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为什么没有停产
扩展阅读
种棉花的成本是怎么定的 2025-02-14 04:30:26

石油为什么没有停产

发布时间: 2023-08-03 09:42:14

1. 每年开采这么多石油,石油为什么一直没有枯竭

能源危机,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等问题是如今人类绕不开的问题。在这么多的环境问题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这个问题就是:石油枯竭。在坊间,一种流传着一些说法,大意就是石油大概会在未来的多少年内用完,或者多少年后石油会枯竭。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时间版本。那石油真的会枯竭吗?

“石油枯竭”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这要从我们上世纪50年代说起。“石油枯竭”的说法就是在那个时候兴起的。在当时有个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专家,他的名字叫做:马里恩·金·哈伯特(Marion King Hubbert)。他长年研究相关领域,提出了一个石油峰值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他绘制出了一张图,这张图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全球石油的年产量。通过他的研究,他得出这应该是一个“钟形曲线”。


基于上述的这些原因,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是不可能开采完石油,石油在人类灭绝之前也不可能会枯竭。

2. 石油价格持续暴跌,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状态

石油价格暴跌,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油价暴跌的导火索不是疫情,反而是石油国们之间的博弈所导致的。最先是由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沙特阿拉伯率先发起,由于阿拉伯和俄罗斯在石油产量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导致阿拉伯首先开始价格战,由于石油的价格和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是有必然联系的,而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又使得各国经济停滞不前,很多石油工厂不得不停产,导致航线暂停,所以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大大减少,这就使得石油价格开始猛跌,如果经济不能复苏,那么石油价格也要很难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其次疫情严重也是影响石油价格很严重的一个因素。由于疫情的恶化就使得国家开始实行封国处理,以及要求人们居家隔离,这些居民连门都出不了,又怎么会去开车呢?所以不开车就不会消耗石油。石油价格下跌起码会造成2~3年的影响,并且这不仅只影响石油开采商,还会影响上下游企业都产生巨大的亏损。

3. 石油过剩为什么不减产

首页新闻
OPEC为啥不减产?美国43年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腾讯财经2018-12-07 13:34
周五凌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净出口量为21.1万桶/日,自1973年来首次成为净出口国,全球油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同日,OPEC+会议结束,没有宣布减产决定。
据周五(12月7日)凌晨公布的数据,美国上周原油与成品油出口超过进口,为纪录中的首次。同日,OPEC与盟友的会议结束,没有宣布减产决定。OPEC面临油价下跌的处境,部分是因为美国产量大增打破了全球供应平衡。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当周,美国的净出口量为21.1万桶/日,为1973年EIA开始公布该数据以来首次成为净出口国。原油出口跃升至320万桶/日以上,创下纪录最高周度纪录。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休斯顿ION Energy的顾问Kyle Cooper 甚至还半开玩笑地表示:“所以美国什么时候要派代表参加OPEC会议?这(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确实令人吃惊,但我确实认为未来几年这种情况会越来越频繁。”
美国历史上一直是原油进口大国,部分是因为持续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而在2015年末,时任总统奥巴马取消了这一禁令。自从美国页岩革命加快钻探和开采后,美国整体石油产量提升至117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
由于美国、沙特和俄罗斯产量上升,引发供应再次过剩的担忧,美国原油价格自10月触及近76美元的四年高位后,已经下跌近三分之一。
这种情况使沙特牵头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面临两难境地,OPEC希望通过减产来维持较高的油价,但也不愿被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趁机夺走更多市场份额。OPEC周四在维也纳的会议延期,目标是在周五与俄罗斯达成减产协议。
华盛顿Hedgeye分析师Joe McMonigle表示:“EIA似乎有一种在OPEC维也纳开会期间送出坏消息的习惯。以前通常就是美国产量激增的数字,但这一次确实非同小可,数据破天荒地显示原油净出口为21.1万桶/日。”
EIA称,美国2019年原油产量平均料超过120万桶/每日,比2016年增加逾300万桶/日。上周美国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净出口为420万桶/日。
不过,由于单周数据波动性较大,这一突然变化可能仅为暂时现象。休士顿Lipow Oil Associates总裁Andrew Lipow表示,他对此数据不感到意外,因为冬季向来是国内汽油需求放缓的淡季。
更多精彩内容进入 [财经频道]

4. 石油开采一旦开始,就必须一直进行,不能临时停止一段时间吗

当然可以停止。
只不过石油的开采、加工、运输需要大量人力,同时石油开采可以带动其它工业行业,形成工业区。停止一段时间会导致大量人员无工可做,产生其它社会问题。

5. 为何有科学家提出石油并不会枯竭,他们有什么依据

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准确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很多人已经开始传石油枯竭是天大的谎言,是利益集团在操纵,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为时过早。如果目前真有那么确定石油可再生的话,不管哪个国家都会偷偷加大生产力度好好捞一把,省的以后掉价了。

你可能会认为,说不定是各个国家已经都知道了石油可再生,但都达成了统一并且缓慢的生产,以防止石油掉价?但是纵观当今的世界,在各种利益冲突面前,很难保持这样的一致性。难免会有一些国家出来搅局的。所以石油可再生并没有达成共识。

下面就说下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现在的争议在哪?


但是在有机形成说中,也存在一些疑点,包括上文中说的一个疑点,随着开采深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在地球深处貌似存在石油和天然气的补给源,但是并不是很清楚石油的渗入是来自地球深处还是周围的含油层。所以这个疑点也被经常用来支持石油可再生的说法。还有就是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确实还在无生命的其他星球上发现类似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物质,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确实。不然早就推翻有机说了。

所以两个学说都不完整,都存在能被人挑出来的瑕疵。但是现在就急着说石油可再生简直就是在胡扯,就算最后证明的石油可以在地球的深处通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形成,并缓慢地往上渗透,但是这个碳循环也是相当缓慢的,不是说我们人类抽多少就能往上立马往上渗多少,毕竟这是一个自发的碳循环过程,并不是机器在地球内部合成。

6. 原油价格这么低,中石油、中石化为什么还在加足马力生产原油

这主要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业的职能不光是为了盈利, 还有一项重要职责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目前,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已经很高了。2010年以来,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波动上升,从53.7%上升到2019年的70.8%。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增长9.5%,至1016万桶/日;中国原油进口金额为2413.19亿美元,同比增长0.4%。大量的原油进口不仅要耗费巨额的外汇储备,更重要的是主动权掌握在别人的手,一旦产油国、运输线路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对我们的能源安全影响将是致命的,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国家安全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面对这样的形势,即便原油价格这么低,中石油、中石化又怎么能不加足马力生产呢!



中石油,中石化,必须大力生产,石油是战略物资,如果让人卡脖子,那就厉害了,石油生产是一个复杂工程,不是说停就停。

石油马上就要降价了,关贸总协定生效后,外国的石油产品马上就能进入国内,化工燃油一定降价

与国际接轨,引进外国油企,打破垄断。中国油企要精简机构,轻装上阵。

原油是个江湖,一旦脱离这个江湖,可能就没有你的位置了!

这就必须要提到原油的市场份额问题了。我们知道各个产油国产油的油品质量和规格都不一样,有低硫、中硫和高硫等各种规格。而石油进口国将会根据这些油品的相应规格,来进行生产设备的匹配。这种一旦匹配完毕,通常情况下不会进行变更,因为变更需要较大的成本。所以,除非原油进口国供给不上,否则一般消费国就不会对进口国进行改变。

因为一旦失去了市场份额,要想再拿回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原油产量的惯性作用,需要时间缓冲,市场上才有感觉!

原油产量确实正在减少——只是减少的速度还不够快,因为原油市场像一个惯性很大的庞然大物,存在滞后效应。就像一列正常运转的火车,当火车头感受到前方危险信号想停下来时,后面的车厢仍然具有向前冲的惯性,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

原油贸易的基础设施本身有一个缓慢的惯性。管道中的原油可能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意味着 3 月中旬购买的石油可能仍需要在 4 月中旬达到。

原油价格越低,越需要资金的补充;石油生产者不愿意在急需现金的时候减产。

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对于一家从长远考虑的石油公司来说,亏损着经营油气井运转可能是正确的经济决策。非常之期要有非常之举,只要原油价格大于零,一口正常运转的油气井仍然会带来一些现金流。因为石油公司还有人员费用、资产折旧、租赁费用等固定成本,这些东西哪怕没有任何收入他们也必须承担。从这几个角度考虑的话,即使他们整体上亏损,保持良好的运行也可能比完全关停没有任何收入更好。简而言之,许多公司认为还没有达到他们关闭油气井的价格。

原油价格的未来寄予愿望,期待价格反弹。只要不死,总会有希望。

许多石油公司仍对未来寄予厚望,哪怕未来是多么的不确定。虽然石油行业最糟糕的时期似乎即将到来,但需求和价格最终仍有望反弹。人们的生活总要恢复,世界生产和贸易仍要进行。甚至一些乐观的分析师预测,目前石油公司的停产和产能缩减,实际上可能推动油价未来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井一旦关停,重新开启的费用更加巨大。

油气井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打开和关闭的电灯开关。一口已经关停的油气井,可能很难重新打开。此外,如果一口正常运转的油井被关闭,然后石油公司决定重新运转,你将不得不在油井上投入更多资金,才能使其产量达到原来的同一水平。而且,除了关闭油气井本身之外还有其他复杂因素要考虑,比如原来和客户签订的法律合同如何处理。

企业的性质也决定的原油的产量,是否减产或增产。

比如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企业是国有企业,政府可以通过下达行政命令实现减产。但是美国的石油生产企业都是私营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利益,所以政府很难通过行政手段直接下达减产额度。行政的减产和市场化的减产,达成减产的时间周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油价这么低了,为什么各产油国不立刻减产的另外一个原因。

他们亏损?你也信!

石油是国家的血脉,和粮食一样都是战略物资,必须要储存。

垄断经营,享受到了权利带来的宏利。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垄断就是原罪!这是根子里的病,治不好的。

因为马上涨价了!多卖点

国外原油白送给他们,他们也要自己生产一些原油,不然怎样为“亏损”找理由呢。

7. 为什么石油这么多年仍然没被采完

因为地球底层之下存在着许多生物的尸体,在慢慢经过地底高温高压的磨练后,石油会沉积在岩石当中。这些石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海上石油。因为海洋里面的生物是可以降解沉积岩的,这样石油就产生了。


不过随着人类的大量开采,石油资源变得很少,然后开采费用又很昂贵,许多人就不愿意再去开采石油了。石油的形成一般需要耗费很久,每次我们可能开采出来一些,再过了几万年,那个地方还会有石油形成。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着石油形成的物质,那么石油就会慢慢形成的。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石油形成的时间要比人的寿命长上好几十倍,它慢慢形成,因此,即便是人类一直在开采掘石油,只要石油的原材料存在,它就不会消失。因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石油依然会再次出现。

8. 石油在什么时候会没有

早在10年前,国际上曾有能源专家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40年。然而仅从目前的情况看,40年的预测期限显然要突破。 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碳氢化合物,在化学上属烃类。烃类家族从只有一个碳原子的甲烷到几十个碳原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再加上它们的衍生物、聚合物、混合物,形成了各种形态的多种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碳原子的增多、分子的增大,形成天然气—常规原油—稠(重)油—沥青的系列,而我们所称的石油资源包括上述的烃在自然界各种形态的赋存。 作为油气工业,为了获得盈利,只能开发在已有技术条件下能流入开发井井筒而易被集中采出的部分油气,即常规油气。这种高度富集的可流动油气是烃资源中的“稀有珍品”,它是现代石油工业150年来的主要开采对象。 人类已探明并利用的常规油气仅是烃类蕴藏巨大冰山的一个尖角,还有许多类型的油气赋存,人们已经知道了它们的存在和可利用性,但用现有的技术难以进行有经济效益的开发,它们被称为非常规油气。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常规油气的下限也逐渐降低,一部分非常规油气已经被开发,如油气量少而且单井的产量很低的低渗、特低渗油气,在世界上多数国家因它开采成本高仍属非常规之列,而在我国大部分都因能够经济性开采被列入常规油气。 除了致密储层油和油页岩以外,人们最熟悉的非常规油就是重油和沥青砂岩油田(主要是已形成的油田被氧化破坏、轻质组分挥发后剩下的残留物)。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初步评估表明,世界沥青和重油储量约为已探明常规石油储量的2到3倍。 在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重油总储量超过1200亿吨。如今,人们用乳化的方法加工成“奥里乳油”,已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燃料和炼化的原料品种。沥青砂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西部并延伸到美国西北部,仅已探明并部分投入开发的阿萨巴斯卡和格绕斯蒙特两个沥青砂油田,石油储量就达1647亿吨,超过全球常规石油的剩余可采储量。 非常规气的数量(油当量值)要大于非常规石油。以致密储层气而言,美国上世纪80年代测算的其致密砂岩气资源量达15万亿—16万亿立方米。在北美西部的一些大盆地的深埋部分含有大量的“深盆气”。初步评价西加拿大盆地和美国的大绿河盆地分别有49万亿立方米和8.2万亿立方米的深盆气可采资源。煤层不仅在地质历史上生成过大量的气,形成世界上重要的常规气田,而且它本身也含有大量的吸附气,这就是煤层气。对全球埋深小于2000米的煤层测评结果,认为其资源量达240万亿立方米,为全球常规气剩余可采储量的2倍。 尽管非常规油气藏量巨大,但有一点不应回避的是,按照传统的理论,地球上的石油资源终将会在不太远的期限内枯竭。因为根据广泛认同的传统理论,石油是几百万年前地球上曾生存过的动植物遗骸,通过地质变化以及地下的压力和热力,在地下岩石中生成的可燃性矿产,即有机生成学说的”化石石油“,主要根据是几乎所有的油田都是在沉积岩中发现的。尽管沉积岩在地表分布面积高达75%,但在岩石圈中只占岩石总量的5%。就此而言,经过100多年的开采,石油资源在不太远期限内枯竭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 然而新的发现又向石油枯竭之说发起了挑战,认为地球上的石油采之不尽。这一认识的起因是最近在距离越南海岸线不远的“白虎湾”海域作业的石油公司,所获得的石油不是来自沉积岩,而是坚硬的花岗岩。 从“白虎湾”花岗岩岩层中开采出了石油,似乎从某种程度上对有机生成学说的”化石石油“是个否定,因为“白虎湾”花岗岩岩层中没有任何生物化石,这就意味着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在地球上找到的石油资源要比目前预测的多得多。150多来年,虽然石油枯竭一次次地成为人们的话题,而储量却不断地上升,似乎像神话中的“聚宝盆”一样,任你向外拿,而盆中 “宝贝”不见少,反而有所增加。

9. 原油产能过剩为什么不暂停生产

从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上讲,如果谁率先停产,那就意味着他就让出了一块销售市场,或者说率先丢掉了一块客户市场,你丢掉的客户,别的原油商人就会立即占领这个市场和客户(残酷的市场竞争!),将来你再想抢回来丢掉的客户与市场那就很艰难了。所以,权衡利弊,许多的原油生产者宁可咬牙忍受短时间赔钱,也不愿意彻底丢掉一部分市场和客户。因此,大家都在喊叫减产停产,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导致原油产量不能大幅度降低,价格维持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