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东的哪些战争是因为石油引起的 和对中东的影响
中东问题主要问题是:阿以冲突问题。阿以冲突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石油毫无无关,但实际上每次的中东战争都与石油紧密相关。
1956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起因是因为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从英国人的手里收回苏伊士运河而引发,其根源在于石油。当时,英国等西欧国家经济对海湾石油严重依赖,而大部分石油都必须经苏伊士运河运输。否则须绕过非洲好望角,当时任英国首相的艾登声称:“没有苏伊士运河运入的石油,英国和西欧的工业便不能保持正常运转。”所以为了夺回运河,英法和以色列于当年10月29日出兵攻打埃及,这样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给予埃及坚决支持,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立即切断了输油管道,同时沙特停止向英、法供应石油。阿拉伯国家第一次使用了“石油武器”。石油供应中断给了英、法致命打击……通过这场战争,石油生产国体会到了石油武器的“威力”。
在这一背景下,60年代石油生产国在伊拉克巴格达发起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这一组织在以后的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再一次拿起了“石油武器”。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国宣布对美石油禁运。可阿拉伯人这次输掉了战争,蕴藏丰富石油的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占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次动用“石油武器”支援埃、叙等国。战争爆发不久,阿拉伯国家就一致决定立即实行石油减产计划,逐月减产5%。随后,阿拉伯国家纷纷对美实行石油禁运。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还大幅提高油价,各国还乘机推行石油国有化政策,将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归国有。减产、禁运和国有化等三大措施导致油价飞涨,从而导致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1980两伊战争
1980年,世界第三大产油国伊拉克和第五大产油国伊朗之间爆发长达8年的战争。伊拉克和伊朗本来就有尖锐的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但石油因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70年代的高价石油为两伊积累了庞大的石油财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国称霸海湾的野心开始急剧膨胀,接着双双大量购买军火武器。此外,伊拉克还对与其接壤的伊朗胡齐斯坦省虎视眈眈,而该省的石油储量几乎占了伊朗石油储量的90%。战争期间,双方都竭力破坏对方的石油设施,轰炸产油基地。两个产油大国间的战争引起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和供应紧张,欧佩克油价一度涨至34美元一桶,从而酿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
1990年海湾战争
1990年的海湾危机和其后的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不管是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还是美对伊动武,都与石油利益紧密相关。因此,老布什在国会为其出兵海湾辩护说:“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的控制权落入萨达姆手中,那么我们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灾难。”对美而言,海湾石油就是其“国家利益”。
海湾战争期间使伊、科石油业遭到严重破坏,科威特7000座油井被点燃,导致油价一路飞涨。1990年7月一桶只有14美元,到10月则突破了40美元,布伦特油价一度达42.10美元一桶。不过,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几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对中东的影响
1、巴以问题仍难得到彻底解决,战争“后遗症”还是很多。增强了伊斯兰世界穆斯林对霸权国家的强烈不满和怨恨,而战争只会日益强化这一矛盾。没有看到西方国家所承诺的和平,只会有新一轮的冲突。随着美在中东反恐的深入和扩大以及强行改造阿拉伯世界,必将触动阿拉伯世界根深蒂固的传统体制和文化价值观,美阿矛盾将进一步激化
2、表面稳固的许多中东国家政权实际上非常脆弱,内部派系林立,民族、宗教矛盾极其复杂,能否维持稳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权的稳定将可能面临来自国内民众反对的重大威胁。不仅可能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又一温床,而且也可能成为危及地区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根源。
⑵ 最早将石油用于战争(古代)是什么时候谢谢
早
唐代
酒泉守军曾用石油焚毁敌军
器具
五代
宋
石油
原料制
猛火油
攻城、守城
水战
利器
家设专厂
产
清代统治者忌惮石油等先进武器
颠覆力
记载其功能
制
《武经总要》列
禁书
蒙古西征
石油武器带
奥斯曼土耳其等
始
规模使用石油作纵火物
1453
土耳其攻陷东罗马帝
都城君士坦丁堡
石油纵火物功
没
象征着新
代
纵火物石油
彻底取代
东罗马帝
传
秘——希腊火
石油
战争
应用
深刻影响
近东、乃至整
旧
陆
政治格局
虽
公元1世纪
班固《汉书》
高奴县
洧水
燃
早关于石油
信记载
4世纪或更早
才
凿岩盐
程
意凿
油井
所
三
演义
量使用
石油
作
纵火工具
说
需要推敲……
⑶ 已开采的石油资源 绝大部分都用于军事了
在中国古代战场上,石油是绝对的大杀器:号称“猛火油”。有专门喷射石油火焰的“猛火油柜”,这是战场上公认攻城略地的无敌神器。到了科技井喷的宋代,这“神器”的花样更是不停翻新,甚至有了以石油做燃料的“筒柜”,即宋朝版的燃烧弹,一扔烧一片!
如此神奇武器,当时是谁用都说好,早在五代十国时代,初崛起漠北的辽国就曾不惜绕道,派使者远赴南吴国通好,就为求得大杀器“猛火油柜”。而王安石变法时代,北宋就设立了专门生产石油武器的作坊“猛火油作”,这款神器从此批量装备精锐禁军。宋军重创西夏数十万大军的两次平夏城战役,都是在关键时刻祭出石油武器火攻。
因此,可以输我国古人早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石油,不过那个时候往往是用来取暖,后来用于军事方面,作为武器来使用了!
其实我国古人就已经知道石油这个东西了!
我国最早记述石油与石油开采的记载也来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那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50岁,出任陕西延安府太守,在西北前线对抗强敌西夏的入侵。他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仍不忘考察民间开采石油的过程,在《梦溪笔谈》中他记录了石油的存在状态与开采过程。他是这样写的:“在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就是过去说的高奴县脂水,脂水就是石油。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火炬,冒着很浓的烟,帐幕沾上了油烟都变成了黑色。
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根据现有的史料,他是第一个使用石油的人,他将石油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制成了墨,他还写过一首《延州诗》,描述了延州开采石油形成烟尘滚滚的盛景:“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⑷ 石化企业的“七种武器”是指
在石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将原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和用途的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以及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精制等一系列化工过程。实现这些过程,离不开各种机器和设备。
相信大家都看过武侠大师古龙先生的《七种武器》吧,石化企业加工石油也有七种武器:
第一件武器——“纵横四海”的化工管道。走进化工管道林立的石化企业,一根根粗细不同、四通八达的管道连接各种设备,仿佛热带雨林中独木成林的榕树气根,将各种养分(石油原料、半成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又把成熟的果实(石油产品)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正是化工管道为我们肩负起输送石油天然气原料以及产品的艰巨任务。这些钢铁巨龙直径小至几厘米,大至西气东输的近两米,是石化企业的主力军。管道内可以输送气体、液体甚至流动的固体粉末。有了这件武器,石油化工产品才可以纵横四海,大显身手。
第二件武器——“澎湃不息”的机泵。流淌在化工管道中的“工业血液”——石油及石油产品要有“心脏搏动”来驱动,为此石化企业必须拥有各种各样的机泵来驱动油品流动。机泵是输送液体或气体或使其增压的机械。机泵把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能源的能量传给气体和液体,驱使其流动。机泵的种类繁多,离心泵、往复泵、喷射泵等驱动液体流动,离心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鼓风机等驱动气体流动。“澎湃不息”的机泵是石油化工企业实现24小时连续运转的心脏。
第三件武器——“膀大腰圆”的储罐。在石化企业经常见到一些膀大腰圆的罐体,有像圆桶的原油储罐,有形如大皮球的球罐,还有方形的储槽或气柜。这些大家伙担负着储存原料、产品的重任,一般被人们统一称作储罐。
⑸ 石油如何影响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和人民生活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阿拉伯石油国家联合起来以石油为武器向西方发难,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史称“石油战争”。这场以石油为武器的战争猛烈地狙击了西方,从根本上终止了战后西方经济的廉价能源时代,直接导致七十年代末直到八十年代西方经济的集体“滞涨”,使西方在战略上遭遇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石油政治成为左右世界政治的重要内容,而石油武器则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武器。
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油经济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储存量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价格上的不断上涨。“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基辛格
⑹ “石油禁运”与“石油武器”是什么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进行抵抗。至10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不但伤亡了几万人,而且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均被以色列占领,100万阿拉伯人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沦为难民。于是,阿拉伯国家拿起石油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
此次禁运的最大量约为每日150万桶——等于正常情况时运往3个遭禁运国家(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数量。由于损失的150万桶可以在极短时期内补上,因此,到1967年7月,“六天战争”后仅一个月,“阿拉伯石油武器”和“有选择的禁运”明显失效。
⑺ 最早将石油用于战争(古代)是什么时候谢谢
早在中国唐代,酒泉守军曾用石油焚毁敌军的器具。到了五代和宋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猛火油”,成为攻城、守城和水战的利器,国家设专厂生产。清代统治者忌惮石油等先进武器的颠覆力,将记载其功能和制法的《武经总要》列为禁书。蒙古西征时将石油武器带到了当地,此后如奥斯曼土耳其等国也开始大规模使用石油作纵火物,1453年,土耳其攻陷东罗马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石油纵火物功不可没,这也象征着新一代的纵火物石油,彻底取代了东罗马帝国的不传之秘——希腊火。石油在战争中的应用,深刻影响了中近东、乃至整个“旧大陆”的政治格局。
虽然公元1世纪,班固《汉书》里的“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是最早关于石油的可信记载。但是4世纪或更早,中国人才在开凿岩盐的过程中无意凿出油井。所以三国演义中大量使用“石油”作为纵火工具这一说法需要推敲……
⑻ 什么是石油装备,石油装备主要包括哪些呢我要详细的
你这个问题问的太泛泛了!石油装备:凡是和石油相关的设备都是石油装备。
具体:
钻井-钻井设备,井架、钻头、钻杆、套管、钻铤、钻机、泥浆泵、转盘、防喷器、另外其他附属设备
采油-采油树、油管、抽油杆、抽油机、电潜泵等
另外储运、石化相关的管道、设备也都算。
⑼ 石油工人的重型武器——石油钻机
石油钻井的专用机械设备称为石油钻机。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旋转钻井方法,要求钻机有一套可旋转、提升井下钻具,并维持钻井液循环的设备。现代石油钻机主要包括:提升(绞车)、旋转(转盘)、循环(钻井泵)三个主要系统,此外,还要有动力(大马力柴油机组)、发电(柴油发电机组)、传动(减速箱、变矩器)、控制(空气压缩机、气瓶、气开关等)和油、气、水等辅助设施,以及钻井液循环系统、钻井井控装置和固控装置等。石油钻机大都在平原、山地、沙漠、沼泽、海洋工作,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风、沙、雨、雪等),又需不断流动搬迁,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度的运移搬迁性能。
我国自行研制的ZJ-70D钻机
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制的ZJ-70D型钻机是以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动力机,采用可控硅—直流电动机驱动的石油钻机,钻井深度(使用φ114mm钻杆)为7000米,最大提升重量450吨,绞车额定功率1470千瓦,配备两台总功率为2352千瓦的钻井泵,井架底座高度达到9米,钻机井架为低位(地面)安装,利用绞车自身动力整体起立井架,钻机的设计、制造和性能指标均已达到当今的国际水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钻机为美国制造的超深井电驱动钻机,理论钻井深度可达16000米,最大提升重量为1000吨以上。
⑽ 已开采的石油资源 绝大部分都用于军事了
不是,军事实际只用了极少一部分,大部分用于民用,比如全球民用汽车保有量有十几亿,军用车辆连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都没有,这还不算一些农用车辆和工程车,所以民用才是石油的主要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