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才能使被石油污染的海面重新变得干净
放细菌,因为细菌吃石油,最sb的就是用抽水机~
Ⅱ 怎样防治石油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绝大部分来自人类活动,其中以船舶运输、海上油气开采,以及沿岸工业排污为主,由于石油产地与消费地分布不均,因此,世界年产石油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油船在海上运输的,这就给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带来了油污染的威胁,特别是油轮相撞、海洋油田泄漏等突发性石油污染,更是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1991年的海湾战争造成的输油管溢油,使200多万只海鸥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在劫难逃,一些珍贵的鱼种已经灭绝,美丽丰饶的波斯湾变成了一片死海,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难以挽回的。
海上溢油不仅破坏海洋环境,而且还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因此,一旦出现溢油事故,一方面要尽可能缩小污染区域,另一方面要迅速消除和回收海面上的浮油,处理溢油的一般方法,是用围油栅将浮油围住后,一边用浮油回收器进行回收,一边喷洒消油剂,使原油尽快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小油粒。
为防止溢油污染海洋,我国也建立了自己的监测体系,开发配备了相应的围油栅、撇油器、收油袋等防污染的设备,科研人员还绘制了海洋环境石油敏感图,并建立了溢油漂移数值模型、数据库和溢油漂移软件,一旦发生溢油事件,有关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了解溢油海域的污染情况,及溢油的运行轨迹。
海上油气生产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含油污水,含油污水是从油层开采出来的混合物,经脱水后剩下的污水,这些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排入大海,其中所含油类就会对海洋生物及鱼类造成严重影响。
渤海城北油田是我国建造的第一个固定式海上采油平台,它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是通过隔油、浮选和过滤三个过程完成的,污水在通过斜板隔油器后,大部分原油被分离出来,再经过浮选器,使小油珠变成大油珠,被收油器收走,最后再经过过滤,使污水中的含油量低于每升30毫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再排到大海中。
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任重而道远,只有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真正的还大海于蔚蓝。
Ⅲ 水土体石油污染治理现状及防治对策
5.3.1石油部门目前治理现状
据统计从1964年油田成立到1998年底,油田累计环保投资总额为9.6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中环保设施为96349万元,1998年环保投资为11095万元。1998年环保投资中,用于废水治理的8747万元,用于废气治理的1182万元,用于固体废弃物治理的86万元,用于噪声治理的20万元,其他1060万元。
1.油田工业废水处理情况
工业废水目前的处理情况主要着眼于提高达标排放率、减少废水污染物中石油类含量和提高油田采出水回注率等几项措施。根据最新资料:
1998年油田排放工业废水2753.32万t,达标排放量为2070.93万t,达标排放率为75.22%;油田1999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727.04万t,达标排放量为2030.37万t,达标排放率为74.45%。
1998年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物中石油类为414.52t;油田1999年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物中石油类为288.36t;预计2000年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物中石油类为162t,石油类可比1998年消减252.52万t。油田废水中石油类的产生量约为540万t/a,回收率约为70%(回收量约为378万t/a)。
由于油田废水污染主要是由油田采出水外排造成的,目前对采出的外排水主要回注地层。1998年油田采出水达2.6亿t,92%以上回注,并且有六个采油厂回注率达100%。
2.落地原油的回收情况
胜利油田采油井场和其他工作现场都存在落地原油污染问题,每年进入环境的落地原油数量巨大,落地原油产生量约为6.12万t/a。
由于工艺和技术上的原因,不能完全杜绝落地油,为避免浪费和污染,目前主要采用井口设固定或活动贮存池定期回收来解决,各采油厂专门成立落地原油污油回收队负责回收,回收率在98%左右(回收量约为6万t/a),但仍有一部分残留地表,每年仍有0.12万t的落地原油因无法回收而留在环境中。
5.3.2水土体污染防治对策
1.水体污染防治对策
从油田污染源调查来看,在工业污水中按等标污染负荷比计,挥发酚是第一号污染物,其次是石油类、化学需氧量。从地面水实际监测,按等标污染负荷比来看,化学需氧量是第一位污染物,石油类是第二位污染物。在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中,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都列为主要控制污染物,为保证受纳污水河流中污染物在国家允许范围之内,提高以下污染物防治对策:
(1)油田主要排污口有19个,对地面水污染严重的污染源主要是采油污水,因此要加强采油污水处理管理,要严格按照污水处理设计流程、操作流程规范,严禁私自简化处理流程、违反操作,要加强监督检查,外排污水一定要达标排放。
(2)新建和改建污水处理站,一定要选用处理工艺先进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设备。
(3)积极推广不外排污水采油厂的经验,将污水处理合格后,全部回注地层,油田内部实行污水处理奖惩办法,并限定时间实现采油厂污水不外排。
(4)各污水处理站都要建立防渗、防溢污水暂存池,一旦发生事故后污水处理不合格时,污水可以暂时存放该池,再经过处理合格后回注或外排。
(5)加强钻井废弃泥浆、废水管理,使钻井泥浆和废水重复利用和回收。完钻后,将泥浆及井场其他污染物全部清到泥浆池,防止外溢,待泥浆干固后在其上面及周围种树绿化。
(6)加强作业废水处理管理、提高无污染作业率。油水井作业时,将含污水压进干线,作业完工后,将作业现场污油、污水及其他污染物一并清理到泥浆中,以减少作业时落到地面上的污染物。
(7)由于化学需氧量是河流中除了石油类外的另一主要污染物,而该污染物除了油田工业污水贡献外,其主要来源是地方企业,尤其是造纸厂、石油化工工业。化学需氧量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要想彻底改善水环境,还要必须对这些部门的污水进行处理和控制。
2.土体污染防治对策
(1)推行泥浆的回收利用:为使泥浆具有钻井工艺所要求的各种性能,需加入大量的无机和有机处理剂,一旦钻井完毕,这些化学药物处理剂也就随泥浆一起废弃于井场,这样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这些化学药品必然随地表水的运动,迁移扩散到周围地区,污染当地的环境,如果将这些泥浆收集起来,加以重复利用,不仅能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还大大减轻了污染。
(2)无毒害新型泥浆的利用,同样是减轻污染的有效措施。目前,泥浆中经常加入纯碱和烧碱,使泥浆的pH值达10~11,这些高碱性化学剂进入农田能改变土壤成分,使土壤碱性增加板结变硬;在钻深井时大量使用的铁铬盐,使含铬元素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消化道、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呼吸道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常常引起皮炎、皮肤溃疡、嗅觉缺失、甚至致癌。从1993年的统计情况来看,目前全油田钻井生产中铁铬盐的使用量仍然很大,这必然对本地区的人群造成很大危害,故新型无毒泥浆的使用已经是大势所趋。
(3)研究落地原油产生的原因,减少原油生产中落地原油数量,在钻井、油气集输和储运过程中,各种事故泄漏,设备、管线的跑冒滴漏的污油,及井场场地的落地原油积累起来也具有很大的数量,它们被排放到环境当中,对土壤、植物及人类造成危害。所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减少落地原油的数量,研究其回收以减少浪费,都是解决落地原油对环境污染的方法。
(4)对外排污水的无组织漫流的控制:无组织排放的污水主要产生于钻井过程中,包括柴油机冷却水、钻井废水和洗井水,对其进行控制可以限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以减弱其污染。
(5)及早进行落地原油的生物处理,据研究,很多细菌能有效地分解落地原油,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其污染,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Ⅳ 石油污染对海洋的影响是最大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海洋石油污染一旦发生,如能采取有效措施,损失就会小得多。一般来说,处理海洋石油污染,先要用“拦油栅”将浮油阻隔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然后,用各种物理方法把阻隔起来的石油尽量回收。对于剩下无法回收的部分再用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处理。
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探索,现已初步解决了一些课题。希腊科学家1996年开始研究的清除海上石油污染新技术,现在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在发生海洋油污事故后,清污船向污染海域喷洒珠状磁性化学物质。每颗珠状物质能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6倍的石油或汽油,并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飘浮在海面。这时,清污船便可轻而易举地用网将其捞起。由于使用的清污材料是磁性物质颗粒,对海洋环境和水质均没有影响,从而为清除海洋石油和汽油污染开辟了新途径。
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过程中,解决油水合一的问题最为关键。近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对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和技术创新。
德国一个科研小组,日前破译了一种能吞噬石油的单细胞细菌的基因,利用这种细菌可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这种细菌在没有油污的情况下虽能生存但不繁殖,一旦碰到油污,这种细菌就会急剧繁殖,快速吞噬油污。破译了这种单细胞细菌基因之后,有望在人工环境下让这种细菌繁殖,并把它们投放到海洋有石油污染的地方来清除污染。
Ⅳ 石油污染的治理
石油污染物种类 繁 多 ( 主 要 有 烷 烃 、 环 烷 烃 、 芳香烃和不饱和烯烃、 含 氧 化 合 物 、 含 硫 化 合 物 、 含氮化合物、 胶质和沥青 质 等 ), 性 质 复 杂 , 是 一 类污染范围广, 危害程度大的工业污染物 。 石油 中所含的稠环芳香烃对生物呈剧毒性, 能通过生物 富集和食物链的传递进一步加剧危害 。 石油成品 中的燃料油类会使人类产生麻醉、 窒息、 化学性肺 炎、 皮炎等, 如短期内吸入大量柴油雾滴可导致化学性肺炎。 由于石油对生物的毒性性质 , 长期以来石油类污染物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频繁, 针对广 州市各水源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污染状况及部分水源
已出现石油类污染的情况, 开发并储备相应的应急 处理技术以确保 2010 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市的供水 安全, 已成为当务之急。 絮凝沉淀是水污染常规的应急处理措施。
下面为石油污染的治理措施
1、常规絮凝沉淀工艺
在原水石油类物质超标3 倍及以下的情况, 可以有效去除石油类, 过滤出 水 达 到 《 生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GB 5749 -2006)
去 除 率 可 达 到 75% 。 但在原水石油类物质超标 4 倍及以上时, 过滤出水无法达标。
2、粉末活性炭吸 附+絮凝沉淀工艺
处理石油 类污染的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原水石油类超标近 10 倍的情况下, 仍可以有效的去除石油类物质, 使过滤出水达到标准, 去除率为 80% ~ 90%。
Ⅵ 如何解决海上的石油污染
方法一先把浮油围住
如果泄漏的石油量大,第一步是用漂浮围栏围住石油。这些漂浮围栏有些是充气的,有些是用比水轻的材料做的,一般都高出水面1米左右,有些就“坐”在波浪上,还有些会向水下伸展出1米的“裙子”。
方法二物理化学法
对于水面的浮油,可以使用“汲油船”让油水分离。有的汲油船把油水混合物吸进船上的罐子里,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再把水排到海里。还可以用类似海绵之类的东西把油吸到里面,这种东西用化纤可以做,也可以用头发之类的天然纤维。
为了获取石油,有时候可以在其中加上“凝油剂”。它可以让水中的石油从液体状态变成半固体状态,甚至像橡胶一样的固体状态。这种物体容易捞取,也可以避免石油向空气中挥发苯、甲醛、丙酮等物质。这种固化剂对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小。一些固化剂生产商宣称,这种固化石油可以被再利用生产沥青或者人造橡胶,甚至用作一种灰烬很少的燃料。
还有一种方法正相反,它不让石油固化,而是让它们和水更好地结合。“分散剂”打破石油完整的油膜,让它们在海水中分散成一个个的小油滴。
方法三采用“吃油菌”
现在利用细菌降解石油主要用在修复海上小规模溢油、陆地石油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如果是大规模的海上石油泄漏,一般都先用物理、化学方法收集泄漏石油,直到剩下一些很难收集的石油,再用微生物降解。
至于要多长时间才能把石油完全降解,和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比如环境的冷热,在阿拉斯加和赤道的分解速度肯定不一样。还和石油的成分有关,重油越多分解越困难,再有海水盐分比较高,营养物质比较少,分解也会比较困难。总的来说,肯定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分解完的。这个速度和细菌的生物量、活性、存活时间也有很大关系。
总之,人类对付石油污染有“十八般兵器”,哪一般都很难除尽石油,同时难免伤及自己,所以它们最好永远没有被使用的机会。
国际上都有哪些清除方法
海洋石油污染事件发生后,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清理石油泄漏的第一步是切断污染源,阻止浮油区继续扩大。在此次大连“7·16”油管爆炸事故处理中,消防员奋战20小时将油罐险情扑灭。随后辽宁海事局总共布置了约9000米的围油栏,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区域扩大。围油栏是一种漂浮型隔离装置,能够将泄漏的石油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的风、波浪和水流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围油栏的拦截效果。
第二步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毡吸附原油并回收处理等。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减少石油泄漏的损失;但并不能彻底清洁水面。
这就需要第三步,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但利用化学试剂的弊端在于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于清理少量油污。
国际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还有燃烧和放任。但是,燃烧的方法只适用于浮油厚度大于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燃烧后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会引起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破坏性也非常大。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污染地区生物的破坏不容小觑。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有关部门还讨论在海上修建一座“障壁岛”,以阻止墨西哥湾浮油靠岸。根据修建计划,“障壁岛”高约1.8米,长约60米,建岛泥沙将从海底挖掘,工程预计耗资3.5亿美元。
清理海洋石油污染始终困扰着人们,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各种技术,力争早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但很多方法还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如有的科学家研究利用生物除污,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吃掉”或降解浮油。也有的科学家尝试用农作物废料清污,还有的科学家研究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这些技术还未成熟,离大规模投入实际清理泄漏原油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大规模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传统方法如围油栏、燃烧、喷洒化学试剂为主。
Ⅶ 治理石油污染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石油污染目前还是个世界级难题,大连石油污染时间和墨西哥湾的污染世界足以说明.
遇到海洋溢油的事件,一般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先布设围油栏,防止污染区域进一步扩大.在将海面的污染区域围起来后,
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出动清污船只,利用吸油器和吸油毡清理油污,等于就是把这些石油抽出来,但这样做肯定是抽不干净的,只能说尽量把损失降低.大连海域的漏油主要是采取机械回收,这是对环境造成最小污染的一种方法.机械回收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在溢油水域布设围油栏,然后将“撇油器”也就是油水分离器放到水面上,利用油和水不同物理机制将两者分离,然后通过水泵抽到存储舱,达到一定量后转到岸上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达到环保标准后再排到海里,油则回收.浮在海面上的油污一般比较好清理,但海水下层的油污因为会在海浪的震荡下形成较难清理的乳状液油污,
第三步,用专门的破乳剂使得油、水分层,然后再加以清理,也就是用一些消油剂,将污染物彻底分解. 至于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方法,如果是基因工程菌,涉及生物安全性问题,并不为业界所重视.如果是天然的菌种,其修复的浓度很低,时间很长,无法解决大的污染事故.
Ⅷ 石油污染防治问题
石油经济目前是生态经济区内的主体经济,石油工业也是造成区内水土体污染的主要因素,采油与炼化两大部门是最主要的工业污染行业。挥发酚、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是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石油工业废水的排放。区内的挑河、神仙沟、支脉河、广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湾7个主要水系的11条河流是主要的纳污水系,土壤污染源由钻井污染、采油污染及采油废水污染三部分构成。在试油、修井、洗井过程中进入土壤环境及油井喷溢、管道泄漏等落地之原油,是油气田开发建设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前面的叙述,挥发酚是区内地表水体第一位污染物,其余依次是石油类、化学需氧量。从地面分析资料看,各河流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石油类。但实际上挥发酚虽然由排污口外排是含量很高,但进入地面水后,由于稀释挥发物化等作用,在较短一段流程中削减较大,从而达到地面水国家标准。故应该把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定为地面水控制的污染物。因此治理时主要应该以这两项目标,削减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的排放量。
自1986年以来,油田浅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区域也有扩大的趋势,神仙沟口及广利河口的潮间带污染较严重。因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入海河流及排涝站的水质,防止浅海海水的进一步恶化。
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过家饮用水标准。据监测,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石油类、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肠菌群、石油类和总磷最为严重。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其他地区污染轻微。控制污染的根本途径还是减少企业的排污量。
区内土壤污染较大的地区为东营市东侧和南侧一带、滨州北侧、河口西侧、北侧一带,均达到轻度污染程度,污染面积约占全区24%。石油类是最大的污染指标,严重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达40mg/kg以上,一般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为20mg/kg左右,轻度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为10mg/kg左右,而非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为0.04mg/kg左右。从污染的深度上看,落地原油的70%~90%处于0~40cm的土壤深度上。
各项工业生产应按常规把其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并把污染控制逐步从未治理、或治理不达标为主转到污染过程与生产全过程控制。首先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石油化工企业特别是污染大户,大力改进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技术,把工业“三废”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三废”研究,实现“三废”资源化,实现清洁生产,最终实现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
Ⅸ 处理石油污染有哪些方法
除了废水污染外,石油对水体的污染也很严重,每年运输过程中有150万吨原油流入世界水域,同时由于近年来原油和各种精炼石油产品在陆地上就地排放或进入水域中,特别是油船遇难或由于海上钻井的操作失控,引起石油的大规模泄漏,使水域被石油污染。
消除石油引起的水质污染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大重点。用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既经济又快捷。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村地下泄漏了约6000加仑汽油,严重污染了水源,影响供水。最初,事故的责任者使用的是掘井提油的办法,即开掘能够打出地下水的深井,用泵打捞浮在水表层的汽油,用这种方法约除去了3000加仑。但剩下的汽油如果仍采用这种方法清除,预计尚需100年时间。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事故责任者决定利用培养当地有分解汽油能力的细菌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成功地进行了净化。微生物净化石油的方法将是21世纪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石油是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仅是一种细菌不可能完全分解石油。现在科学家们将能降解石油的几种基因结合转移到一株假单孢菌中,构建“超级微生物”,能够降解掉多种原油成分。
在油田、炼油厂、油轮和被石油污染了的海洋、陆地都可以用这种“超级微生物”去消除石油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