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的石油储备量如何
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位念扰游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李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库特和萨哈林两大油气盆地。俄罗斯已证实石油储量600亿桶,占全球储备比例6.2%,每日石油产量1070万桶,每日石油消耗220万桶,其储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据区域划分,俄罗斯石油产量最丰富的地区位于西西伯利亚,是全国产量最大的产区,产量占地区总产量约77%,占全国总产量约45%。Samotler油田是该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罗斯的最大油田。
俄罗斯的是由储备情况。
乌拉尔是俄罗斯次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着名的Urals Blend油种,便是根据此地命名。Romashkinskoye是伏尔加-乌拉尔的一个大型油田,以此油田为代表的伏尔加-乌拉尔地区,整体特仔销征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所以,目前原油资源勘探与开发的中心逐渐东移,东西伯利亚或成为未来俄罗斯原油增量的主要来源。
B. 俄罗斯东部油气资源蕴藏概况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碳氢化合物资源预计有850亿~900亿吨,包括石油200亿~220亿吨,凝析油30亿~50亿吨。2002年6月俄联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中着重提出要在东西伯利亚建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
一、西伯利亚油气资源概况
1.西西伯利亚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其石油储量占全俄的2/3,石油预测储量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这里分布着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和萨伊姆三大油区。
下瓦尔托夫斯克油区包括萨莫特洛尔、麦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萨莫伊洛夫卡、别洛泽尔斯克和索斯宁斯克油田。其中萨莫特洛尔油田是西伯利亚、也是原苏联最大的油田。该油田发现于1965年,面积为180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高达60亿吨,可采储量约26亿吨;油田共分5个油层,厚度达78.5米;原油含硫量为0.75%~0.85%,含蜡量为1.45%~4.42%;油井深度为1685~2230米,1969年投产。瓦金油田发现于1963年,可采储量为5000万吨;油田共分8个油层,厚度达18~34米,油井深度为1690~2450米,于1965年投产。阿甘油田发现于1965年,油田共分3个油层,油井深度为2184~2280米,1973年投产。斯拉夫石油生产公司在麦吉昂,有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
在苏尔古特油区,分布着乌斯季-巴雷克、西苏尔古特、良托尔斯克、贝斯特拉亚油田,其中乌斯季-巴雷克油田发现于1961年,探明储量为6.8亿吨;油田面积142平方千米,共分14个油层,厚度为28.7米;原油含硫量为1.33%~1.51%,含蜡量为3.3%~3.6%;油田深度为2000~2020米,1964年投产。西苏尔古特油田发现于1962年,可采储量为3.18亿吨;油井深度为2000~2330米,共分6个油层;原油含硫量为1.53%~1.82%,含蜡量为3%~3.2%,1968年投产。
萨伊姆油区是西西伯利亚开发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泽尔诺耶油田、乌宾斯克油田和莫尔季米亚—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大。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潜在储量占全俄的60%,A+B+C1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70%。天然气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北部约62万平方千米区域内。这里分布着乌连戈伊、扬堡、梅德韦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鲁津什捷尔诺夫斯克等气田。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质量好。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超过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气的开采成本也是国内最低的。这里每开采1000立方米天然气,费用比高加索地区低44%,比乌拉尔-伏尔加地区低34%。秋明州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俄罗斯最着名的乌连戈伊、扬堡和梅德韦日耶等气田都位于该自治区境内。
2.东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储量为13.3亿吨,天然气储量(A+B+C1+C2)为3.64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潜在储量分别为118.3亿吨和43.79万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尤鲁布切诺-托霍姆斯克、索宾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州的维尔赫涅琼斯克、科维克金以及萨哈共和国的塔拉甘斯克、恰扬金斯克、中博图奥宾斯克、中维柳伊斯克、中琼格斯克等油气田(表3-1)。
表3-1 2000年西伯利亚地台主要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
资料来源:Б.Г.萨涅耶夫.俄罗斯亚洲地区和东北亚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前提条件与可能的方向.21世纪中俄区域合作展望(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01:258
3.西伯利亚各州、边疆区油气资源分布
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是西伯利亚主要产油区。此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也有少量油气生产。
秋明州的汉特-曼西自治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石油产量约占全俄的58%。下瓦尔托夫斯克和苏尔古特油区的大油田都位于汉特-曼西自治区。目前汉特-曼西自治区的石油开采存在一定的困难。多年来,这里石油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赶不上开采速度,导致石油储量的保障水平下降。
汉特-曼西自治区现有几家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如卢克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斯拉夫石油股份公司、秋明石油股份公司等。尤甘斯克油气公司在汉特-曼西自治区有28处采油区,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埃文基自治区有两处前景看好的油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哈卡斯共和国早就与尤科斯合作。该公司所属的安加尔斯克石化公司和阿钦斯克石油加工厂负责这些地区的燃料供应。此外,尤科斯在俄罗斯南部及阿尔泰边疆区也有相当稳固的地位。
托木斯克州是西西伯利亚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开采和加工是本州的支柱性产业。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也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苏联对西西伯利亚油田的大规模开发而得到发展的。托木斯克州石油产量位居全国第9(2000年数据),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5(2000年数据)。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约占全俄的10%,在全俄位居第2位,仅次于秋明州。这里的石油质量高于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但开采量较小。
伊尔库茨克州石油天然气开采仅为满足本地区需求,开采规模小,产量低,有原油加工企业。位于伊尔库茨克市东北450千米处的科维克金天然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探明储量1.9万亿立方米,科维克金天然气田62.4%的股份属于秋明石油集团,开采权属于鲁西阿彼特罗列乌姆公司。目前该公司虽然获得了开采权,却只能用于再加工和内部市场供应,至今未获得出口许可。
二、远东油气资源概况
远东地区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占俄联邦国土面积的36.4%。该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俄罗斯的比重占35%,仅次于占40%的西伯利亚地区,大大高于位居第3的乌拉尔地区(占25%)。其中就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远东所有行政区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含油气的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5%。从宏观上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大油气区:①临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萨哈林州东北邻海);②北极临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克奇海)大陆架油气区;③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大型油气区。这三个主要油气分布区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潜在储量分别为197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41%),176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38%),100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21%)。整个远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的潜在总储量高达473亿吨。
萨哈林州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石油产地,约有62个油气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气田。20世纪末,萨哈林州陆地和邻海大陆架已探明石油储量3.88亿吨,天然气8770亿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该州东北海洋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远景储量分别为9.97亿吨和4.157万亿立方米。萨哈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是油气层多,构造比较复杂。萨哈其他林原油的含硫量为0.2%~0.3%,芳香烃比重大,属优质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仅各油田的差异很大,甚至同一个油田内,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异。有些油田的胶质含量不高,如涅克拉索夫卡油田为1.61%,帕罗迈油田为2.7%。有些油田树脂含量很高,如奥哈油田竟达17.2%。萨哈林气区的天然气大都属于重烃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氢,含氮量也少,氩和氦的含量较多。天然气的质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远东地区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维柳伊流域、萨哈林州北部、阿穆尔河中下游、阿纳得尔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乌苏里斯山地等。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最富集的陆地地区。据2001年俄方公布的资料,萨哈共和国西南部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的可供工业开发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预测储量高达16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29.16亿吨,凝析气储量3.88亿立方米。萨哈共和国的天然气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也是最好的,有工业浓缩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馏分,不含有害杂质,有利于发展高效能的天然气加工业。
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境内的塔拉干油气田(石油储量1.24亿吨,天然气储量470亿立方米)的开采权掌握在俄罗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手里。塔拉干油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气储量估计超过3.5亿吨,占俄罗斯石油开采量的13%。而塔拉干产出的原油正是俄罗斯计划供应远东原油管道第一阶段工程的。公司计划修建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设起于塔拉干油田,连接上琼斯克耶油汽田(石油储量2亿多吨),终点站为乌斯季库特市勒拿输油站,全长500千米,造价10亿卢布(约合3486万美元),年运输能力260万吨。初步计划建设13个输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铁路油罐车,纳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干线系统。公司总经理博格丹诺夫此前宣布,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项目建设工作将于2005年内准备完毕,2006年开工,2008年完成,3年后纳入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线系统,与泰舍特—纳霍德卡管道连接。
远东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开展得很不均衡,重点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迄今共钻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个,其中90%在萨哈林州;另外,马加丹州境内100个,楚科奇半岛70个。在萨哈共和国共发现了30多个油田和油气田,还发现6个大型天然气田。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专家的分析,分别为5%和6.5%,而西方国家的评估数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高的当数萨哈林州,分别为46.3%和28.1%,其次是萨哈共和国,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8.7%和12.8%。
此外,在堪察加半岛、楚科奇自治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还发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油气田。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在楚科奇和白令海大陆架三个地方有油气开采许可证。该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楚科奇勘查钻探,在该地区总投入20亿卢布。由于勘探工作的重点是萨哈林周围的海洋大陆架和萨哈共和国的陆地油气资源,并在上述区域发现了大批大型油气田,因此,萨哈林州和萨哈共和国不仅油气资源开发规模大,而且也是外国投资合作的热点地区。
C. 前苏联地区
(1) 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大
前苏联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2010年探明储量为1261×108 bbl,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9.1%;天然气探明储量为58.5×1012 m3,占世界总储量的31.3%,仅次于中东。油气储量排在前两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2010年石油探明储量分别为774×108 bbl和398×108 bbl,二者占前苏联石油探明储量的绝大部分,世界的8.5%。俄罗斯的石油储采比为20.6,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采比高达62.1。阿塞拜疆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2010年底石油探明储量70×108 bbl,占世界0.5%。俄罗斯2010年底天然气探明储量为448000×108 m3,占世界总储量的23.9%,居世界第一位;土库曼斯坦2010年底天然气探明储量为80000×108 m3,居世界第四位。
俄罗斯的油气产量在前苏联国家中排在第一位,2010年石油产量超过5×108 t,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预计近期产量会增长最快,尽管2010年产量只有8000×104 t以上,但增长的势头迅猛。另外,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生产一定量的石油。
(2) 老油区仍是主力,新油区正在形成
老油区仍是油气生产的主力。前苏联地区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蒂曼-伯朝拉地区以及环里海地区是传统的产油区,70%以上的石油产自西西伯利亚。这些地区的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但未来20年内,目前的主力油区将继续发挥重要油气区的作用,蒂曼-伯朝拉地区、环里海地区也将继续保持主要石油生产基地的地位。传统天然气产区是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产量的80%来自西西伯利亚气田,已接近极限,主力气田的采出程度在70%以上。里海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占世界天然气总量的7.7%。
新油区正在形成。东西伯利亚、萨哈林岛、巴伦支海、里海沿岸新的石油工业中心正在形成。虽然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位置偏远、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等原因造成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已探明储量与潜在资源量规模极不相称。为了鼓励开发难采的储量和新油田,俄罗斯政府出台了很多新的优惠政策,目前俄罗斯政府明显加快了对东西伯利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东西伯利亚、大陆架等新区油气田的开发决定了未来俄罗斯油气的产量。
(3) 解体后各国渐行渐远,“独”“联”势力仍将博弈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只是起一个过渡作用。独联体没有中央领导机构,不具有国家的性质,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实体。因此,独联体内部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各种大大小小的联盟就显示出局势的复杂性。首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成立俄白联盟。而格鲁吉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结成外交上倾向于美国和西欧的5国集团。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组成欧亚经济共同体,并与亚美尼亚构成6国集团,这6国也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只有土库曼斯坦游离于各联盟集团以外,甚至多次缺席独联体元首理事会。这样的国际机构,已形同虚设。面对独联体国家间的貌合神离,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力图分裂独联体,策动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建立“亲西方政权”,继续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在前苏联国家的利益争夺正在继续,中国则是西方与俄罗斯争夺之外的一大平衡力量,客观上也加剧了该地区的竞争色彩。目前,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种合作仍处于启动阶段,同时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尚未全面展开。不过中国与该地区的国家在开展经贸活动,特别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前景也非常广阔。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积极争取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并且逐步扩大能源领域的合作。
(4) 各国经济实力相差巨大,经济改革非趋同性
前苏联地区由1个大国俄罗斯和14 个规模不等的中小国家组成,是一个差异性较突出的地区。俄罗斯是独联体内最大的国家,不管在面积、经济实力等各方面都占到极大比例,对独联体的局势存在绝对的影响力。各国在独立之后,都积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是由于基础不同以及经济政策的差异,各国在宏观经济局势上具存在巨大的差距。
(5) 各国积极吸引外资,中国占主导地位
近几年,前苏联地区各国都加大了吸引外资力量,努力改善商业和投资环境,并从政策上给予引导。积极制定和完善与吸收外国投资有关的立法;确定国际通用的税收、付费和提成标准水平;规范和简化各种境内的程序。
通过努力,前苏联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从总体上看,前苏联国家吸引外资的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大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个别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中欧国家。而从前苏联国家中长期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外国投资。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俄罗斯经济危机深重,其在前苏联地区经济领袖的角色逐渐让位。外部需求对前苏联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影响很大,目前中国对前苏联国家传统出口商品的需求很大,中国的形势目前对多数前苏联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定性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随着摆脱危机的进程,这种影响还会逐渐加强。在这种形式下,中国应趁机加强与前苏联国家能源领域的合作,在继续扩大对前苏联国家的经济影响力的同时,为中国的能源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表4.5从自然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环境、油气资源法律法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前苏联地区国家油气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总的来说,前苏联地区的油气资源相当丰富,2010年底,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的25.6%,产量占世界的16.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储量的31.3%,产量占世界的23.7%。在当前世界各国四处争夺油气资源的时代,这里必然成为各种力量角逐的战场。中国凭借地理位置、地缘政治的优势,再加上为中亚里海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中国在前苏联地区的地位逐渐凸显。目前,已经有多条从前苏联地区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运输能力逐年提高,中亚里海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的能源基地。但是各大国在中亚地区展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应谨慎制定战略战术,在保证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平衡力量,强化地位。
D. 为什么俄罗斯境内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大,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潜在储量占全俄的60%,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70%。天然气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北部约62万平A+B+C1方公里区域内。这里分布着乌连戈伊、扬堡、梅德韦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鲁津什捷尔诺夫斯克等气田。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质量好。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超过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气的开采成本也是国内最低的。这里每开采1000立方米天然气费用比高加索地区低44%,比乌拉尔—伏尔加地区低34%。
E. 关于二战苏联的石油来源
苏联石油多了是,远东地区就有很多,高加索地区也有很多。还可以通过煤田获得大量的煤代替部分油料。美国支援的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
F. 俄罗斯的原油丰富吗它成为我国原油供应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引言:俄罗斯的原油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是因为俄罗斯有非常多的油锋岩田,而且俄罗斯的地域面积很广,相对于盆地地区来说,俄罗斯占有了更多的广阔领域,而且他们的开采地比较多,所以说俄罗斯与中国,韩国等一些亚洲地区来比,俄罗斯的原油是非常丰富的,这一次俄罗斯超银察御过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标志着中国和俄罗斯将后来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好。
俄罗斯这一次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也标志着欧洲地区的能源危机站已经开始了,并且我国从这一场能源危机战中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不仅仅低价引进了俄罗斯的原油,而且摆脱了美国对我国的原油资产。
G. 俄罗斯油气资源概况
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年产石油5亿吨左右。石油是俄罗斯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2009年俄罗斯石油(包括凝析油)出口2.47亿吨。石油工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部门。俄罗斯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还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之称。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千米,广阔的国土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油气前景的陆地和海域面积约129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架和海域面积为56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气的总资源量分别为353.5亿吨、8.4亿吨和98.74万亿立方米。截至2001年底,俄罗斯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67亿吨,居世界第七位,占世界总储量1400亿吨的4.7%;原油探明程度不足34%,凝析油探明程度不足15.6%;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7.5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储量149万亿立方米的31.9%
俄罗斯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从地理分布上来说不十分合理,绝大部分储量集中在西伯利亚,远离国内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消费中心,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原油储量就占全俄的75%左右,其次为蒂曼-伯朝拉地区。俄罗斯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地区。其北部沿海及近海地区将是有希望的原油蕴藏区。天然气也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地区,其探明储量占全俄的80%左右;其次为伏尔加-乌拉尔区、科米自治区共和国、北高加索等地。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利用程度低,仅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气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储量开发利用程度已超过50%,发现新油气田的几率大大降低。
俄罗斯共有8个大油气区,其中主要油气区有5个:①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西西伯利亚油气区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十分丰富,1988年最高产量达4.1亿吨。该区共发现300多个油气田。已开发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的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油田区和萨伊姆油区。②欧洲的伏尔加-乌拉尔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俄罗斯西部,面积约78万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产量达到2亿吨。该区共发现900多个油气田。其石油产量仅次西西伯利亚,位居第二。③蒂曼-伯朝拉盆地。该盆地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北部,它是俄罗斯继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之后的重要油气产区和远景区,共发现油气田70多个。④东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预测石油储量为115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4万亿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继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之后将要开发的另一大油气区。已发现几十个油气田,成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产能接替地区。⑤俄罗斯周边海域大陆架含油气远景。俄罗斯周边海域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其中水深200~300米大陆架面积45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大陆架面积的13%。据地质学家预测,上述大陆架面积中的80%,即360万平方千米为含油气远景区。
俄罗斯周边海域油气潜在可采资源量可达900亿~1000亿吨(折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气储量大6倍。石油和天然气比例中,天然气的预测资源量又占有绝对优势,石油占比重不超过15%~20%。根据俄罗斯政府制定的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在大陆架探明的油气储量有望分别达到130亿吨和20万亿立方米
H. 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说起沙特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石油富国。说的没错,沙特确实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富国。但这仅仅是几十年的历史而已,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西亚各国没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没什么区别。”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基本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知道,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同样是出口石油,为何苏联始终玩不过沙特。
一、石油资源大规模使用于一战,当时沙特各国没有优势
其实石油这个东西,古人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只是感觉当时没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经发现了石油,可是当时的大宋王朝一点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国也差不多,虽然西方各国探险家也曾发现石油。但是在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时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内燃机的出现,石油才开始成为主要资源。不过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石油尚未大规模推广之前。沙特等国家虽然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当真不比非洲强多少。在一战的过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现,例如战机、坦克等等。这些武器通常都以内燃机为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油的地位开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基本上抖储藏在地表很浅的位置,所以开采难度并不大。
在一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出现。起初苏联的石油重心并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巴库地区,当时西伯利亚还没有发现石油。在二战的过程中,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进而确定了西亚各石油国的地位。西亚各个石油国的石油毕竟都在浅层,开采难度都很小。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涨。当时的苏联虽然并不缺石油,但也无力对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亚各个石油国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国家。变数出现在1973年,就在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同为阿拉伯国家,海湾石油国为了抗议西方各国援助以色列,决定以石油为武器反击。海湾各国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就在此时,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超级油田。
二、苏联石油曾经非常畅通,但是价格始终不如沙特
海湾各国降低了石油的产量,但是西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各国必须寻找新的石油供应国。很不幸,它们只能去买苏联的石油。苏联依靠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苏联开始与美国全面争霸,而且处于战略攻势。其实苏联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苏联的粮食一直歉收,苏联需要拿出一部分卖石油的钱,转手去买美国的粮食。请注意,苏联石油都在地表深层,开采成本比较高。但在高油价的驱动下,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月满则亏,进入80年代中期后,国际油价开始疯狂的回落。
由于压制了石油产量,沙特等石油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沙特甚至背负了300多亿美元的债务。在80年代中期,沙特与美国达成了一系列协定。由于已经谈拢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国开始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国际油价在1年之内,从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低,价格低没有关系,可是苏联石油的开采成本太高,石油价格下跌,这严重挤压了石油带来的利润。到了1987年,苏联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现了赔本的情况。苏联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53%,军费开支却是美国的两倍以上。长期的高额军费给苏联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为支撑。
在漫长的时间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军工的严重畸形经济结构,早已为其发展种下了不良的种子。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苏联人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以至于轻而易举地被一次油价大跌击倒,这背后也潜藏着长期以来的执政失误。
对原油,铜,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丽莎品金微信:473562950,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