从1076万吨增长至1.25亿吨,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2.9%。1981~1982年,中国石油工业由于投资不足,产量有所下降。本阶段内,中国的原油累计采出率从0.24%增至7.38%。从开发理论与技术水平来看,中国在本阶段内的钻井理论与开发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976~1980年期间,通过对喷射钻井技术的攻关研究,机械速度翻了一番,降低了钻井费用。中国政府为促进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从1982年起实施原油产量1亿吨包干等三项政策,不仅促进了产量的增长,还为迅速提高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3)稳定增长阶段(1986~2005年)。1986~2005年期间,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3亿吨增至1.8亿吨。本阶段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与上一阶段相比,产量虽然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原油累计采出率从1986年的8%增至2005年的22.67%。

在此阶段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中国油气开发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理论上,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陆相油气田开发地质应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发技术上,中国在注水开发、低渗油藏开发、稠油开采、油藏描述、数值模拟、压裂、水平井和三次采油等多项技术上都取得了突破。

从国家政策来看,“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是国务院根据全国陆上原油生产格局,油气勘探和后备资源接替状况,以及国家未来对油气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做出的战略性决策。这也是1986年以后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发展上的一个最显着特点。

Ⅹ 桦甸市第二中学怎么样

简介:桦甸市第二中学,1956年10月成立,前身是石油工业部石油九厂(油页岩矿)子弟小学初中班和集厂子镇戴帽中学,始称桦甸县第二初级中学,1971年改为四年制完全中学,1982年改为六年制完全中学,均称桦甸县第二中学,1988年,桦甸撤县设市,称桦甸市第二中学,现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
注册资本:1422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