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韩国石油产量多少万吨
扩展阅读
安徽特产品哪个好 2025-01-16 17:00:20
石油化工dcc是什么岗位 2025-01-16 16:47:14
产品调色一般多少钱一单 2025-01-16 16:11:47

韩国石油产量多少万吨

发布时间: 2022-02-28 04:41:44

A. 韩国的主要工业是什么

韩国主要工业有汽车、造船、钢铁、电子、石化等。

1、汽车产业,韩国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005年至2015年汽车产量连续11年排行全球第5,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有现代起亚集团、通用大宇汽车公司、双龙汽车公司和雷诺三星汽车公司四家。

2、造船产业,1999年,韩国接收造船订量首次超过日本,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主要承揽大型集装箱船、LNG船、海洋工程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设备。

3、钢铁产业,2007年韩国浦项公司钢铁产量达到 3278万吨,世界排名第4位,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的用户提供二千六百多万吨钢铁产品。

4、电子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将电子工业的生产重点从民用电子产品转向附加值高的工业用电子产品,三星公司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

5、石化工业,韩国石油化学工业所需原油全部依赖进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丽川为韩国最大的石化工业中心,其次是蔚山、台山。除满足韩国国内产业需求外,还对外出口。

(1)韩国石油产量多少万吨扩展阅读

大韩民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创造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并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6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同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始国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

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产业产量均进入世界前10名。大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大企业集团有三星、现代汽车、SK、LG等。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经济明显下滑。韩国政府迅速采取包括大规模财政刺激等一系列政策,金融市场全面回暖,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率先走出谷底的国家。

B. 朝鲜石油一年的产量是多少

朝鲜石油全部依赖进口,本国没有石油。

C. 近两年各国原油产量排名

大部分数据基于2008年6月的世界概况[1]。注意石油产量指钻井作业每天生产的原油产量。这不应和石油供应量混淆,石油供应量通常是指市场供应的多种类型的石油产品和非石油产品(像天然气和生物乙醇)。
尽管中国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但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需求国,国内产量仍不足。中国海外寻油的路途依然艰辛。

国土资源部网站昨日引述相关数据称,2009年中国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四大原油生产国,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5.4%。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9年中国原油产量约为1.894亿吨。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量排名为:俄罗斯以4.96亿吨位居第一,随后为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中石化(600028,股吧)集团一位内部管理层表示,俄罗斯石油产量霸主地位在十年内将很难改变,因为它基数太大,但今后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幅会很小,“俄罗斯与中国一样,不少油田已老化。”

对沙特来说,能有这么高产量主要归功于海外市场开拓,该国大部分原油对外出口,去年1到11月沙特向中国就出口了3700万吨,同比上升12%,2010年对华出口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而中国能在去年超过伊朗挤入前四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伊朗产量下降了4.3%,尽管中国相比2008年产量也递减了0.4%,但降幅要小于伊朗。伊朗去年原油产量为1.86亿吨,比中国少了300万吨,排第五。第六至第十分别是墨西哥、加拿大、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不过,中国1.89亿吨的产量相比巨大的需求还差了一半以上。

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计算中国石油(601857,股吧)需求量的简单方式是把产量和进口原油量相加。”按上述方法本报记者测算发现,去年中国石油需求量达3.93亿吨(全国原油产量1.8949亿吨,进口原油量2.0379亿吨),也就是说中国本土只生产了48%左右的原油,其他都要来自海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内去年实际原油产量增幅也低于需求增幅。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上述专家告诉记者,“这三四年间原油产量增量都徘徊在1.8亿吨到1.9亿吨之间,年增幅是1%到2%。现在还很难说2015年是否可能达到2亿吨。”而自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增幅每年约5%以上。对此,中石化集团内部一位管理层说,中国去年有1360万辆的汽车销量,除去少量报废车,等于每年新增2000多万吨原油需求,“这相当于原油需求增加5%。”

中石化上述管理层强调,5年内中国原油产量想要超过美国(2.67亿吨)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原油产量属于稳产,而不是大幅增产,能保证在1.8亿吨以上已很不容易,“2009年估计中石油会在原有1亿吨产量基础上略微下降,中石化2008年产量为4100万吨,去年约小幅增加3%到5%;中海油增幅更大些,可能是10%,但它基数太小。”中海油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华2月3日曾预计,公司2009年可实现净产量为2.26亿~2.28亿桶油(约合3100万吨)。

即便是经济周期上升阶段,中国国内原油生产增量也极为有限,中石油就是一个例子:2006到2008年,中石油只是以100万吨/年的增幅实现着“小步慢走”。

中石化上述管理层表示,国内每年新增原油需求基本都通过海外进口解决。去年中石化获得了瑞士油企Addax的全部股权,可一次性增加700万吨石油资源,预计2009年中石化总海外权益产量达1200万吨;中石油现有海外石油权益产量为3050万吨。

D. 世界石油产量多少

科技进步不断增强了人类获取石油的本领。在过去一百多年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中,全球石油产量实现了3次跨越式增长。如图1-2所示,第一次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世界石油产量从1亿吨增长到2亿吨,这一时期地震反射波法、内燃机钻机和牙轮钻头等技术被广泛应用;第二次是在60—70年代,世界石油产量由10亿吨跨越到20亿吨,这主要得益于板块构造、注水采油、喷射钻井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出现;第三次是在9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产量稳定在30亿吨以上,期间盆地模拟、水平钻井、三维地震勘探,以及三次采油技术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上述事实中,我们不难看出,每次石油产量的跨越式增长都是一批重大石油科技理论和技术突破的结果。

近代石油工业从1859年德雷克井的发现开始,随后以较大规模开发得以推进,但由于钻井、油藏、开采、运输等技术约束,尤其是消费对象并没有大规模扩大,因此,到1920年产量不到1亿吨。随着石油消费的大大推广及技术的进步,石油产量快速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产生了两次石油危机,各国对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石油的形势出现了质疑,石油枯竭论使80年代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随着石油的进一步发现,石油枯竭论弱化了,一直到目前的接近40亿吨产量并持续维持。

图1-4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产量

E. 世界第一石油大国

世界主要国家石油估算探明储量和产量排名如下:

排序 国家地区 石油储量(万吨)
1 沙特阿拉伯 3553424.66
2 加拿大 2450589.04
3 伊 朗 1723287.67
4 伊拉克 1575342.47
5 科威特 1321917.81
6 阿布扎比 1263013.70
7 委内瑞拉 1065753.42
8 俄罗斯 821917.81
9 利比亚 493150.68
10 尼日尔爾利亚 342465.75

排序 国家地区 石油产量(万吨)
1 沙特阿拉伯 42150
2 俄罗斯 41080
3 美 国 28625
4 伊 朗 18650
5 中 国 17075
6 墨西哥 16825
7 挪 威 15175
8 加拿大 11100
9 尼日尔爾利亚 10600
10 英 国 10475

F. 二战前哪个国家是石油主产国

无论二战前后,首当其冲的都是美国。
美国1930年的石油产量就达12311.7万吨(同期苏联的石油产量为1850万吨),到了1940年,美国石油产量为20591万吨,1941年的石油产量为19235万吨,绝对是世界第一!

其次是苏联。
苏联1941年石油产量为3300万吨,1942年的石油产量为2200万吨,排第二。但苏联当时的炼油能力略有不足。

再次是英国。
数据暂缺,但来源多为其殖民地开采。

G. 世界石油储量最多的十大国家分别是哪些

1、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在最近几年探明了储存石油量为2960亿桶,成为了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最多的国家。但在石油出口上仍旧无法与沙特阿拉伯比较。

2、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储存,其国家90%的经济来自于出口石油燃料。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存量为2650亿桶,是世界上石油储存量最高的国家。

3、

伊朗

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伊朗开采出的石油一部分国内销售,同时一部分进行出口,而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1325亿桶。

4、

伊拉克

伊拉克的经济体制以石油出口为主,但也有一定的农牧业,伊拉克的石油已探明的储藏量为1150亿桶。

5、

科威特

科威特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气作为国民的经济支柱,而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990亿桶。

6、

阿联酋

阿联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出口大国,而阿联酋的已探明石油储存量为978亿桶。

7、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丰富石油、天然气、矿产、稀有金属等资源,而俄罗斯的已探明石油储存量为723亿桶。

8、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拥有较多的石油储存量,还拥有大量的矿石资源,其中铀矿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储存量为396亿桶。

9、

利比亚

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原油资源,其中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为391亿桶,利比亚原油产量达到160万桶/日,国内消费约25万桶/日,净出口约120万桶/日。

10、

尼日尔爾利亚

尼日尔爾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生产国,尼日尔爾利亚已经探明的石油储存量达到了353亿桶。

(7)韩国石油产量多少万吨扩展阅读: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着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H. 资源问题--全球一天要消耗多少升汽油

简单分析下 有七大原因
原因一:石油枯竭论
从2002年起,油价开始有往上走的趋势。“物以稀为贵”,这似乎被普遍认为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石油到底什么时候枯竭呢?这个问题的议论历来就有。首先,石油的埋藏量和可开采年数因研究数据来源而异。2007年11月末,石油矿业联盟发布了预告“世界上能够生产的石油将在68年后枯竭”;而日本社团法人石油学会的有贺正夫则认为,“在来型(传统燃料)原油还有60年可开采,而算上非在来型(新型燃料)的oil sand(含原油的砂岩)和oil shell(含原油的堆积岩)等,还能用上200多年。”其次,石油埋藏量在历经年月后也会有增加的情况。有数据表明,2007年全世界已经探明的石油量大概为1.15亿桶,这比前两年的估计数字增长了10%。
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离现实还有多远,今年国际油价在短期内飙至每桶133美元,这引发了新一轮能源恐慌,不少国家纷纷囤油,从根本上进一步推高了油价。
原因二:供需失衡论
据报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万桶(每7桶合一吨)。其中,美国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它之后,依次为日本、中国、俄国、德国与韩国。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应依赖于110多座大油田,而这些大油田均经历了五六十年开采过程,基本走过了其“生命周期”的“壮年”阶段,步入了稳产和衰减阶段。在国际油气投资顾问徐小杰眼中,石油的供需关系是基本面的问题,他认为这也是“基本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决定因素”。
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很多,长期以来,世界石油产量增长十分缓慢,石油供应设施又十分脆弱,且鲜有特大型新油田发现。此外,在油气上游领域投资不足、产能递减或增长滞后、供应源衰减等,也是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
原因三:美元贬值论
除了资源缺稀外,人为炒作也致使油价在近期飙涨。其中,美元贬值论是最热门的一个因素。
美国跟欧佩克有协议,用美元作为石油的结算货币。为保证产油国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在美元大幅度贬值的今天,只有不断地推高油价,这样做是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和利益的。
在国际油价冲破110美元时,花旗集团能源分析师蒂姆·埃文斯就说,油价飙升与供需结构无关,而是由于美元贬值及通胀压力增大。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交易以美元计算,持有其他强势货币的投资者买入原油期货造成油价上涨。
石油输出国组织轮值主席沙基卜·哈利勒也表示赞同。他同样认为国际油价飞涨与石油供求无关,是美元贬值和市场投机炒作造成的。美元持续贬值为国际投机热钱纷纷进入原油和黄金期货市场进行炒作提供了机会,从而导致油价和黄金价格不断攀高。
原因四:投机炒作论
华尔街策略公司高级分析师康尼·特纳指出,市场投机炒作才是推动油价飙升的根本原因,而各种短期消息只不过是炒作油价的一个由头而已。由于资金的介入,市场会把任何可能导致油价上涨的消息放大,例如今天油价上涨的原因有可能是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意外下降,明天则有可能是地缘政治问题。他的这一说法不无道理。据报道,自今年年初以来,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上涨了近40%,仅5月份纽约市场油价涨幅就达到17%。5月16日纽约油价127美元,虽为当日价格,交易的却是7月石油期货。这与1月2日油价“破百”的是2月的石油一样,“期货”这样的投资形式显然已对油价造成巨大影响。
美国一民主党参议员称,投机力量行为在期货市场上极其放纵,期货市场日成交量已超过实际需求的20多倍。这也是投机者翻炒期货的有力证据之一。
原因五:季节规律论
有环境学家认为,夏季是用油高峰期,北半球逐步进入夏季,生产、生活用油都将进入增长时期。每年的5月到11月为美国的飓风多发季节,一旦有飓风到来的消息都将影响油价上涨,这已成为一个定势。专家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近期油价的飙涨有所影响。
原因六:地缘政治论
科威特前副石油大臣奥恩日前发表言论表示,世界主要产油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是推动近来国际市场油价大幅飙升的主要原因。奥恩在接受科威特通讯社采访时说,伊拉克、伊朗和尼日尔爾利亚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这种局面刺激了油价上涨。
石油资源储量分布极为不平衡,目前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中东地区国家石油储量占到全球总储量的60%以上,而亚太地区石油储量则不足2%。从历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的情况来看,高油价将进一步加重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如1978年的两伊战争和1990的海湾战争,其根本目标依然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地缘政治不稳定,越是迫使各方哄抬油价。
原因七:长短阴谋论
此外,西方学界出现了一种阴谋论,也成为了对油价高涨的一种解释。据分析,阴谋论有两种,一个是长期阴谋论,一个是短期阴谋论。长期阴谋论是指美国石油巨头实际上已经有很成熟的能源替代技术,量产后该技术也十分廉价。事实上,当油价在50美元一桶的时候,该技术就可以完成产业化了,但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美国石油巨头并不着急推出新技术。
短期阴谋论就是指美国总统布什本人就是美国石油集团推出来的宠儿,布什为了“报恩”,因此美国政府有意推动油价上涨。该论点分析师认为,到目前为止,石油并没有出现绝对的短缺,但油价却成倍上涨,这与近年来很奇怪的“美国现象”有关:在石油价格高涨的时候,美国政府一定扩大石油储备,石油价格低的时候却出售储备。而且,在石油价格高涨之时,美国石油公司封存了一些油井,这些逆向操作都指向了布什政府

I.  亚洲主要国家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安全战略

日本、韩国是亚太地区油气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两国的油气严重依赖进口。其能源安全政策着重于得到安全可靠的石油供应,并通过立法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印尼油气资源丰富,是东南亚重要的产油国之一。因此,印尼的油气开发政策着重与外国进行油气合作勘探、开发项目,通过与外国公司的产品分成合同及工作合同垄断性地管理石油开发项目。

一、日本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油气安全战略

1.日本的油气的产量和储量

日本是一个工业发达而油气资源极端匮乏的经济大国,其所消费的石油的99.7%都要依赖进口。其国内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截止到2002年为801.4万吨,与截止到2001的剩余探明储量799万吨相比增长了0.25%。日本2002年的石油产量为60.0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产量65.5万吨减少了8.40%。

日本也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很贫乏的国家,1999年底,日本仅有几个小气田,1976~1999年日本年产天然气22亿~26亿立方米,2002年为24.02亿立方米。日本2003年1月1日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396.44亿立方米,与2002年同期的估计探明储量相比增加了0.99%。日本2002年的产量为24.02亿立方米,比2001年的24.38亿立方米减少了1.46%。

2.日本油气贸易

日本是世界上第四大能源消费国,第二大能源进口国(仅次于美国),石油进口位居世界第二。日本缺乏足够的国内能源来源,必须大量地依靠进口能源,该国约80%的一次能源依靠进口。日本的石油资源在海外,市场在国内。2000年进口石油2.64亿吨,进口天然气725亿立方米。

日本天然气进口量在逐年增加(见表7-2)。日本是岛国,没有从国外进口管道天然气的管道条件。日本进口天然气主要是液化天然气,其中,1998年液化天然气贸易量为661亿立方米。日本天然气主要进口来源:印度尼西亚占39%,马来西亚占20%,澳大利亚占16%,文莱占10%,阿联酋占10%。

表7-2日本天然气进口量(单位: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日本通产省。

1999年日本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于中东,共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85.0%,其中阿联酋占26.4%,沙特阿拉伯占22.1%,伊朗占9.8%,卡塔尔占7.0%,印尼和科威特各占5.9%,阿曼占5.1%。另外,从中国进口的石油占日本石油总进口量的4.7%。

3.日本的油气消费

(1)日本的经济增长与油气消费

日本经济在不断地增长,虽然从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陷入困境,但其年增长率大约达1.3%,对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仍然在不断地增长。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见表7-3。

表7-3日本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资料来源:日本通产省。

(2)日本油气的消费量

日本的天然气和石油消费量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在不断地增长。其1988年以来的石油消费量,见表7-4。

表7-4日本1988年以来的石油消费量(单位:万吨)

(据《能源政策研究》,2000.4)

日本的天然气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长。1995年其消费量为624.98亿立方米,1996年的消费量为676.79亿立方米,增长率为8.28%,1997年的消费量为664.1亿立方米,比1996年下降了1.88%,1998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为692.6亿立方米,比1997年的消费量增加了4.29%。

(3)日本油气消费结构

日本是第二大经济强国,由于原来的石油消耗非常大,对外依赖进口的程度非常高,如果发生石油危机,日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会受到极大的危害,因此日本近年来不断努力降低其石油耗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的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1997年为52.8%,1999年为51.1%,预计2010年将达到50.1%~47.7%。天然气所占比重1997年为10.7%,1999年为13.2%,预计2010年将达到12.7%~14%。

4.油气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日本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国,其国内能源资源极为贫乏,油气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而其石油消费的99.6%靠进口,其中又有77.3%的石油来自中东地区,这就意味着日本比别的国家更容易受到石油问题的冲击。因此,日本积极采取各项步骤进行石油储备工作,从1975年日本就开始大量进行战略石油储备工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规定石油输入者、石油的炼制者都有储备石油的义务。到80年代初,日本的总储备量已相当于其121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水平;到1992年日本的石油储备总量为8000万吨,占年消费量的28%,相当于其140天的石油消费需要;到1995年日本国家和民间石油储备总量相当于157天的消费量。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储备国。

日本的石油储备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其石油储备法进行的国家储备,另一部分是民间储备。国家储备又分为两种,即国家直接修建的储备基地和国家向民间租借的储备基地;民间储备则分为由民间石油企业进行的石油储备和由进口液化石油气(LPG)的部门进行的储备。其储备体系见图7-1。

图7-1日本石油储备体系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日本国家石油储备的主要对象是原油。到目前为止,日本在不同的地区规划建造了10个国家储备基地。到1995年3月,日本民间石油储备大约为4540万立方米,政府石油储备大约为4500万立方米,总储备量相当于157天的消费水平。

日本石油储备动用机制和机构为:日本石油公团以石油公团法,按通产省的命令,负责储备的动用。原则上,政府储备是“最后措施”,在动用政府储备前,业界民间储备必须先投放市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动用政府储备:

(1)达成了利用政府储备作为联合应急对策的协议。

(2)政府在考虑石油供应中断的性质后认为有必要动用储备。

日本战略石油储备的资金来源是:政府储备的资金是由日本石油公团(70%),炼油厂及地方政府;而民间储备是由各炼油厂、营销商及进口商。

1999年7月,日本石油政策委员会(通产省的咨询机构)建议通产省考虑在供应中断的早期阶段就动用政府储备,并将储备量增加到与其他IEA的重要成员国可比的水平,即增加3140万桶。

20世纪60年代日本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证稳定的石油供应。后来,第一次能源危机迫使日本将其能源来源多样化,因此,政策目标调整为保持多种能源的稳定供应(见表7-5),而不只是石油的供应,扩大核能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使用,减少石油进口,在建筑部门和运输部门实行严格的旨在提高能源效率的新措施,解除对油气部门和电力部门的管制,总之,日本能源安全政策的基本要素有:

A.促进海外石油开发,更好地利用潜在的国内能源资源;

B.发展非石油能源替代品,尤其是核能和液化天然气(LNG);

C.石油供应来源的多元化并保持与能源生产国的友好关系;

D.促进新能源技术的保护和商业化;

E.制定能源紧急管理程序,建立石油储备,应付可能的石油供应中断;

F.加强区域合作。

表7-5日本能源安全指标(1973~2010财年)(%)

注:日本财年是从每年的4月1日到下一年的3月底(据赵志凌,2001)

为支持在海外勘查的日本石油公司,1967年,日本成立了一家国有公司(日本石油公团,JNOC)。日本石油公团已扶持了300多个海外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查项目。最初目标是要把日本公司在海外生产的石油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30%,然而,目前仅达到15%。日本石油公团的另一种职能是建立政府的原油储备。日本石油公团耗巨资建立了10个储备基地,目前日本石油公团管理的储备石油相当于78天的消费量。若加上私人石油公司的储备,则日本能抵挡连续6个月的石油供应中断。日本石油公团这类组织的正常运作依靠各种形式能源税的收入,因此,日本的能源价格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中是最高的。

从区域角度看,日本与近邻国家,尤其是东亚各国面临共同的能源安全问题。健全的区域能源体系有利于日本。系统的安排,如区域性石油采买和储备体系,能强化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抵御能力并确保石油供应既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又维持合理的价格。此外能源安全的传统概念也被赋予更多的含义。1980年中曾根首相政策研究小组首次在报告中使用了能源安全这一概念。此后,环境安全又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工作领域,以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该目标,日本极力创设和资助许多研究项目。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区域合作领域:

A.能源政策、需求预测和供应战略方面的信息共享;

B.双边或多边储备的石油储备及储备释放机制;

C.定期联合审查应急措施;

D.合作研究限制需求措施,如税收、能源保护和提高效率等;

E.区域液化天然气贸易和开发;

F.联合开发可再生能源;

G.通过外交手段和国防战略保护国际海运线;

H.环境合作,如跨国界空气污染问题。

1996年7月,在日本财政支持下,亚太能源研究中心(APERC)在东京成立。该中心推动了APEC成员国对各种能源环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如APERC调查了各APEC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的成本和效益。之后促使日本研究人员提出如下建议:日本倡议建立“亚洲战略石油储备”,以抵抗石油供应中断。

在区域合作问题上,日本一直在财政上做出了许多努力,并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活动包括:在保护与有效利用能源方面与中国联合实施的合作项目;与中国和韩国举行的三方环境部长会议;东亚酸雨监测网络系统;APEC环境技术交流虚拟中心(APEC-VC);以及2000年11月与澳大利亚、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共同组织的“亚洲核能合作论坛”。

日本石油公团过去不管是否真正发现了石油,都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这种对石油勘查的补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日本获得未来预期的一定石油储量,为日本长期的石油供应提供储量保障,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没有动力寻求高的回报。结果是,长期以来大量的投资项目和贷款担保,使日本石油公团积累了许多坏账(1万亿日元以上)。据媒体报道,从日本石油公团接受补贴基金的266家公司中,有154家公司已经破产,剩下的112家中,仅有13家没有亏损。财务管理的不善最终导致了丑闻,迫使石油公团董事长下台。为弥补亏损,日本通产省要求石油公团清算盈利项目以抵消坏账。

此外,2000年2月,石油公团子公司(日本阿拉伯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的钻探权未获延期。对日本寻求海外石油投资的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通产省重新考虑了未来的政策,将逐渐减少对石油公司石油开发支出的财政支持,公团对私人石油公司的资助也将更加慎重。(赵志凌,国际经济动态参考)

二、韩国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和油气安全战略

1.韩国的油气产储量、贸易及情况

韩国也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国内几乎没有什么油气储量,各种能源消费中的97%依赖进口,其75%以上的石油进口于中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量迅速上升,1962年为1040万吨油当量,1995年达到了1.5亿吨油当量,增长了近14倍,1999年则达到了1.82亿吨油当量。1998年韩国的石油消费量为9930万吨,1998年韩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为156亿立方米。在1999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韩国的石油消费占消费量的56.3%,天然气的消费占9.3%。

近10年,韩国能源消费平均年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二者分别为10.3%和8.7%,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增长速度更高,其中天然气的消费平均每年增长达22%,居亚洲各国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的首位。

1998年韩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143亿立方米。

2.韩国的油气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1979年韩国石油开发公司(PEDCO)法(1999年1月1日更名为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规定建立政府石油储备系统,1991年修订,1993年实施的石油经营法规定了私人公司的储备义务。韩国1999年9月底的储备规模为7580万桶,相当于37天的需求量。2001年9月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储备达到了1.51亿桶,相当于韩国74.5天的供应。

韩国的储备机构有政府储备(韩国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规划、储备场所的建设,储备油购买、维护及动用)和民间储备(主要是石油精炼厂,石油进口商和销售商)。

在紧急状态下,韩国国家石油公司负责储备的动用。可以在以下情况下动用战略储备:

1)严重的及长期供应中断的情况下,根据政府命令动用储备;

2)短期供应中断情况下,应精炼厂和进口商的要求可动用储备。储备的动用主要按照国家石油公司与精炼商或进口商的租借合同进行。

韩国石油的政府储备主要由国家出资(主要来源于能源税的专门账户),民间储备由企业出资。

1999年7月8日,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石油储备终端(在丽水),储备能力为3000万桶。这一终端的完工标志着KNOC应急储备计划的二期工程完工。KNOC目前的储备能力为9500万桶,相当于51天的消费量。韩国政府正在进行储备计划的三期工程,预期2004年完工。届时KNOC的储备能力将达1.62亿桶,相当于84天的消费量。若加上私人公司的储备,则可满足IEA90天消费量储备的规模。

1999年6月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与KNOC签订协议,租借韩国的两个上述石油储备终端(包括刚完工的丽水终端),出于商业性目的在韩国储备800万桶的北海石油。Statoil向韩国政府承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KNOC有权优先动用这些储备油,价格可以比国际市场低5美元/桶。

为确保能源安全,韩国积极推行能源多元化政策。

三、印度尼西亚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及油气安全战略

1.印度尼西亚的油气产量和储量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截止到2002年底为止为6.85亿吨,与2001年底的6.82亿吨相比增加了0.44%。印度尼西亚截止到2002年底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2.62万亿立方米,与截止到2001年底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2.62亿吨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印度尼西亚2002年的石油产量为5600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石油产量6071万吨相比减少了7.76%。2002年的天然气产量为590.34亿立方米,比2001年减少了8.39%。

2.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贸易和油气消费

印度尼西亚自从1996年以来,其石油消费量都超过了4200万吨,1997年达到了4600万吨,1998年达到了4370万吨。

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商品量为635亿立方米,而其1999年的天然气商品量为660亿立方米(估计值)。1998年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量为364亿立方米,而其1999年的出口量为388亿立方米(估计值)。

3.印度尼西亚的油气储运和油气安全政策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面积191.9平方公里,人口21370万(2000年预计数),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东南亚重要产油国之一。印度尼西亚1999年底探明的石油储量为4980百万桶,原油产量为128.8万桶/日,油气管理部门是PER-TAMINA国家石油公司。

1954年印度尼西亚宪法规定,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归国家控制。1967年的矿业法将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为三类:

a类:战略性矿产;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煤、锡等。

b类:重要矿产;包括金、银、铅、锌、铜等矿产。

c类:未包括在a类和b类的矿产,如非金属矿产。

对a类和b类矿产的矿业活动由矿业能源部代表国家行使管理和控制权,c类矿产是由矿产所在地的省政府来管理。

根据1945年印度尼西亚的宪法和1967年矿业法的宗旨,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其他各方只可以根据由矿业能源部代表国家颁发的采矿授权书(针对战略性矿产和重要矿产而言),或由有关的省政府颁发的区域采矿许可证(针对C类矿产)进行矿业活动。

采矿授权书和区域采矿许可证只可授予印度尼西亚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本国私人企业、集体企业和印度尼西亚公民。

尽管采矿授权书和区域采矿许可证只可授予印度尼西亚的团体和个人,但外国公司有大量的机会参与印度尼西亚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自1967年以来,印度尼西亚政府一直在促进外商投资活动,根据外国资本投资法(1967年),外国公司可以在与政府签订“工作合同”的基础上,获得矿产开发的专有权。就石油工业和天然气而言,一家私人公司(通常称之为“石油承包人”)必须按照所谓的产量分成合同(PSC)的规定签订一个合同。石油勘探也采取PSC方式,外国公司必须同国有石油公司(PERTAMINA)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的规定,外国公司得到28.85%的石油产量,印度尼西亚政府得到71.15%的石油产量。对于公司所得的28.85%的产量,承包公司必须支付48%的所得税,外国公司实际到手的收益只能是石油产量的15%。外国公司负担的所得税是由油气分成合同决定的。

印度尼西亚政府要求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建立储备,其目前储备的规模相当于34天的国内消费量(其中17天用于国内销售,12天用于供应炼油厂,5天供港口船只)。印度尼西亚的储备机构为印度尼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其资金来源为国家石油公司的周转储备。

4.印度尼西亚鼓励外商投资的立法变化和油气开发新政策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进入印度尼西亚从事油气资源勘查活动,印度尼西亚政府制定了优惠的措施。主要是:外资要想从事勘查活动,可以直接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工作合同,也可以与印度尼西亚勘探权人建立联合风险企业,然后再签订工作合同。但外商一般选择与印度尼西亚政府签订合同的方式进入,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外资取得开发其发现的矿床的权利。工作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政府规定,并且不受未来立法变化的影响。它赋予经营公司独占权利进行矿产勘查,开采发现的矿床,精炼、存储和运输采掘出的全部矿产,在印度尼西亚境内推销、出售或处置生产的矿产品。经营公司必须是在印度尼西亚注册的有限印度尼西亚责任公司。工作合同具有优先权,对土地所有者的补偿和安置程序比较简单。工作合同有效期可长达30年,并可以延续。1994年6月印度尼西亚发布一项新的政府规定,大幅度放宽对外资的限制,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特许权。即允许在新成立的印度尼西亚公司中外资股权达到100%,而以前最高不能超过80%,并且取消了以前规定的最低投资需要125万美元的要求(张莓,2001)。在石油开发方面,印度尼西亚的最新政策是(张新安,2001):

1)PERTAMINA通过与外国公司的产品分成合同及工作合同垄断性地管理石油开发项目;

2)1988年以来产品分成合同修改了4次,针对前缘地区开发,提供专门优惠;

3)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之后,重新审视了总体石油政策,国会正在讨论新的油气法。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目前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战略储备已达成34天的国内消费量。

在天然气领域,印度尼西亚天然气勘查开发和利用的新政策是:

1)计划扩大天然气用量以替代国内石油消费,减缓石油出口能力下降的速度;

2)为鼓励天然气开发,计划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取消石油产品补贴,修建国内天然气管线网(苏门答腊-Batam-新加坡;苏门答腊-西爪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