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植物一部分变成化石一部分变成石油
石油的成因,主要是动物吧。要形成石油,必须有圈闭,可以理解成一个锅,没有锅盖和没有锅同样不行。
② 植物能产生石油吗
在寻找新能源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欣喜地发现了可再生的“石油植物”,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它的蕴藏量丰富,可以迅速生长,是可再生的种植能源,用“植物石油”代替传统的石油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英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对已发现的40多种“石油植物”进行品种选育和品质优化工作,并准备尽快实现商业化生产。法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国也正在开展“石油植物”的研究和应用。目前,甚至有一些科学家在培育产油量较高的转基因植物。
美国一个名叫卡尔文的科学家在巴西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橡胶树,只要在这棵树的树干上钻个小洞,就可接到“柴油”,因而又称之为“柴油树”。澳大利亚有一种古巴树,每棵每年可获得约25升燃料油,且这种油可直接用于柴油机。美洲香槐草是产于美国的一种杂草,它生长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每公顷土地可以收获约1600升燃料油。
一些藻类现在也是产油热点。这些“油藻”生长繁殖迅速,范围大,燃料油产量也高。如在淡水中生存的一种丛粒藻,它们简直就是产油机,能够直接排出液态燃油。另外,那些目前尚未发现有明显经济价值的藻类,也可以用它们来做沼气原料,而那些含糖量大的藻类则可以用来生产醇类作为燃料。
③ 石油是什么变成的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④ 石油是由许多的什么及动植物的有机体所变成的
所有的动植物埋藏在地下到底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和埋藏条件有关。 如果埋藏深度比较浅,微生物多,很快会被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最终基本上被完全分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如果沉积速度快并且沉积环境比较干旱(陆相沉积),压力很快增加,温度升高,有机物数量减少,则最有可能的是生物有机体内的有机物被二氧化硅胶体置换,成为化石。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植物体形成煤炭,动物和低等生物在浅水沉积环境中成为石油。
⑤ 煤是植物变成的,那石油是什么变成的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⑥ 动植物死后的遗体经过数百万年后真的会变成石油吗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当中,我们一直认为石油和煤炭都是动植物的遗体变成的,甚至是经过几千几万年的演变,那么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从上个世纪就宣扬的石油枯竭论现在还没有枯竭,要有多少动植物遗体才能形成石油,石油到底是什么?
假如动植物尸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变成石油,最大的转化率也就是一斤尸体转变成一斤石油,那可想而知当时的动植物该有多密集?不真是名副其实的人山人海了吗?这种情况可能吗?
⑦ 动植物变成石油和煤的过程叫什么
实际上,石油、煤产生的原因里,“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都是有的,
并且学术界也不排斥“无机成因说”这种说法,
⑧ 植物是怎样产生“石油”的
随着现代机械化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的大幅度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石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多,全球将面临着石油能源危机。为此,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把探索“石油”植物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卡尔文,已在加州南部培育出了续随子柴油林。续随子是一种生长在半干旱地区的多年生灌木,也称美洲香槐。最近,又成功地从这种植物中分离出了“石油”。目前正在美国西部4万平方英里的地区推广种植,如果按每英亩产10桶油计算,一年就可提供2.56亿桶“石油”。
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研究所,在我国华南发现了一种柴油树,也叫油楠。它属苏木科。主要生长在我国海南岛和菲律宾等。它树高30米左右,树干直径粗的达1米以上。当油楠长到12—15米高时,就能产“油”。一棵大树每次可采集到3—4公斤“石油”,这种“石油”可以直接用来点灯。
澳大利亚专家从野草中也找到了两种“石油”植物——按叶藤和半角瓜。这两种多年生植物,生长很快,每周可长高30厘米,一年可收割多次,而且含“石油”量也相当高,每公顷可出65桶“石油”。
菲律宾发现了银合欢树,也是一种能产“石油”的植物,他们已种植了18万亩,估计到2000年能提供植物原油100万桶。
在庞大植物世界里,“石油”植物到底有多少?仍然是个谜。据巴西报道,他们的一个能源专家组,用两年的时间,对巴西高原热带丛林中的植物进行了广泛地考察研究,共发现了700种藤本植物能分泌出白色的乳汁,这种乳汁,只要通过简单的分离加工,就可获得柴油或高级汽油。科学家分析,在不久的将来,“石油”植物将会成为新能源开发的热门,尤其是种类繁多的藤本植物,它含“油”量高,生长速度快,而且在温暖地带可以周年采收。
⑨ 绿色植物变为煤、石油是什么过程
化学过程
。因为物质里面的分子结构已经改变了。
⑩ 煤是史前植物变的,那石油是史前动物变的吗
煤和石油是人类生产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前者被比作工业的粮食,后者则被比作工业的血液。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它们的主要成分都为有机物,这意味着它们最初都应该是由早期地球生命演变而来。那么,煤和石油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呢?
(2)生物成油理论
由于科学家在石油中发现过很多生命的迹象,所以更多科学家支持生物成油理论。研究表明,石油最初的来源为细菌、藻类和浮游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沉入海底和湖底,它们的遗体被泥土覆盖,形成泥质沉积物。
由于泥质沉积物会被更多的泥沙所掩埋,这会导致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加,泥质沉积物开始转变为岩石。生物的遗体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慢慢地演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和天然气向上迁移到沉积岩盆地中,并被困在其中,形成油田和气田。地球上的每一个油田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一样,也没有两个油田包含完全相同的液体。
不像煤炭的形成需要特殊条件那样,石油的形成只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要数千万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石油是可再生能源。只是由于人类开采和使用石油的速度大于石油形成的速度,所以石油也会面临枯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