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列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对能源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
应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举措有: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减小对外依存,加强高效利用研发技术,革新高能耗企业,减少能源损耗、浪费等。
应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的具体举措:
1、鼓励加大海工装备投资,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在当前国内工业“粮食”供应过剩且“血液”多靠外输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措施。一方面,加大海洋工程装备的投资建设可以拉动国内钢铁需求,尤其是高强钢、耐腐蚀厚钢板、高强管线钢、低温钢板等高性能钢材的需求,也有助于钢企加大技术改进,优化产品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拓展资源开发渠道,通过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来扩大能源供给渠道,保障国内能源需要;
2、加速推进原油期货上市,争取油价话语权。目前全球石油定价基准的主要参考是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纽约轻质原油,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却在这一重要能源的定价上尚无话语权。尽管近日国内原油期货的设计草案已公布,上市进程有所加快,但业内认为其真正上市仍需时日。考虑到国际原油市场的复杂多变,随着国内石油进口量的持续增加,加速推进原油期货上市,早日争取获得我国在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
3、利用国际油价下跌之际,加强战略石油储备。随着我国第二期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工程的陆续完工,注油工作也在逐步开展,然而2011年下半年起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考虑到成本因素,此间并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战略石油储备。而今,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尤其是国际原油价格的连续下调,相关部门可考虑把握时机逐步加大战略石油储备的注油工作,确保较低成本下完成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4、大力发展清洁新能源及节能产品,调整能源需求结构。中长期而言,多方发展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同时积极开发如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节能环保新产品,不断调整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才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❷ 中国对外依存度过高所带来的问题
目前中国好多物品需要进口,但必需品粮食、天然气、石油等依存度过高,对社会发展速度大大限制。
❸ 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
我国石油贸易行业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亚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笔者通过大量的经济数据,对目前国际石油贸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石油贸易发展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当前我国建立石油期货及加大石油战略储备对于强化我国石油安全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际原油贸易状况
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者,占世界原油进口的47%,美国及欧洲地区原油需求的停滞、萎缩,促使亚洲在全球原油贸易的占有率上升。预计2011至2016年,亚洲原油需求及炼油能力增长,将推动亚洲原油及油轮的需求。亚洲炼油能力的迅速增强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炼油能力的提升将推动亚洲原油进口的增长。
油价大幅波动,我国原油定价处于被动状态。WTI油价从2011年年底的99.65美元/桶提高至109.91美元/桶,2012年6月WTI油价降低为77.69美元/桶。布伦特油价由106.51美元/桶上升至126.47美元/桶,2012年6月降至91.35美元/桶。由于布伦特原油期货的流动性很好,而场外市场上布伦特原油与迪拜原油的价差交易也很活跃,所以目前WTI原油期货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已经成为北美和欧洲的原油定价基准,亚洲的原油贸易大多数参照迪拜原油的现货评估价格,但迪拜原油的价格依赖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与场外市场交易的布伦特原油与迪拜原油的价差,亚洲地区缺乏一个独立的、权威的原油定价基准。
我国石油贸易的现状
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7.3%,20年间石油消费增长近2.8亿吨,占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年增长量的50%,占全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35%。石油消费占世界的比例已经超过10%,消费量和进口量均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进口原油是石油贸易的主要方式。2011年中国的石油贸易量达3.33亿吨,其中进口3.0亿吨,出口0.3亿吨;进口中,原油为2.5亿吨,占进口总量的83%,出口中,石油产品为0.3亿吨,占总出口量的92%。
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态势,中东仍为主要来源地。1995年我国进口来源地主要为中东、亚太、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方。2011年中东石油来源增加,沙特增长明显,目前为第一大供应国;来自亚太地区的进口减少,主要受资源增加有限,以及当地需求增长影响;拉美和非洲进口有较大增长。
进口石油产品以燃料油为主,2011年中国进口石油产品5216万吨,其中燃料油2683万吨,占51.4%,地炼原料和船用燃料的增长支撑燃料油需求,液化气、石脑油、润滑油、沥青、石油焦等产品,进口量维持在300-500万吨的水平。
出口石油产品以汽油、煤油和燃料油为主。2011年汽油、煤油和燃料油出口量占石油产品出口量的69%。汽油出口主要是为了平衡市场供需。
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系数低,对外依存度高。201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6.5%,首次超越美国的53.5%。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快速上升。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油价定价处于被动局面。国际油价去年大幅攀升,布伦特年均油价达到111.23美元/桶,涨幅高达39.9%,创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运输渠道多元化,主要体现为海上运输为主,陆上管道运量增加,中俄、中哈、中缅管线将成为我国陆上石油进口的重要来源。
中下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进行石油贸易的关键
中下游设施主要包括炼油设施、仓储设施、物流设施三类。首先,炼油设施。由于交易品种有成品油,因此需要炼油设施对原油进行加工。
其次,仓储设施。交易的原油和成品油都需要仓储基地,目前,新加坡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亚太最大的石油仓储物流和交易中转基地,新加坡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和第一大船用燃料港口。在国内,仓储行业快速扩张,仓储行业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三大集团、地方港务集团、外企、民企、甚至国有投资公司等依托一体化经营、地方资源、资本优势等纷纷介入,油库建设规模大型化,石油企业、民企纷纷介入原油商业储备建设,专业化仓储企业网络化扩张,同时,由于土地岸线紧张,仓储项目具有的资源属性日益增强,吸引了更多企业的进入。造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专业第三方石化仓储运营商将成为行业主流,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完全独立仓储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建造、运营码头及仓储设施,为外部客户提供仓储中转服务。第二类是存在“内部业务”的专业运营商,仓储为独立运营的业务板块,但母公司从事石化、运输、港口等相关业务;第三类是大型石油公司,主要是为自有炼厂配套码头及仓储设施,偶尔也提供对外仓储服务。第四类是油品贸易公司,为自身贸易活动而参股投资第三方仓储设施。
最后是物流设施。交易的原油和成品油需要通过完备的物流网络进行配送,亚太地区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未来可能发展取向
1.加快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提高油价定价的话语权。长远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内外石油市场的联动性将显着增强,价格风险上升,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石油交易市场,提高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2.加大石油储备建设,建立并完善成品油商业储备和应急供应体系,应对国际油价波动风险和对其资源紧张的能力。
❹ 国际石油阶格上涨,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有利于国际贸易的繁荣。简单的道理,逐利的一般投资者心理!
❺ 201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是多少
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9%。
据中石油最新公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的原油产量预计为1.89亿吨,同比下降1.3%,已经是连续第3年录得下降。而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炼油的利润越来越少,所以在2016年原油产量跌破2万亿吨后,中国原油产量出现了三连跌。
中石油预计2019年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还将上升,也就是说中国还会加大原油进口。
(5)石油对外依存度高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被称为该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折射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许多构成要素,并对其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激发他国与中国的经贸冲突,并为中国威胁论提供口实。这必然恶化我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认真应对。
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加大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和政治风险。当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和国际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中国经济将会受到事先难以预测的打击,事态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我国独立决策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对外依存度
❻ 油价上升对国民经济及股市有什么影响
与经济有关联!能源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油价与中国经济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已占总用量的三分之一,国内原油的定价已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必将导致国内油价的上升。专家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是不利的,初步估计今年高油价将拖累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若我国对国际石油依存度继续提高,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
据有关历史资料统计,国际石油价格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中国GDP平均要降低0.01个百分点。1999年国际油价上涨10.38%,中国GDP下降0.07个百分点;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64%,中国GDP下降了0.7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约600亿元。
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有如此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对石油和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量大,而出口的制成品多为一般的普通商品,市场竞争程度大,价格难以与石油同步上涨,无法将高油价产生的影响转移出去,只能独自承担和消化;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但目前中国石油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并没有相应的发言权和定价权,只是被动地接受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中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正处于较高水平,单位GDP的石油消耗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要高,如美国和中国的GDP规模分别为8万亿和1万亿美元时,原油消耗分别是4.8亿吨和2.4亿吨。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较大。
由于国内油气产量增长缓慢,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36%,预计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至50%和60%左右。资源不足引起的石油价格风险是我国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瓶颈。随着以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的发展,化工用油短缺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预计如果中国原油加工量和乙烯产量之比从目前的40∶1降至20∶1,化工用油的需求量将要增加一倍。石油化工原料自给的难度也将不断加大,进口部分化工原料油势在必然。随着国内石油产品市场按入世协议期限开放,关税的逐步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风险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虽然中国把石油开采纳入了石油化工一体化产业链之中,高油价会使石油开采企业赢利增加。但国家出于保护和合理开采国内有限的石油资源考虑,对石油开采实行了集中和垄断性的经营,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家大企业参与石油的开采。其中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要远大于原油生产量,这也需要大量进口原油。靠石油开采获利的企业数量只占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很小一部分,高油价对行业大部分企业的影响是不利的。
高油价对化工企业的影响还有其特殊性。一方面高油价造成了用石油生产的石化产品价格上涨,而这些石化产品不少是化工企业的原料;同时由于比价效应,石油涨价也造成了煤炭、电力等其它能源价格上涨。有资料显示,今年9月上旬进口乙烯价格比8月底上涨了30.5%,丙烯上涨了9.6%,丁二烯上涨了8.4%,目前企业拿到的煤炭、电力价格比去年同期也上涨了50%~100%。化工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能源价格上涨不仅带来燃料、动力费用上升,还因为能源是许多化工生产的基本原料,化工企业要承受更大的涨价压力。
❼ 沙特重新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这将对相关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能够保证中国石油来源的稳定,同时物禅也能让沙特有着稳敏蚂喊定的利润收入,除此之外,也能够让沙特和中国之间加强稳定的贸易关系。
由于中国和沙特之间关系一直非常的紧密,这使得沙特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因为如果能够拿下中国这个石油大客户,那么沙特的利益必然会实现最大化。
一、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能够保证中国石油来源稳定。
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而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之后,必然能够给中国的石油供应提供非常多的保障。因为一旦失去桥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大用户,那么必然会给沙特带来极大的损害,甚至有可能会为了保住中国这个石油用户,沙特会选择给中国一个很实惠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