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可燃冰相当于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多少倍
扩展阅读
买上官婉儿要多少钻石 2025-02-13 11:18:58
如何用微波炉做钻石 2025-02-13 11:18:58

可燃冰相当于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多少倍

发布时间: 2023-08-07 23:22:51

A. 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

2倍以上。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极具商业价值。

因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在加紧对这种未来能源进行试开采尝试,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或未达到连续产气的预定目标。

此次试开采同时达到了日均产气一万方以上以及连续一周不间断的国际公认指标,着不仅表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可燃冰开采第一国,开采技术领跑全球。

B.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几倍以上

2倍以上。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甲烷,全球海底的“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倍以上。可燃冰之所以被叫做可燃冰,是因为其外观像冰一样且遇火可以燃烧。

可燃冰特点

可燃冰分布在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和石油、煤等传统燃料相比,污染较小。

我国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

C.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几倍以上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以上。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冰资源密度高,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是油气工业界长期研究的热点。

目前,人们在近海海域与冻土区发现了水合物矿点超过230处,随后涌现出一大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区。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温度、压力和原材料。

首先,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

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

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D. 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

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倍。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汽冰”,化学式为CH·nHO。

科学家发现,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其储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

开发难度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更是世界性难题。科学家指出,开发可燃冰非常危险,由于水化物是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80%、二氧化碳20%,一旦脱离地下和海底,气化造成的“温室效应”十分严重。

且开采时还有可能导致海床崩塌使甲烷大量释放,释放过程中一旦失控,难免酿成灾难。因此有人认为可燃冰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在今后几十年内,它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E. 全球海底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以上

全球海底可燃冰所含尺春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以上。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浅水生态圈,通常出现在深层的沉淀物结构中,或是在海床处露出。甲烷气水包合物据推测是因地理断层深处的气体迁移,以及沉淀、结晶等作用,于上升的巧困埋气体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所形成。

在高压下,甲烷气水包合物在18°C的温度下仍能维持稳定。一般的甲烷气水化合物组成为1摩尔的甲烷及每5.75摩尔的水,然而这个比例取决于多少的甲烷分子“嵌入”水晶格各种不同的包覆结构中。据观测的密度大约在 0.9 g/cm³一升的甲烷气水包合物固体,在标准状况下,平均包含168升的甲烷气体。

F. 可燃冰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几倍

可燃冰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气总和的2倍以上。可燃冰常见于深海沉积物或陆上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其资源密度高,全球分布广泛,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因而成为油气工业界长期研究热点。人们已在近海海域与冻土区发现水合物矿点超过230处,涌现出一大批天然气水合物热点研究区。

G.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几倍以上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以上。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极具商业价值。

可燃冰详情:

可燃冰储量巨大。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全球已探明可燃冰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在我国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海域,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的冻土区。

据粗略估计,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就达到186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南海深水勘探已探明油气储量的6倍,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50%。

通过勘查,2016年,在我国海域,已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在青南藏北已优选了9个有利区块,据预测,我国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潜力巨大。而此次试开采地点,正是位于距离香港285公里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下200米的海床中。

H. 全球海底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几倍

全球海底“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燃气总和的2倍以上。

海底可燃冰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称它为甲烷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海底可燃冰的开发难度

海底可燃冰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甲烷气则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所以固体状的天然气水合物往往分布于水深大于 300 米 以上的海底沉积物或寒冷的永久冻土中。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依赖巨厚水层的压力来维持其固体状态,其分布可以从海底到海底之下 1000 米 的范围以内,再往深处则由于地温升高其固体状态遭到破坏而难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