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石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石油的奇妙作用
石油中的蜡质经过微生物的“加工”,就变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有人作了这样的估计,全世界每年开采 20亿吨石油,如果只用其中的 2%作原料,就能生产 250万吨至 300万吨蛋白质,可以满足 2亿人一年的营养需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研究和生产石油蛋白。
石油可以化工合成什么: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众所周知,它是汽车飞机潜艇坦克等设备作动力的燃料,利用现有的技术,它还可以合成出各种纤维、橡胶、化肥等化合物。工业上最常用的就是将石油变成非常活泼的化合物乙烯,然后用乙烯可以合成多种物质。
石油“大家庭”的第一代产品
(一)透明的汽油
汽油可以分为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两种,车用汽油是作为开动各种形式活塞式发动机汽车的动力;而航空汽油则是供装有活塞式发动机的螺旋桨式飞机使用的。
(二)淡黄色的煤油
煤油除了点灯照明外,还在工业上被用作航空煤油和洗涤剂,在农业上用作杀虫药的溶剂等。
煤油的另一种重要产品是航空煤油。航空煤油主要用于喷气式战斗机的燃料。这种飞机要求飞行高度高、续航里程远、飞行速度快。
(三)褐色的柴油
农村的拖拉机、农用排灌机械、大型载重汽车等压燃式发动机都要用柴油做燃料。柴油分为用在高速柴油机的轻柴油和用在低速度柴油机的重柴油两种。
(四)多种功能的润滑油
对于"润滑"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当在自行车的轴上加点油,骑起来就会轻松省力得多。实际上,宇宙火箭、通讯卫星、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拖拉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电风扇、缝纫机、手表等等,凡是运动着的机器,转动着的部件,都离不开起润滑作用的润滑油。
(五)默默无闻的黑色沥青
从炼油厂的常、减压塔底渣油以及催化裂化等装置都可生产出各种牌号的沥青产品。这种黑色沥青,它为人类发达交通事业作出了默默无闻的贡献。行驶在柏油路面上的汽车,其平均时速要比砂石路面提高25%。
由于沥青具有很好的粘结性、绝缘性、隔热性及防湿、防渗、防水、防腐、防锈等性能,所以,除了铺路外,还有很广泛的用途。在修建防屋时,常用沥青做防水层,修建冷藏库时,常用沥青和木屑混合制成隔热层;铁路枕木上涂上沥青可以防腐;地下管道涂上沥青可以防锈;水库水坝铺上一层沥青可以防渗、防漏;桥梁板面接合处注入沥青可以起到热胀冷缩的作用。
沥青还可以与其它材料混合制成沥青油漆、沥青油毡、沥青橡胶、沥青涂料、沥青绝缘胶等产品。
在建筑材料方面,将沥青和土混合,可制成强度高、吸水性小、美观耐用的沥青砖和沥青板,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农业方面,将沥青和肥料混合后喷洒在土壤表面,可起到保温、减少水份蒸发、防止肥料流失的作用。在电气工业方面,可用沥青作绝缘材料和电缆保护层,尤其是地下电缆、水下电缆更离不了沥青。
另外,若将沥青作进一步加工处理,可制得炼钢工业必需的石油焦,也可提供制造宇宙飞船必需的碳素纤维等等。可见沥青的用途甚广,它也正称得上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的一位默默无闻的功臣。
(六)深受人们赞美的石蜡
石蜡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将纸张浸入石蜡后就可制取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各种蜡纸,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等包装、金属防锈和印刷业上;石蜡加入棉纱后,可使纺织品柔软、光滑而又有弹性;石蜡还可以制得洗涤剂、乳化剂、分散剂、增塑剂、润滑脂最等。
石油“大家庭”的第二代产品
(一)人人喜爱的塑料制品
塑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东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它。塑料杯子,塑料凉鞋,塑料水壶,塑料雨衣,塑料薄膜,以及塑料灯头、开关、电话外壳等等,都是塑料制品。它具有价钱便宜,颜色漂亮,携带方便,轻巧耐用等优点。
塑料除了可用来做生活用品外,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工业方面还有极为广泛的用途。如果一辆汽车平均用45公斤塑料,就可以代替100多公斤的金属材料;假如将塑料薄膜用于农业育秧,就可以保证苗床温度,促使早熟,达到增产效果。使用一吨塑料薄膜育秧,可增产十吨粮食。用于生产蔬菜时,可增加产量1~3倍。
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本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等),塑制成的一定形状的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有的塑料制品,除了主要成分是树脂外,还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
塑料既然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本原料,那么,什么是合成树脂呢?近年来,人们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炼厂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一种性能比天然树脂更优异的高分子聚合物,这就被人们说成是合成树脂。
根据塑料受热后表现出来的共性,可分成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所谓热塑性塑料,即它在受热时就会变软,甚至成为可流动的粘稠物,这时可将其塑制成一定形状的制品,冷却时保持塑形变硬。如果再加热又可变软,并可改变原来塑形为另一种塑形。如此可反复进行多次。具有这种特性的塑料,就叫热塑性塑料。制成热塑性塑料的合成树脂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靡、聚甲醛等。
所谓热固性塑料,它在受热初期变软,具有可塑性,可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继续加热就硬化定形,再加热也不会变软和改变它的形状。例如灯头或电插座等电木制品,就是这类塑料制成的,这些东西,就不能通过回收再加利用。制取热固性塑料的合成树脂有: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聚氨脂等。
(二)五彩缤纷的合成纤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许多长度要比其直径大很多倍,并且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纤细物质,统统叫做纤维。在自然界中,诸如从植物生长出来的棉、麻;从动物身上产生出来的蚕丝、羊毛;从矿物中开采出来的石棉等,他们都是天然纤维。近年来,人们主要从石油化工中取得原料来合成这类高分子聚合物,然后再进行抽丝成纤维,这就叫合成纤维。目前市场上合成纤维品种很多,小品种除外尚有30种以上。从它们的性能、用途和工业水平等方面来看,发展最大的有锦纶、涤纶、脂纶、丙纶、维纶、氯纶等六种。前三者产量几乎占合成纤维总产量的90%。石油“大家庭”的第二代产品。
(三)工农业与国防工业的重要靠山----合成橡胶
天然橡胶的生产受到地区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己不能满足目益发展的需要,合成橡胶就必然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合成橡胶所需要的大量原料,如:乙烯、丙烯、丁烯和芳香烃,都可以来自石油化工。先从石油中获得生产合成橡胶的单体,然而通过聚合,也像塑料中的聚合物分子一样,连结成一条很长的“链条”。不过,它不是一条笔直的"链条",而是弯弯曲曲的,既能屈能伸,又能作旋转运动的"链条",这就使合成橡胶单体聚联成具有弹性的大分子固体。
合成橡胶品种繁多,习惯上根据合成橡胶的主要用途,大致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两大类。一般通用橡胶产量较大,主要用来生产各种轮胎,工业用品和生活用品及医疗卫生用品。特种橡胶专门用作在特殊条件下使用的橡胶制品。如:丁脂橡胶主要特点是耐油性好,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耐油胶管、油箱、密封垫片等。又如某些含氟橡胶不仅能耐高温,而且不受化学药剂的侵蚀,用这种橡胶制成的各种密封环在摄氏200度腐蚀液中可以经受6万次反复变形,而能保持性能不变。
(四)农田、果园的营养品-------化肥
土地是需要不断补充营养,才能为人们不断地提供粮食、蔬菜、瓜果、棉花等农作物。土地的营养来自肥料。
由于自然界中各种天然的有机肥,例如人畜的粪尿、厩肥、草木灰和各种腐植质等,己越来越满足不了实际农业生产的需求,所以,人们就逐步探索并发展了采取化学的办法来合成肥料,这种肥料就叫化学肥料。简称为化肥。
化肥中以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用量最大,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化肥生产中,氮肥的生产均占首位。
氮肥的品种很多: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和氯化铵。它们都是白色颗粒状晶体,并都易溶于水以便在土壤中被植物根部所吸收。氮是农作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促进作物生长,使茎、叶茂盛,叶色浓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使作物增长。如一斤硫酸铵用于施肥可增产4斤粮食。而尿素比硫铵含氮高2倍以上,肥效更大,并且可以在任何土壤中使用,不破坏土壤。目前我国不少化肥厂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制取氢气的。人们从“空中取氮”,“油中取氢”后,将它们按要求比例混合,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就可以得到合成氨了。有了氨,就有了氮肥。有了氮肥,也就有了农田增产的保证。
除了以上介绍的产品外,以石油为原料还可以制得染料、农药、医药、洗涤剂、炸药、合成蛋白质以及其它有机合成工业用的原料。
总之,利用现代的石油加工技术,从石油宝库中人们已能获取5000种以上的产品,可以说石油产品已遍及到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了。
Ⅱ 油田区环境微生态效应及优势菌种的选择
一、油田区的地质环境微生态效应
(一)石油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由于石油的开采和落地原油改变了原有地质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非天然条件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演化与演替的较大波动。这些微生物的演替过程,即是石油污染产生各种微生物作用与地球化学作用的过程。特别是在水的参与下,微生物一方面可以对某些石油中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分解和降解,但另一方面由于其分解得不彻底,易解析出或化合成对人类有害的甚至是有毒的物质,它们一旦逸出或随水渗入地下或流入地表水体,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产生危害。
在石油的分解过程中,某些物质呈分子状态被分离出来,或又产生了新的化合物,特别是在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使石油污染物周边的介质环境和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如pH值和Eh值、土壤性质,随污染物质的变化而改变,温度也随分解和化合中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上升。这些地质环境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各种作用的方向和进程,尤其是微生物的演替。因此,在落地原油及其周围地质环境中,物质成分和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非常复杂而又不断地变化着,直至在该环境所限定的条件下,经过长期作用,而达到新的平衡。水是石油分解演化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一切生命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油田区的主要水体是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它们一同作为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载体,一方面对石油污染物在微生物细菌作用下进行降解;另一方面又对地质环境造成污染并使其迁移扩散。由于微生物细菌的微小并可随水的运移而迁移,在其迁移过程中通过其生命的代谢活动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代谢活动可以催化石油有机物的分解,从而能促进污染质形成小分子络合物而迁移进入地下水。另一方面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使许多有机物得到转化和降解。
土壤包气带土体是微生物细菌生活的大本营,也是污染物质进入环境的一个重要媒介和载体。许多污染物质在进入土壤包气带土体后被其以物理机械吸附、胶体物理化学吸附、化学沉淀等方式作用截留,使其在土体中含量不断积累。虽然土体中的大量微生物可以转化和降解许多的污染物质,但受自然地理条件和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石油开采仍有不断的落地原油等污染物质,进入包气带及地下水中,使其石油污染物的量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因此,石油开采区落地石油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对调查区的地质环境和水环境要素的调查与现场测试表明,石油类污染物一般为褐黑色,大多为黑色。
调查区中地表水体:pH值为7.43~9.1,90%以上的取样点大于8。Eh值在-338~101mV之间,一般较低。TDS含量为336~3990mg/L。溶解氧(DO)大多含量较低,为0.8~8.2mg/L(表6-1)。
表6-1 研究区地表水中pH值,Eh,DO,TDS及温度现场测试结果
地下水体中pH值为7.3~8.4,多为8以下近于中性。Eh值在23~134mV之间,为弱氧化环境。TDS含量为236~4980mg/L,大部分小于1000mg/L。溶解氧(DO)含量为1.6~8.2mg/L,大多含量为5mg/L左右(表6-2)。
油层水:pH值为7.0~7.5;Eh值在-109~-132mV之间;TDS含量为159000~292000mg/L,溶解氧(DO)含量较低,为1.6~4.1mg/L(表6-3)。
根据上述情况,地表水主要受采油和炼油污水的影响而定,如污水大量排入水质则差,否则水质好一些。地下水的情况较为复杂,受其各种条件的控制,有些地段污染较重,水质变化较大,有些地段较好尚未受到污染,但从pH值、Eh值和溶解氧(DO)来看,均是微生物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适宜多种微生物细菌的生长和繁衍。油层水含盐量大于盐卤水,不适宜一般细菌的生长,仅有一些古细菌和极端细菌生长。
表6-2 研究区地下水中pH值,Eh,DO,TDS及温度现场测试结果
表6-3 安塞油区油层水中pH值,Eh,DO,TDS及温度现场测试结果
(二)油田区地质环境中嗜油微生物细菌(以油为碳源培养的细菌)的分布状况分析
2006年4月我们对油田区周边的不同类型的不同位置不同地点采集了27组各类水样和37组土样进行了微生物细菌可利用石油类为营养碳源的培养测试,具体选择了能够反映石油影响环境的以石油、液体石蜡为营养碳源培养的微生物细菌。
1.石油对水体环境污染影响中的嗜油微生物细菌分布状况
从表6-4中可以看出,地下水中,以石油为营养碳源的细菌数,含量较低,一般细菌数在n~n×10个/mL,反映了大部地区地下水受石油污染影响较小,但在石油污染影响大的局部地区如琵琶寨、谷家滩则略高一些。
地下水也同样随石油污染程度、包气带厚度和岩性的不同,嗜油微生物细菌的含量也不同,一般距离石油污染越重包气带岩性较粗渗透性好,则受污染较重嗜油菌应较多。如果按饮用水标准看,采油场周围许多浅层地下水中的石油含量均已超标不能饮用,仅从细菌指标来分析,结合其他水质分析,可能污染的程度会更大一些,应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表6-4 地下水中嗜油菌(以油为营养碳源培养的细菌)培养与计数结果
地表水河流主要受石油开采排污和地段以及降水的影响,河水一般视其排污混合的比例不同含量有所变化,大部分样品是在河水的稀释作用下石油营养细菌的含量也不是很高,但总的来说河流中下游比地下水高些,细菌群在n×10个/L。从地表水采集样品来看,随着距离不同而污染程度不同,河流的上游如无石油开采则水质相对较好,或在雨季降水量较大也都能对地表水污染起到稀释的作用(表6-5)。
表6-5 地表水中嗜油菌(以油为营养碳源培养的细菌)培养与计数结果
地下油层水石油营养菌数很少,一般在n个/mL,原因是油层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盐,盐含量高达数十g/L,抑制了一般性微生物细菌的生长(表6-6)。
比较表6-4~6-6培养的石油营养细菌来看,基本反映了石油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地表水系石油污染影响较大。
表6-6 油层水中嗜油菌(以油为营养碳源培养的细菌)培养与计数结果
2.石油对土壤环境影响中的嗜油微生物细菌分布状况
从表6-7不同地区的不同位置深度采集土壤样的石油营养微生物细菌培养测定结果看出,表层土的细菌群数量较大,随深度的加大则减少,但由于总的取样深度不大,有些细菌变化不大,这与土体中石油含量、土壤颗粒大小、氧化还原环境、pH值、温度等有关。石油营养细菌数,在0.25m以浅数量较大,从0.25~1.0m随深度加大数量在减小。
表6-7 土壤中嗜油菌(以油为营养碳源培养的细菌)培养与计数结果
土壤的石油污染程度不同也影响微生物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高浓度石油污染物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通透性,改变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毒害作用,因此,微生物种类数少。而石油污染程度较轻的土样,由于土壤中低浓度的石油污染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碳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然而,从这些微生物细菌在土壤包气带中的菌类数量变化,也可得出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微生物分布及活动的影响,当然不仅是随深度或距离的变化而变,而是随某些特定的地层环境而变化,这些变化也有助于包气带土体对污染物质的阻控与净化。我们也可以利用包气带土体的某些特征层位对石油污染物质加以阻控和修复。这就为我们修复污染土壤提供了一个信息,利用土着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
对比表6-4~6-7可以看出,土壤中石油营养菌数较地下水、地表水含量大得多,要高出几个数量级,其数量在n×103~n×107个/g之间。石油污染源的边缘地带土壤包气带中,细菌数量随距离和深度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也反映了土壤包气带土体对石油污染的阻滞净化作用较明显。
总之,从石油开采地区环境中的微生物细菌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石油的开采已经对其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污染程度和范围尚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开采区近几年开始的清洁生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加大投入主动治理环境,使开采区环境有较大的改变;二是包气带和土体均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对石油污染物质有一定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吸附、过滤、氧化分解及化合、螯合等作用;三是在微生物细菌的作用下,使部分石油污染物质降解转化,等等。
二、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
本试验从调查区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系列石油降解菌群,通过初步石油降解实验验证后,将优势混合菌群投加到原污染土壤中,进行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强化降解石油污染土壤的试验,其效果以土壤中石油去除率来验证。
(一)石油降解菌的筛选
将从调查区取得各类石油污染样品,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培养并进行计数,确定不同环境中石油降解菌的种类和数量,一方面了解石油对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另一方面从中筛选优势石油降解菌用于放大培养修复试验用菌群。
从调查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各类优势微生物均具有嗜油性,也就是其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添加这些优势菌群,就可以提高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
石油污染菌种菌群的分离与优化是用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对试验场石油污染土壤的样品进行菌种、菌群的培养分离,选择优化出试验用降解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菌种、菌群。本次试验选择优化出的细菌初步鉴定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放线菌属、真菌类(毛霉、青霉、曲霉)等菌群。
(1)菌种筛选及优势菌群的构建
取石油开采区污染地下水10mL或土壤10g,加入100mL蒸馏水和1mL原油,30℃摇床培养5~7d,摇床转速100r/min。5d后接种到以石油或液体石蜡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平板,挑选生长良好的菌株在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纯化,获得石油降解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培养,并用石油为碳源进行筛选。将筛选得到的细菌、放线菌、真菌进行初步石油降解实验,即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1%的原油,再接种1%的培养24h后的菌悬液,摇床培养。5d后取出,用三氯甲烷萃取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判断菌群对石油的降解情况,从而构建出优势降解菌群。
(2)降解石油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培养基成分
·1号石油碳源的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琼脂(12~20g),石油(1%~5%),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备用。
液体培养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石油(1%~5%),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备用。
·2号液体石蜡碳源的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琼脂(12~20g),液体石蜡(1%~5%),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备用。
液体培养基:K2HPO4(1.0g),KH2PO4(1.0g),MgSO4·7H2O(0.5g),NH4NO3(1.0g),CaCl2(0.02g),FeCl3(微量),液体石蜡(1%~5%),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备用。
·3号土壤放线菌培养基
(NH4)2SO4(2.0g),CaCO3(3.0g),K2HPO4(1.0g),MgSO4·7H2O(1.0g),NaCl(1.0g),可溶性淀粉(10.0g),琼脂(18g)(液体培养不加),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备用。
·4号土壤真菌培养基
取去皮的马铃薯块200g,加水1000mL,煮沸20min左右,用砂布棉花过滤,滤液加水至1000mL,加0.2%的蔗糖,1.5%的琼脂,pH自然。121℃灭菌30min备用。临用时在培养皿中加入无菌的25%的乳酸2滴。
本项实验选择了调查区大部分水样、土样所培养的嗜油微生物细菌和培养的放线菌、真菌类进行了强化、驯化、组合优化实验多达60余组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二)菌群的鉴定
选择的是被石油污染的研究区原位的土壤样品,而后从这些样品中分离、优化、组合,强化这些土着微生物细菌的降解石油污染的能力。根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等编着的《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对选择的降解石油污染的优势菌群进行了初步鉴定主要是: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属(Actino-mycetes)、真菌(fungus)类的霉菌(mold)青霉属(Penicillium)、毛霉菌属(Mucor)、曲霉属(Aspergillus)等菌群。
Ⅲ 真有喜欢吃石油的微生物或细菌吗
有的。有许多种微生物能够以石油等烃类物质为碳源生长繁殖,把石油等物质分解掉,从而可用于海上和陆地的石油等物质污染治理。
据目前的研究, 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有70个属, 其中28个属细菌, 30个属丝状真菌, 12个属酵母, 共200多种微生物。海洋中最主要的降解细菌有: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不动杆菌属 (Acinetobacter)、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等; 真菌中有金色担子菌属(Aureobasidium)、假丝酵母属(Candida)等。
石油降解菌通常生长在油水界面上, 而不是油液中。有实验证明, 胶州湾的石油降解菌在表层水体中的最高值可达 4.6× 10^2个/mL。 石油降解菌数量仅与海水的石油污染情况有关。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海洋中石油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混合培养的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比纯培养的微生物快。
Ⅳ 石油对人类有哪些作用与贡献
石油主要成分为甲烷,同时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气等。通过对石油的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种机器的润滑剂、气态烃。通过化工过程,可制得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化肥、医药、油漆、合成洗涤剂等。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不可否认,上个世纪海湾地区爆发的几次战争,石油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
石油危机对国民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缩水”1/3,通货膨胀率从3.4%上升到12.2%,失业率从4.9%上升到8.5%;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使美、英的GDP负增长率分别为0.2%和2.4%。在我国,由于前几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因而影响不大。但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4-0.5个百分点,石油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