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煤炭和石油是什么关系煤炭行业前景如何
煤炭行业是一个以开采埋藏在地下的矿资源为主的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流程性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以资源开采为主,以多种经营为辅的企业。由于我国对煤炭开实行业的管理体制变化、市场经济、行业特殊的经济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影响。
近年来,受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节能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质量的提高、生活用能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国内煤炭消费量从1997年以来,呈缓慢下滑趋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显示:我国煤炭1997年消费量为13.1亿t,1998年为12亿t,到1999年下降到11亿t左右,从2000年起呈平稳趋势。
2013年,国内煤炭产能不断释放,进口煤也步步紧逼,国内煤炭企业在内外双层夹击下,一时“兵败如山倒”。同时,2013年,雾霾成为全国热议的话题。雾霾形成的原因,除了汽车尾气和老天爷不太给力之外,燃煤也受到了指责。2014年,煤炭市场在供应过剩的状况下,将有增无减,煤炭价格也难以回升。
煤炭行业的发展将取决于: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和煤炭行业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以及企业的IT技术管理。
B. 为什么石油储量少于煤炭
鱼类、水藻、微生物必须以植物为食,而根据食物链中的能量转递上一级生物量的10%会传到下一级。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鱼类、水藻、微生物的量只有植物量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生成石油、煤时石油的量理论上只有煤地十分之一。再加上由于鱼类、水藻、微生物都可以自由移动,当遇到危险时可以主观的避开,因此被大规模的掩埋的概率远低于不能自由移动的植物。所以实际上被掩埋于地下生产石油的鱼类、水藻、微生物等远远低于生成煤的植物的十分之一。
C. 地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煤炭、石油、天然气
地球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煤炭.石油.天然气?那现在我们就逐一系列个个解答。首讲煤是怎么样形成,煤是古时代植物遗体堆积层埋在地下后,经过长时期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据研究,所有的植物遗体,只要具备成煤的条件,都可以转化成煤。不过,低等植物形成的煤,分布范围小,厚度薄,很少被人利用。那些分布广,规模大,分布广泛的煤,都是高级植物遗体(主要是古时代的蕨类.松柏类以及一些被子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类型。由前面的叙述可知,根据成气的主要作用因素,可进一步将有机成因气分为生物成因气(包括成岩气)和热解气;后者是有机成因气的主体,还可根据成气有机质类型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将成油有机质(lⅡ型干酪根)形成与石油相伴生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而将Ⅲ型干酪根和成煤有机质在成煤变质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气。
这就将天然气划分为四种基本的成因类型,即生物成因气,油型气,煤型气和无机成因气!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所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三样东西都是我们国家重要战略物资,我们应切加重点保护,让我们的国家能畅通无阻自由运行到达胜利的彼岸!
D. 煤炭作为一种能源物资为什么在战略地位上不及石油
1 石油提炼的汽油及柴油可以直接驱动发动机,而煤炭必须经过气化或者液化才能用于发动机,而气化或液化的费用很高;
2 单位重量的煤炭发热量比同单位重量的石油发热量低得多;
3 煤炭运输比石油运输复杂得多;
4 煤炭的珩生产品比石油要少得多;
5 煤炭的开采投资比石油开采投资高得多。
E. 比较煤和石油
石油的大热量是9000~11000大卡每千克,标准煤发热量是7000大卡每千克,所以一吨石油的发热量大约相当于1.5吨标准煤。
煤炭价格相对于原油,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强的趋势。每吨价格,煤炭从原油的五分之一,逐渐上升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F. 如今可用能源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它们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对于人类来说,现在我们可以用的资源一般都是石油和煤。而煤和石油这两种资源的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我们会发现煤的形成过程与石油的形成过程是完全不同的。从本质上说煤的形成过程以石油的形成过程最大的不同在于煤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石油的过程仅仅是一些动物的残骸进行沉积而导致石油的产生。
煤的形成过程和石油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
G. 煤和石油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石油主要由水中低等生物(包括浮游植物(藻类)和浮游动物)经过地球化学、生物化学、热变质等作用后形成的;煤炭则主要是由陆生高等植物经过煤化作用形成的。从本质上讲,两者的“母质”都是生物有机质,可以称为“同源”。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7)煤比石油多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出煤中三大类基本有机成分镜质组(主要源于植物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隋质组(植物组织经过丝碳化作用形成的富碳成分)和壳质组(植物的孢子、花粉、角质层、木栓质体、基质镜质体等构成的富氢成分)。
存在于树皮之中的高等植物的木栓质体和主要由高等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形成的腐殖质,在温度和压力尚不太高的条件(石油地质学上称之为“低熟阶段”)下,便可以形成石油和天然气,这是地层中主要的产油气阶段。
存在于煤中的一些组分则要在温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加的条件下才可能生成石油。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煤确实形成了石油,在煤块内部的裂纹和孔孔洞洞中,可以看到许多发出强烈荧光的物质,这是煤在排出轻质组分液态烃以后残留下的重质沥青。
这种现象证明煤不仅生成了石油,而且还排出了煤层之外。多年的石油地质学与煤岩学研究表明,如果煤中的木栓质体含量达3%以上,就可以成为具有生油能力的油源岩。
煤生成石油以后,重质部分往往会因煤中孑L孔洞所产生的强大吸附力而被滞存在煤内,轻质部分则相对较容易被排出,所以由煤或含煤地层所形成的石油大多是高品位的轻质油。
然而,由于煤的吸附性较强,而且煤中大量存在微孔隙,使得煤中生成的石油比在岩石中生成的石油更难排出,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范围内有难以计数的煤矿,却较少有煤成油田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在新疆吐鲁番一哈密盆地找到的新疆第三大油田——吐哈油田就是一个含煤地层生成石油和形成油藏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