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不通过进攻中东和西亚来获取石油资源
希特勒不进攻中东和西亚,我认为有这么些理由:
1.德国进攻北欧国家,如挪威、瑞典,已经获取不少石油资源。
2.德国进攻苏联,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夺取重工业基地,摧毁苏联工业,避免形成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东西对峙。
3.中东和西亚,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是反对犹太人的,他们和希特勒是盟友,会提供一部分石油资源给德国,用不着抢夺。希特勒不会为此失去这个盟友!
4.隆美尔带领军队去了埃及,也是为了石油。
5.地中海的英国海军容易进攻阿拉伯国家,隆梅尔和意大利军队正是为了扫除这个障碍!但最终失败了!
6.德军指挥部的目标是从埃及攻入西亚一部分国家不加入轴心国的国家,控制住波斯湾地区,最后和东线德军在高加索和伊朗中部会师,可由于德军非洲军团在阿拉曼战役中的失败和克里特岛空降的伞兵损失惨重,被迫转为防守,无力继续进攻西亚。
2. 德国正推动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德国的工业是否能支撑这么做
应该不能。因为德国对于能源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寻求新的供应商还是有问题,实施石油的禁运对于德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3. 德国在二战中使用的石油从哪儿来
1、二战爆发前,全球石油产量90%控制在英美手中,不仅仅是有资源,其他战略资源和全球水道基本掌握在英美手中,另外世界金融中心,也在英美手中。因此欧洲本土,只有两个国家拥有石油,第一就是罗马尼亚,第二就是苏联。德国二战发动战争前的石油,许多是从罗马尼亚和苏联采购储备的。
2、德国入侵波兰后,英美开始了全球经济封锁、金融封锁和资源封锁,所以德国就面临一个非常非常被动的局面,也就是如果战争长期化,德国的资源无法支撑战争。
战争中,遭受世界金融中心封锁国家的货币是无法有效使用的,另外罗马尼亚油田在苏联军力势力范围内,因此德国无法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购买苏联石油的,苏联也不会白给。
所以德国不列颠空中战役失败,预示战争陷入了长期化,资源匮乏,以及英国与苏联的互动,以及美国参战迹象明显和苏联军力对于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最终迫使德国被迫东扩苏联,抢夺石油资源,陷入多线作战的窘地。
3、另外德国在战争以前就知道,德国石油是一个是其命脉,因此德国大力发展合成燃油工业,用煤炭通过技术合成石油,当然这种做法肯定成本大,但是也是没有办法。战争爆发期间,德国燃油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着合成燃油了,但是面对英美强大的战略空中力量的对于工业能力,能源生产打击,德国最终能源一步一步走向枯竭,德国能源匮乏,导致军队作战和训练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弱。
4. 请问:二战时日本的石油来源被美国断掉了,那么,德国的油料又是从哪来的呢多谢了!
日本不能从美国进口石油,所以干脆入侵东南亚国家掠夺那里的丰富石油资源。德国的石油自己只能满足很少一部分,剩下的也是通过掠夺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源解决,比如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就是德国的“血库”。
5. 石油储量严重不足的德国,二战时却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为什么
石油储量严重不足的德国,二战时却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原因:
1、虽然中东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当时的情况,远没有直接入侵苏联,获得其石油资源来得实在。然而德国进攻苏联,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为了夺取重工业基地,摧毁苏联工业,避免形成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东西对峙。
3、中东的石油,主要是运不过来,中间的战略要地被英军控制,隆美尔的北非军团就是要帮助意大利去拔掉这颗钉子,都打到了叙利亚了,最后被蒙哥马利打败了,意大利军队不堪一击,因为没有撬棍打不开弹药箱都投降,给德军拖了后腿。
所以历史没有给予第三帝国征服世界的机会。希特勒把其对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狂热和偏执压倒性地置于第三帝国的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导致德国难以产生深谋远虑的大战略,最终不得不坐视“失去的胜利”的最根本原因。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之“不幸”,却是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整个人类之大幸。
6. 石油储量不足的德国,二战为何不进攻中东夺取石油
说起二战时候的历史,当时的德国实力确实非常强大,尤其是战争前期的时候,德国人凭借他们的闪电战术,一举征服了大片欧洲的土地,更是差一点就将整个欧洲都拿下来,连当时强大的苏联,面对德国人的时候,都被打的焦头烂额。
其实严格来说,德国人也并非没有打过中东石油的注意,只不过在北非战场上,他们最终还是败给了英国人。如果当时他们真能占领埃及的话,那么巴基斯坦的英国人肯定会选择撤退,当时候伊朗的石油资源自然可以通过海运以及陆运迅速运到德国人手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说不定就是德、美、俄三足鼎立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