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战是什么
扩展阅读
uc怎么没资源了 2025-01-20 11:55:50
重庆岩盐资源怎么样 2025-01-20 11:53:46

石油战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3-07 15:01:33

Ⅰ 关于石油的战争

阿拉伯战争 就是上世纪初的殖民战争 涉及到沙俄 英国 德国的角逐
二战 欧洲的北非战争 其实是想迂回通过埃及 攻打中东 摧毁英国石油基地
德国进占 罗马尼亚 也是为了石油
德国攻打斯大林格勒 也是为了格鲁吉亚那一代的油藏
日本开战直接原因是美国石油封锁 南下战略主要是因为 印度尼西亚的 石油资源

第三次中东战争 虽然是因为苏伊士运河 根本还是西方受到运河被封锁石油运输的威胁
再进一点 两伊战争 为了幼发拉底河和河边的石油资源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美国欺负伊拉克

Ⅱ 什么是石油战争

海湾战争 两伊战争 石油是工业的命脉 工业是战争的支柱

Ⅲ 石油战争的介绍

《石油战争》是作者多年专注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研究的成果。《石油战争》一书中描绘了国际金融集团、石油寡头以及主要西方国家围绕石油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的生动场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间看似简单、内为深奥的内在联系,解析了石油危机、不结盟运动、马岛战争、核不扩散条约、德国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为我们展现了围绕石油而进行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历史。

Ⅳ 美国发动石油战争的原因

霸权主义

美国军事强国

实验武器

震慑作用 给我们国家 俄罗斯 等国家看的

还有他们国家石油需求大控制石油

战略支点,自古中亚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伊拉克可以和阿富汗连成一片,东制中国北扼俄罗斯,又可以成为打击伊朗的前哨战。
战略价值不是钱可以衡量的,而且石油不是简单的经济资源,简直就是世界命脉,可以说美国已经掐住了全世界的脖子。
还有所谓“战争成本”。战争经费都流入大军火商的手里了,大财团并没吃亏,美国人民吃亏了。
还有,炸弹库存是需要巨额保养费的,而且是会过期的。嘿嘿。

Ⅳ 《战争与文明》石油会战是什么

那个年代有各种会战,就是举全国之力来发一个项目或建设一个工程。60年代初,最有名的就是大庆石油会战。

Ⅵ 石油战争

本书是作者多年专注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研究的成果。书中描绘了国际金融集团、石油寡头以及主要西方国家围绕石油展开的地缘政治斗争的生动场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间看似简单、宴为深奥的内在联系,解析了石油 危机、不结盟运动、马岛战争、核不扩散条约、德国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为我们展现了围绕石油而进行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历史。 作者: (德)恩道尔着,赵刚等译

Ⅶ 20世纪石油战争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Ⅷ 石油与战争的关系怎样

石油在现代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规模机械化战争的出现,使石油逐渐成为现代战争中海陆空各种武器装备的动力源、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军需物资。
更为重要的是,石油的不可再生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所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又不断引发因争夺和控制石油而爆发的战争。
当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取代了马匹和以煤为燃料的火车机车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使石油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在战争初期,挑起战争的德国人还没有意识到石油的威力。他们以为德意志帝国丰富的钢铁和煤、先进的铁路运输系统、强壮的骏马和机灵而勇敢的军人,足以在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内燃机驱动的舰艇在战场上出现后,石油资源将对战争的胜负起决定性作用。德军获得罗马尼亚和巴库油田的行动失败后,国内的石油储备几乎耗尽,这是德国最终投降的重要原因。
石油也是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关键因素。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其攫取东印度石油资源的战略意图不受美国威胁。希特勒入侵苏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夺取高加索的油田。战争后期德国和日本的燃料库都已耗尽,而美国在石油方面的优势则是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正如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将军在惨遭失败后所领会的:“在现代战争中,如果没有枪和子弹,再勇敢的士兵也难免战败而死。可是,在现代机械化运动战中,即使你有了勇敢的士兵,也有了足够的枪和子弹,如果你没有现代机械化交通工具,你仍然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对于那些既有勇敢的士兵,足够的枪和子弹,又拥有现代机械化交通工具的军队来说,汽油燃料则是取胜之关键。如果没有汽油燃料,那些现代机械化交通工具将不再是取胜的必需工具,而将是导致失败的一堆废铁。”
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后,围绕石油控制权而进行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海湾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石油而导致国际关系复杂化,国与国交恶,甚至引发流血冲突或战争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就与石油有关。日本对美国的过高石油依赖(近80%)严重遏制了日本称霸东亚的野心,因此决意侵占东南亚以获得石油、橡胶等重要战略资源。1941年7月,日本出兵占领印支南部后,罗斯福总统立即召见日驻美大使,提出严重警告,“如果日本企图用武力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那么结果将出现一个特别严重的形势”。8月1日,日美谈判失败后,美下令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给日本致命一击,迫使日本加速战争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的历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之战、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两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也都与石油密切相关。石油已成为当代国际纷争、国家间冲突的主要诱因之一。
为了解析战争背后的石油动因,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硝烟散去的海湾战争。美国东部时间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仅用三个小时就占领了科威特。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下令立刻采取行动。此后的几个月里,美国为打一场大规模的海湾战争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周密准备。巴格达时间1991年1月17日凌晨2点40分,美国趁伊拉克人民沉睡之机,以“多国部队”的名义对伊拉克进行“沙漠风暴”行动,规模空前的空中打击开始。
在战争爆发前美国、伊拉克两军对峙的五个多月里,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和平解决伊、科争端而奔走斡旋,伊拉克政府也曾公开表示愿意和平解决,但布什政府为何对所有这些和平意愿一概置之不理,坚持发起这场大规模战争呢?
难道真如美国政府所言是为了“解放科威特”?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布什政府的真实动机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满足本国石油需求,保持和加强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霸主地位。
《波士顿环球报》1990年11月15日刊文说:“乔治·布什进退两难。他想让美国人民相信,他要在波斯湾反击侵略,因为这个地区对我们至关重要。但是他不愿回答为什么这个地区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说:“答案是石油。”当时的民主党政策顾问特德·迪克声称:“如果海湾生产海鸟粪,我们决不会向那里调兵遣将。”
可见,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石油动机不言而喻。此外,海湾战争还帮美国实现了在军事上重新控制海湾地区这一战略要地,挽救了美国的军火工业。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小布什先后发动的两场反恐战争也明显带有石油色彩。美国通过“阿富汗自由行动”实现了进军中亚的世纪梦想,通过“伊拉克自由行动”实现了对中东心脏——伊拉克的占领。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不惜违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决意开战,战争损失巨大。国际权威专家认为,布什提出的消灭国际恐怖主义、防止武器扩散等借口都站不住脚,美国打击伊拉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中东石油,并使伊拉克成为中东的一个民主“样板”,最终有利于布什“大中东计划”的实施。通过控制这一战略资源还可以达到遏制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发展的目的,从而保证其单极霸权地位。控制伊拉克之后,美国还加强了对沙特阿拉伯以及OPEC的影响,同时以武器核查为名对伊朗进行控制和制裁。
美国罕布什尔学院和平与世界安全研究所教授迈克尔·克莱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的能源政策日益军事化,而美军正逐渐转变为在全球执行保护石油任务的军队。
在为争夺石油而开战的同时,战争自身消耗石油的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现代战争中,无论是大规模的战争,还是局部地区的武装冲突,都要依托于充足的石油供应,否则,飞机不能上天,坦克不能发动。下面的一组统计数据就足以看出现代军事行动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在1918年10月的汽油最高消耗量为每天48.5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1945年在欧洲战区的每日汽油消耗量为14577吨,苏军在战争期间消耗的石油总量高达1600万吨。
而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一艘航空母舰的动力系统每小时就需要供应16.7吨燃油,战列舰每小时耗油约6.8吨,而整个美军部队每天消耗燃料油达58700吨以上,42天的海湾战争的燃油消耗总量则不少于230万吨。
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国防方面的石油消耗也是巨大的。
有关资料披露,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用油品需求量为每天48.7万桶,每年约合330万吨,原苏联为每天31.5万桶,每年约合214万吨,同时还需要保持6478万吨的库存量。
可见,现代国防安全是建立在稳定的石油供应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了石油安全,军事安全就无从谈起。而围绕石油的争夺,更是基于各国对国家安全的深远考虑和设计。
法国着名人士波仓哲曾经说过:“石油是地球之血,石油也是战争制胜之血。”只要人们还没有研究和开发出能够真正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石油仍将是各国政治较量、军事比拼的一个核心内容。

Ⅸ 石油战略

我想以后应该会往核能发展,毕竟核能能量高,但其污染却相当严重。
能源是不可少的,世界都在争夺能源,我想中央应该有大量的能量储存,难不成我们中央的长官大人们都是吃白米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