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会造成什么效应
扩展阅读
老外怎么制造工具 2025-02-13 06:21:44

石油会造成什么效应

发布时间: 2023-08-08 02:05:45

Ⅰ 开采石油对地球的伤害

1、造成地面下降.严重者造成地表局部地应力改变,引起断裂或地震.
2、海洋石油开采,对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3、开采石油,带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到大气中,引发温室效应.
以上为个人观点,供参考.

Ⅱ 石油作为地球地下内部的自然资源,长期开展将会对地质造成怎样的影响

对于石油有没有可能被人类开发完呢之话题,我认为,如果人类按照现在的开发速度继续发展下去不足100年内储藏在地壳层之中的原油层将会彻底开采完毕将会带来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现象越来越频繁灾情的级数会越来越大。

  • 04

    石油的形成至少要经过200多万年,有的甚至长达亿万年,可以说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过度开采,终会将地球上的石油开采完毕,那时候。交通工具无法运行,电厂发电也会面临困难,我们生活中很多的方面都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可以说到时候地球将会陷入瘫痪状态。

Ⅲ 石油在地球开采完了以后,对地球,对大气层,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对于石油在地球开采完了以后,对地球,对大气层,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之话题。此题我已有多年的相关研究,已在“科学中国人”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大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频繁发生原因》(网络可查)学术论文,详细阐明了石油在地球存在的自然作用和开采完毕所造成的严重效果,人们要清晰理解此题,首先要明白地球地壳层存在的石油之自然作用,方能明白开采完毕之后会对地球、大气层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上述所说是地球物质运动储能自然规律的生态链,而碳化物沉积层(石油层)在这个生态链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它的自然存在,就会有这个生态链常规性运行的自然存在。如果人类只顾生物能源和经济利益上发展,将储存在地壳圈层之中的石油层全部开采完毕,会彻底破坏了地球物质运动的发展规律,破坏地球储能生态链的自然性。

由于地核和地幔圈层自然吸纳碳化物沉积层的手段是地震现象,它们需要适当比例有机碳化物的不断来源和补充,达成地核不断储能之目的。可是地壳圈层的石油都被开采完了,被地震吸纳到地幔圈层之中的物质比例发生了突大的变化,无机物尤其是液态水体居多,有机物居少或无。

会彻底破坏了地核和地幔圈层的储能规律的自然性,会导致流进地幔表层的液态水体居多,占领地幔表层的空间就越多,高温蒸发后所形成的地幔表层空间就越大,引发地震的震级会越来越大,导致地球特大地震和特大海啸现象频繁发生成为必然。

此外,地幔表层的无机物居多,排泄出去的地幔废物会越来越多,引发火山爆发现象会频繁发生,级数就越来越大,所喷发有毒化学物质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进而改变了大气层物质的自然比例结构,导致地球气候环境恶劣的突变现象和有毒气体超标之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

由此可见,如果人类将石油开采完毕,将会彻底破坏了地球储能的自然发展规律,破坏地球物质运动的自然性,会引发地球特大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现象的频繁发生,造成对地球、大气层和对人类的生存产生恶劣的影响。

如果再不警醒,再不保护自然,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任其开采下去,地球上的恶劣生存环境将会越演越烈,将会进入到无法收拾的地部,我们现代人就无法向后代做出交代。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

Ⅳ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什么效应

海洋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效应。人类每年有意或无意将许多石油倾注到海洋里,一方面会沾附在海岸,破坏沿海环境;另一方面会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油膜,特别是大面积的油膜,把海水与空气隔开,如同塑料薄膜一样,抑制了膜下海水的蒸发,使“污区”上空空气干燥;同时导致海洋潜热转移量减少,使海水温度及“污区”上空大气年、日差别变大。油膜效应的产生,使海洋失去调节作用,导致“污区”及周围地区降水减少,“污区”及周围地区天气异常。

Ⅳ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会造成怎样不良的后果

煤是一种混杂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H、N、S、O等元素,燃烧时有大量CO2,少量的CO、SO2、NO2的生成,还有大量烟尘的产生
石油也是一种混杂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C和H,还含有少量N、S、O等元素,燃烧时有大量CO2,少量的CO、NO2和极少量SO2的生成,还有一些烟尘的产生及未完全燃烧的部分碳氢化合物的直接排放
天然气通常含有少量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2,少量CO、SO2,
总之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1.使空气中CO2大量升高,而导致温室效应
2.生成SO2和NO2,溶于水蒸汽而形成酸雨
3.产生大量烟尘而使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或PM2.5的升高

Ⅵ 从石油的组成元素看,燃烧石油产品会产生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必然会,不过污染程度是可以认为控制的。石油成分复杂,除了碳氢化合物外,还有硫、氮、磷等成分,这些物质燃烧时会产生形成酸雨的化学物质,而且烃类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本身就是一种温室气体。

Ⅶ 石油污染有什么危害

石油及石油产品会严重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水体以及空气,并产生严重后果。
污染的海滩据统计,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泄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0.5%,倾注到海洋的石油量达200~1000万吨,由于航运而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达160~200万吨,其中1/3左右是油轮在海上发生事故导致石油泄漏造成的。我国海上各种溢油事故每年约发生500起,沿海地区海水含油量已超过国家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严重。海洋石油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碍了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油类黏附在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上,致使海洋生物死亡,并破坏海鸟生活环境,导致海鸟死亡和种群数量下降。同时海面的油膜也会阻碍大气与海水的物质交换,影响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两极地区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对太阳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层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并影响全球气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烃能溶解部分卤化烃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间的物质迁移转化率;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
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采,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其产品的广泛应用,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对于地下水的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将穿过地表土壤及含水层到达隔水底板,即潜没在地下水中,并沿隔水底板横向扩展;当NAPL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的垂向移在地下水面受阻,而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饱和带)横向广泛扩展。NAPL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其可溶性成分还会逐渐扩散至地下水中,从而成为一种持久性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