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去海边玩,回来鞋子上沾上了原油,怎么能洗掉
1、首先解下鞋带,露出鞋面,这样才能彻底的清洁鞋子。
❷ 海底石油是到海底去开采吗
海底石油是怎样开采出来的
地球上可供人类开采使用的石油大约有3000亿吨,其中1350亿吨深埋在海底岩层中。20世纪中叶,海上石油平台刚刚建起,便成为勘探和开采海底石油最重要的海上能源站。
A 盐丘里的宝藏
在海上找石油,是要碰运气的。
早在1938年,美国一家小公司,就开始在亚拉巴马州的墨贝尔湾进行勘探,但他们没有发现值得钻探、开采的东西。
那么,怎么才能确定这里有没有石油呢?根据经验,地质学家会先参考该区的地质构成图。对于石油勘探者来说,关键就在于沉积物下面有没有盐丘状的结构。所谓盐丘,就是盐受到挤压,在地表形成的硬块,石油和天然气就被包裹在盐丘内部的各层之间。
在找到盐丘后,探测人员就要采用权威的爆破法进行探测了。他们对盐丘实施小型爆破,记录声波返回所用的时间。爆破法帮助他们提前了解了岩床的大致情况,但是无法彻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盐丘里到底都有什么东西,沙子、页岩、石灰石还是石油?想弄清楚盐丘内部物质成分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这儿放上起重机,开始打井。即使是这样,一口探井能够发现石油或天然气的几率仅为13%。
在陆地勘探中,一旦石油公司租赁了适宜开采石油的土地,工作队就会马上组建,起重机负责把管子吊在准备打井的地方,一个类似人的牙齿一样的钻头被接在第一根管子的前端,准备就绪之后,起重机底部的发动机通过转动那根管子,使它插入地下,这个过程叫“钻井”。而海洋勘探与此类似。
随着井越钻越深,工作人员开始接上新的管子,并向管子里灌一种俗称“泥浆”的化学混合物作为钻井液来清理钻头,并移走打井产生的废物。同时,一个金属壳将会插进钻井管和井壁之间,圆柱形的石油和岩石样本将被取出来并进行分析,这个样本被称为“矿样”。
B 海上作业模式初定
1946年在路易斯安那州,木兰石油公司开始进行水下勘探。他们首先在距离岸边16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有可能开采出石油的勘探点。随后,他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在浅水里打了35米的桩,然后搭建了一个固定的平台,这个平台的高度比涨潮时的最高水位还高3.5米。
然后,码头上的工人们每天坐着蒸汽船来到平台上,勘探工人们拖来了一台普通起重机,并把它安放在钻井平台上。为了让它们既不任意漂浮,又不完全固定,工程人员把钻机、深海码头和运输船结合在一起使用。
如此一来,建在水上的勘探平台像是湖里的船坞,打桩机被运到指定地点开始打桩,木制的平台被钉在恰当的位置上,平台中间还为钻杆留了个洞。运输船把起重机运来,工人们把它安放在那个预留孔的上方。所有这些步骤的执行都很严格,唯一能够移动的是停靠在勘探平台边上的运输船,它为抽泥泵、管子架和工作人员提供“安身”之处。这样,一个具有现代石油开采意义的海上平台搭建起来了。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一个最大的障碍,确保平台始终在海底松软的泥沙上保持水平状态。而海底淤泥平均有10米厚,因此打桩至少要打到海底以下15米的深度。有时,一根钢桩甚至要打到45米深才能固定住。但还是会发生意外,1948年2月23目,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小心地操纵着吊车,想要把钻探设备从运输船转移到平台上,这时吊钩断裂了,价值5.5万美元的设备沉入了大海。
C 第一桶海底石油
事实上,除了钻井平台,海上钻井与陆地钻井有诸多相似之处:把许多钢管连接在一起,挂在起重机上,钢管的前端是一个大金属钻头,专门用来穿透不同硬度的岩石。当钻探人员在比较坚硬的岩层打孔时,如果钻头磨损了,那么所有的设备都提起来,这样才能换上新钻头。因此,海上的工作是十分单调的,频繁地把一根管子接到另一根管子上。钻探平台上,像塔一样高的起重机通过绳索把长长的管子向上拖起,一组工人把新的管子接上去,使连接后的管子长度能够到达海底。
钻探工作队里都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钻井液工程师:他主要负责估测钻探管子里浓稠的清洁剂的流度。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就好像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来运送氧气一样。钻井液通过管子流向钻头,再在钻孔、管子间回流出来。钻井液既可以清洁钻头,又能给它降温,还能把已经钻成粉末的岩石碎末和石油运送到水面上来。而且,钻井液还把海底下的信息带到地面,钻井液里含有什么物质、不含什么都要仔细地监控、分析。
全世界第一次真正从海底开采出石油的日子,是1947年11月的一天。那天,当钻头打到530米时,奇迹发生了,一个工人看见了浓稠的墨绿色液体流进了储存钻井液的深坑里。当时,这些石油每桶卖了2.65美元。此后,工程师们还为输送石油找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海床以下2米深的地方铺设海地管线。
D 平台上的生活
每个海上钻井平台至少需要25人才能够运转起来:包括两组钻井工人,6个人一组,两组交替工作,每半天轮换一次;1名专职地质学家对矿样进行评估;4名海员、4名厨师、2名工具维护人员以及1位钻井液工程师和1名勘探队负责人。一个新的工作线就这样形成了,海上工作人员和陆地上不同,他们不是早出晚归的工作模式:工人们每天在钻井平台上辛苦工作12小时,连续工作7天,之后就可以放假7天,他们可以利用假期去岸上放松,然后再回到海上。
因为工作漫长而又枯燥,海上生活的唯一调剂就是吃顿好饭。石油公司从来不在吃上节约开支。不过很显然,海上石油工人的食物里唯一没有的就是酒。由于日常工作的危险性,这使石油公司在很早就禁止任何含有酒精的饮品出现在钻井平台。这条禁令被严格执行,一旦有人违反,就会被立即遣送回岸上。
在钻井平台上,吸烟也被绝对禁止,尤其是在靠近钻探孔的地方,当原油快要抽出来时,钻孔附近会缭绕着一些天然气。因此,哪怕是一点点火星都会要了全队人的命。
不仅如此,海上勘探队还生活在爆炸的恐慌之中,一旦石油或者天然气在高压下发生喷冒,可能就会从钻孔中急涌而出,有时力量巨大到足以摧毁整个钻探平台。钻探平台离陆地越远,发生这种井喷的危险系数就越大。从1955年到1968年之间,世界上有23个钻井平台毁于井喷,这使得投保率几乎翻了一倍。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能够放在油井附近的监控装置,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它会自动卸掉从井中溢出的压力,这就是防爆器,它成为预防井喷的必备之物。
E 移动的钻探平台
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打一口新井必须要搭建钻井平台,勘探结束后还要拆除,这项高额费用使海上石油勘探的发展速度减慢。为此,一个美国海军退役士兵拉伯德灵机一动: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把固定的钻探平台整体挪走,让整套设备从一个勘探点漂浮到另一个勘探点?
拉伯德曾于二战期间在美国海军服役,所以他对驳船十分熟悉,他想用驳船来运输钻探平台。在运输过程中,驳船起到船体的作用,把钻探平台放到驳船上面。当运送到目的地时,驳船就充满水,沉到水下,把钻探平台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当钻探工作完成之后,用电泵将驳船内的水抽净,重新起到运输作用。拉伯德的革新,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
此后,随着技术的革新,还出现了能够停泊在深水区的半潜式钻探平台。这种钻探平台能够潜入水面以下15米深,然后把锚插入海底,再用绳子把锚和钻探平台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把它固定在指定位置了,就像我们在陆地上用绳子和木桩固定帐篷一样。
现在最常用的钻探平台被称为“自升式塔台”。自升式塔台被拖到指定位置之后,它就开始发挥驳船的作用,潜入水中,它的桩腿开始向下伸,直到海底,这些桩腿把平台固定在那儿,然后钻探平台再自动向上升起,一直升到海面以上的安全工作高度。当钻探工作结束时,钻探平台就和钻孔脱离(钻孔要用混凝土封上),浮于海面,被拖往下一勘探地。由于采用了自升式钻塔,深水区钻井开始发展起来,从前桩腿只能插到海底40米,而现在,常常冒险插到90米的深度。
❸ 海底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于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环境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属于海底石油资源的一部分。
40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含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的统计显示,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和23%。
海底有石油,在以前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自从19世纪末人们在海底发现石油以后,科学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理论。在中、新生代,海底板既包括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遗体(它们在特定的有利环境中大量繁殖),也包括河流从陆地带来的有机质。这些沉积物被沉积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着构造运动而发生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成为现今的陆架油田。
在我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海域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藏量也非常可观。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为100万吨~250万吨,我国无疑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渤海属于我国首个开发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陆架位于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已被发现的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厚达7000米。这是很厚的海陆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渤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温气候下进行的,这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由于断陷伴随褶皱形成了大量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十分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科学家在南海大陆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为2000米~3000米,有的达6000米~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达1000米~4000米,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因此,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南海的石油储藏量或许可以与波斯湾或北海油田相媲美。
海上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前途非常光明。但是,由于在海上寻找和开采石油的条件与在陆地上不同,技术手段要比陆地上的复杂一些,建设投资比陆地上的高,风险要比陆地上的大,因此,当今世界海洋石油开发活动比较流行的是国际合作的方式。
❹ 鞋子在海边弄上石油了怎么办白色的鞋子,去洗鞋店他们也擦不干净
要看什么类型的皮,哑光带纹路的真皮的话,就没得整了,即使是弄掉,但也会变色,会不好看,如果是光面皮的话就很好处理
❺ 如何在海上开采石油
海上开采油气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岛,多用于近岸浅水中,较经济。
2、固定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有桩式平台(如导管架平台)、拉索塔式平台、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的重力式平台)。
3、浮式采油气平台,其形式又可分为可迁移式平台(又称活动式平台),如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和船式平台(即钻井船);不迁移的浮式平台,如张力式平台、铰接式平台。
4、海底采油装置:采用钻水下井口的办法,将井口安装在海底,开采出的油气用管线直接送往陆上或输入海底集油气设施。
(5)怎么去大海上的石油扩展阅读:
海底石油的开采过程包括钻生产井、采油气、集中、处理、贮存及输送等环节。海上石油生产与陆地上石油生产所不同的是要求海上油气生产设备体积小、重量轻、高效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布置集中紧凑。
一个全海式的生产处理系统包括:油气计量、油气分离稳定、原油和天然气净化处理、轻质油回收、污水处理、注水和注气系统、机械采油、天然气压缩、火炬系统、贮油及外输系统等。
供开采生产的油气集中、处理、转输、贮存和外运的工程设施:
1.装有集油气、处理、计量以及动力和压缩设备的平台。
2.贮油设施,包括海上储油池、储油罐和储油船。
3.海底输油气管线。
4.油气外运码头,包括单点系泊装置和常规的海上码头(有固定式和浮式两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底石油
❻ 海底石油资源是怎样探查清楚的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不仅向人们提供大量的食物,还提供了宝贵的石油资源。据初步的估计,海底石油的蕴藏量要占到地球石油总蕴藏量的一半。而这个比例随着勘探手段的不断完善,还将不断地予以刷新。
那么这些数字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是怎样知道哪里有石油矿藏的呢?何况海底石油一般并不是存在于海底的表层,有许多还埋在海底较深的地方。
海底石油勘探工作已经有了90多年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成效的则仅仅是近30年来的事。原来这是由于人们掌握和发展了一种称之为反射地震法的勘探手段。
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声波造成海底震动,然后接收回波,根据回波转换成的电信号的特点,就可以测定海底哪儿有石油或者是别的什么东西。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的是反射地震仪和现代的地层剖面仪,并以它们为基础建立了高频海洋地震探测系统。地层剖面仪的分辨能力极高,达到零点几米,而且可以清晰地探知海底几百米深的地质状况。有的地层剖面仪则可以探测更深的海底地层,深达几千米。人们就是利用这些技术,才能够清楚地掌握海底的石油资源。
❼ 石油流入大海如何提取
明确告诉你我是复制的:
海洋石油污染事件发生后,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清理石油泄漏的第一步是切断污染源,阻止浮油区继续扩大。在此次大连“7·16”油管爆炸事故处理中,消防员奋战20小时将油罐险情扑灭。随后辽宁海事局总共布置了约9000米的围油栏,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区域扩大。围油栏是一种漂浮型隔离装置,能够将泄漏的石油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的风、波浪和水流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围油栏的拦截效果。
第二步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毡吸附原油并回收处理等。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减少石油泄漏的损失;但并不能彻底清洁水面。
这就需要第三步,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但利用化学试剂的弊端在于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于清理少量油污。
国际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还有燃烧和放任。但是,燃烧的方法只适用于浮油厚度大于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燃烧后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会引起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破坏性也非常大。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污染地区生物的破坏不容小觑。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有关部门还讨论在海上修建一座“障壁岛”,以阻止墨西哥湾浮油靠岸。根据修建计划,“障壁岛”高约1.8米,长约60米,建岛泥沙将从海底挖掘,工程预计耗资3.5亿美元。
清理海洋石油污染始终困扰着人们,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各种技术,力争早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但很多方法还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如有的科学家研究利用生物除污,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吃掉”或降解浮油。也有的科学家尝试用农作物废料清污,还有的科学家研究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这些技术还未成熟,离大规模投入实际清理泄漏原油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大规模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传统方法如围油栏、燃烧、喷洒化学试剂为主。
❽ 怎样去海洋石油981工作
981是海上工作,女孩可能性很小。石油设计行业有陆地工作的,但是要看你的专业适合不适合。
❾ 海底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从海岸向外,到深海大洋区之问的区域,人们称它为大陆边缘地区。这里有水深不到200米的大陆架浅水区,还有大陆架到深海之间的一段陡坡,水深在200~3000米之间,称为“大陆坡”。经过近百年的海上石油勘探,人们发现在大陆架浅水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在大陆坡,甚至在小型的海洋盆地等深水海域也都找到了藏油的证据。据调查,海底石油约有1350亿吨,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举世闻名的波斯湾是世界上海底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湾,也都先后发现了油田。海底石油资源如此丰富,那么它是如何来的呢?要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历史地质时期谈起。
海底石油
在漫长的历史地质时期中,地球上的气候,有的时期比现在温暖湿润,有的时期比现在寒冷干燥。在温暖湿润的地质时期,由于大陆架浅水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光线能够透过浅浅的水层照射到海底,加上江河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水质肥沃,海洋藻类生物在这里大量繁殖。同时,海洋中的鱼类、软体类动物以及其他浮游生物也在这里群集,迅速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遗体随同江河夹带来的泥沙一起沉积在海底,形成所谓的“有机淤泥”。这样,年复一年,大量的生物遗体和泥沙组成的有机淤泥被一层一层掩埋起来。由于这些地层因某种原因不断下降,有机淤泥越积越厚,越埋越深,最后与外面的空气相隔绝,造成一个缺氧的环境,加上深层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厌氧细菌便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了石油。不过,这时形成的石油还只是分散的油滴。
在地层下,分散的油滴需寻找“藏身之地”。由于气候的变迁,海洋中形成的沉积物有时候颗粒较粗,颗粒问孔隙较大,便形成了砂岩、砾岩;有时候颗粒较细,颗粒问孔隙很小,于是形成页岩、泥岩。在上覆地层的压力作用下,这些分散的油滴被“挤”向多孔隙的砂岩层,成为储积石油的地层;而孔隙很小的页岩层,由于油滴无法“挤”进去,储积不了石油,却成了防止石油逃逸的“保护层”。
石油储积在砂岩层中还不具备开采价值,还需经过一个地质构造变形过程,使分散的石油集中在构造的一定部位,这样才能成为可开采的油田。这个过程大致为:原来接近水平的岩层由于受到各种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形成波浪起伏的形状,向上突起的叫背斜构造,向下弯曲的叫向斜构造;有的岩层经过挤压,形成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构造。在岩层受到巨大压力而变形的同时,含油层中比重小的石油由于受到下部地下水的浮托,向向斜构造岩层或穹隆构造岩层的顶部汇集,这时石油位于上部,而处在中间、下部的则是水。具有这种构造的岩层就像一个大脸盆,把汇集的石油保存起来,成为储藏石油的大“仓库”,在地质学上叫做“储油构造”,这才有真正的开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