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底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从海岸向外,到深海大洋区之问的区域,人们称它为大陆边缘地区。这里有水深不到200米的大陆架浅水区,还有大陆架到深海之间的一段陡坡,水深在200~3000米之间,称为“大陆坡”。经过近百年的海上石油勘探,人们发现在大陆架浅水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在大陆坡,甚至在小型的海洋盆地等深水海域也都找到了藏油的证据。据调查,海底石油约有1350亿吨,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5%。举世闻名的波斯湾是世界上海底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湾,也都先后发现了油田。海底石油资源如此丰富,那么它是如何来的呢?要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历史地质时期谈起。
海底石油
在漫长的历史地质时期中,地球上的气候,有的时期比现在温暖湿润,有的时期比现在寒冷干燥。在温暖湿润的地质时期,由于大陆架浅水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光线能够透过浅浅的水层照射到海底,加上江河里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水质肥沃,海洋藻类生物在这里大量繁殖。同时,海洋中的鱼类、软体类动物以及其他浮游生物也在这里群集,迅速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遗体随同江河夹带来的泥沙一起沉积在海底,形成所谓的“有机淤泥”。这样,年复一年,大量的生物遗体和泥沙组成的有机淤泥被一层一层掩埋起来。由于这些地层因某种原因不断下降,有机淤泥越积越厚,越埋越深,最后与外面的空气相隔绝,造成一个缺氧的环境,加上深层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厌氧细菌便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了石油。不过,这时形成的石油还只是分散的油滴。
在地层下,分散的油滴需寻找“藏身之地”。由于气候的变迁,海洋中形成的沉积物有时候颗粒较粗,颗粒问孔隙较大,便形成了砂岩、砾岩;有时候颗粒较细,颗粒问孔隙很小,于是形成页岩、泥岩。在上覆地层的压力作用下,这些分散的油滴被“挤”向多孔隙的砂岩层,成为储积石油的地层;而孔隙很小的页岩层,由于油滴无法“挤”进去,储积不了石油,却成了防止石油逃逸的“保护层”。
石油储积在砂岩层中还不具备开采价值,还需经过一个地质构造变形过程,使分散的石油集中在构造的一定部位,这样才能成为可开采的油田。这个过程大致为:原来接近水平的岩层由于受到各种压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形成波浪起伏的形状,向上突起的叫背斜构造,向下弯曲的叫向斜构造;有的岩层经过挤压,形成像馒头一样的隆起,叫穹隆构造。在岩层受到巨大压力而变形的同时,含油层中比重小的石油由于受到下部地下水的浮托,向向斜构造岩层或穹隆构造岩层的顶部汇集,这时石油位于上部,而处在中间、下部的则是水。具有这种构造的岩层就像一个大脸盆,把汇集的石油保存起来,成为储藏石油的大“仓库”,在地质学上叫做“储油构造”,这才有真正的开采价值。
⑵ 如何止住海底石油泄漏
海底石油在开采的时候一般都有都有很多级的BOP即防喷器来预防石油的泄漏,但是一旦发生了泄漏做好的办法应该是直接封堵井口,这样可以快速有效的减少石油对海洋的污染。但是这也是很难办到的,时间花费也很长,因为海上平台到海底井口的距离还是有那么远的,特别是深海钻井。
⑶ 《烈火英雄》根据大连“7·16”石油管线爆炸事件改编,当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最后查出爆炸原因了吗
事故起因: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输油管线爆炸。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共同发布《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爆炸经过:
2010年7月15日,利比里亚籍 30 万吨油轮在大连新港卸载 15.3 万吨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因为原油的硫化氢含量较高,在输油管道上进行注入脱硫化剂的操作。加注过程中,输油管道内压力高,导致加注软管多处出现超压鼓泡、连接处脱落,造成脱硫化剂泄漏。
加注完成后,现场人员用消防泵房内的消防水冲洗脱硫剂管道,0.1 吨冲洗液通过加剂口进入输油管道。3 分钟后,输油管道突然爆炸,大量原油泄漏,储罐阀门、泵房阀门和电力系统损坏,储蓄罐阀门无法关闭,原油顺着地下管道流淌,火线长达 3000 米,流淌火面积 6 万平方米。事后统计,原油泄漏 9 万吨,污染海面 50 平方公里。
(3)海底石油管为什么破裂扩展阅读:
2010年7月16日晚,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一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连夜紧急赶到事故现场,指挥灭火救援工作。辽宁省和大连市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全省力量全力开展扑救工作。
从这起重大事故初步调查来看,是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可以预见的是,肇事船只不仅无法应对巨额的赔偿,更没有能力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办法,是建立油污基金,这些基金主要由石油公司出资成立;同时推行海洋污染责任保险,鼓励石油运输企业到保险公司投保。我国目前的污染责任险从2007年开始试点,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油污责任险迄今仍无多大发展。
⑷ 海洋上石油泄漏会造成什么后果
可能引起食物链发生破坏,如使海鸟不可正常进食。人类无法吃鱼,补充维生系。
⑸ 海底天然气管道破裂,墨西哥湾水面燃起大火,此事故是否造成了海洋污染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海水面积仍然占据大部分占据地球总面积的71%我们居住的陆地只占据小部分的29%所以海洋仍然是我们要主要探索资源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随着我们对海洋的了解海洋污染也是逐渐的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洋生态系统非常的稳定,但是一旦遭到巨大的破坏,它的恢复时间也是非常的长,甚至恢复不过来海洋,如果产生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如果人类间接地使用了这些生物那么会妨碍人类健康的发展损坏,其实就是他爆炸之后产生的废渣会形成固体废物海洋,既不能分解他也不能利用他。该天然气管道炸裂造成的影响,会导致其相邻海域天气或者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变。我们毋庸置疑的就是这片海域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会找到大片的死亡。
⑹ 石油船在海上泄露,为什么会有很大的危害
美国超级油轮“阿莫科·卡迪兹号”在法国布列塔尼搁浅,船上22万吨原油倾流大海,污染海滩160余千米。那么,为什么海上石油污染危害巨大呢?
海面被石油污染,上述危害会很快发生。不仅如此,它还会长期影响污染海域,严重的可延续数十年。海面大面积的浮油,将降低表层海水阳光的接受量,从而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数量减少。这样,以之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也相应减少,整个海洋生态平衡被破坏,严重影响渔业和养殖业。另外,石油中的有害物质会长期潴留于海洋动物体内,如人吃了这些海产品,将损害人类健康。
可见,石油污染确实危害巨大。但当前一些产油国因运输和贮存屡出问题,致使流入海洋的石油数量大、次数多,例如海上油井溢油、运油船舶遇难、船舶和油轮洗舱的含油污水、沿海炼油厂和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等,都将带来大面积的海洋石油污染。
⑺ 海底石油泄漏会造成哪些危害
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进入了食物链,从低等的藻类、到高等哺乳动物,无一能幸免。成批海鸟被困在油污中,它们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或死亡。此外油污将沾粘在其毛皮上,使其无法承受本身的重量,因而溺毙。已被油污污染的海豹皮毛将无法存储氧气,就是去保暖作用,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试图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后终于精疲力竭,挣扎着沉入海底。海象和鲸等大型海洋动物,也面临同样厄运。此外潜在的损害更进一步扩展到事件发生地的生态系统中,存活下来的生物在受到冲击后的数年中,受毒物的影响也将遗传至数种生物的后代。 最后就是污染环境,尤其是海滩,石油染上后将极难去除。未及时清理的石油残余将会随着洋流运动漂浮到其他的海域,污染不容小觑。
⑻ 海上石油平台为什么能爆炸火势在海上会蔓延吗
油气泄露,你看到墨西哥湾里的那个了么?那个也是爆炸,爆炸的概念不是你想象到的那个一炸毛都没了,周围是海水,但是你应该见过汽油在水上燃烧吧!固定平台油气运输靠海底管道,移动平台是靠运输船,有储罐,有燃油舱,都是易燃的玩意!
⑼ 美国南加州海岸发生重大石油泄漏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加州南海岸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从目前的事故调查来看的话,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就是因为铺设在海底的石油管道,因为年久失修,目前发生了破裂。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导致差不多50万升的原油泄漏到海洋当中,所以当地的海洋管理部门以及联邦警卫队对这件事情非常的重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事故发生的一些原因。
第三,如何看来这一次的原油泄漏
这一次的原油泄露,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石油开发公司想要节省成本,在长时间以来没有更换石油传送的通道,同时也没有进行日常的巡检,如果这些都做得的话,那么就不会发生如此低等级的事故。而且这已经是本地区第二次发生如此严重的石油泄漏,到目前为止,在洛杉矶南部地区也可以检测到石油泄漏的东西。
⑽ 海底管道是怎么回事
海底管道是通过密闭的管道在海底连续地输送大量油(气)的管道,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最快捷、最安全和经济可靠的海上油气运输方式。
海底管道按输送介质可划分为海底输油管道、海底输气管道、海底油气混输管道和海底输水管道等,从结构上看可划分为双重保温管道和单层管道。
优点:海底管道的优点是可以连续输送,几乎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会因海上储油设施容量限制或穿梭油轮的接运不及时而迫使油田减产或停产。故输油效率高,运油能力大。另外海底管道铺设工期短,投产快,管理方便和操作费用低。
缺点:管道处于海底,多数又需要埋设于海底土中一定深度,检查和维修困难,某些处于潮差或波浪破碎带的管段(尤其是立管),受风浪、潮流、冰凌等影响较大,有时可能被海中漂浮物和船舶撞击或抛锚遭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